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三百字短文

  還在苦苦尋找創業小故事嗎?看向這裡,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1:一名雜工一年賺了50萬元

  他是一個失敗者、說謊的人、商場上的逃兵,沒有人把他放在眼內,因為他根本沒有與人爭勝的條件。那麼,蘇巨集達如何出人頭地。沒有本錢的創業,在成功的大道上遙遙領先,使公司每年賺取的利潤超過50萬元呢?蘇巨集達算不上年少有為,他35歲時,仍是工廠的一名雜工,每月收入僅可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還需要妻子替人家做些零散的縫紉工作,幫補家計。35歲,是巨集達生命的轉折點,一天,他經過住家附近的地產經紀公司,發覺裡面的職員在打瞌睡。雖然那時樓宇買賣情況熱鬧,偏偏就只有那個地產公司一片冷清,門口張貼的樓宇資料也是寥寥可數,還附出公司的頂讓訊息。巨集達突然靈機一動,認為這是不可多得的好機會,雖然他沒有足夠的金錢搞一些小生意,但岳母頗有積蓄,他決定跟她好好商量。開始經營業務的時候,他把顧客介紹費降至最低,只抽取其半成佣金。

  另外,他採取“死纏爛打”的政策,不怕浪費脣舌,不斷為上門的客戶介紹適合他們的房子,不到最後一刻——對方終於找到自己理想的房子,他決不輕易放棄。很多顧客前來地產公司想購買房屋,其實心中也沒有什麼主意,如果推銷者懂得抓住他們的心理弱點,誠心誠意為他們服務,顧客自然會一切依賴你,不願再跑到別家地產公司選購的了。

  2:借雞生蛋

  現代經濟活動中,自身經濟實力不足卻又要發展事業,許多人也會來個“借雞生蛋”“借得錢來,投資生產,賺回錢來,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這種經營謀略,也叫“負債經營,無錢走遍天下。”然而,時至今日,當人人都懂得借雞生蛋時,“雞”就不那麼好借,就得講究許多技法。給人“信”字,這是借雞技法中的根本大法。

  在廣州,有一位數百萬元資產的私營企業主嶽亞賢,當年家裡窮得叮噹響。靠做不做都36元的工資,別說擺脫個窮字,連生計也難,他下決心要做番事業。沒有本錢的創業,想到鄰居潘嬸有好幾個兒子在香港,就向其借錢。開始借10元,講好一禮拜還,但他根本沒動那錢,只是鎖在箱裡,到期準時歸還。過了個把月,他又向潘嬸借20元,她講定歸還日,他一樣不用,到期原錢加息奉還;如此一次次借了還,還了借,大半年時間過去了,還真的沒動用過所借用過的任何一分錢。待潘嬸一再誇其“有信用”時,嶽亞賢順水推舟地向她講了自己的打算辦個”方便居民生活小賣店”的想法和難處。潘嬸也真爽快,笑著安慰他:“放心,你亞賢要辦店,借你個萬兒八千沒問題。”就這樣,嶽亞賢憑著良好的“信譽”籌到創業資本。 錢,是投資創業的硬資本,對於無錢或財力不足的人來說,能借到錢,就可心想事成。中國銀行有2000多個億個人存款,如果你這個商人有信譽,就永遠不必為缺錢而發愁。

  3:腰纏百萬的富人

  黃光裕總算明白了這個理兒。22歲的廣東汕頭小夥子還沒大摸清賺錢的門道。他是做家電批發的,老家那地方商行林立、競爭劇烈,他覺得生存餘地大小,一口氣向北,直跑到內蒙古。內蒙古很大,黃光裕轉悠了一年,沒做成多少生意,卻從內蒙人的厚誠人格中學到了賺錢的竅門。1987年春節前,他從內蒙古轉道北京回汕頭的家裡過年,因為春運車票緊張滯留了幾天,悶著沒事,就在北京城裡逛電器行,遇到和氣的店員,老闆,就試著聯絡點業務。

  憑著厚誠人格,黃光裕不“黑”不該賺的錢,把利潤最大限度地讓給客戶。沒有本錢的創業,連黃光裕自己也沒料到,三天逛下來,竟然得到了100多萬元的訂貨單。真是喜從天降。黃光裕感到自己摸到了生意的竅門,也摸到了財富的大門。人間正途須奮勇。轉過年來,黃光裕說幹就幹,與北京人合資在牛街創辦國美電器商行。雖然談不上多大的實力,黃光裕卻端得出真正的大家風度,他進最好、最俏的貨,賣的卻是全市最低的價,沒過多久,京津一帶的同行們都知道了牛街有個不“黑”人的黃光裕。黃光裕憑的是厚誠,博得是信譽,做的是買賣。他的批發業務一日千里,蒸蒸日上。

  一年之後,他又幹起了零售,零售業比批發瑣細。競爭也更加激烈,各家電器商行老闆挖空心思、招徠顧客,各有各的高招兒。沒有本錢的創業,黃光裕任憑商海變幻,仍然抱定自己的老主意,紮紮實實地傅信譽。而且這一回,他是比先前更厚誠了,居然自己設起了“維修站”,只要是他店裡賣出去的商品,都可以享受他的“亞華電器服務中心”的售後服務。如今,黃光裕的汕頭國美企業總公司在北京有7個分公司,年營業額達數千萬元之巨,而他本人也早已是腰纏百萬的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