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游的簡介

  信天游是流傳在中國西北廣大地區的一種民歌形式,這是一部用老钁鐫刻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傳世鉅著,這是黃坡黃水之間的一朵奇葩。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信天游的相關內容吧!

  信天游的特點

  形式自由靈活,每兩句為一小節,押韻;有的一節表達一個意思,有的幾節組成一個部分,表達比較複雜的意思;調子自由,單純易唱;每段常轉韻,多用比興疊字和襯字。

  信天游的比興非常廣泛,上至日月星辰,風雲雨露;下到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還有柴米油鹽,五穀雜糧,衣食起居都可以起興作比。“按劉勰的說法,‘興’,既有比喻的意思,也有興託、發端的作用,通過依微擬議而達到興托起情,即用微妙的事物來寄託作者的情感,渲染氣氛等。”既然是“微妙的事物”,那麼就會是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信天游的起興裡就有很多這樣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況,比如:“羊肚子手巾***那***三道道藍,我那當紅軍的哥哥***喲***回來了。”又如:“羊肚子手巾***那個***三道道藍,你說***那個***難呀難也不難。”“起”是一樣的,但是興起的卻是完全不同的內容。

  陝北民歌是歷代陝北地方勞動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結晶,是陝北人民最親近的伴侶,是陝北地方勞動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陝北是民歌薈萃之地,民歌種類很多,當地俗稱“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調、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種,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信天游的傳唱之境,是一片廣漠無垠的黃色高原,這高原,千溝萬壑,連綿起伏,蒼茫、恢巨集而又深藏著悽然、悲壯;清峻、剛毅而又飽含著沉鬱、頓挫。 千百年來,它以自己的個性潛在地影響著陝北人的生活習俗,塑造了性格鮮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蒼涼、巨集壯而沉鬱的信天游。

  信天游唱詞一般為兩句體,上句起興作比,下句點題,基本上是即興之作。這些口語化的詩句,語出驚人,形象生動,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其內容主要以反映愛情、婚姻、反抗壓迫,爭取自由為主。陝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樂,也唱個人的憂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現實,是對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託。

  信天游的節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開闊,扣人心絃、迴腸蕩氣,這同溝川遍佈的陝北地貌有很直接的關係。在當地,人們習慣於站在坡上、溝底遠距離地大聲呼叫或交談、為此,常常把聲音拉得很長,於是便在高低長短間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韻律,這種習慣自然會對信天游產生影響。因此信天游的曲調悠揚高亢,粗獷奔放,韻律和諧,不加修飾地透著健康之美。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觀、社會風貌和陝北人的精神世界。

  信天游的地區爭議

  信天游因其流傳區域在行政區劃上被分在不同的省和自治區,許多歌曲而常被打上山西民歌或陝北民歌,內蒙古民歌的標記,許多流傳在省界附近的歌曲還常常被人們爭搶其“原籍”。

  信天游的相關資訊

  陝北,陝西省的北部,基本以榆林、延安地區為限。一提起陝北,有不少人會想到了歷史悠久,祖輩傳唱,經久不衰,具有頑強生命力的陝北民歌--信天游。

  陝北民歌,當地俗稱“山曲”或“酸曲”。形式上可分信天游、小調、勞動號子、歌舞曲、風俗曲和宗教曲。以信天游和小調多見。“信天游”是陝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她構築了陝北民歌的主體。曲調悠長高亢,粗獷奔放,韻律和美。其內容多以反映愛情、婚姻、日常生活,反抗壓迫,爭取自由為題材。

  陝北,地處黃土高原,山連著山,溝接著溝。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在山上勞作耕耘,趕牲靈腳伕們食宿、住店與當地的女人產生曖昧,他們行走在險峻的山路和深深的溝壑之間。在繁重而單調的生活中,一則為了排遣心頭的憂愁和寂寞,渲瀉孤獨,自慰消遣。二則回想起家人、親朋、戀人,便見景生情,以景寄情。信口編唱歌曲,用高亢而悠長的歌聲抒發自己的感情、感觸,訴說自己的愛情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嚮往,以釋放積壓在心頭的鬱悶和愁苦。

  信天游,是陝北民歌中一種特別的體裁,最能代表陝北民歌的風韻和特色。其節奏自由明快,純樸大方。句式結構隨情隨意非常特別。規定每節兩句,兩句一韻,下一節可換韻,亦可不換。短歌可能只有一節,長的可接連數十節乃至成百上千節。

  陝北信天游藝術手法上多用興起,比喻後直抒衷腸,借景抒情,自由奔放,熱情浪漫,曲調優美,琅琅上口。民歌手們隨心所欲,託物言志,含蓄幽默,信馬由韁地唱出來。在山野裡唱,給大自然聽,在崖畔上飄蕩,給樹木花草聽,讓她隨風遊走,於是又叫順天遊。她句式簡單多變,兩句就是一首,再沒有這麼簡單、方便的表達形式了。就像陝北人的性格:直氣、豪爽、豁達、幹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