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

  是雅魯藏布大峽谷,全長504.6千米,你是不是很想探索瞭解一下呢?下面小編就來給講講有著多個世界之最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吧。

  雅魯藏布大峽谷***長504.6千米***

  雅魯藏布江下游,江水繞行南迦巴瓦峰,峰迴路轉,作巨大馬蹄形轉彎,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峽谷。1994年,中國科學家們對大峽谷進行了科學論證,以綜合的指標,確認雅魯藏布幹流上的這個大峽谷為世界第一大峽谷。據國家測繪局公佈的資料:這個大峽谷北起米林縣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脫縣巴措卡村***海拔115米***,全長504.6公里,最深處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曾被列為世界之最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深1800米,長440公里***和祕魯的科爾卡大峽谷***深3203米***,都不能與雅魯藏布大峽谷等量齊觀。新華通訊社向全世界及時報道了這一訊息,全球為之轟動

  在交通、通訊乃至衛星技術空前發達的今天,我們小小的地球上似乎不再有隱祕可言。為時數百年的地理大發現時代也似乎在1910年歲末以挪威人阿蒙森的雙腳踏上南極點的那一刻宣告終結――試想地球上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祕境呢?在地理認識上還有什麼奇蹟會出現呢?尤其當神祕的西藏也被獵奇者所涉足,整個世界彷彿就此一目瞭然,於是人們把目光越過其實並不理想的現實世界,投向外星空間,或者轉向了體育方面的極限運動和旅遊探險活動,以滿足好奇同時排遣過剩的冒險精神。但較之激動人心的對於未知地區的發現而言,顯然是有限的和缺乏刺激的。這一定會使那些做什麼都想爭個第一的西方人深感生不逢時。

  但是奇蹟出現了。在距離阿蒙森南極之行的八十多年後,1994年4月18日,我國的新華通訊社向世界宣佈: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

  頃刻間,全國為之歡呼,世界為之震盪。國內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的各大報紙紛紛以頭版頭條位置予以刊載。世界第一大峽谷的發現和確認是中國人在本世紀末最大的地理髮現,是中國科學界對於人類探索和認識自然奧祕的重要貢獻;世界第一大峽谷位於中國,是大自然饋贈給中國的寶貴禮物,是屬於中國人的幸運與驕傲,當然它也是全人類所共同擁有的自然遺產,彌足珍貴。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地球上最後的祕境”,這個評語最初是由一位日本科學家在九十年代初發出的感嘆,中國科學家把它傳播開來,也都跟著感嘆:確實是最後的祕境。這一地球上最後的祕境隨著作為“世界第一”地位的被確認,尤其是1998年10月間由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組織的“人類首次徒步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舉,全國人民一起收看了中央電視臺連篇累牘的追蹤報道,一起領略到大峽谷奇山異水的神奇魅力。從此這個大峽谷的知名度驟然提高,人們知道了在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脈,至少在視覺空間上有兩個世界之最: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世界第一深谷雅魯藏布大峽谷,並且遙望到大峽谷即將成為探險旅遊和生態旅遊熱點地區的美好前景。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地理位置在哪裡?它位於青藏高原,西藏東南部,環繞南迦巴瓦峰,雅魯藏布江瀟灑一甩所作的一個馬蹄形大拐彎。大峽谷地區是一個著名山脈交匯處――北倚念青唐古拉,東望橫斷山,向西,則是喜馬拉雅綿綿2500公里的冰峰雪嶺。海拔7787米的南迦巴瓦峰正處於這一偉大山脈的東部尾閭,位居東喜馬拉雅主峰之尊,為世界第十五高峰。

  其實我們每天都能最直觀地看到大峽谷所在地――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天氣形勢圖上,有一個總有情況顯示的地點,那顯然是個天氣變化之源點,於是主持人總在說:在青藏高原東南部,有一降水雲團正在東移……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範圍有多大?實際上大峽谷地區的概念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包括馬蹄形大拐彎的內外:腹地和外圍,方圓5萬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人們沿川藏公路可以比較容易到達的波密、林芝、米林等地,都屬於大峽谷***外圍***地區;至於腹心地帶,特指隱藏在深山密林中的墨脫。它的隱藏之深,之難以到達,有一個特點足可以說明:墨脫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份。

  ――不是不想,恰恰相反,沒有哪裡的人像墨脫人那樣,強烈地渴望著那一條“金色的飄帶”,把大峽谷與世界連線起來。而且也確曾有過耗時甚久、耗資巨大、許多人為之壯烈犧牲的修路之舉,並一度短暫地通行過。然而還不待慶賀“全國縣縣通公路”的歡呼聲落音,還不待歡欣鼓舞的墨脫人將激動的熱淚揩乾,還不待開進墨脫的三輛車全部撤出,那路就被連日的暴雨塌方泥石流所無情地摧毀。這是發生在1993年的事情。由此可見大峽谷地區自然條件、地質狀況的糟糕之一斑。即使國家投資,即使地方上積極,即使築路者踴躍,無奈對山興嘆,這恐怕算是個世界之最了吧?

  這是令人黯然的一面,還是讓我們多看看令人振奮的一面,看看作為世界第一的雅魯藏布大峽谷究竟擁有哪些世界之最。

  且讓我們一一列舉――

  是世界最深大峽谷
       它以504.6公里的總長度、6009米的最深度,長於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深於祕魯的科爾卡大峽谷;是印度板塊北伸最遠的部分,是全球熱帶森林的最北邊界,它使熱帶氣候北移了五、六百公里,足有5個緯度帶之多;是南來水汽進入青藏高原的最大通道,因而也是全球降水最多的地區之一,大峽谷腹地墨脫縣年降水量接近3000毫米;因而被稱之為“植被型別的天然博物館”,大峽谷在上下5000米的垂直高度間,擁攬著從極地到熱帶的幾乎全部自然帶,在景觀多樣性方面,被視為世界之最完整;同時被稱之為“山地生物資源的基因庫”,還有“孑遺物種的避難所”、“製造植物新種的加速器”之說。是植物、動物、真菌和昆蟲欣欣向榮的王國,在生物多樣性方面,也被視為世界之最豐富;山高谷深,是全球地形發生轉折變化最急劇的地區之一;尤其是全球抬升速度最快的地區,最新的研究數字表明,大峽谷地區年上升量可達3釐米從南迦巴瓦直插藍天的冰峰到大峽谷兩岸的密密叢林,之高峻之深邃,之偉岸之奇美,流光溢彩,秀甲天下,首領天下眾峽第一風光。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怎樣形成的?先讓我們從雅魯藏布江說起。發源於喜馬拉雅北麓傑馬央宗冰川的雅魯藏布江,是一條海拔最高的國際性河流,在我國境內全長為2057公里,由西向東與喜馬拉雅平行前進,穿過中南部西藏,繞過南迦巴瓦,一瀉千里,進入印度平原後,被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流經孟加拉國匯入恆河,最終流向印度洋孟加拉灣。雅魯藏布江在地質科學研究方面意義重大,這一條沿地質構造發育的河流,事實上是連綴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的縫合帶。在遙遠的地質年代裡,有兩塊古陸地曾遠隔上萬裡重洋,由於地球內部的運動,印度所在的板塊脫離了遠在南極附近的母體,向北漂移而來。與歐亞大陸相撞之際,便是古大洋消失之時,而連線的一線,發育了雅魯藏布江。直到今天,地球內部運動仍在繼續,印度板塊仍在向北推進,作為最前鋒的大峽谷地區孤軍深入,將南來陸地深深楔入歐亞板塊之中,在青藏高原的強烈隆升中,河流持續深切,形成舉世無雙大峽谷。

  與此遙相對應的是,喜馬拉雅西端終結處,也有一座高峰,海拔8125米的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爾巴特峰;環繞南迦帕爾巴特峰也有一個河流大拐彎,那是印度河上源的一支。基於同樣的地質構造原因,喜馬拉雅兩端對稱形成的一山一水一峽彎,蔚成自然地理奇觀。而這兩座被地質學家們稱為“地結”的奇特高山,就像兩顆金釘子,將印度板塊鑲嵌在歐亞板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