國企正式員工是什麼意思

  被國有企業公司錄用後,公司會與之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這時你就是一個正式員工了。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國企正式員工的含義。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與閱讀!

  國企正式員工的意思

  國有企業在1984年以後對新招收的工作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即:稱作合同工。但在1995年隨著貫徹《勞動法》實現了全員合同制。所以,不存在正式員工、合同工、臨時工的區別。應該說隨著勞動法、特別是勞動合同法的貫徹,國有企業的職工只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與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的區別。某些國有企業中存在有勞務派遣公司派出的勞務工。這些勞務工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國企是可以接受檔案的,如果是正式員工,籤合同到單位,檔案啥的都在單位,但是勞務工就是和第三方籤,檔案在人才市場。

  全員勞動合同制

  為了進一步深化勞動制度改革,促進企業經營機制轉換,各地和有關部門正在積極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這項改革工作涉及到新老管理體制的轉換,當前,遇到了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根據各地和有關部門的意見,現對全民所有制企業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工作中出現的有關問題,提出如下處理意見:

  一、關於勞動合同簽訂問題

  企業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全體職工都應依照國家規定,在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確立與企業的勞動關係。企業廠長***經理***作為企業法定代表人,可以直接代表企業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也可由廠長***經理***按照有關規定委託企業管理人員為代表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廠長***經理***原則上也應簽訂勞動合同,一般可以採取以下形式:廠長***經理***本人與其任命或聘任的上級單位***公司、集團公司、總公司、股份公司等***簽訂勞動合同;集團公司、總公司的總經理本人與其任命或聘任的行業主管部門簽訂勞動合同;由中央或地方組織部門直接管理的廠長***經理、總經理***也可以與組織部門同意的行業主管部門簽訂勞動合同。

  二、關於原有合同制工人勞動合同的處理問題

  為了便於全體職工的統一管理,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的企業與原招收的勞動合同制工人可以按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的要求,經雙方協商同意變更原勞動合同,或在雙方協商同意的前提下,解除原勞動合同,再按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的要求,重新簽訂勞動合同。

  三、關於勞動合同的期限問題

  企業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合同期限應參照《國務院關於修改〈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第二條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國務院令第99號***,具體採用有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或以完成一項工作為期限的合同形式,由企業與職工協商確定。

  四、關於國家統配人員是否訂立勞動合同的問題

  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的企業,按照國家規定接收統一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城鎮復員退伍軍人和軍隊轉業幹部都應同其他職工一樣,須簽訂勞動合同。

  五、關於集體“混崗工”問題

  企業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後,同時進行工資、保險福利及勞動計劃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的,原使用的城鎮集體“混崗工”改為勞動合同制職工,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行政部門制定。

  六、關於企業職工統計問題

  企業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後,職工由原來按固定工、勞動合同制工人、計劃內臨時工分別統計,改為都按勞動合同制職工進行統計。

  七、關於職工的醫療期限問題

  企業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後,對非因工負傷或身患疾病的職工醫療期滿後,經勞動鑑定委員會鑑定,仍需要繼續治療的,由企業根據該職工工齡長短和治療需要適當延長醫療期限。在延長的醫療期內,其醫療待遇和病假工資,按國家現行有關規定執行;其勞動合同到期的,勞動合同期限應隨醫療期限相應延長。醫療終結,經過鑑定,屬於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按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的規定,及時予以辦理退休、退職手續;屬於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企業應安排其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八、關於職工退休、退職問題

  企業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後,職工需要辦理退休、退職手續的,應按其現工作崗位國家規定的年限和條件執行。

  九、關於職工供養的直系親屬享受醫療待遇問題

  企業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後,城鎮勞動合同制職工供養的直系親屬,如享受半費醫療待遇,對該職工享受的工資性補貼應相應減發;農民勞動合同制職工供養的直系親屬,按照國務院《全民所有制企業招用農民合同制工人的規定》第十九條的規定,不享受半費醫療待遇。

  十、關於職工的養老保險年限計算問題

  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企業的職工被解除勞動合同後,到其它全民所有制企業或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就業,並繼續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其養老保險年限可與原來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年限累積計算。原來作為固定職工的工作年限經核准後,也可視為繳納養老保險金的年限。

  十一、關於工資性補貼問題

  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的企業,職工的工資性補貼原則上應按照國務院《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的精神辦理,提取和使用的辦法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自行確定。

  國務院有關部門直屬企業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後,其職工是否享受工資性補貼及其補貼標準,按企業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因此而增加的工資總額部分,需經勞動部、財政部審批。

  十二、關於待業保險問題

  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的企業,依照國家規定繳納待業保險金的,其職工解除勞動合同後到社會待業並進行待業登記的,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待業保險待遇。

  十三、關於調入***或轉入***職工的管理問題

  職工調入***或轉入***已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的企業,應按該企業的規定簽訂勞動合同。原為合同制職工的,應與原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後,再與該企業簽訂勞動合同。

  十四、關於勞動爭議的處理問題

  企業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以後,勞動關係雙方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爭議時,按國家處理勞動爭議的有關規定辦理。

  國企的性質

  所謂國企的性質,就是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性質。所謂全民所有制企業,實質就是企業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企業。而所謂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性質,就是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企業所具有的性質。因而,所謂國企的性質,實質就是生產資料屬於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企業所具有的性質。

  全民所有制是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一種主要具體體現形式。在我國實行計劃經濟時,全民所有制企業是以國家所有制具體實現形式體現的。國家所有制具體實現形式,是通過全社會範圍的經濟聯合使勞動者取得生產資料共有者的地位。因而,這時我國國企作為由國家投資組建的從事產品***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組織。實質是以勞動為謀生手段的勞動者與全民所有制生產資料實際結合的經濟聯合體。在全民所有制條件下,我國全體人民中的勞動者一面是具有平等地位的生產資料的共有者;另一面是由社會分工所決定的不同生產職能的專門化承擔者。

  全民所有制企業就是這種全民所有制經濟中媒介勞動者與全民所有制生產資料實際結合的經濟關係環節。廣大勞動者的雙重身份就是通過這個經濟組織結合起來而具體實現的。所以,我國國企本質上是全民所有制的具體實現形式。它是通過勞動者與全民所有制生產資料的結合,具體實現全民所有制生產關係的。

  國企的重要性

  國企是共和國的長子,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建國初期,我們為了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加快實現國家的工業化,擁有了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半個世紀過去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建立,國家擁有國有資產和發展國有企業的目標更多地轉化成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對大多數國有資產進行處置,將其變現充實社會保障基金或者直接用於社會救濟,從實物或賬面上來看,國有資產沒有了,但這種處理維護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局,那麼,這種處置應該同擁有國有資產和發展國有企業具有同樣的效果。事實上,這種處置方式正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長期目標取向。但是,在這種處置方式尚沒有完全鋪開之前,大型、特大型國有企業仍將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

  首先,大型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中流砥柱。雖然通過“抓大放小”,一部分國有中小企業以租賃、承包、售出、參股等方式向產權多元化轉變。但是,進入2000年,我國的國有資產已經達到9萬億元人民幣,構成了極其巨大而龐雜的體系,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在幾乎所有的工業領域仍佔據主導地位。

  其次,大型國有企業是抗衡跨國公司的主力軍。中國加入WTO以後,國際知名的大型跨國公司大舉進攻中國市場,各種洋貨猛烈衝擊國貨。儘管民營經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由於其在技術、質量、規模等方面的顯著差距,尚不能與跨國公司抗衡,而只有大型國有企業才是抗衡跨國公司的生力軍。如彩電行業曾是進口產品最多的市場,但是1996年四川長虹等大型彩電公司在價格、質量、服務等方面向外國名牌展開市場爭奪戰,一舉打破了大螢幕彩電由外國名牌主導的格局,以致長虹的“紅太陽一族”大螢幕彩電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三分之一。

  再次,大型國有企業是我國支柱產業的重要支撐。在石油、化工、機械、電子、冶金、有色和建材等重要產業中,我國七大汽車集團佔全行業總產值的66%;嘉陵、北方、輕騎、金城四大摩托車集團佔全國總產量的一半;上海、東方、哈爾濱三大發電裝置集團,提供國內電站裝置的70%。

  最後,大型國有企業仍是出口創匯的主要力量。1997年,國有企業出口創匯額超過了外商投資企業,居於領先地位。其中,大多數大型國有企業以銷售額的1%左右投入研究與開發,有的達到2%,技術進步處於國內工業企業領先地位。

  國有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總體處於虧損狀態,只有大型企業盈利,充分顯示國有大型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當然,我國大型國有企業與國外大企業相比,有著不小的差距。一是大型企業數量少;二是企業平均規模小;三是生產集中度低;四是真正的聯合體、企業集團少;五是大中小企業沒有合理的分工。從技術創新來說,我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年銷售額之和還不抵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一家銷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