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精選

  對於創業來說,新的路可能在別人不敢走的地方,也可能在別人不願走的地方,看看那些大學生創業的例項,學習他們的方法,從故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道路。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篇1

  大學生做校園旅遊營收百萬

  去年夏季從福州大學至誠學院畢業的林金培,如今已擁有7家實體門店、30多名員工。今年3月,他和其他3所高校的6名大學生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專注於做“高校中間渠道商”,“商家讓利給我們,我們再讓利給大學生,從中獲取微薄利潤”。該公司運營半年來,營業額超過800萬元,利潤近百萬元。而這一切,都得從他大二時當在校學生代理說起。

  從代理校園旅遊起步

  2008年6月22日星期日

  期末到了,大家都忙於準備複習考試。我的校園旅遊代理市場也開始進入淡季。掐指算算自己做這個學生代理也有半年多了,收穫還不小。

  去年10月,我花了兩週時間在校門口察看,發現週末兩天就有15輛旅遊巴士從這裡出團,按每輛車40人計算的話,就有600人出遊。一個7000多人的學校,週末就有近10%的學生出遊,可見大學生旅遊市場的潛力之大。

  我想代理校園旅遊市場應該不錯,於是就上門找旅遊公司談。在校園佔據份額最少的那家旅行社給我的返點最高,我決定給他們拉生意。

  萬事開頭難。第一個星期,靠朋友的關係僅僅成交了一單。從第二週開始,我在校園貼海報、在路邊發傳單,課後挨個宿舍推銷自己的“產品”,漸漸地有人開始主動聯絡我,並陸續接到一些集體出遊的單子。其中2006級土木工程專業200人集體出遊,是我接到的最大一單,單筆就賺了1200多元。前兩個月,總共接了20多單集體出遊,有了6000多元的收入,也算是“第一桶金”吧!

  這個學期初,我在學校成立了見習與創業協會,自任會長。我們的協會像是一支創業團隊,設有市場部、網路部、宣傳部,40多名協會成員平時參與旅遊代理業務。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不到半年時間就有盈利4萬多元,同時還增設了駕校報名專案。由於業績飆升,原先聘我為校園代理的那家旅行社,一週前任命我為專案市場部經理。

  建立跨校區聯盟銷售團隊

  2009年11月29日星期日

  過去一年多,在代理旅行社產品的同時,我們還自行開發了適合大學生集體出遊的戶外專案,比如燒烤、登山、踏青等,並且在福州各大網站釋出出遊資訊,吸引其他高校的同學報名參加旅遊。

  由於業務不再侷限在我所在的至誠學院一個學校,我們需要在各個學校設立代理點。今年暑假,我特地留在學校,和同學們探討如何把本校的代理模式複製到福州的其他高校去,大家認為需要組建一個跨校區的聯盟銷售團隊。

  開學至今,我花了兩個多月時間,通過聯絡各個高校創業協會負責人,總算建立了一支由13所高校組成的聯盟銷售團隊。絕大多數同學對我們的專案感興趣,但也有人表示懷疑。一般需要三五天的答疑和解釋才能說服一所高校加入我們的銷售團隊。聯盟銷售團隊成立之後,我們才從真正意義上將“中間渠道商”模式從單一高校發展到福州各高校。但是,從中我也發現了一些發展的瓶頸和管理的弊端:代理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動頻繁,管理成本高;無固定辦公場所,各高校利潤結算困難,因分配而引發的小糾紛在所難免。這些問題得儘快著手解決,否則合作難以長久。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篇2

  大學生“玩”出千萬營業額網店

  5000元啟動金,玩票開出淘寶店

  去年3月,丁奔帶著玩票心態開出第一家賣棉拖的淘寶C店。而到今年9月,他已經運營管理著三家天貓店。在不到三個半月的時間裡,三家店的營業總額已經近千萬元。

  今年22歲的丁奔,是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台州椒江人。用他的話說,開淘寶店也是誤打誤撞。

  開淘寶店,是因為大學好哥們的父母是做棉拖批發生意,可以作為貨源提供。雖然淘寶上賣棉拖的淘寶店已經氾濫,但丁奔一算,合租學校裡的小倉庫、淘寶押金加部分貨款差不多5000元的成本就夠了。“投入不多,可以試試看。”

  去年三月,他拉回第一批12個款式的700雙棉拖。“第一步先拉同學朋友成本價買,2、3天后,慢慢有客戶來問價,我乾脆就虧本賣,賺人氣。”

  棉拖利潤低,生意好的時候,一天也就掙三四百元,差的時候就幾十塊。”丁奔把這個階段形容為一個人的小打小鬧。

  但在這期間,他也意識到:小規模的棉拖淘寶店在激烈的競爭中是難以生存下來的,必須依附大的平臺。他開始花大量時間鑽研網店的運營。

  成功的祕訣:態度誠懇+有想法

  轉機發生在今年9月。“原先從批發商處進貨,要比出廠價貴2、3塊,沒有價格競爭力。”回到老家創業的丁奔,想辦法找到了同在台州的拖鞋生產廠家,沒想到,廠家也正想找人合作運營電商平臺。

  “我向廠長提出,運營成本我承擔,利潤均分的合作方案。這相比其他運營團隊提出幾十萬運營費,再利潤抽成的辦法,要更有競爭力。”丁奔說,在多次爭取後,合作談成了。

  好運在半個月後再次降臨。“偶然的機會,我得知還有其他天貓店店主也在這家廠進貨,就輾轉聯絡上了對方。”沒想到,兩人第一次見面就非常投機,聊了十幾個小時。這位有2家天貓店,去年銷售額達100多萬元的店主,當即和丁奔提出合作意向。

  “其實當時我很矛盾。一方面怕耽誤學業,也怕同時經營3個店,步子太大,風險太大。另一方面,合作對方的天貓店規模大,當時開給我的條件不算好,但我很看重這個學習機會。”但3個月後的今天,丁奔很慶幸自己最終選擇了合作。他用坐時光機來比喻合作的好處,這兩家天貓他在我運營的3個月裡,銷售額達到了近700萬。運營過這類規模的天貓店後,他在運營自己那家銷售額200多萬的天貓店時,能更好地把握和預判了。“例如我現在會花2、3萬一天的推廣費來為自己的天貓店做推廣,壓力很大。如果沒有運營過另外兩家天貓店,我估計沒有這個心理承受力。” 平衡學業和創業,仍是創業大學生的難解題

  去年8月,早報曾報道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研三男生寧沛然創業淘寶,10個月天貓店銷售額近2000萬的創業故事。寧沛然當時面臨著,創業後學業跟不上,畢業有點懸的問題。

  而難以平衡學業和創業的問題,同樣也困擾著丁奔。因為忙著淘寶創業,他有8門課需要補考。“我也考慮過要不要休學,但現在還是想爭取順利畢業。”

  兒子能否平衡好學業和創業,也成了丁奔爸爸的心頭大事。“他創業我不反對,但前提條件是學業不能落下太多。要是把握不好度,那就麻煩了。”

  而之江學院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睿也是丁奔創業的指導老師。他告訴記者,丁奔這樣的創業型同學,此前學校裡並不多見。“我們現在在盡各種努力,例如幫他聯絡重修,以學校認可的競賽中獲獎等方式,來幫助他畢業。而今後,我們也制定某些課程有學分替代制等辦法,給創業同學更多的支援。”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篇3

  方依依:開旗袍私人定製店定位高階贏在氣質

  身高一米七五,碩士學歷,在全國大大小小的模特大賽中獲獎無數。90後美女方依依有足夠多的光環。不過,除了表演外,她的興趣更多集中在服裝設計上。

  方依依的外婆就是家鄉小有名氣的服裝設計師,專門設計旗袍。她4歲那年,喜歡上外婆的一件旗袍,外婆欣然改好後送給了她。人生的第一件旗袍,就此在她心間種下服裝設計師的夢想。

  大三開服裝工作室 一年積累數百客戶

  2011年2月,還在念大三的方依依決定成立一家自己的服裝工作室,主打自己設計的服裝。因為,開工作室是她一直以來的理想,並且一直慢慢發酵,到她認為時機成熟之時。“從大一開始,我就一直做模特,這讓我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更提高了我的審美品位,讓我眼界更寬。”其實,除了做模特外,方依依的積累從大一就無意中開始了。彼時,有繪畫和表演專長的她在一家高階會所擔任舞蹈老師和茶藝師,該會所裡基本都是高階顧客,他們中經常有人對方依依身上的服裝表現出興趣,而這些服裝多半是方依依自己設計的。有空時,她就會幫客戶設計服裝。所以,當她的第一家工作室開張時,就有一些客戶主動找上門。“還有些客戶是我做模特時認識的朋友,那些從事藝術工作的女孩,對我設計的服裝也比較喜歡。”就這樣,用最原始的口口相傳的方式,方依依的第一間工作室雖然選址於一個普通的小區裡,但生意一點也不差,甚至說比較好。短短一年時間,她的工作室便積累了近400名客戶。

  有了這些客戶基礎,2013年2月,方依依的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服裝店在武漢紡織大學旁的一家酒店裡開業,主打兩塊業務:成衣銷售和方依依旗袍私人定製。

  隨後,她還穿著自己設計的旗袍,拿下了第51屆國際小姐旗袍皇后桂冠。

  光谷開定製旗袍店 定位高階贏在氣質

  昨日是方依依第二家店開業的日子,在這家店的經營上,她做起了減法:專供私人定製旗袍。

  因為,在第一家店的經營過程中,方依依敏銳地察覺到,該店的客戶有七成來自光谷開發區。於是,今年9月,她在光谷玉樹臨風酒店租下一間房,開始籌備自己的第二家店。“之所以選擇在酒店裡開店中店,其實是覺得我的顧客都不太喜歡喧鬧,他們中更多人都喜歡相對安靜、舒適的購物空間。另外,酒店本身給人的氛圍比較優雅和禮貌,這些都和我的目標客戶的氣質高度契合。”方依依告訴記者,雖然酒店的租金比一般的商業街要高,但考慮到顧客的定位,選址時她還是做了多方權衡取捨。

  記者在方依依的旗袍私人定製店內看到,該店以經營旗袍為主,輔以一些中式大衣等,相比較一些專櫃的唐裝而言,她設計的旗袍款式更時尚。“我設計服裝會中西結合,在材料和版型上有很大的改良。”方依依說。記者隨手拿起一件貂絨大衣,售價4000多元。“我們的定位偏高階,用料大多是真絲、貂絨等自然織物。”

  記者瞭解到,因為前期有客戶基礎,方依依的定製旗袍店在試營業期間就有了不少客戶。除了定做衣服,客戶也可以過來喝喝茶。衣服做好後,店員會根據客戶的要求送貨上門。“把服務的細節做足後,不少客戶一年四季的服裝都會在我們這裡定做。對我們的品牌有一定的忠實程度。”方依依的旗袍店開得很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