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創業者故事

  對於創業者、創業公司的故事 ,你想聽他聊聊什麼?今天小編整理了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

  3個月沒接到一筆業務,終於柳暗花明

  劉虎鋒是陝西寶雞農家孩子,2005年考入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自動化專業,哥哥每月資助他300多元,整個讀書期間異常艱辛。畢業後他在南京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為一些大型的電廠、鋼廠鍋爐“熱控”做技術檢測。

  劉虎鋒任職的企業由於負責人經營不善虧損倒閉,在投資方準備登出公司時,劉虎鋒覺得“太可惜”,出資人見狀便把公司“殼”留給了他。就這樣,憑著僅剩的幾張辦公桌椅以及繳了一年房租的“公司”,劉虎鋒開始自主創業。起初,他投入了打工積攢的一萬元,開始跑市場,可惜3個月下來卻沒有一筆業務,錢也花完了。快到年底,表姐借給他8000元,讓他先回家。可劉虎鋒卻繞道前往一家電廠,為公司發展尋求轉機。電廠負責人以前就對這個年輕人有好感,承諾給他一筆業務,劉虎鋒立即回到南京“開工”。終於,這筆業務賺到6萬元,他的創業路柳暗花明。

  2010年,劉虎鋒與女友常常兜裡無錢,最困難時還需要回家籌資。一次他與軍工企業談生意,對方需要一種通訊資訊化裝置,雖說劉虎鋒對軟體程式設計不陌生,但他為了訂單質量仍請來專家合作,很快生產出全新產品。

  為此,2011年公司銷售額超過百萬元。看到新專案的市場前景廣闊,劉虎鋒決意專攻這個系統整合產品,註冊了“北冶機電裝置公司”,並報名參加創業培訓班以進一步提高業務能力。去年底,他開著剛買的新車回家過年。

  專家觀點:科研人員創業,需拉長市場短板

  科研人員創業優勢是技術,但對開拓市場不在行。他們起點高,知識結構好,加上對優質產品與市場理解深刻,具有穩定客戶的先天優勢。劉虎鋒應迅速調整長短腿,及時轉化優劣勢。需要拿出足夠的心理和實際準備應付市場,力求把這塊短板拉長。

  :

  他把誠信放首位,小單子當成大生意做

  黃軒畢業於江蘇農林職技學院,天生具有創業頭腦。雙休日他會從學校花房批發鮮花售賣,為其日後創業奠定了基礎。

  畢業後黃軒去了專業對口的園林公司工作,兩年後成長為既能幹活又會管理的“人才”。由於親戚開了家防水材料經營部,專賣屋面漏水的材料裝置,黃軒發現防水市場商機,開始詳細考察。有一次,某家大商場的門頭屋頂漏雨,他果斷以個人名義接下工程,獲得了隨後創業的啟動資金。2009年,業務逐漸熟練的黃軒註冊成立了“南京欣木防水工程公司”。

  公司招聘員工與聯絡施工隊包工頭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把小企業做大做強。經過深入市場分析,黃軒最終定位自己為“跑市場、找業務”。起初客戶見他年輕,較為謹慎,往往只是給個小單子。但黃軒並未因此怠慢,把誠信放在公司首位,小單子當作大生意做。最終,他贏得客戶信任,獲得大單,接下了德基廣場、南京國際廣場等標誌性建築的防水工程。

  經過專業創業培訓的黃軒,深知新技術的重要性。業內有一種新型材料與水泥摻和使用不僅環保效果佳,還能節省施工工序,很多防水公司不願使用,他卻成功使用了該材料。

  現在黃軒公司的管理團隊共7人,旗下有50多位施工員。他計劃今年把公司資質提升到國家二級,以便在未來能夠承接像城市隧道這樣大型工程的防水施工。

  :

  “很多人有機會,就是不願意幹,太懶!”說這話的是汪虎,一個今年7月才從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服裝專業畢業的應屆生。從去年9月開始到今年7月,創業10個多月,他賺的錢超過了100萬元。

  聽說了汪虎的故事後,我們覺得,它對於在讀的大學生、正在努力找工作的準畢業生,或者正在準備創業的您,或多或少都能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所以,昨天,我們找到了汪虎……

  大一就做好了創業前的準備

  到處“閒逛”找到廠房

  汪虎是個“90後”,四川廣安人,今年3月12日才滿20歲。他很潮,有型的頭髮、皮上衣、休閒褲、運動鞋、黑挎包……

  八公里的一個半山坡,汪虎領著我們穿過一片民居,走進一條支路,在一幢三層小樓前停下, 這裡就是他的永發製衣廠。他說,他是大一快結束時騎著自行車閒逛找到這裡來的,發現租金每平米才5元,面積有972平米,很合適,就租了3年。

  “從進大學我就知道要幹什麼,所以沒事我就到處閒逛。”汪虎覺得,自己學的是服裝設計專業,出來後肯定做這行,所以提前做了創業準備。

  昨天上午,製衣車間內只有30多個員工在上班,他們當中,年紀最小的也比汪虎大。看到我們,一個婦女抬起頭,撅著嘴說:“這個娃娃不錯!”

  晚上一個人去其他廠“學習”

  “做設計是我的強項,參加的比賽只有一次沒拿過獎,這給我很多信心。”他說,有了努力方向,在學校就覺得時間不夠用了。

  創業前,他的專業課上得特別認真。當同學們上網玩遊戲、逛街的時候,他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去給別人打工。“學吃苦!”他說,每天晚上到別人的廠裡就是為了磨鍊自己。

  他還組織和參加學校活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兩個月,我就混到了‘籃協主席’位子上。”

  說服父母借來20萬元創業

  有專業知識,又找到了廠房,剩下的就是籌資了。很快,父母手上一筆20萬元的資金吸引了他。

  “我們家庭條件也不算好,那是他們準備拿去做生意的錢。”他說,說服他們費了不少勁。但他軟磨硬泡,讓父母都覺得煩了後,交出了20萬元。

  按照計劃,他用10萬元從一所關閉的中職學校買來了幾十臺縫紉機,又從朝天門添置了必要裝置,請來了工人。

  去年9月,也就是他剛剛開始讀大二的時候,一家名為“永發”的製衣廠開工了。

  大二開始創業他很有生意頭腦

  只賣三類產品 專做女裝

  “外套、內衣……服裝共有11大類,我只做T恤、棉衣、外套這三類,業專於精嘛!”汪虎興奮之餘沒忘記給自己的產品一個定位。

  原來,創業之前,他就已經到朝天門批發市場“掃蕩”過無數次,哪些衣服好賣,哪些款式走的量大,哪些是主要消費群體,都已牢牢記在心中。

  “我只做中年人的衣服,而且只做上裝,並精確到只做女裝。”汪虎說,他的廠現在是個無名小廠,沒有自己的品牌,只能做中低檔服裝走量,所以給商品定位在這一群體。

  在不足6平米的辦公室內,他指著門邊兩堆包裝好的衣服說,“這些每件只有10元利潤,這邊的每件有25元左右。”

  賣產品 他天天“泡”朝天門市場

  辦起了廠子,頭疼的就是銷售。汪虎發現,朝天門那裡全是各地來做批發的,能把產品推給他們,銷路就不用愁了。很快,他就在朝天門租下一個門面,每天由女友當班。

  但起初的三個月內,門面的銷售狀況並不好,零售加批發,每天就幾十件衣服,少的時候一天賣不到一件。汪虎覺得,還是人脈不夠成熟的原因。於是,他會常常到各個商店走走,一來了解一下對手的經營狀況,順便也可以結識一些買家和批發商。

  那段時間,他大清早就到朝天門混個臉熟,下午和晚上就到廠裡搞管理。慢慢的,生意開始有了好轉,到去年底,一天銷量就能達到以前一個月的。

  薄利多銷是汪虎的策略,廠裡出的貨大多也拉到朝天門批發市場,大多批發到了西南和西北。

  “老師常提到職業規劃,很多人都忽視了”

  汪虎告訴我們,他做的衣服大多都是模仿別人的款型,所以走的量還可以,少的一天也要賣掉100多件,多的可以達到成千上萬件。

  所以,他的財富積累很快,光是去年下半年就銷售了8萬多件,一件衣服按最少10元的利潤計算,加上今年上半年的銷量,10個月時間差不多賺了100多萬元。

  在去年就還清父母的借款後,他很快在離廠房不遠的地方,花91萬元買下了另一處面積達1600平米的新廠房。“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手。”他指著外面車間的30多個員工說:“他們的收入不低喲!沒有月薪3000元以下的。”

  汪虎的衣服賣得好,可用他的話說“全是雜牌”,自己也不太滿意。前不久他在外聘請了3個設計師,準備在明年創立自己的品牌。

  他說,請的設計師不給底薪,直接拿提成,按現在廠裡的情況,每月至少上萬。

  他對未來還有一個短期的構想,準備在三年後搬到兩路,在那裡買塊1萬平方米的地,用500萬元以上的資金做大、做強自己的事業。

  “有一次,廠裡上午打了個樣放到市場,不料中午時就看見有人穿著上街了,那種感覺很爽。”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開個展,或者走上國際T臺。

  “提前規劃、早做準備、能吃苦、定位準”,他的創業經驗值得您參考嗎?小汪說,在大學裡時,老師常常會提到職業規劃,可大多數人沒重視,而自己恰恰就走出了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