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借貸記賬法中借貸的含義

  借貸記賬法是一種最基本的、也是人們最熟悉的會計核算方法。借與貸,在客觀上是充當了記賬符號,但它不僅僅只是一種純粹的記賬符號,而是有明確和深刻含義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借貸記賬法的記賬符號“借”和“貸”本身是有明確的含義的,只不過它的意思已經不是兩個漢字“借”和“貸”表面上的意思了,作為借貸記賬法的記賬符號的“借”表示資金運動的去向、用途、現有狀態、終點狀態,而作為借貸記賬法的記賬符號的“貸”表示資金運動的來源、原有狀態、起點狀態。

  “借”和“貸”是從兩個不同的側面來反映來同一筆資金的運動情況,因而有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借貸記賬法的基本內容

  借貸記賬法是按照複式記賬法的原理,以資產與權益的平衡關係為基礎,以“借”、“貸”二字為記賬符號,以“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為記賬規則來登記經濟業務的一種記賬方法。借貸記賬法的基本內容包括記賬符號、賬戶結構、記賬規則和試算平衡四項。

  1. 記賬符號

  借貸記賬法是以“借”、“貸”二字作為記賬符號來記錄會計要素專案的增減變化。借貸記賬法就因此而得名。“借***Debit簡寫Dr***”、“貸***Credit簡寫Cr***”二字的含義,最初是從借貸資本家的角度來解釋的,即用來表示債權***應收款***和債務***應付款***的增減變動。借貸資本家把吸收的存款稱為“貸”,表示“欠人”;把貸出的款項稱為“借”,表示“人欠”。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借貸記賬法被廣泛地應用於各行各業,“借”、“貸”就失去了原來的含義,成為會計學中的一對純粹用以標明記賬方向的符號。日本在引進複式記賬法時,將Debit和Credit翻譯成“借”和“貸”,我國在從日本引進時,援引了日本的這種譯法。

  2. 賬戶結構

  在前一章中,已經說明了賬戶的基礎結構和基本內容,並指出在不同的記賬方法下,賬戶的具體結構有所不同。在借貸記賬法下,賬戶的基本結構是:左方為借方,右方為貸方。但究竟哪一方登記金額的增加,哪一方登記金額的減少?則應根據賬戶所反映的經濟內容以及與此相聯絡的性質而定。

  在借貸記賬法下,應按照賬戶反映的經濟內容設定賬戶,賬戶應分為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收入類、費用類、利潤類六大賬戶。除此之外,還可以設定共同性***雙重性***賬戶。

  ***1***資產、負債和所有者類賬戶的結構

  ***2***收入、費用和利潤類賬戶的結構

  ***3***共同性質賬戶的結構

  3. 記賬規則

  按照複式記賬原理,對發生的每一筆經濟業務都以相等的金額、相反的方向,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互聯絡的賬戶中進行登記,即在記入一個或幾個賬戶借方的同時,記入另一個或幾個賬戶的貸方,並且記入借方與記入貸方的金額必須相等。因此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可簡單概括為“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4. 試算平衡

  試算平衡是根據資產與權益的平衡關係,按照記賬規則的要求,通過對本期賬戶的全部記錄進行彙總和試算,以檢驗賬戶記錄正確與否的一種專門方法。借貸記賬法的試算平衡有發生額試算平衡法和餘額試算平衡法兩種。前者是以記賬規則為直接依據,而後者是以會計等式“資產=權益”為直接依據。

  應當指出,試算平衡只是通過借貸金額是否平衡來檢查賬戶記錄是否正確。如果借貸不平衡,可以肯定賬戶的記錄或計算有錯誤,應進一步查明原因,予以更正,直到實現平衡為止。如果借貸平衡,一般來說,記賬正確,但不能肯定記賬沒有錯誤。因為有些錯誤並不影響借貸雙方的平衡關係。例如漏記、重記某項經濟業務,應借應貸方向相反,應借應貸科目寫錯或借貸雙方發生同等金額的錯誤等等都難以通過試算平衡檢查出來。因此,為了糾正賬簿記錄的其錯誤,需要對所有的會計記錄進行日常或定期的複核,以保證賬戶記錄的正確性。

  借貸記賬法的主要形式

  借貸記賬法應用的基本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1.資金流入企業的業務。即資產與負債、所有者權益同時增加。資產增加記入有關賬戶的"借方",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增加記入有關賬戶的"貸方"。

  2.資金在企業內部流動的業務。即資產、收入和費用之間或資產要素內部的增減。資產和費用的增加以及收入減少記入相關賬戶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資產和費用的減少記入相關賬戶的"貸方"。

  3.權益轉化的業務。即負債、所有者權益和利潤三者之間或一個要素內部有增有減。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以及利潤的增加記入相關賬戶的"貸方",利潤減少以及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減少則記入相關賬戶的"借方"。

  4.資金退出企業的業務。即資產和負債、所有者權益同時減少。資產減少記入有關賬戶的"貸方",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減少則記入有關賬戶的"借方"。由此可以看出,每類業務都要同時記入有關賬戶的借方和另一些賬戶的貸方,且記入雙方的金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