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企業家創業故事

  網際網路驅動的創新是中國經濟謀求新增長動力的主要方向,網際網路創業也變得前所未有地接近普通大眾。那麼下面就讓小編分享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家創業故事的內容,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一

  挑選服裝是女人的天性,網路創業者顧瑩櫻敏銳的嗅覺到了在“搭配服裝”這件事情裡,有著強烈的使用者需求,其創辦的一款名叫“穿衣助手”的移動APP繼去年獲得華映資本千萬級人民幣的A輪投資後,今年再度拿到投資。“穿衣助手”從女性時尚搭配社群切入,最早是一個晒搭配、看搭配的女性穿衣搭配時尚社群,吸引了不少喜歡穿衣搭配的年輕女性使用者,大量不同風格的搭配買手在這裡釋出時尚搭配。

  5月,“穿衣助手”開始轉型移動電商,在社群基礎上搭建了購物系統,讓粉絲變成購買力,支援平臺內交易,也讓那些搭配買手可以實現價值變現,成為了一家聚焦“搭配買手”的品質電商平臺。“穿衣助手”創始人CEO顧瑩櫻在先前接受了媒體的專訪,以下是訪談內容整理:

  購物是一項技能,愛美卻是天性

  古語云:“女為悅己者容”,這句話並不全對,事實上穿的得體漂亮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心愛的人,還可以讓自己的心情變好,以更自信更從容的狀態來面對生活。“穿衣助手”目前提供了一個功能“明天穿什麼”,把“招桃花”、“求加薪”、“做學霸”等生活願望與穿衣打扮聯絡在一起。幾乎每個女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在不同的社交場合中穿得更漂亮,更引人注目,可即使是明星都不免會穿錯衣服引得一眾八卦記者吐槽,更別說你我普通人了。所以,顧瑩櫻分享了她的觀點:“購物是一項技能,就有一些人可以買到更好看更便宜的衣服,並用它們搭配出自己的風格。”

  如果購物和搭配是一項技能,有人有天賦,有人沒有天賦,那是不是可以讓那些有天賦又願意分享的使用者,將自己的搭配成果分享出來呢?基於這一點,顧瑩櫻將“穿衣助手”定義為一個時尚自媒體平臺,在這一平臺上“時尚達人們”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時尚影響力,而普通使用者則可以通過追隨“達人”來讓自己變得更美。

  從搭配入手,讓時尚達人影響力落地

  所謂自媒體,一定有內容產生者。對於“穿衣助手”來說,它的內容產生者就是一個個“時尚達人”。在“穿衣助手”上,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到符合你審美的時尚達人,然後follow她們,她們有的走歐美風,有的是日韓甜美系,有的信仰極簡主義,有的是朋克路線,也有的混搭一些簡單單品,卻搭出了明星風範……這些眾多的時尚達人們共同構建起了“穿衣助手”的自媒體平臺。

  不同於資訊類自媒體們難以變現的情況,穿衣搭配的自媒體達人們天然具有變現能力,顧瑩櫻解釋說:“這些時尚達人們有的本身就是淘寶的小店主,有的則可以通過與賣家、服裝品牌的合作,實現影響力落地,將影響力轉化為經濟收入。”

  不害怕淘寶,美麗說們不是競爭對手

  當問到與美麗說、蘑菇街的差異時,顧瑩櫻笑道:“我們跟它們本質上是不同的。”她說,美麗說和蘑菇街是採用單品導購的模式,它們推的是單品,而穿衣助手是以搭配作為切入點的,給的是一身的搭配方案。此外,“穿衣助手”以時尚自媒體平臺作為自己的定位,並不將淘寶客的返利作為主要的盈利和流量來源,所以淘寶對導購網站的限制也並不對它構成太大的影響。

  顧瑩櫻很看重目前積累的達人資源,雖然在500萬的使用者中只有幾百位時尚達人,但這幾百位達人所產生的內容已經將“穿衣助手”和其他的搭配應用區別開來。“穿衣助手”這幾百位資深達人能貢獻的搭配風格、商品選擇、以及互動性顯然要比由編輯來提供內容的類似移動應用更為多樣。

  創始團隊一半是“熟手”,九個月積累500萬用戶

  談及在短短九個月時間中積累到500萬用戶的經驗,顧瑩櫻談到了她的創業團隊,她介紹核心創業團隊共有四名成員。她之前參與創辦了頁遊公司杭州泛城科技併成功出售,與產品研發負責人張凱一樣均是二次創業,相較初次創業,這一次,自己的資源、人脈以及經驗都要豐富很多,會選擇擅長和感興趣的領域切入。而運營負責人曾是一名資深諮詢人員,對資料特別敏感,從運營初期開始就一直堅持對使用者行為資料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所以團隊在初期會相對少走一些彎路。

  在APP上線之前,她們已經做過一批大規模的核心使用者測試,獲得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在初期甚至保持了15%以上的使用者日均活躍度。這些保證了“穿衣助手”在蘋果商店上線後,連續被蘋果官方推薦了兩次,從而得到了迅速增長。

  也曾面臨路線抉擇,相信明天會更好

  雖然目前顧瑩櫻非常看好自己的專案發展,但在創始初期也曾經面臨迷茫和抉擇。她初期看到的大方向是女性加移動網際網路,於是打算做一款照片分享軟體,在這個專案的調研過程中,她逐步發現了一個問題:是什麼樣的照片最有分享和儲存價值?是那些45度俯拍的美膚照片嗎?並不是,真正讓女生感興趣並願意持續分享的是穿衣搭配的照片。於是她萌發了做“穿衣助手”的想法。

  在“穿衣助手”創辦初期,也討論過是採用UGC***使用者產生內容***,還是PGC***專業生成內容***的方式呢?後來她發現在穿衣搭配的領域中,UGC本身就是一個悖論,普通人產生的內容會讓內容質量不斷降低,權衡過後穿衣助手最終選擇了PGC的模式。

  “穿衣助手”上線至今,產品定位經歷了從自拍社群—時尚自媒體中心—導購平臺—社群電商這樣一個漸變路徑。在顧瑩櫻看來,產品上信奉資料導向、快速迭代,這是“穿衣助手”保持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目前,“穿衣助手”已經於前不久完成了B輪融資,投資方為京東和祥峰資本,金額數千萬美金,公司估值近億美金。顧瑩櫻透露,這輪融資之後,將開始全面嘗試用社群化的模式打造品質電商平臺。

  二

  “當很多畢業生還穿梭於各大招聘會,為尋找工作煩惱時,有的人已經在校園裡利用網路創業了”。河南省許昌學院的大二女生郭玉靜利用微信賣水果,同學們想吃水果了,只要動動手指,發發微信,已經削皮洗淨的水果,便會馬上出現在你眼前,在兩個月的時間裡淨賺40萬。

  大學生微信賣水果 半月粉絲突破5000

  在許昌學院創業園的5號區內,一條“校園哎吆嗨,幸福鮮果坊”的橫幅,吸引著來往人們的目光。一旁的辦公區中,整齊擺放著電子秤、保鮮膜、水果刀、案板和成箱的水果。案板前,一個20歲出頭的女孩正忙碌著切西瓜,按照微信訂單配送水果。她就是該微信平臺的創始人郭玉靜。

  郭玉靜是許昌學院人力資源與管理專業大二的學生,從大一開始,她就積極尋找創業專案,曾進行了多次創業嘗試,寒假一次偶然的機會,通過好友谷玉飛,她發現了微信平臺這個新鮮事物。她上網諮詢發現已經有很多大學生都在通過微信平臺進行創業,這讓她動了心。

  於是,她和谷玉飛準備利用微信這個全新的平臺“賣水果”。有了想法,他們並沒有匆忙“上馬”,而是做足了前期準備工作。首先他們創辦了一個名為“校園哎吆嗨”的微信平臺,其中娛樂板塊涉及聽音樂、看笑話、查天氣、小遊戲、看視訊等20多項功能,吸引了大量學生的關注。半個月前,他們推出了“幸福鮮果坊”,給同學上門賣水果,上線僅半個月,粉絲就已突破5000個。

  與此同時,他們還到微信購物平臺已經比較成熟的團隊裡去“取經”。郭玉靜說:“從微信平臺的建立、取經學習、宣傳,光前期準備,我們已經投下2萬多,這些錢都是以前創業嘗試中積攢下來的。”兩個月後,“校園哎吆嗨”的粉絲直線上漲,擁有7000多本校學生粉和約2000名外地粉。

  洗淨、削皮都能滿足 日淨利潤1000元

  “只要掃描二維碼,或者搜尋‘校園哎吆嗨’,就可以找到我們的平臺,可以挑選到任一喜歡的水果,然後根據提示下單就可以。”郭玉靜說,起送價格為6元,他們在送貨時間內,最多十幾分鍾就能送到,洗淨、削皮的需求都可以滿足。

  “為了保證水果的新鮮,每次進貨量都比較小。所以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去水果批發市場跑一次,雖然很累,但這樣能保證水果的新鮮。”郭玉靜介紹,“幸福鮮果坊”麻雀雖小,但分工精細,設立有財務部、技術部、市場部、宣傳部四大部門,共有12個人分別負責平臺收集生意資訊、採購、清洗裝盤,而且還聘請有15人負責送貨,幾乎每一棟宿舍樓都會有一個負責人。

  為了保證水果及時送達目標寢室,郭玉靜的送貨團隊已經配備了電動車,騎行在校園裡,再遠的距離,十分鐘左右也能送到。“水果事業”的風生水起,吸引了大量學生的加入。現在專門送貨的員工已經有10個人,工資為一個小時8元錢或一個月1000元以上。

  “現在我們的人員比較充足了,從最初的2個人,到現在有28個人。每天分中午、下午、晚上三個時間段送貨。生意也慢慢有了起色,好的時候,一天能接到200多單。現在一天能賣2000元左右。一群28人的創業團隊,每天為學生們送上清涼瓜果。生意最好時一天淨利潤1000元,開張兩個月來,他們已經獲得40萬的純利潤。

  成立公司做品牌 把水果微信推廣全省高校

  “微信賣水果成功以後,有不少企業打電話詢問技術方面的問題,當時我們就想,能不能成立一個公司,用我們的技術幫這些沒起步開設微信平臺的企業做銷售?”谷玉飛說,就這樣,當時已經發展到28人的“校園哎吆嗨”團隊開始組建自己的公司,為進一步發展搭橋鋪路。6月11日,許昌校園哎吆嗨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由於分工明確,公司很快步入正軌,業務也由校內發展到校外。

  對於一群90後大學生來說,走出校門,當面對的客戶不再只是學生群體後,各個方面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考驗。

  “今年8月份和9月份的時候就遇到不少困難,我們的業務員兩個月拜訪了20多家企業,沒有一家談成,這對我們打擊很大。”谷玉飛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剛成立、團隊成員都是學生,客戶還不太信任他們。“創業的路上,遇挫是正常的,只要你對自己所幹的各方面真正掌握和學會了一些東西,不怕吃苦、不怕碰壁,成功就不遠了。”正是在這樣的管理理念下,校外業務總算是迎來了“春天”。

  10月份,襄縣一家網路公司聯絡他們,希望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來改變他們的傳統營銷模式。合作成功之後,該網路公司又介紹了一些新的客戶。就這樣一家介紹一家,一個月下來客戶就有8家。

  如今,隨著公司技術的發展和成熟,“校園哎吆嗨”微信平臺運營不到8個月,關注人數已經超過了1.2萬,與公司合作的企業已達到14家。目前,郭玉靜和她的團隊20多個人又有了更長遠的目標,就是成立高校聯盟,把技術在線上線下做得更加成熟,讓“校園哎吆嗨”走進更多的高校,建立起全國高校的微信聯盟。

  小生意,大利潤。創業團隊成員之一劉偉偉說,他們的目標是把“校園哎吆嗨”微信做成品牌,在河南省各大高校推廣加盟,讓大學生們得到能力提升。

  “校園哎呦嗨能取得階段性成功,和我們擁有微信核心技術,有明確的盈利模式有關,當然也離不開團隊成員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偉偉說,網上有很多網友留言問大學生到底該如何利用網路創業,他認為,首先,要走出從創意邁向實踐的第一步;其次,能把這件事堅持做下去。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