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網上創業的論文

  作為一種新的創業方式,網上創業一方面擁有國家政策支援和巨大市場空間,擁有成本低廉和營銷方便的經營優勢。另一方面它也面臨資金風險、市場風險、法律和信用環境欠佳等風險。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僅供大家參考!

  篇一

  一、研究設計與資料來源

  本研究在文獻研究基礎上,設計了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意願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問卷共27個問題,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訪者背景因素與創業意願的關係調查;第二部分是創業意願影響因素調查,包括獨立自主意識、學習能力、領導才能、風險承擔能力和抗壓能力、接受創業教育情況等.本文研究樣本來自華南地區3所農業高校的本科生。共發放問卷4份,回收351份,回收率87.8%。有效問卷339份,有效率96.6%。採用EXCEL21進行受訪者基本特徵分析,運用SPSS2.軟體對調查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和迴歸分析。本研究對問卷作信度分析,結果發現測評專案的信度係數***標準化克朗巴哈α係數***為.84,表明問卷結果具有較高信度,問卷調查的資料可靠。

  二、創業意願影響因素調研結果與分析

  1.個體背景因素與大學生基層創業意願密切相關

  由於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尚未建立、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創業人文環境較差,到農村創業更具不確定性和挑戰性,在農村開展種植、養殖或農產品加工等創業活動有很大的風險性。這要求到農村基層創業必須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挑戰意識和風險承擔能力、強烈的事業心和進取心、堅定的學農愛農興農的信念。而性別、年級因素、專業、心理素質等可能對農科大學生基層創業意願的形成帶來深刻影響。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性別對大學生創業意願影響明顯,男生有創業意願的佔25.%,女生佔18.%,男生創業意願顯著高於女生;不願意創業的女生比例高出男生14%***見圖1-A***。這可能是因為男生更加追求事業成功,風險承擔能力更強,更富於冒險精神;另外男生更加相信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和拼搏改變命運,取得創業成功,同時還可能與中國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女性追求工作穩定、男性擔負著更多的家庭責任有關係。持無所謂態度***觀望***的男生比例比女生高7%,反映男生一方面追求事業成功,同時對創業更加慎重,更顯猶豫。不同年級大學生創業意願有較大差異,願意創業的學生比例大三>大一≈大二>大四,其中,大四學生願意創業的比例大幅低於其他年級,而大三學生願意創業的比例顯著高於其他年級***高於大四學生17.3%***。相應地,不願意創業的學生比例為大四>大一≈大二>大三***見圖1-B***。大三學生經歷過創業憧憬和創業教育成功案例激勵後,創業衝動和意願激增,而大四學生歷經了找工作、畢業論文、考研等諸多壓力後,變得更加現實,甚至有些消沉和疲憊,創業激情被磨滅,創業意願大幅下降。依據專業特點,將受訪學生分為兩大類:傳統農科類和非傳統農科類。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傳統農科類學生創業願意***23.5%***明顯高於非傳統農科學生***14.7%***,無創業意願的傳統農科學生比例***45.%***明顯低於非傳統農科學生***56.3%******見圖1-C***。其原因可能包括,傳統農科學生較多來自農村,受家庭和自身條件限制,就業相對困難,就業質量不高;所學專業比較對口,憑藉專業知識更容易自主創業;農科學生由於專業“冷門”,更具危機感,更加懂得努力拼搏才能改變命運的道理;農科畢業校友中成功創業的案例較多,對農科學生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

  2.人脈和資金支援、自學能力、風險承擔與挑戰

  意願以及事業心等對創業意願形成有重要影響採用Bartlett球形度檢驗和KMO檢驗對原變數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統計結果顯示,樣本Bartlett球形度檢驗的概率p值為.,即相關係數矩陣與單位矩陣有顯著差異***見表1***。樣本的KMO值為.881,根據Kaiser給出的度量標準,原變數適合做因子***主成分***分析。採用主成分分析法對資料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按照特徵值大於.6作為納入標準,運用正交旋轉方差最大法提取因子,旋轉在7次迭代後收斂,共提取8個因子***見表2***,這8個因子共解釋了17個原始變數總方差的77.396%,說明對大學生創業意願的貢獻率較高,該分析結果可以接受。最終提取的8個公因子,涵蓋了所有17個變數,根據載荷最大的變數對公因子進行命名。各原始變數的載荷、公因子的命名、解釋變數如表3所示。由此可見,假設一個農業院校大學生的性別、生源地、家庭、年級、專業、社會兼職與實習經歷、學生幹部經歷、創業相關經歷等不變時,農業院校大學生的創業意願主要受到8種因素的影響,依據重要程度由高到底依次為:人脈和資金支援***14.81%***、財富與地位的追求***11.52%***、政策瞭解***1.261%***、自學能力***1.21%***、創業氛圍與教育***9.62%***、事業心***7.571%***、風險承擔與挑戰意願***7.494%***以及就業形勢感知***7.494%***。將因子分析中所得出的8個因子作為變數,分析其與受訪者創業意願的相關關係。這8個因子與創業意願的Pearson相關係數顯著性水平均小於.1,即所提取的這8個因子與創業意願極顯著相關。為探明各因子對創業意願影響的方向和大小,各因子作為自變數,創業意願為因變數,運用逐步迴歸法進行分析。其中,人脈和資金支援、自學能力、創業氛圍與教育、風險承擔與挑戰意願以及事業心這5個因子進入迴歸方程,概率p值均小於.5,因此迴歸模型具有統計學意義。分析結果表明,資金和人脈支援對創業意願的影響最強。據此建立迴歸方程:y***創業意願***=-.291+.398*x1***人脈和資金支援***-.183*x2***自學能力***+.286*x3***創業氛圍與教育***+.264*x4***風險承擔與挑戰意願***+.22*x5***事業心***。觀察所有個案的殘差資料,標準化殘差呈正態分佈,並且從迴歸標準化殘差的標準P-P圖***見圖2***可以看到,散點在直線上或靠近直線,說明變數之間呈線性分佈。由此可以推斷,迴歸方程滿足線性及方差齊性檢驗。

  3.兼職、創業教育或培訓與大學生創業意願關係密切

  調查發現,有社會兼職經歷的學生願意創業的佔28.6%,無社會兼職經歷的學生具創業意願的佔2.1%,兩者之間相差8.5%;有社會兼職經歷的學生不願意創業的比例***4.2%***比無兼職經歷學生的比例***53.6%***低13.4%***見圖3-A***。表明大學生課餘到校外兼職有利於促進創業意願的形成。積累必要的經驗和技術是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1]社會兼職為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和技能,提振了創業的信心和願景。調查結果顯示,是否擔任過學生幹部對創業意願無明顯影響。擔任和未擔任學生幹部的創業意願分別為23.5%和22.9%,不願意創業的比例分別為51.4%和52.2%,均無明顯差異***見圖3-B***。有研究認為,創業教育中的創業實訓有助於培養學生創業興趣,提升創業意願。[2]本次調查發現,創業實踐和參加創業大賽活動對學生創業意願形成有顯著促進作用。參加過創業實踐或創業大賽的學生其創業意願***4.6%***比未參加創業實踐或創業大賽學生***13.5%***高出27.1%,處於觀望狀態的比例也高出12%,不願意創業的比例***19.4%***比未參加創業實踐或創業大賽的***58.5%***低39.1%***見圖3-C***。表明通過親身參加和創業有關的活動,接觸與創業相關的事務,對於瞭解創業、激發創業熱情有積極的影響。洛達克***Roudaki***指出學校的創業教育課程對學生創業意願的形成和強化有重要作用;[3]李***Li***研究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和印度大學生的創業意向發現,學校的創業教育課程對創業意願形成影響很大;[4]大學期間關於創業的學習經歷有利於他們提前瞭解企業如何運作,對他們預測創業能否取得成功,評估是否做出創業的選擇有重要的影響。所以,要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創業意願,應該強化創業實踐活動,激勵學生參加創業大賽,讓學生了解創業,掌握技能,勇於創業,熱愛創業。

  4.創業氛圍對大學生創業意願影響顯著

  家庭創業背景對創業意願形成有較大影響。本次調查發現,親友中有成功創業案例的學生,願意創業的比例***23.1%***比無親友成功創業的學生比例***14.%***高9.1%,前者無創業意願的比例***46.%***比後者***55.6%***低9.6%***見圖4-B***。這可能是因為如果處於親友經營企業的環境當中,對企業的經營運作會有一定了解,或者對企業經營產生興趣,這樣也容易激發創業意願。這些影響可能在於創業氛圍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援,這種支援能夠激勵具有創業潛能的大學生堅定創業理想並朝著創業目標前進,從而提高創業的可能性。政府的政策支援等創業氛圍對學生創業有重要影響。政府的政策支援主要包括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和保障制度、必要的資金扶持和貸款優惠,這對於大學生創業的成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次調查顯示,來自城鎮和農村的大學生創業意願無明顯差異,即生源地***城鎮或農村***對創業意願無顯著影響。

  三、提高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意願的路徑

  1.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服務“三農”的創業理想

  首先,應樹立科學的創業教育理念,將解決“三農”問題與人才培養相結合,著力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業能力。目前農村條件艱苦、就業崗位少、薪酬低,很多農業院校大學生畢業後不願去農村基層發展。因此,農業院校應站在推進我國農業科技的創新發展、促進學生基層創業的高度開展創業教育,明確創業教育內涵,培養學生從事農業類創業活動所必備的挑戰精神、自學能力和事業心,核心是要培養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著力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創業觀念,自覺適應社會需求,將目光轉向農村和農業,樹立面向農村自主創業的觀念。其次,在創業教育中應滲透“學農愛農”的專業思想。一些農業高校把創業教育視為提高就業率的無奈之舉,部分涉農專業畢業生把回農村基層創業視為求職不順之後的選擇。學生創業意願受事業心的追求影響較大,在創業教育中要讓大學生充分認識基層創業所能帶來的經濟收益、社會價值與地位的提升。農業院校必須加強專業思想教育,培養一批立志學農愛農興農的優秀學子。如袁隆平院士早年讀書期間在學校組織的園藝場參觀時,對花草果木和大自然的春華秋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立下了學農愛農的志向。再次,創業教育應與農業知識培訓有機結合。農業現代化知識是農科大學生創業所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因此,要特別注重農業知識與創業知識的高度結合,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農科教育為特色,創業教育為龍頭,創業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職業理想教育的融合。既要突出專業知識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也要加大創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傳授,強調人的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培養。要儘量擴大創業教育的受眾面,不僅面向有創業興趣的大學生,更要將創業教育普及到所有在校大學生,尤其要重視對女大學生的創業知識普及,培養她們的創業意識。在普及創業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層次性、針對性和專業性,分類指導,統籌兼顧,保證農科學生能夠全面發展,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要求。還可成立創業教育研究機構,專門有針對性地研究農業院校的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探索農科學生利用農業科技進行創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2.重視大學生農事訓練與實踐,積累創業技能

  首先,建立農業院校農事訓練與實習基地。調查表明,社會實踐、專業實習和創業實踐經歷對創業意願有顯著影響。但是,農業院校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相關措施和制度還不完善,創業實踐環節薄弱。相對工業類企業和服務業發展,農業企業發展存在數量少、規模小等問題,這些都導致農科學生創業缺乏平臺和載體。因此,農業院校應結合自身辦學特色,主動與農業企業合作,建立以科技創新、課程實踐、就業實習等為目標的農事訓練實習基地,組織學生到農業企業參觀、實習和實踐。近年來華南農業大學與廣東溫氏集團開展產學研合作,為大批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專業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實習機會,培養了一批立志農村基層創業的學生。另外通過農業科技創業園、大學生創業活動中心、大學生創業協會等組織,為大學生創業實踐提供機會。其次,在創業教育中融入農業技能實踐內容。農業院校要以教育部“卓越農藝師教育培養計劃”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核心,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開拓精神和實操能力,充分發掘大學生的創業潛能,提升大學生的創業素養,激發其創業意願。定期舉辦農業文化節、農業實驗技能大賽、農業知識競賽、生態沙盤製作大賽等活動,強化農業技能和農事實訓,暢通科技創新和創業探索的渠道,讓學生在參與式的教學中感悟創業。還可嘗試舉辦面向農村的大學生基層創業計劃大賽,讓更多的學生在比賽中接受農業創業教育和模擬實踐,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再次,整合社會資源指導創業實踐。創業是一項社會活動,需要與多個部門發生聯絡,大學生創業教育需要社會的支援。農業院校為新農村建設培養大批人才,其創業教育具有特殊意義。農業院校創業教育起步晚,師資缺乏。一方面需加強與農業龍頭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規定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環節必須到企業完成;另一方面,農業技術專家和企業負責人也可作為創業教育的師資,指導大學生開展創業實訓和實踐。對願意在農業領域進行創業的學生,重點開展幫扶和指導,儘量使其掌握一技之長。

  3.營造惠農興農的良好創業氛圍,激發學生創業意願

  創業氛圍對大學生創業意願影響顯著,良好的創業氛圍是形成創業意願的催化劑。首先,農業院校要全方位加強中央惠農政策的宣傳教育,通過校園網路、電臺、校報等媒體宣傳農業文化,將農業文化宣傳融入到創業教育、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中,從而最廣泛地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願。定期邀請在農村創業成功校友回校作報告,設立在校大學生創業種子基金,形成“想創業、能創業、創成業”的良好氛圍。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成立了南洋創業中心,主要開展創業教育、創業諮詢和創業研究。為學生、教師、校友、企業家及風險投資人之間提供交流和合作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創業諮詢、創業知識和創業資訊。由於良好的創業氛圍,該中心成立至今,已有35%的學生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其次,政府應建立農科學生創業支援和保障系統。人脈和資金支援是影響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意願的最重要因素,必須高度重視。目前,各地政府出臺了一些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但還沒有鼓勵農業院校大學生去農村創業的相關優惠政策。政府應從新農村建設需要和實際出發,完善具體配套措施,協調財政、金融、保險、工商和稅務等有關部門,拓寬創業資金的來源渠道,將優惠政策真正落到實處,簡化相關手續,建立大學生農村創業的綠色通道,為他們提供更多創業機會和優質社會資源。利用政策吸引農業院校大學生去基層創業,如對農村自主創業的學生免除大學期間的學費貸款,並提供創業資金貼息或免息的優惠。將農科學生創業者納入失業保障管理體系,對於創業失敗的學生,選擇留在當地就業或擔任大學生村官可以優先錄用。再次,構建政府、高校、企業和社會的聯動機制。農村創業空間廣闊,涉及的行業有經濟作物的種植、禽畜養殖和加工、農業生態旅遊等。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可考慮適當向農業院校傾斜,從技能培訓、資訊支援、專案推介、場地對接、資金保障、諮詢輔導、創業孵化等方面給予支援。各地應主動將農業發展規劃與農業院校對接,吸引具有農業知識背景的大學生開創事業;社會應進一步關注“三農”問題,鼓勵民間資本投資農村創業;農業企業要主動搭建農業科技孵化平臺,提供實踐場所。高校應積極適應新農村建設需要,讓學生牢固樹立學農愛農興農的理念,培養立志服務“三農”的創新創業型人才。政府、社會、企業和高校共同聯動,各司其職,為農科學生創業工作提供保障和平臺,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院校大學生的基層創業意願。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