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機遇而成功的事例

  成功者是善於創造機遇、把握機遇的,因為機遇是邁向成功的加速器,所以要想成功,一定要善於去發現、創造機遇。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創造機遇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創造機遇成功的事例篇1:機遇就在身邊 ***善於發現機遇***

  年輕的洛克菲勒剛進入石油公司工作時,由於學歷不高,又沒有什麼技術,因此被分派巡視並確認石油罐有沒有自動焊接好。這是石油公司最簡單的工作崗位,連一個小孩子都能勝任。

  每天,洛克菲勒眼盯著焊接劑自動滴下,沿著石油罐蓋轉一圈,看自動輸送帶再把石油罐移走。工作簡單又枯燥,沒幹幾天,洛克菲勒就有些厭倦了。但由於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洛克菲勒決定安下心來,把眼前的工作做好。

  於是,他更加認真地觀察、檢查石油罐的焊接質量。當時,公司正在推行節約計劃,洛克菲勒想,我這項工作是不是也可以節約某些程式呢?

  他發現每焊好一個石油罐,焊接劑要落三十九滴;而經過周密計算,只要三十七滴就可以焊好了。但是,這個方法卻不實用。

  洛克菲勒沒有灰心,而是更加深入地進行研究。經過多次測試,他終於研製出“三十八滴型”焊接機。也就是說,使用這種焊接機,每次可以節約一滴焊接劑。儘管節約的只是一滴焊接劑,可一年下來,“三十八滴型”焊接機為公司節省了五百萬美元的開支。

  那三十九滴焊接劑滴在公司每個人的眼裡,卻只滴在洛克菲勒一個人的心裡。就是這麼一滴不值一提的焊接劑,改變了洛克菲勒的一生。

  事實上,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缺少機遇,真正缺少的,是發現機遇的敏銳眼睛和把握機遇的睿智心靈。

  創造機遇成功的事例篇2:毛遂自薦 ***抓住機遇需要膽識***

  毛遂在平原君門下三年,一直默默無聞,總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機會。

  一次,秦國大舉進攻趙國,情況危急。趙王派平原君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決定挑選出20名足智多謀的人隨同前往,可是隻有19人合乎條件。這時,毛遂主動站了出來說:“我願隨平原君前往楚國。”

  平原君一開始不以為然:“一個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錐子裝在口袋裡,錐尖子很快就會穿破口袋鑽出來,人們很快就能發現他。而你一直未能出頭露面顯示你的本事,我怎麼能夠帶上沒有本事的人同我去楚國行使如此重大的使命呢?”

  毛遂並不生氣,他心平氣和地據理力爭說:“我之所以沒有像錐子從口袋裡鑽出錐尖,是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像錐子一樣放進您的口袋裡呀。”平原君便答應毛遂作為自己的隨從,連夜趕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可是這次商談很不順利。只有毛遂面對楚王,慷慨陳詞,對楚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楚王終於被說服了,與平原君締結盟約。趙國於是解圍。

  事後,平原君說:“毛遂原來真是了不起的人啊!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真抵得過百萬大軍呀!可是以前我竟沒發現他。若不是毛先生挺身而出,我可要埋沒一個人才呢!”

  不要總是等著別人去推薦,只要有才幹,不妨自己主動站出來,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創造機遇成功的事例篇3:絕境裡的機遇

  智利北部有一個叫丘恩貢果的小村子,這裡面臨太平洋,北靠阿塔卡馬沙漠。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太平洋冷溼氣流與沙漠上的高溫氣流終年交融,形成了多霧的氣候。可濃霧也絲毫無益於這片乾涸的土地,因為白天強烈的日晒會使濃霧很快蒸發殆盡。一直以來,在這片乾涸的土地上看不到一點綠色。

  加拿大一位名叫羅伯特的物理學家來到這裡,除了村子裡的人,他沒有發現多少生命跡象。但他有一個重要發現——這裡處處蛛網密佈。這說明蜘蛛在這裡繁衍得很好。為什麼只有蜘蛛能在如此乾旱的環境裡生存下來呢?羅伯特把目光鎖在這些蜘蛛網上。藉助電子顯微鏡,他發現這些蜘蛛絲具有很強的親水性,極易吸收霧氣中的水分。而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這裡生生不息的根源。

  人類為什麼不能像蜘蛛織網那樣截霧取水呢?在智利政府的支援下,羅伯特研製出一種人造纖維網,選擇當地霧氣最濃的地段排成網陣。這樣,穿行其間的霧氣被反覆攔截,形成大的水滴,這些水滴滴到網下的流槽裡,就成了新的水源。

  如今,羅伯特的人造蜘蛛網平均每天可截水10580升,不僅滿足了當地居民的生活之需,而且還可以灌溉土地。這裡已經長出了百年不見的鮮花和青綠的蔬菜。

  在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境,有的只是絕望的思維。

  創造機遇成功的事例篇4:諸葛亮待機而出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著名政治家,軍事家。15歲時隨家人為逃避戰亂,離開山東老家輾轉到湖北襄陽避難。17歲時隱居在襄陽城西的隆中。諸葛亮少有大志,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時大政治家管仲和軍事家樂毅。因此,他隱居隆中邊種地,邊修學,靜觀天下,待機而出,人稱“臥龍”。

  漢末以來軍閥混戰的形熱已趨明朗。曹操基本上統一中國北方,勢力最大。孫權割據江東統治鞏固勢力次之。劉表、劉璋等軍閥也各有地盤。劉備在參加鎮壓黃巾起義軍中,組成了一個勢力不大的軍事集團,但屢被曹操擊敗,被迫輾轉投靠,沒有自己固定地盤。為發展自己勢力,到處訪尋人材。他“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諸葛亮向劉備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形勢,並提出了對策,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

  諸葛亮登上政治舞臺,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掌握著軍政大權。他聯孫抗曹,取得著名的赤壁之戰的勝利,並乘機佔領荊州,進軍四川,取得益州,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為劉備建立和鞏固蜀漢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

  創造機遇成功的事例篇5:麥克斯韋的人生轉折點 ***機遇可以改變人的命運***

  16歲的麥克斯韋初到劍橋,一切都覺得新鮮。這一時間,他專攻數學,讀了大量的專門著作。不過,他讀書不大講系統性。有時候,為了鑽研一個問題,他可以接連幾個星期什麼事都不幹;有時候,他又可能見到什麼讀什麼,漫無邊際。

  這個善於學習和思考的年輕人,需要名師點撥,才能放出異彩。幸運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麥克斯韋果然遇到了一位好老師,這就是霍普金斯。霍普金斯是劍橋大學的數學教授,一天,他到圖書館借書,他要的一本數學專著不巧被一位學生先借走了。那書是一般學生不可能讀懂的,教授有些奇怪。他詢問借書人的名字,管理員答道“麥克斯韋”。教授找到麥克斯韋,看見年輕人正埋頭摘抄,筆記本上塗得五花八門,毫無頭緒,房間裡也是亂糟糟的。霍普金斯不禁對青年產生了興趣,詼諧地說:“小夥子,如果沒有秩序,你永遠成不了優秀的數學家。”從這一天開始,霍普金斯成了麥克斯韋的指導教授。

  霍普金斯很有學問,培養過不少人才。麥克斯韋在他的指教下,首先克服了雜亂無章的學習方法。霍普金斯對他的每一個選題,每一步運算都要求很嚴。這位導師還把麥克斯韋推薦到劍橋大學的尖子班學習。經這位優秀數學家的指點,麥克斯韋進步很快,最後終於成為一代科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