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成功案例

  大學生畢業面臨的各種困惱,是要去踏踏實實的找份工作?還是自己創業?相信這也困惱著無數的大學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山裡走出的女大學生成功就業經歷:

  人物小傳:蔡女士,22歲,本科學歷,室內設計技術專業

  職業狀態:應屆大學畢業生,家居公司

  案例背景:

  蔡女士出生在一個小山村,考上大學找個好工作改變家裡貧窮的現狀是他唯一的夢想,2014年蔡女士從某工業大學畢業,因為家境貧寒放棄了考研的機會,開始步入找工作的畢業大軍大之中,但在屢次面試受挫後,她開始迷失了自我,對自己四年來學習所得感到迷茫與無助,帶著眾多困擾她來到人力資源市場尋找工作。

  案例回放:

  市場的職業指導工作人員熱情的接待了這位女大學生。在與她深入交談的過程中,詳細的瞭解各方面的綜合情況,針對她目前的現狀確定了指導方案:

  第一步:堅定信念,重拾信心。指導師通過職業素質測評系統對蔡女士進行了綜合測試,並給予綜合評價,蔡女士是個獨立,有主見,並且有堅持的一個人,多年來堅持勤奮學習取得了優異成績考上了大學使她堅信付出必有回報,指導師以此為切入點肯定蔡女士的能力和專業成績的優秀,也肯定了四年的學習積累是今後工作的堅實基礎,解除了蔡女士對大學學習成果的懷疑,堅定了用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心。

  第二步:全面剖析,制定規劃。幫助蔡女士重拾信心後,指導師進一步幫助蔡女士進行了全面剖析,蔡女士為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她學習的室內設計技術專業需要經驗的積累,同時一些公司針對這個專業更偏向於男性。蔡女士由於家境貧寒急於賺錢養家,因此開出的工資條件為3000左右,使一些公司將其拒之門外。針對剖析情況,指導師建議蔡女士初次就業可以降低工資需求,也可以採取迂迴的方法先到行政崗位工作,同時注重學習及專業資格證書的考取,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第三步:重新調整,成功就業。考慮到蔡女士家裡的實際情況,指導師提醒蔡女士應該先就業再擇業,在工作中發揚自己的堅持精神,不斷積累經驗,向自己心中的目標不斷靠近。市場中的職業介紹人員根據蔡女士的要求,為其介紹了3家公司與設計、行政方面有關的工作。

  4個月後的蔡女士高興的來到人力資源市場,又恢復了在學校時的那份自信,她告訴我們,她已經在一家家居有限公司工作,剛去的時候在辦公室當文祕,後來設計缺人老闆看她幹活認真、細緻、持之以恆,又是學設計的,就讓他當上了設計人員,現在月薪能達到2300元,等以後經驗多了會掙的更多。她現在還參加了3個培訓班考取專業資格證書後薪水會漲500元,她正用自己的雙手一步步改變著自己和家人的命運。我們相信蔡女士的將來會更加美好,同時通過這個案例給那些正在迷茫和等待中的大學生一些啟示,讓更多的大學生能夠走出自己的“圍城”,成功實現就業。

  案例難點:

  應屆高校畢業生剛剛步入社會,往往期望值過高而忽略了自己沒有工作經驗,對於想從事的崗位盲目開出高薪,不能準確的進行定位往往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知識性”失業,因此對於高校畢業生的定位與職業生涯規劃顯得尤為重要。本案例通過了解、測評、定位、規劃,一步步幫助蔡女士明確自己的方向最終成功實現就業。

  指導建議:

  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首先要堅定自己的信心,清楚自己所學一定能為所用,清楚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其次要客觀定位,先了解自己本專業的競爭情況、工資情況、發展情況,確定近期的目標,做好規劃,一步步向目標邁進。最後,要注重先解決就業問題,慢慢積累工作經驗,不斷加強學習培訓,促進自身綜合素質提高。

  案例點評:

  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一直以來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近幾年高校畢業生屢創新高,使得這個問題逐漸凸顯,讓更多的高校畢業生都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學有所用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首先要詳細瞭解他們每個人的情況,進行測評,準確分析每個人不同特點,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其次要幫助他們做好定位知道自己現在就業方向,做好今後的職業生涯規劃,做好工作中經驗積累。最後提醒他們再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學習才不會為社會所淘汰,才會在今後道路上走的更遠。

  大學生能否成功就業的決定性因素:

  每年不斷攀升的高校畢業生數量,與連年持續下滑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這兩組數字一增一減,非常直觀地告訴人們:形勢相當嚴峻。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是整體就業狀況的一個晴雨表。對國內外有關就業狀況的規律性分析發現,大學畢業生能否看清其中的就業發展趨勢,並及早調整、把握自己的擇業方向,對於能否成功就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經濟發展影響就業狀況的規律性因素

  隨著中國加入WTO後,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企業生存的壓力越來越大,企業能提供的就業機會在相應減少。更糟糕的是,不僅製造業的崗位縮水,甚至連一些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工作也在收縮。比如財務會計崗位,企業可以採取兼職方式用工,隨著財務電腦軟體的大量應用,又可以壓縮不少人工成本。也就是說,不僅做製造業藍領工人,而且連某些技術類職業白領都面臨不穩定的工作。已經在職的好崗位更難騰空給後來者,這就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中國經濟發展的前30年得益於發達國家產業的轉移、大量的外需以及起步初期的空缺,就業機會大得多。而經過30年高速發展之後,我國的沿海地區也已基本進入較發達地區狀況,正在重複著發達國家與地區的發展程序。而我國沿海發達地區,正是大學畢業生心儀的就業城市,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這樣的大城市,剛出校門的學生,一方面無法找到自己心儀的職業,另一方面也難以接受服務員、售貨員、送貨員等低端工作。

  經濟發展全球化與高科技普及應用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顯著的兩大特徵,它們帶動經濟高速發展的結果是,給貧困落後的發展中國家與地區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使得趨於飽和的發達國家與地區的部分大學畢業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窘境。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全球化與高科技普及應用吞噬了大量低端職業,卻沒有產生出足夠多的高階職業。

  美國當初崛起的優勢在於大規模的製造業,當地工廠需要大量的產業工人,後來由於本土製造業的成本上升,許多企業紛紛遷到發展中國家,尋找更廉價的勞動力,結果本土製造業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少。現在,像美國這樣發達國家的情況正在中國國內重演。先是港臺企業遷內地,後是沿海發達地區企業遷內地。造成沿海發達地區本地製造業的就業機會減少,廣東對中小企業的騰籠換鳥計劃更加劇了這種程序。

  就企業而言,它們還不可避免地加入了更廣闊市場範圍的激烈競爭中。拿食品、日用品製造業來說,以前只要在本地***例如某縣、某市***排得上名次的企業就能獲得生存發展。但現在在全球化競爭、全國性市場一體化下,要麼躋身全國該行業最領先的前幾位生產廠商行列,要麼就很艱難度日,甚至倒閉。能經受得起全球、全國性市場同行業競爭而存活下來的企業越來越少。

  國情特有因素加劇大學畢業生“高不成低不就”

  目前,我國經歷30年高速發展之後,在上述經濟發展對就業狀況的規律性因素影響之下,就業狀況正在由前一種情況向後一種情況過渡,加上中國自身特有因素,可能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出現的大學畢業生“高不成低不就”狀況更為突出。這些特殊因素包括:需要就業人口多,僧多粥少;社會經濟發展結構不合理;臃腫體制內人員流動極少;有關部門促進就業措施尚不得力;高校專業設定與教學內容與就業市場不適應;大學畢業生自小所接受教育使得獨立能力下降,職業成熟度降低;部分企業對吸納知識型的新鮮力量缺乏長遠眼光;現行就業渠道、途徑中,國有的服務不到位,民營的過於商業操作等。

  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與高校的擴招,一方面提升了國民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也影響了大學畢業生的質量,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就業市場也無法消化這麼多的高學歷人才。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投資費用越來越高,而社會就業形勢的嚴峻,卻與當初的期許相背離,家長失望,學生也只能拿著大學文憑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