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範文

  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青年教師做好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一***

  民辦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校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民辦高校中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民辦高校教學中的主力軍。民辦高校由於學校性質的不同,相比公辦高校存在著人員流動量較大的特點。這不但不利於青年教師的事業成功,也不利於民辦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做好青年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是民辦高校的重要的職責。這有利於青年教師隊伍穩定和青年教師獲得職業上的成功,更利於民辦高校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職業生涯規劃是個人發展與組織和社會發展相結合,在對個人和內外環境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教師是高校教學工作的主題,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民辦高校教學中的主力軍。民辦高校由於學校性質的不同,相比公辦高校存在著人員流動量較大的特點。本文作者工作單位每年都會有部分青年教師辭職。針對這一事件深入分析,作者認為這不但不利於青年教師的事業成功,也不利於民辦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做好青年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是民辦高校的重要的職責。有利於青年教師隊伍穩定和青年教師獲得職業上的成功,更利於民辦高校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一、 民辦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

  ***一***青年教師缺乏正確的角色定位,不能認同在民辦高校創造的價值 民辦高校的青年教師對工作單位缺乏理解,不願深入的瞭解學校。不能認識到民辦高校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我感覺在民辦學校就是“打工族”,沒有把自己定位成人民教師,沒有把自己當成學校的主人,感覺自己創造的價值遠遠低於理想值。同時,民辦高校工資待遇相對較低,加上受到其他高薪單位和事業單位優厚待遇和良好發展環境的衝擊,部分優秀青年教師和緊缺教師流失,影響了教師隊伍的穩定。

  ***二***民辦高校工作量大與難度較高

  民辦高校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開始注重定編定崗的建設,也相應的引進了專業人才從事相對於專一的工作,但仍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部分青年教師常感覺工作量過大,要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學生管理任務、科研任務,同時,高職教師的“雙師”特徵對其自我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民辦高校教師的培養、考核和管理制度相對滯後,缺乏人文關懷

  民辦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型別,教師的成長髮展規律、培養和考核及職業生涯規劃應有其自身的特點。民辦高校為保證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出臺了一系列的發展培養計劃,但往往要求到校工作滿多少年後可以參加且要求培訓後再留校工作年限,使青年教師們感到缺乏人文關懷。民辦高校現存的考核和績效管理制度對青年教師要求的過於嚴格,使他們在大量工作的現實前缺乏了自主時間,導致工作創新性嚴重不足,又使他們感覺身心疲憊沒有溫暖感。現存民辦高校教師的培養、考核和管理制度已經不能滿足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不理由教師自身的自我發展要求。

  ***四***青年教師自身缺乏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

  進入民辦高校的青年教師,他們渴望實現事業抱負和自我價值。但是由於社會大環境對民辦高校存在一定的偏見,造成對民辦高校教師的聲譽有一定的影響,消弱了青年教師的角色認同感,甚至使他們產生自卑心理。加之,民辦高校學生學業成績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欠缺,致使加大了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的工作難度,對職業產生恐懼心理。所以,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在職業定位上不夠穩定,對自己職業生涯規劃未做任何規劃,對自己學習要求不高。對工作敷衍了事,不願刻苦專研,不能吃苦耐勞,害怕遇到困難且不願主動解決困難。

  二、 民辦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的主要內容

  ***一***要幫助青年教師正確認識自我

  通過談話、考核等途徑使青年教師深入瞭解自己的學歷結構、專業能力和水平和優缺點,幫助他們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多幫助他們瞭解我國民辦教育的發展史和國際知名民辦高校成功例子,引導他們對民辦教育樹立正確的觀念,使他們走出自卑的心理。結合學校自身的發展幫他們樹立職業理想,使他們能夠把自身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有機結合到一起。

  ***二***以人為本,建立切實可行的培訓、考核、管理制度

  讓青年教師及時熟悉學校情況,瞭解民辦高校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及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組織開展教師的各項合作,讓青年教師更快的融入到學校的大家庭,並能讓老教師幫助他們確立職業生涯規劃,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建立健全以人為本的培養、考核和管理制度,加強崗前培訓、專業知識培訓和提高教學水平的培訓。建立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考核制度,增加考核的透明度並建立考核的監督機制,通過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青年教師努力工作、加強協作。青年教師也應該根據學校的培養計劃有針對性的制定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藉助學校的發展實現自身的提升。

  ***三***民辦高校的青年教師為自己制定合適的職業生涯規劃

  在青年教師入職前對他們進行崗前培訓,引導他們設計自己的未來併為之制定詳細的職業生涯規劃。新職工職業生涯規劃主要包括自我評估、環境評估、目標確定、發展策略、規劃修訂等環節。③民辦青年教師應該積極分析自身條件,適應所處環境,制定適合自身的發展策略並隨時間的不同進行修訂。制定了職業生涯規劃就要使它變為現實,青年教師就應該把目標轉化成具體的方案和步驟。在這個過程中青年教師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學習,落實自己制定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每一步,做好提升的準備。

  總之,民辦高校的青年教師在剛到工作崗位時普遍存在著不適應和不穩定的因素,人員流動較大在民辦高校中存在這著一現象。作為民辦高校應該高度重視,積極主動的進行了解和引導,儘量使他們能夠安心工作,穩定生活,從而實現他們的理想和實現民辦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二***

  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絕對不能忽視的一支有生力量。近年來,有關高校教師由於備受工作壓力而倦怠或離職等問題,已經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社會的廣泛關注。20xx年對武漢市高校教師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所受的壓力顯著增大,其中助教和講師的壓力感受更高於正副教授。

  我們應該關注高校青年教師在職業生涯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它不僅會嚴重損害他們的身心健康,影響他們的成長與發展,還會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

  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生涯發展是指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素質、能力、成就、職稱等隨時間軌跡而發生的變化過程及其相應的心理體驗與心理髮展歷程。

  職業生涯雖然只是個體概念,但他與其所在的組織密切相關。學校有責任有義務為其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創造條件,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職工的職業生涯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非線性的過程,其主體是教師和學校。

  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學校根據教師的個體情況和所處環境,結合教師和學校發展的雙重需要,對決定教師職業生涯的因素進行分析,進而確定其事業發展目標,並設計相應的行動計劃的活動過程[3]。把達到職業成熟即教師專業化作為其職業生涯目標,是高校青年教師達成整個職業生涯目標的關鍵。

  由於高校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文中所談的高校青年教師是指年齡在40歲以下的專職教師。

  一、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生涯發展指導的意義

  ***一***能夠最大限度地挖掘青年教師的潛能,促進其成長與發展

  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可以增強青年教師對整體環境的把握和對困境的應對能力,可使教師協調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可使教師接受挑戰性的工作,提高其教學和科研能力,可使青年教師明確自己一生將要為之奮鬥和可能實現的目標;可使處於職業生涯發展“高原期”的教師,儘快走出停滯期,使這一特殊群體看到自身的發展前景和所處的環境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而信心倍增。

  ***二***能夠更好地促使青年教師成才,有利於高校持續發展,更好地服務於社會

  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得好不好,決定了他們的生命質量和教育質量。我們要指導青年教師作好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即由學校和青年教師共同制定適合其自己特點的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最大限度地實現青年教師的個人價值以及學校的師資培養目標,使青年教師職業生涯的發展和高校的發展獲得雙贏。搞好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指導,是高校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有利於提高高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於高校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實現人盡其才,促進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高校肩負的使命具有更多的內容,即從人才培養拓展到了服務於科技、服務於經濟、服務於社會發展等更為深遠的領域,青年教師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實現這一使命的生力軍。高校對青年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可以更好地促使青年教師成才,使之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二、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生涯發展指導的主要內容

  高校青年教師具有極為強烈的成就需要、社交需求與物質需求,這是十分自然的事。但由於他們處在職業的未定型期,具有相當的不穩定性、可塑性以及感受壓力的敏感性和差異性等特點,學校應當根據他們的這些特點,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一***入校初期的職業生涯指導

  青年教師的職業生涯初期是指其進入高校的初始階段,這階段教師的年齡一般在26到30歲之間。在這一時期,職業生涯指導的主要內容是:使他們明白如何度過危機,如何進行創業,如何確立職業發展方向。

  放在第一位的是使新教師實現角色的社會化,即從學生角色轉變成教師角色。現實與理想往往有很大不同,會產生很大的心理落差。新教師剛剛進入教師崗位,一切都得從頭開始。他們將怎樣提高自己的教學工作能力,怎樣發展人際關係,怎樣被別人接受,怎樣獲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援,都是他們十分關心的問題。個別教師可能因工作遭遇重挫而喪失信心,以致出現種種意料不到的事,所以,這一時期是教師職業發展階段的危機期。故應當安排好新教師的工作、生活,使他們感受到組織的關愛,使他們儘快熟悉環境,融入群體。

  度過危機期後,對青年教師來說,重點是要突出其學科方向的明確性和工作的挑戰性。從26到30歲期間,是人的生理、智力的最高峰,也是其成長的一個高峰期。這一時期,青年教師會產生強烈的成就需要,喜歡挑戰性的工作,為此要為他們創設必要的條件和機會以便他們獲得成就。要協助青年教師為自己制訂短期、中期、長期的職業生涯規劃。要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應配合學校的發展,否則就很難實現自己的成就目標。這就需要每一個教師都清楚學校的學科發展方向。可見,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首要工作,就是理順自己的學科方向和明確高校教師的職業特點。高校教師是“大學之師”,既有教學之責,也有學術要求,建立同一學科下的教學與科研互相促進機制,培養和發展與教學活動相關的各種能力,以便勝任教學和科研的雙重需要,促使教師在某一學科領域真正成為專家。如何使青年教師儘快由教學新手,發展為合格教師,進而發展為成熟的優秀骨幹教師,最終成為“教學+學術”型的學科帶頭人,其具體的工作如下:

  1。 入職培訓

  新進教師參加崗前培訓是國家的一貫要求。按照“先培訓、後聘任”的原則,高等院校教師在上崗前必須進行崗前培訓,這是教師資格認定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的依據之一。學校要幫助新教師瞭解高校工作的特點、熟悉高校的環境和工作,並向新教師介紹本校的基本情況及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專業技術職稱職業通道和相關的任職資格標準以及學校對其的期望。學校要讓他們瞭解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如何進行規劃,並著手製訂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培訓活動也為新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條件,可使他們更快地融入新的環境,還能解決他們在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具體問題。

  2。 選派富有經驗的教師作指導,使他們順利走上講臺

  為了使新教師儘快適應新的角色,對新教師最有幫助的是提供必要的指導教師,以優帶新,在平等民主的關係中實現教師的承傳和梯隊建設。如果讓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良好、師德高尚、學術造詣高深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對青年教師加以專業引領,這對新教師的職業生活發展必定產生極大的積極作用。要主動關注新教師的教學效能感,他們需要得到學生、同事、行政人員、領導的接納和肯定。如果這些工作做得好,可以使其儘快實現角色轉換。

  我們要主動地關心他們,瞭解他們。那麼,新教師最需要學習和掌握什麼?根據石俊傑對高校的調查表明,“以上的新教師認為,教學關是他們最怵的一關,他們最想學習提高的是教學方法、教學藝術”。因此,加強教學技能培訓,應該是重點,它可以有效解決新教師在上崗後隨時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初任教師的專業態度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專業活動自主程度、學校對教師的專業支援和幫助,學校領導或同事教育信念***國內學者多用教育理念***的相容程度等因素。讓青年教師參與相應的課題研究,使他們熟悉學術研究的過程和環節,為以後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通過這個指導過程,可以評估新教師的工作表現尤其是發展潛力。同時,應幫助新教師進一步深造,如尚沒獲得博士學位的新教師應為其創造條件獲取博士學位。

  3。 協助教師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作出自己的職業規劃,促進教師學科專業發展

  要讓新教師兼任一些學生工作,通過做一些性質型別不同的工作,使他們更深地瞭解自己的潛能、興趣,在職業生涯的認知過程中逐漸構建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路線。同時,學校要對他們的職業生涯表現,如綜合素質、教學水平、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專業發展潛力等進行評估;組織管理部門要及時為教師設定合理暢通的職業發展通道。在高校內,教師的職業生涯通道型別有:***1***教學管理型,***2***教學科研型,***3***科研教學型,***4***管理型。

  教師自身的素質有著極大的差異性,學校、上級主管領導應該適時地與青年教師進行溝通,結合青年教師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其選擇適合自己的、容易發揮自己潛能的職業生涯路線,避免他們在關鍵時期原地踏步或誤入彎路而錯過了發展的最佳時期,影響到教師的成長與發展。高校需要建立可靠的資訊交流平臺,不斷給他們以建設性的反饋,使教師的個人發展真正和學校的發展結合在一起。

  在初期的職業生涯管理的末尾階段,要通過教育技術培訓、學術研討會、專家學者學術報告等一系列培養措施,促使青年教師跟蹤學科前沿,及時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教學和科研能力。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