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圓明園的精品散文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冬天的圓明園

  圓明園,一個非常遙遠又相當熟悉的名字。它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難以癒合的傷口,它是國人不堪回首的心酸記憶!

  我兩次到過圓明園劫後的廢墟,第一次是懷著一種好奇、神祕的心態前往,而第二次更多的是憑弔了。

  1998年1月25日下午,北京的空氣乾爽而騷動不安,陰冷的天空微微發黃,暗灰色的雲從頭頂緩緩流過,不經意有冷風從背後突襲而來,一次次讓我領教著北京冬天的肅殺。在北大讀研的妻子,得知我要再次前往圓明園,她燦若朗月的眼眸掠過一絲不解,但還是陪我從燕園踏上前去西郊的路。

  圓明園裡冷寂而蕭條,遊人稀稀拉拉,聽口音大多是外地來的。此時天地間像被濃霧鐫住一樣,使人感到渺茫。一路上,眼前所及只有依稀可辨的石基,曲折的水道和小徑,而大水法和遠瀛觀的幾根石柱子還立在那裡,這殘恆斷瓦,零亂榛蕪,如同一座紀念碑,銘記著這裡曾經發生的一切:1860年的10月6日,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少量拿著刀矛的清兵一戰即敗,護園大臣只好投水自殺。接著,聯軍司令部下達了可以“自由搶劫”的通知,一萬多名英法官兵便開始了瘋狂的搶奪。連續多天搶劫後,一名英國專權人士又提出:“只有燒燬圓明園一事,最為可行……此舉能讓中國皇帝產生最大的震動。”英國首相巴麥尊對此不僅同意,還說:“如果北京皇宮遭受同樣對待,我將十分高興。”於是,一場有計劃的暴行開始了。10月17日,一支英法聯軍的馬隊,荷槍實彈、舉著火把,再次浩浩蕩蕩闖入這號稱“萬園之園”的皇家園林,瞬間火光沖天,經過幾天幾夜,這裡的一切便化為一片廢墟……我彷彿聽到第一個帶馬隊衝進圓明園的英國軍官馬卡吉在用勝利者的口吻敘述他們的“業績”:“焚燒的命令下達後,頃刻功夫,幾十處地方都一齊冒出了青煙,縷縷青煙便整合彌天烏黑的大團火焰向外爆發,青煙黑雲遮天蔽日,所有的廟宇、宮殿、古遠建築,被視為舉國神聖莊嚴之物,其中收藏著歷代皇室的精華物品,以往數百年的人們所愛慕,獨一無二的崇構傑制,經此吞沒一切的火焰,都付之一炬了。使世界上最巨集偉的美麗宮殿圓明園絕沒有存留一點痕跡,我們進行完畢這項工作,便騎著馬回到城裡去了。”

  圓明園100多年前的劫難,像一道閃亮的鏤痕,重重烙在我記憶的刻盤上,讓我難忘而又羞於想起,這種國家積貧積弱的恥辱象徵,對於一個有自尊的國人來說,重新提及需要莫大的勇氣和承受力。

  我和妻子駐足在一尊偃臥草叢的百石前。我深深地俯下身,直到我滾燙的面頰貼在石馬冰涼的額上,這曾是一騎叱詫風雲的戰馬,還是一匹菅金系銀的御駕?它的主人曾是護衛大清王室的驍將,還是華服盛裝的帝王?然而,無論他是誰,如今都只能湮沒枯草,日日與朝露暮鴉為伴,聲息全無。

  歷史上的圓明園,始建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為環繞祁海的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的總稱,周長約十公里。鑿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羅列國內名勝四十景,有建築物一百四十五處。其中除具有獨創形式的庭園建築外,長春園中還有海晏堂、遠贏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築群,便利用長廊、牆垣、橋樑同自然景物相聯絡。大清王朝經營一百五十多年,融中西建築藝術為一體,聚集了無數文物圖書、精緻藝術品和金銀財寶的壯麗宮殿和園林,哪想到最後的結局竟是在大火中化為瓦礫?!

  我和妻子徜徉在圓明園萋草叢生的斷石殘垣之間,極目四望,到處草徑縱橫、樹影幢幢,悽迷枯草更是令人目亂神迷、寒意纏身 。對於昔日的圓明園,我只有從歷史的角度來認識了。當年英國隨軍牧師道:“必須有一位身兼詩人、畫家、美術鑑賞家、中國學者和其他別種天才的人物,才能寫盡園景,形容盡致,給你些微的概念……”同樣,另一位叫王致誠的傳教士,在1747年寫給法國親人的一封信也給我留下無限的遐想,他在信中對圓明園備加讚美:“這裡的一切都偉大而美麗。因為我從來沒在別處看見過任何與之相比的。中國建築形式的多樣和變化無窮,使我們欽佩他們豐富的才氣。相比之下,我們則顯得太貧乏太沒生氣了……”一代名園的輝煌與壯觀,隨著一個王朝的滅亡,永遠留給歷史的只是一個虛幻的背影!我細細撫摸著每一道石痕每一縷鏤刻,穿越一個多世紀的漫漫時空,耐心尋覓遺忘其間的歷史印記。

  古今多少事,紛飛思緒中……

  淡淡的日影漸漸西斜,風陡地大了起來,掠過這百年名園的精緻斷紋,自1983年後,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資,現一些景點已逐漸被修復,正向遊人開放。我的心在猛烈顫抖,歷史終歸是歷史,我們國人為什麼不能爽直地和圓明園凜然相對,在氤氳如霧的淒涼中冷靜反思,在彌散如煙的岑寂中把握歷史的脈搏呢?

  走在圓明園中,我彷彿在穿越時空隧道,同妻子剛出圓明園的那一瞬間,我覺得很冷。也許,我想得太多了。

  :圓明園,縫夢之雨

  “在圓明園廢墟沉默的石拱上方,?被焚燬了的幻夢的碎片依然的閃光。”

  一位詩人為了尋找祝福祖國這金色獻辭的來歷,曾經滿懷深情如是說。

  哦,圓明園,我們中華民族內心陳年的痛處,誰能忘得了令歷史老人痛心疾首的一

  幕,誰能忘得了你那風裡雨裡飽經劫難的廢墟呢?

  1990年那個炎熱的夏季,當我再度上北京時,擋不住一腔熱血的呼喚,在那個陰沉沉的下午,與同行的文友又一次來了圓明園。?

  真的,至今令我感到詫異的是,在北京那個火辣辣的夏天裡,怎麼會有這麼一個陰沉的下午?也許是蒼天有意,竟讓我們邂逅於這片廢墟的煙雨裡。?

  楊柳青春,湖水藍藍。鳥語花香,曲徑通幽。在這段歡快的過門裡,我們幾乎可以找到任何一座城市或任何一個公園能見到的尋常景緻。因此,我們腳步匆匆,直奔“主題”,不為眼前的這一切作哪怕片刻的停留。

  直到那斷殘的石柱出現於我們的視野裡,腳步才戛然而止。面對這在課本里和熒屏前熟悉得可以的廢墟的象徵,我和同伴皆滿臉的肅穆,緘默不語。?

  那天去看圓明園廢墟的人並不多,只見一對戀人比我們捷足先登,忙著在斷殘的石柱前上下找角度拍照,對著小夥子的鏡頭,女孩忍不住露出燦爛的表情。在這種瞬間的真實面前,我們這些喜歡傷感的“秀才”,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早就歷史教科書,知道這個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地方,在清朝皇帝手裡,前前後後修了150多年,才修成了那皇家玩樂的離宮,議政的中心。然而,什麼“蓬島瑤臺”、“九州清宴”,只不過是人們的一廂情願而已。1860年和1900年,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的魔爪,把這一切都化為了泡影,一把大火,帶來一場空前的浩劫。據史料記載,洋鬼子走後,圓明園還分別經歷過“金劫”、“木劫”和“石劫”,這回可是我們那些黑眼睛黃面板的同胞造的孽了。

  它是怎麼一回事呢?據說在洋鬼子洗劫後的現場,人們蜂擁而至,把園裡的餘燼逐段過篩,以尋找洋鬼子遺落其中的零星的金銀珠寶,當這裡再也篩不出什麼值錢的東西后,人們貪婪的目光並沒有收斂,又在宮殿燒剩的木頭身上打開了主意,大車小車,人拉肩扛,一根一根往外搬,木頭很快就搗弄完了。接著,人們的注意力又盯在宮殿裡那一塊塊精緻的石頭上,開始往外搬石頭了。就這樣,先是偷偷摸摸的幹,再後就是明火執仗的幹,終於,到後來,圓明園除了眼前我們所能看到的這幾根殘存的石柱之外,什麼也沒有留下了。據說這幾根石柱,要不是其貌不揚,說不定也早做了哪個大戶人家豪門的墊腳石呢。國人分享強盜喝剩的殘羹的結果,“萬園之園”從此一蹶不振,成了一片地地道道的歷史廢墟。

  當我們徜徉在廢墟遺址前,企圖尋找文明的碎片時,天色愈來愈暗,遠處傳來隱隱約約的雷聲,眼前卻幾乎找不出可以避雨的所在,雨來了,我們就什麼顧不上了,撒開雙腿跑了起來,一口氣跑出了圓明園。

  這一跑,竟跑出了我心中濃郁的詩意和激情,回到房間後,連夜趕寫了這首題為《奔跑在圓明園》的短詩——

  “在殘存的石柱下徜徉

  說著說著,雷聲就滾過來了

  想著想著,雨點就砸下來了

  彷彿在提醒我們

  沒有必要老呆在這裡了

  那些心不在焉的閒情

  是應該收斂了

  那些沉緬創痛的感嘆

  是應該收斂了

  是的,我們

  沒有必要老呆在這裡了

  於是,我們抬起頭

  撒開雙腿奔跑起來

  在雷雨中,在泥地上

  一切真實的陰影,一切病態的纏綿

  都因為奔跑而被我們拋棄

  我們的肺部,也因此活躍異常

  跑出圓明園大門外

  有呼嘯的班車成全我們

  在另一片天空下,我們發現

  彩虹真美!

  生活真美!

  在圓明園遺址遇雨,這種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情景,令我記憂猶新。無獨有偶,那年夏天攜妻兒去珠海探親,遊覽那裡新修的圓明新園時,我竟又一次與雷雨不期而遇。

  這個圓明新園,是按焚燬前的北京圓明園建築為原稿重修的。不知為什麼,遊園時我卻時常倘徉於一種虛幻的感覺裡面。直到晚上7點半,坐在中心劇場露天觀看大型全景舞蹈史詩《圓明滄桑》時,蒼天有淚,才讓我重睹了那熟悉而真實的一幕。在“火燒圓明園”的沖天火光裡,烏雲滾滾,雷雨說來就來了,把我們一個個澆成落湯雞。好大一場雨哇,我們硬是擠在兩把小傘下,堅持看完了演出,臉上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激動的淚水。?

  歷史往往有某種驚人的相似之處,想不到竟然應驗於我的眼前——圓明園在北京,圓明新園在珠海,一北一南,一古一今,雲情雨意,遙相呼應,冥冥之間,難道這一切真是上蒼的有意安排嗎?那道是無情卻有情的雨絲雲片,穿針引線,莫非要縫補先人幻夢的碎片嗎?

  是的,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說的那樣:“沒有廢墟的人生太累了,沒有廢墟的大地太擠了,掩蓋廢墟的舉動太偽詐了。”無論如何,我們不應該老是沉緬創疼,也沒有理由一味迷戀於風花雪月,挾著廢墟走向現代,我們聽見了驚雷的語言,驟雨的語言,無論在北京圓明園,還是在珠海圓明新園。

  也許,這是蒼天的暗示,如果可能的話,去看圓明園廢墟還是選擇陰雨天為宜,這樣,天氣與情境互相吻合,心有靈犀的文人,也更容易找準它悲愴的基調,進入思想者的角色。因為除了觀景之外,我們還可以在此另有所獲。

  回首風雨洗禮過的圓明園,它那沉默的石柱似乎也在提醒我們,迎著新世紀的彩虹,我們該做的事情,還有許許多多……

  :無言的圓明園

  逛頤和園遊北海,攀長城觀故宮是興奮,自豪和驚歎,可遊圓明園遺址的心情則不太輕鬆。若大個園子冷清凋零,園中大荷塘裡,荷葉迭翠藏珠,煞是可愛,埂邊芳草萋萋,不象公園到象鄉野。偶見一殘亭斷橋方知這原是什麼什麼的遺蹟。

  至大水法,西洋樓等原跡時,殘垣敗柱更是一派蒼涼。或立或倒的石雕依稀能想像出她當年的美麗絕倫。大水法的貝殼雕塑,迷宮玲瓏的白玉小亭,臥地石柱的花紋,童話般神祕可愛。當然你得有豐富的想象力把她們完整起來。

  遺址中儲存較完好的有迷宮一景。如玉青石按八卦陣修起,齊胸高的轉圈通道里。左折右拐,一入其內出口莫知。迷宮中央立一玲瓏剔透漢白玉小亭。相傳元宵燈會時,宮女們手拿各式花燈在迷宮內奔跑尋路,皇家貴族們則在亭內賞燈取樂。宮女們當是黃花少女,所以迷宮亦稱黃花陣。漸漸,一幅美女嘻笑圖湧現眼前:

  園裡的黃花陣啊

  撲搠迷離機關層層

  拿宮燈的少女啊,

  急急尋覓蓮步盈盈

  悅耳的笑聲,飄逸的衣裙

  呵呵著青春的聲音

  時光啊留不住你們

  只剩我獨悼花容

  思念深深

  夕陽漸落,餘輝下的圓明園無端地讓人有些憂傷惆悵。有朋友告訴我,遊遺址最好是在秋末冬初,一抹夕陽下,獨坐石階,聽秋風陣陣,看落葉片片,那時的你似夢似醒,似古似今,似喜似悲,其中滋味已是不能言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