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個人簡要事蹟

  作為一名部隊軍人,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忠實履行職責。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雷鋒,以其短暫的一生,譜寫了無比壯麗的人生詩篇,樹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道德豐碑。”這段寫在諸暨市消防大隊城東中隊營房黑板報上的文字,在深情緬懷一位50年前逝去的英雄,同時也在見證著一個個英雄的誕生。3月10日,諸暨市艮塔東路與高湖路路口一家小商品直銷超市,出現重大火情。該市45名消防官兵經過近3個小時的努力,才將大火撲滅。在戰鬥中,一名消防官兵光榮犧牲,兩名官兵身負重傷。但是,二樓以上65名被困群眾全部脫險。

  受傷的兩名戰士中,一名叫楊萬東,是我市草堰鎮三元村人。3月16日,本報特派記者趕赴杭州、紹興等地,採訪英雄本人和他的戰友,瞭解英雄救火時的故事和目前的康復情況。

  危難面前,他手提水槍衝進了火海

  火警鈴聲是這天凌晨3點56分響起的。作為第一梯隊的官兵,楊萬東和他的戰友們僅用了6分鐘的時間就趕到了火災現場。只見這幢7層商住兩用樓濃煙滾滾,躥到幾十米高。起火點是一樓的“義烏小商品直銷超市”。超市大門緊鎖,裡面發出噼噼啪啪的燃燒和爆炸聲。17日上午,記者在火災現場看到,整幢樓房,從1樓到7樓,牆面被濃煙薰染得一片漆黑。超市內更是一片狼藉,各種小商品沒能徹底燃燒的殘骸像碎石一樣遍佈在各個角落。

  初步調查發現,過火面積約600多平方米,呈U形狀分佈,整個著火空間陳列著一排排的貨架,堆滿了小商品。這使得水槍的水很難噴射到火場裡面,但如果不及時控制火勢,整幢大樓都有危險。必須立即強攻!訓練有素的消防官兵迅速展開了戰鬥。高壓水槍持續噴射10多分鐘後,火勢漸漸有所控制,樓上的群眾逐漸被疏散。

  這時候,圍觀的群眾議論說“店鋪內可能還有人”。聽到“裡面有人”,消防官兵們決定佩戴呼吸機進入火場深處,偵查火情,搜救群眾。這家超市經營的物品多半是化纖塑料製品,還有空氣清新劑等易爆物品,火勢相當凶猛,濃煙更是滾滾。加上貨架間距小、部分已經倒塌,搜救難度非常大。“作為消防員,我們都知道,那樣的情形,進去了,也許就會出不來。”諸暨市消防大隊城東中隊代理副中隊長陸建剛這樣形容當時的危險狀況。

  作為副班長,楊萬東沒有絲毫的猶豫。他戴上近30公斤重的安全防護裝備,一頭衝進了熊熊烈火。其實,對於火場搜救的危險,楊萬東也是心知肚明。就在他入伍的第一年,也曾親眼目睹自己的戰友王熙智因執行同樣的任務而壯烈犧牲。

  裡面的形勢果然十分嚴峻,火大煙濃,刺鼻的味道特別重,天花板上的裝飾物著火後,譁裡嘩啦地直往下掉。但消防官兵卻看不到是從哪裡落下來的,眼前只有探照燈射出的一根光柱,其它什麼也看不見。超市開業才一天,本來就不寬闊的人行道上也堆滿了各種雜物,搜救隊員寸步難行,只得摸索著往前。

  記者見到病床上的楊萬東時,他的手指上纏滿了膠布,膝蓋上也全是傷痕。記者問他是不是搜救時劃傷的,楊萬東不好意思地表示自己根本就說不清楚,當時他想到的,只有搜救群眾,偵查火情。

  深入,再深入。每深入一步,危險就加重一分。楊萬東提著水槍,摸索著向火場更深處挺進。併成功偵查到了一處著火點。但他並不知道,臨時砸破、緊急割開的幾個排煙口根本來不及排煙、驅熱,超市裡的溫度已經接近轟燃臨界值,所有可燃物都將起火燃燒。轟燃對搜救人員是最危險的,那一瞬間,上層熱煙的溫度能達到五六百攝氏度,一旦吸入人體,就會致命。也就在這時候,超市中後部傳來 “嘭……”的一聲巨響,擺滿空氣清新劑等日用罐裝化學產品的貨架突然爆炸,一股氣浪,打向了楊萬東。

  更揪心的是,楊萬東的呼吸機也損壞了……死神一步步地向他逼近。

  生死關頭,他把生的希望讓給戰友

  幸運的是,那一聲“嘭”的巨響,被換氣後重新進入火海的戰友徐波聽到了。心知不妙的他趕緊用對講機向外圍隊員報告險情,請求支援。

  摔倒在地的楊萬東臨危不亂。他在地上不斷地摸尋,成功摸到了一條水帶,並順著它艱難往外爬。終於,趕來救援的隊友發現了楊萬東。這時,他正好和隊友石府伸在一起。兵齡稍短的石府伸也被衝擊波擊倒了,死亡的恐懼讓他略顯焦躁。火場太亂,救援隊員只能先帶走一人。當隊友架起楊萬東的雙臂時,他堅決地指了指石府伸,要求先幫助石府伸撤離火場。等到隊員重新摸索過來,楊萬東已經倒在了火海中。後來進入浙醫二院搶救時,醫生髮現他吸入了大量的高溫有毒氣體,肺部已經嚴重灼傷。搶救中,醫護人員通過醫療裝置幫他吸引出來的痰液都是黑乎乎的,還混雜著大量的粉末狀塵埃。浙醫二院燒傷科醫生潘選良說:“根據楊萬東進院時的狀況,稍有惡化,就可能窒息,並危及生命。”而記者從諸暨城東消防中隊得知,被楊萬東“讓”出去的石府伸卻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楊萬東從火海里被拖出來的時候,已經嚴重昏迷,只剩下一點點的知覺。他的戰友、代理副中隊長陶國傑隨後也被拖了出來,受傷更嚴重,已經沒有任何知覺。兩人迅速被送往最近的諸暨市人民醫院江東分院治療。但是,傷情的嚴重讓該院深感為難,他們又被緊急轉往浙醫二院。一切發生得太突然,誰都沒有預案到所有的情況。救護車上只有一副氧氣面罩,究竟給誰呢?迷迷糊糊中的楊萬東似乎感受到了大家的焦急和為難,他虛弱地張開了雙脣,艱難地吐出了“把氧氣罩給隊長”幾個字。救護車一路疾馳,楊萬東的眼神一直死死地盯著他的隊長。

  經過浙醫二院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楊萬東慢慢脫離了危險,並從重症病房轉入到普通病房。躺在病床上,他心裡想著的正是同樣受了傷的副隊長陶國傑。每次,醫護人員來護理或查房,他總是要反反覆覆地詢問“陶隊長怎麼樣了?”17日,記者一行在醫院探望楊萬東時,他正半躺在病床,頭歪向一側,雖然還不能做大幅度的動作,看到家鄉人來探望,還是挺開心,堅強地挺了挺身子,坐了起來。交談沒幾句,他也不顧記者是否熟悉陶國傑,輕輕地說道:“謝謝你們來看我,我感覺好多了,不知道陶隊長怎麼樣了。”聽得出來,在他虛弱的聲音裡,夾雜了些許擔憂。護士告訴記者,早些日子,在重症病房時,他的病床旁全是儀器,各種管子直插肺部,他一句話也不能說。不過現在,楊萬東已經進入康復期了。

  在這場大火中,城東中隊副指導員田思嘉壯烈犧牲了。但直到現在,誰也沒有將這個噩耗透露給楊萬東。因為楊萬東把每一個戰友都當成最親密的兄弟,平時總搶著幹最累、最險的活。這樣的噩耗,他一定受不了。

  畢竟大家都知道,楊萬東還只是個孩子。他23歲的生日還沒有過。

  英勇背後,他是個不服輸的大男孩。紹晨是諸暨消防大隊城東中隊代理指導員。他說,別看楊萬東在火場特別英勇,實際上還是個大孩子。

  受傷後,部隊曾猶豫是否該將這個訊息告知楊萬東的家人。當時徵求了他本人的意見,楊萬東堅持不讓部隊發出任何通知。他天真地以為,只要部隊不通知,父母就不會知道,也就不用為自己擔心。可誰知道,才三四天的光景,家裡人就得到了訊息,並匆匆趕往浙醫二院看望他。望著病床上臉色蒼白的兒子,楊萬東年近古稀的老母親,淚水在眼眶直打轉,一夜未眠。可楊萬東還在納悶:“媽媽是怎麼知道我受傷的呢?”楊萬東根本沒有想到,他認為“很平常”,“只是一個消防戰士應該做的事情”,已經成為一個英雄的壯舉,通過各大媒體,在祖國大地傳頌,就連公安部和浙江省委的主要領導都作出了重要批示。一個向英雄學習的熱潮正在浙江大地乃至全國各地興起。

  訓練之餘,楊萬東還喜歡唱唱流行歌曲,是中隊數得上的“歌手”。每次連隊聚會聯歡,他都會一展歌喉,為大家助興。唱完歌,他會悄悄瞅著誰不給他鼓掌,真正一副孩子氣。紹晨說,去年楊萬東經過層層選拔,從紹興支隊300多名隊員中脫穎而出,加入到40人的合唱團,參加了浙江省公安武警系統的文娛大賽,並獲得第一名,受到浙江省消防總隊的嘉獎。“那些天,楊萬東快樂得就像一隻小百靈,整天哼唱著他的小曲,真是長不大。”陸建剛這樣“開涮”楊萬東。

  這個孩子還是個很要強的孩子,什麼事都不服輸,努力要求自己當第一。在諸暨市消防大隊採訪時,記者看到一面戰士業績考核表張貼在牆。光榮榜上,楊萬東的名字赫然在目。今年1月,他獲得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這個孩子腰椎間盤突出還來訓練。”陸建剛清楚地記得一件事。2010年6月,在一次單槓訓練時,楊萬東失手落下,背部摔傷,醫院診斷他同時患有腰椎間盤突出,需要長時間休息。讓全體隊員想不到的是,不到一個星期,楊萬東請求歸隊訓練。當時中隊領導說:“你有傷,好好休息,就不要參加訓練了。或者,打個報告,申請換個崗位。”可是楊萬東謝絕了領導的好意,一再表示“自己能挺過來”。在隨後的訓練中,楊萬東從不落下。即使腰傷難忍,也極力掩飾。但大家都能從他變形的動作中看出破綻。楊萬東的室友說,他幾乎每天都靠抹紅花油來緩解傷痛。自己雖然有傷,但還想著幫助戰友。有一次,中隊組織十層樓登高訓練,戰友劉林在登到八樓時,腳突然抽筋,一下倒在地上併發生抽搐。此時剛好登完十樓的楊萬東二話沒說背起戰友跑步下樓,並幫助戰友按摩。

  英雄的成長絕非偶然。就在今年年初一,他還參加了諸暨大唐商貿城火災的撲救。在這場過火面積2萬多平方米的戰鬥中,楊萬東連續作業5個多小時,成功救出9名被困群眾,和戰友一同保護了商業城西面倉庫和攤位。入伍兩年多,楊萬東共參加滅火戰鬥和搶險救援800多起,搶救被困人員30餘名,多次受到諸暨消防大隊的嘉獎。

  篇二

  李銀澤,彝族,中共黨員,1980年12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03年11月入黨,現任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隊特勤大隊一中隊專勤班班長,二級士官。入伍5年來,李銀澤同志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正確樹立革命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忠實履行一名消防戰士的職責和神聖使命,他一直戰鬥在滅火救援保衛第一線,把5年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無私地獻給了昆明消防特勤事業。5年來,李銀澤同志在艱苦的訓練場上摸爬滾打,與肆虐的大火拼殺搏鬥,用青春、汗水和熱血保衛著春城人民生活的安寧,體驗著追求理想的艱辛與幸福,展現著自己人生的價值。他先後參與了全市及省內部分地區的多起重、特大火災撲救以及化學洩漏、山體滑坡等特殊災害事故的處置,屢立戰功,為保衛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在5.12安寧泥磷洩漏火災撲救戰鬥中,李銀澤再一次深入險境,勇挑重擔,完成了最危險、最艱鉅的任務,為部隊撲救火災、處置洩漏作出了突出貢獻,用自己的青春年華在烈火中譜寫出壯麗詩篇。

  一、不畏犧牲迎難而上深入險地偵察堵漏

  2005年5月12日凌晨零時,雲南馬龍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寧分公司儲存有100餘噸泥磷物料的4號沉降濃縮槽發生洩漏事故。泥磷燃燒生成的刺激有毒煙霧籠罩了整個廠區,瀰漫至附近村莊,情況十分危急,如果洩漏擴大,災害蔓延,引發鄰近儲罐事故,後果將更加不堪設想。關鍵時刻,特勤官兵臨危受命,迅速出動,苦戰4天3夜,打下硬仗,再顯神威。

  李銀澤隨首批出動力量於12日4時50分左右達到現場,這樣的場面對於他來說也是第一次,許多新同志都有點發懵,但李銀澤清楚自己是老同志,不能亂了陣腳,一切聽從中隊指揮員的命令。現場濃煙滾滾,情況不明,處置事故無從下手。李銀澤整頓好自己帶領的人員,做好個人防護主動請戰,同副中隊長一起前往火場深處進行偵察。高溫和濃煙讓他們難以靠近,但還是初步瞭解和熟悉了沉降槽底部洩漏和燃燒的基本情況。李銀澤撤出燃燒區域,脫下厚重的避火服頭盔,來不及擦去汗水便開始向指揮員彙報情況,得到燃燒區域的一些寶貴情況,現場官兵決定首先出水進行強攻,力爭先滅火再想辦法堵漏。兩個小時過去了,大火滅了又燃,燃了又滅,特勤官兵反覆近戰強攻,然而事與願違,由於燃燒時間較長,罐底洩漏更加嚴重,火勢更加猛烈,強攻方案被迫取消。12日上午,現場情況進一步變化,剛成立的指揮部決定由支隊參謀長和特勤大隊顏副大隊長帶領3名士官再次偵察,白天能見度有所好轉,偵察組到了罐底洩漏處,正當同志們進行勘察觀測時,洩漏口洩漏量瞬間加大。突然,成塊的泥磷落下來,顏華副大隊長躲閃不及,火團濺起的磷水混合物沾染上左腿,不幸被自燃的黃磷燒傷,受傷較重。此時,李銀澤距離顏華副大隊長不足1米,下落的火團濺起的磷水混合物朝他撲去,他往後用力一蹬,濺起的泥磷正好掉在他的戰鬥鞋面上,不論是僥倖,還是身手敏捷,他又一次與危險擦肩而過。

  顏副大隊長受傷的不幸並沒有使李銀澤在巨大的危險面前退卻,他毅然領受了堵漏的命令,和戰友穿戴好避火服,準備好各種可能用到的堵漏器材,來到洩漏罐前待命,一旦區域性圍堰成功就增加水槍強攻並掩護堵漏。等待是需要勇氣和毅力的,剛才那一幕悲壯的場景,仍是如此清晰,歷歷在目,對此,每一個人都會害怕、恐懼,心理都會產生一定的想法……然而李銀澤的目光是那樣的堅毅,一旦時機成熟,指揮員發出命令,他會如猛虎下山一般,毫不猶豫地衝上前去完成那可能付出生命代價的艱鉅任務!最終,因為洩漏量太大,火勢猛烈,指揮部被迫決定取消堵漏任務,但當零距離接觸洩漏燃燒區域,犧牲的危險隨時迫近時,李銀澤那種深入險境,臨危不懼,義無反顧的大無畏精神仍然令在場的官兵無不欽佩。

  二、堅守陣地獨當一面光榮負傷堅持戰鬥

  無法近戰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特勤官兵只能轉入冷卻控制,配合圍堰填埋,處置進入僵持階段。李銀澤帶領本班人員把滿腔熱血轉化到了周圍的水槍陣地上,對洩漏罐實施冷卻,掩護工人進行築堤圍堰。火場是千變萬化的,危險隨時會發生,由於現場風向改變,空氣流動加劇,泥磷燃燒迅速,瞬間濃煙滾滾,遮天蔽日,燃燒的泥磷四處飛濺,火勢瞬間增大,李銀澤和戰友佔據的水槍陣地受到威脅。中隊指揮員“轉移水槍陣地,確保冷卻水不見斷”的命令傳來,為避免供水線路受損,他和一名戰友拖著近30米的水帶幹線,翻越重重障礙,把水槍陣地轉移到上風方向的圍堰沙堆上,繼續戰鬥。由於對環境不熟悉,又要掩護、協助戰友,加之能見度太低,李銀澤不慎一腳踩空,側翻在斜坡上,左腿膝關節韌帶嚴重拉傷。然而,這個訊息卻是在一天後他撤出現場時才被戰友們發現。環境異常艱險,身體傷痛陣陣,可李銀澤哪裡顧得上這些,他控制著水槍變換射流,立體冷卻罐體並撲救外圍火點,在全隊官兵的連續奮戰和共同努力下,四個水槍陣地持續射水實施滅火、掩護和冷卻,持續射水將近5000噸,確保了圍堰封堵工程順利合圍,將張狂蔓延的火勢死死封在罐底。

  很快,暮色降臨,當地氣壓降低,大量煙氣沉降並籠罩在部隊宿營地,休整的戰士都戴著防毒口罩席地而眠,李銀澤卻還在忙碌著。身為專勤車駕駛員,他主動趕到火場指揮部前,將車載照明燈升起,對指揮部和周圍區域實施照明。只見他一會鑽進火場與肆虐的火魔展開殊死搏鬥,一會又利用輪換休息時間檢查維護車輛和照明裝備,確保指揮部和處置現場的照明到位,就像一部上足了發條的機器,不知疲倦的工作。13日18時,火勢相對穩定,看著雙眼通紅,精疲力竭的李銀澤,大隊領導再也不忍心讓他留在火場,命令他返回中隊休息。直到登車時,李銀澤緩慢的抬起左腳,舉步為艱,戰友們才發現他的膝蓋受了傷,這時,李銀澤已瞞著領導和戰友,帶傷堅持戰鬥了37個小時。在他心中,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比起來,這點傷痛算得了什麼呢?15日上午,火魔被徹底縛住,勝利的訊息傳來,還扎著繃帶的李銀澤儘管沒能親眼看到勝利的場面,但也無比振奮,自己和全隊戰友又一次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成為火場中一面屹立不倒的旗幟!戰鬥中的成績並非偶然,在長期的工作、訓練中,李銀澤又何嘗不是一根樹立表率、創造一流業績的標杆。

  三、戰功赫赫屢獲殊榮刻苦訓練勇攀高峰

  入伍5年多來,他刻苦訓練、積極進取,業務素質不斷提高,各項工作成績突出,所帶班集體更是在全隊脫穎而出,從業務考核到年終評比樣樣拿第一,多次被評為優秀班集體。他堅持“練為戰”的指導思想,立足本職崗位,苦練精兵,在總隊、支隊歷次考核、競賽中屢屢取得優異成績。在執勤崗位練兵活動中,他緊緊瞄準現代火場的需求,刻苦鑽研訓練新法,努力探索高科技器材裝備與人結合發揮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徑,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成為雲南省消防部隊小有名氣的技術能手,被戰友們譽為雲嶺“特勤尖兵”。他連續三年參加總隊、支隊執勤崗位練兵競賽,以優異成績獲得“訓練標兵”、“技術能手”等稱號,並被榮記“三等功”二次,獲得2002年度和2003年度全國執勤崗位練兵“先進個人”和“技術能手”稱號,受到公安部通報表彰。

  去年以來,李銀澤先後參加了宜良中巴車墜河搜救遇難者,昆明南窯下水道搶救5名中毒人員,東川挖掘機翻車事故搶救被困司機,碧雞關水庫打牢溺水民工等大小搶險救援任務20餘起,捨生忘死,救死扶傷,戰功顯赫。作為“火鳳凰”突擊隊的主力成員和中隊特種車駕駛員,李銀澤工作成績一流,模範表率作用突出,成為幹部眼中的好士官,戰士眼中的好班長。

  篇三

  他是一名消防戰士,他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刻繪著一名消防戰士的最高使命——維持社會安定和人民財產安全;他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他用自己的無私奉獻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唯一宗旨——為人民服務。他就是武警湖南省岳陽市消防支隊特勤中隊特勤班長劉達京。劉達京,男,漢族,1985年10月出生,江西南昌市人,2003年12月入伍,中共黨員,現任武警岳陽市消防特勤中隊二班班長兼任搶險救援班班長。曾被公安部評為“全國公安系統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榮記公安部消防局一等功一次,被湖南省公安廳評為“全省公安系統抗冰救災先進個人”,總、支隊三等功兩次,嘉獎六次,連續三年獲評優秀士兵。2008年在公安部消防局舉辦的“我心目中的消防英雄”評選活動中入圍“中國消防衛士”候選人。

  忠誠可靠 赴湯蹈火 竭誠奉獻為人民

  入伍9年來,他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忠實履行職責,先後參加各類滅火救援1600餘次,從高空、高速公路、深井、火場等處救出了上百名遇險群眾,為國家和人民挽回財產損失約2000多萬元。劉達京用一次次冒死救人的高尚品格和獻身精神感動了“三湘大地”千千萬萬的人們,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舍已救人的消防衛士之歌,為保衛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2005年2月的一個傍晚,一艘停靠在岳陽市華榮港務公司碼頭的重慶籍貨船發生火災,船上滿載550噸氯酸鈉和5噸燃油,船上8名船員被困,情況十分危急。支隊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後,迅速調集了特勤消防中隊、市消防一中隊5臺消防車,40名餘官兵前往救援。到達現場後,只見濃煙滾滾,熊熊的大火映紅了湖面。貨船已被白色煙霧籠罩,船艙溫度正在急劇升高,氯酸鈉在高溫作用下似熔岩般在沸溢。險情就是命令,他迅塑穿好避火服,戴上空氣呼吸器,攜帶破拆搜救工具和兩名戰友冒著高溫,在滔天烈炎滿是濃煙、毒氣的貨船上,仔細的搜尋著,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存在人員的角落。終於在船艙內的衛生間和廚房發現了被困的8名船員,在他和戰友的共同努力下8人全部被安全疏散;4個小時後大火成功撲滅。

  2008年1月,50年不遇的特大雨雪冰凍襲擊湖南。這場罕見的自然災害,導致交通、電網系統遭受嚴重破壞,供電供水供氣和通訊困難,對全省城鄉居民特別是城市居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1月20日,劉達京隨同特勤中隊官兵40餘人、消防車四臺,奔赴太陽橋,投入破冰保路的戰鬥中。他和其他官兵們不顧凜冽的寒風,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鐵鏟水槍齊上陣,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此次抗擊冰雪的攻堅戰,恢復了道路的暢通。2月6日下午,支隊指揮中心又接到報警:京珠高速羊樓司收費站高約20米的頂棚由於前一段時間連續大雪,積雪過多,造成頂棚無法承受,並且向下排水管道冰凍,冰雪融化產生的水積在頂棚,更加重了頂棚的承載壓力。造成頂棚已出現多處裂縫,有些地方甚至已經被壓變形,隨時面臨倒塌的危險!由於羊樓司收費站是京珠高速湖南境內最大的收費站,一旦倒塌將嚴重影響京珠高速的車輛通行。劉達京主動請纓,跟隨中隊雲梯車,奔赴羊樓司收費站。此時他不顧個人安危,冒著嚴寒高空作業的危險爬上頂棚,用丁字鎬破出了一塊又一塊堅冰。由於天氣寒冷,手被凍僵了,鞋子也被冰雪浸溼,長時間的勞作,雙手磨起了血泡。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總隊迅速組成抗震救災突擊隊,深入災區,5月16日,總隊抗震救災指揮部接到群眾提供的線索,位於綿陽市平武縣南壩鎮20公里外的石坎、水觀兩鄉,有數百名群眾已經被困6天5夜、其中絕大部分是行動不便的老人、小孩和急需救助的傷病員。根據上級指示,劉達京與第三突擊隊80名突擊隊員一道,從南壩鎮出發,前往石坎鄉進行救助。在轉移途中,他發現一位老人急匆匆的往山裡趕,職業的直覺讓他覺得很不對勁,別的群眾都往山外撤離,而老人卻背道而馳,他連忙上去仔細詢問,得知原來老人60多歲的老伴和1歲零3個月的孫子還困在大山裡,生死不明。他立即向突擊隊負責人彙報,請求進山救人。在徵得同意後,在老人的指引下,翻山越嶺徙步走了六、七公里才到達位於石坎鄉新建村的老人家中,老人居住的平房幾乎被夷為平地,幾扇殘牆搖搖欲墜。最後在房屋後的一塊空坪上,終於找到了滿眼無助的劉老太和尚在襁褓中的小孩,他顧不得休息,立即背起老人往山下走。由於石坎鄉是此次受災最為嚴重的災區之一,道路大部中斷,加之餘震時有發生,中途崩塌的山體不斷有山石塌落,道路崎嶇險峻,十分危險,揹著老人和孩子小心翼翼的往前走,艱難的通過一段段死亡之路,當走了大約4公里時,一條大約50米寬的河道擋住了去路,面對湍急冰冷的河水,他毫不猶豫地涉水過河將救生繩牢牢栓在河對岸,然後泅過來,背起小孩先行過河,就這樣,往返走了三趟,經過近4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將爺孫三人安全轉移到安全地帶,此時已經是晚上10點多鐘了。晚上,為了能讓老人睡個安穩覺,他顧不上一天的勞累,又趕緊搭建臨時帳篷。把老人和小孩安頓好後,自己卻在外面和衣而睡。

  2011年6月9日以來,岳陽地區遭受特大暴雨襲擊,引發山洪泥石流,造成房屋倒塌,農田被毀,城區進水等自然災害,嚴重影響了當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這次特大洪澇災害中,面對嚴峻的水情、雨情、災情,作為特勤班長的劉達京同志更是身先士卒,積極主動參與救援。10日凌晨05時,接到指揮中心命令,臨湘市詹橋鎮因山洪引發泥石流需要增援,他不顧疲憊,繼續投入到重災區,他和戰友們在大雨中堅持救援,搜救被埋人員。由於持續下雨,河谷水位明顯上漲,縮小了救援作業半徑。急劇上漲的水位對全體救援人員構成了極大的威脅。但救援工作仍未停止,雨水使泥土更加稀爛,現場就像一個巨大泥潭,他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泥水裡,一層一層地往受災現場的中心區域搜尋、挖掘。

  愛崗敬業 踏實工作 刻苦訓練創佳績

  “鍊鋼需要最好的鐵”。這是劉達京平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2004年3月剛下隊的他就被直接分配到岳陽市特勤消防中隊,初到警營,人們怎麼也沒有與現在的“訓練標兵”和“崗位練兵技術能手”聯絡在一起。那時瘦小的他,是新兵中身體素質最差的一個,連基本的動作都做不來,體能訓練也遠遠達不到要求,他硬是憑著不服輸的勁頭和堅強的意志搞訓練,別人沒訓練,他在加練,別人休息,他在訓練。他每天給自己的訓練“加餐”,在訓練之外,給自己外加500個俯臥撐、500個仰臥起坐、100個單雙槓。他曾經彷徨過,曾經流過淚,但他從來沒有向挫折和困難屈服過。

  2006年,全市部隊執勤崗位大練兵,劉達京更是和拉梯.掛鉤梯較上了勁,掛鉤梯對消防隊員來說,並不陌生,但想練好並非易事,然而,劉達京的這個專案卻是練得最好,16.30秒,他在這個專案中的最好成績。殊不知,這個成績是靠堅強的意志努力得來的。所以,平時的劉達京一有時間就在訓練塔前練掛鉤梯,掛梯,爬梯,拋梯。慢慢的,訓練成績有了較快的發展,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8月份全市執勤崗位大練兵比武,劉達京以16秒30的好成績奪得全市部隊掛鉤梯專案第一名的好成績。

  2010年4月參加省總隊打造鐵軍滅火救援攻堅組集訓隊。他就在心中烙下“掉皮掉肉不掉隊、流血流汗不流淚”的錚錚誓言,他深知身在“鐵軍隊伍”不進則退的道理。到攻堅大隊後,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第一,自己近幾個月沒有正式開展體能訓練,而對於攻堅隊員來說要求特別高。第二,在全省集訓中,體能等各項業務突出的“尖子”隊員很多很多,對於一名上進心強,不甘落後的戰士來講壓力能不大嗎?所以強化體能是首要解決的任務。在第二批滅火救援攻堅組開訓後,他每天都堅持不懈的訓練,不僅在完成攻堅大隊的訓練任務外,自己還要加練,訓練場中,每天第一個出現和最後一個收隊總是他的身影。每天早操後,他自己堅持進行負重單、雙槓訓練。在揹著空氣呼吸器練單槓時手磨出血泡他將血泡挑破繼續堅持訓練,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堅持做200個俯臥撐,200個仰臥起坐,每天堅持長跑訓練超越一名戰友。在攻堅大隊第一次摸底考核中他在膝蓋舊傷復發的情況下忍著劇痛一瘸一拐堅持跑完五公里負重。在整個集訓期間他都在與傷病作鬥爭,而每一次不甘落後的他都不會提出休息,他恐怕耽誤一節訓練課。在大隊開展的25公里長跑訓練中,大隊安排他開車運送隊員可以不參加25公路,當時他心裡卻很不是滋味,可他考慮領導的安排他只有無奈的服從。結束25公里歸隊後已是晚飯時,他沒有吃飯毅然決定在教導大隊730米的營區跑二十五圈彌補今天的“遺憾”。說跑就跑,換衣服,扎護腰……開始,一圈、兩圈、三圈……忍著膝蓋的疼痛憑著堅韌的意志跑完了二十五圈。由於訓練強度沒有達到身體極限所以他又開始進行單、雙槓的訓練一組、兩組、三組……在完成六組後,劉達京才拖著疲憊的身體消失在夜幕中。每一次訓練他都要將身體逼到極限。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換來了好的成績,在攻堅大隊結業考核中他五公里負重專案勇奪第二名,他的成績也從剛來時的23分鐘提到了19分10秒,這也是他最好成績。出身農民家庭的他時常對自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就是憑藉這種吃苦耐勞、拼搏進取的精神,在攻堅大隊組織的第二批滅火救援攻堅組考核中,各科成績名列榜首,最終在第二批攻堅組隊員全面考核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模範帶頭 樂於助人 素質過硬當標兵

  劉達京同志尊敬領導,團結同志,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是中隊幹部的好參謀,戰士心中的好班長。工作中,他處處做好表率,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訓練中,他身先士卒,嚴格自我要求,並耐心熱情的幫助後進的同志;滅火戰鬥中,他衝鋒在前,最危險的地方總有他的身影出現;管理上,他嚴格按照條令條例的要求加以實施,對老同志尊重而不遷就,對新同志嚴格而不體罰;生活上,關心體貼戰友,做戰友的貼心人。正是由於他能管理會管理敢管理,充分調動了全班同志的積極性,他所任職的班成為了中隊各項工作開展的模範班,本人也多次受到了支隊和中隊的表揚。同時對於中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他總是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並及時給中隊幹部提出合理化的建議,為中隊的正規化建設做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他平時生活儉樸,為人誠懇正直,工作作風正派,在官兵中樹立了優秀的形象,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綠葉無悔撲向大地,是報答泥土芬芳的情意;鮮花無悔凋落於風雨,是因為它曾有一段生命的美麗。雖然劉達京同志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消防戰士,猶如滿天繁星、默默閃爍,猶如滄海一粟、靜靜流淌,但他依然熱愛消防這個職業,依然無悔奉獻,並將用自己的汗水、鮮血乃至生命再展警徽的風采,堅持“人民消防為人民”,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迎接新的挑戰,為黨和人民再立新功!他是我們消防戰士、熱血青年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