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場維繫人際關係的方式有哪些

  清朝官吏維繫人際關係的方式彙集千年精華,非常豐富而又千姿百態,最具代表性。主要有重鄉誼、拜把子、拜門、拜乾親、應酬等方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清朝官場維繫人際關係的方式文章內容。

  清朝官場維繫人際關係的方式:重鄉誼

  在封建社會中,同鄉關係是除親屬、裙帶關係以外最親近的關係。同鄉之間有一種“親不親,故鄉人”的友情,即所謂“鄉誼”。鄉誼滲透到清朝官場之中,是官場中人互相拉攏、互為黨援的重要紐帶。

  很多官吏是靠鄉誼獲得官職的。例如安徽婺源人吳懋鼎在天津任匯豐銀行買辦時,因清政府向匯豐銀行借款而與李鴻章***安徽合肥人***攀上了同鄉關係,往來頻繁。在李鴻章的關照下,他捐得直隸候補道銜,並充任淮軍錢糧所總辦。也有以鄉誼補官的,《清稗類鈔――詼諧類》“先酌鄉人”條記有一例子:各直省府州縣缺概歸酌補。某大吏對鄉人多所遷就,僚屬為之語曰:“酌則誰先?”大吏曰:“先酌鄉人。”

  做官需要鄉誼,做幕友、書吏也離不開鄉誼。清以來最著名的地域性行幫要屬紹興籍的幕友和書吏,紹興籍的幕友即著名的紹興師爺,數量極多,龔萼在《雪鴻軒尺牘》中說“吾鄉之業於斯***作幕***者不啻萬家。”清代官場有諺雲:“無紹不成衙”他們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地域性“師爺幫”,彼此互通聲氣,互為黨援,並排擠其他鄉籍的師爺。

  清代北京和各地還以鄉誼為紐帶建立了許多同鄉會館。北京福建會館懸掛著一副對聯:“萬里海天臣子,一堂桑梓兄弟。”可見,鄉誼成為官場拉攏關係的情感紐帶。

  清朝官場維繫人際關係的方式:拜把子

  拜把子,即拜把兄弟,又叫“義結金蘭”、結金蘭之盟。清代官場中非常流行拜把子的結交方式,以此作為依附攀援、拉攏關係的重要手段。民初人陳栩評論小說《如此官場》寫道:“前清奧援***指暗中支援、幫助的力量***,每託同譜***即拜把子***。”

  官場中盛行拜把子,反映出官場中盛行拉攏攀援的風氣。《歧路燈》曾談到清代官場上盛行拜把子之風:“如今世上結拜的朋友,官場上不過是勢力上講究,民間不過在酒肉上取齊。若是正經朋友,早已就不換帖了。”

  拜把子是清朝官場中一種具有相當不穩定性的維繫人際關係的方式。所以拜把子大多是地位相同或相近的官吏所用的方式,藉此他們可以互相利用,共同發財。

  清朝官場維繫人際關係的方式:拜門

  師生猶如父子,確定所謂師生關係,即拜門,成為清朝官場中人極力爭取奧援、互相拉攏的重要方式之一。

  清朝官場盛行拜門***也叫拜門生***,清末人所撰《〈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評語》雲:“夤緣大老之門者,諱為拜門。”“拜門”,其實際含義是指投拜師門做門生。拜門中所謂的“老師”,並不是教學意義上的真正的老師,而只是建立師生的名義,時人謂之“廁於受知之列”。拜門之前,雙方可以並不認識,所拜老師雖比自己年輕或淺薄無知也無所謂,只要有權有勢,足以奧援就好。拜門以後,門生可靠著老師的權勢活躍在官場上。如果發生老師失勢或死亡等變故,門生便惶惶然有無依無靠的感覺,於是就要改換門庭,重新拜門。或者當門生的發跡升官,位居老師之上,師生關係就不再維持。在拜門者當中,有不少門生與老師原來是把兄弟,也就是說,是交了盟帖後再交門生帖子。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寫葉伯芬與趙嘯存本是把兄弟,趙嘯存升了官,葉伯芬便“一面寫了稟帖去賀任,順便繳還憲帖,另外備了一份門生帖子,夾在裡面寄去,算是拜門”。所以拜門也是具有不穩定性的一種方式。

  拜門大多是上下級官吏互相勾結利用的好方式,雙方都能在此種關係下獲得益處,即有利於他們雙方地位的鞏固和勢力的擴大。

  清朝官場維繫人際關係的方式:拜乾親

  親緣關係在政治上大有作為,官場中人為使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通常運用拜乾親的方式。乾親,即是由非血緣關係者,通過某種契約或儀式確立名義上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拜乾親是清朝官場中拉攏關係,攀附權貴的重要方法之一,這種關係比拜同鄉、拜把子、拜門所建立的關係更為密切和牢固。

  拜乾親主要分兩種情況:一是鑽營者拜自己所攀附的權貴為乾爹,自為乾兒;如盛宣懷拜李鴻章為乾爹,陳璧拜奕匡為乾爹。二是讓妻妾女兒拜所攀附的權貴為乾爹,或拜權貴之妻、母為乾孃。如疏朗是民政部尚書善耆的下屬***任侍郎***,為巴結善耆,他讓自己的老婆拜善耆的母親為乾孃。

  拜乾親是通過建立親屬關係來謀求利益的一種方式,這種關係下利益雙方更趨一致。

  清朝官場維繫人際關係的方式:應酬

  維繫人際關係缺少不了應酬。應酬是官場維繫人際關係最常用的方式。清朝官場中的應酬極為繁冗,嘉道間官場中有“閒官忙做”之謠,嘲諷一個叫周採川的官僚“專以應酬為事,終日奔走不暇”,實際反映了整個官場都忙於應酬的現象。官場的應酬表現很多,有拜客、宴客、送往迎來、饋送上司等。

  拜客又叫謁客,是官場中拉關係、通聲氣不可缺少的。清朝官場拜客風氣很盛,特別是冠蓋雲集的京師,拜客的車馬更是如龍似水,“途為之塞”。有的人“一日間往謁之客,多者以百計”,有的權貴名士之家,終日賓客盈門。

  宴客即請客吃飯,是清代官場應酬的重要方式。宴客應酬的目的在於“以吃會友”,拉攏關係,故有“嘴頭請天神”之稱。清代官場中的宴客應酬的風氣尤其以晚清最突出。道鹹年間,張集馨在陝西糧道任職期間,“大宴會則無月無之,小應酬則無日無之。”

  送往迎來,侍候過境的上司、權貴,是地方官必行的常課,也是他們諂媚攀附的好機會。它包括恭迎來客、安置住宿、設宴招待、陪同看戲、饋送盤纏、送客上路等。他們為此而終日忙碌,疲於奔命,以致沒時間問政治民。蒲松齡說縣令對上司的迎送:“況送往迎來,則賤如聲妓,婢膝奴顏,則狀如伏鼠。”

  饋送上司。清朝官場有下署向上司及上司衙署人員饋送錢財禮物的規矩,有些官吏借各種機會饋送上司大量財物以討其歡心,為自己的升官發財鋪路。

  官吏通過以上種種方式拉關係,結成了形形色色的利益團體,他們相互爭權奪利,使整個官場複雜且充滿火藥味。正確認識官吏的交際方式對防止腐敗和協調官場內部矛盾有重要意義,對我國的廉政建設也大有裨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