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奮鬥故事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作為蜚聲中外的大科學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許多來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雙目失明的小朋友的來信,信中除了表達對他的崇敬以外,還道出了這位小朋友對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讀著小朋友真摯的來信,袁隆平深受感動,立即鋪開紙,拿起筆,動情地題寫道:

  “……生活是美好的,我們這個世界是美好的,而且會越來越美好。你雖然看不見,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圍的爺爺、伯伯、叔叔們都在關心你,幫助你。你是一個有志氣有理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讀書,將來長大了,一定會有比別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聽過大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沒有,這位大作曲家雖然雙目失明,卻從小發奮圖強,在鋼琴的鍵盤裡創作了美妙的樂章,讓音樂伴隨著人類走向史詩般如痴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雖為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來,袁隆平回這封信是充滿著真切的情感的,對於一個素昧平生而來自遠方的信,袁隆平尚且能夠認真對待,並動之以情,情真意切地親筆回信,從中,我們不難讀懂這位科學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社會責任感是何等的強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麗。

  篇二

  袁隆平手裡掌握著上千萬元的科研經費,他的生活卻極其簡樸。

  長年養成的習慣,他喜歡去田壟,一有時間就到實驗田去觀察,去呼吸田野的氣息。如果說事業的成功給他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的話,那就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他到實驗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來的自行車改成了摩托車。他覺得這玩意兒輕便、快捷。沒料到,玩摩托車、飆車成為他人生的一大樂趣。

  田裡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揚花了,結實了……他跨上摩托車,一溜煙躥上馬路,拐入小徑,溜上田埂,矯健的身影閃動在片片綠意蔥蘢或金黃燦爛的稻田裡。十多年來,他先後換過八九輛不同品牌的摩托車。如今,雖已70餘歲高齡,他還是經常騎著摩托車在田間轉。

  2001年底,在朋友們的勸說下,袁隆平買了一輛賽歐牌家用汽車。朋友對他說,騎摩托車是“肉包鐵”,開汽車是“鐵包肉”,還是開汽車安全一些。他興致勃勃地學起開車來,感覺還不錯。有時,他把汽車開到了田邊。他還笑著說,要去考一個駕駛證哩。

  篇三

  2001年12月初的一天,袁隆平剛結束對委內瑞拉的應邀考察,就乘飛機直抵香港,出席被香港中文大學授予榮譽理學博士的儀式。平時穿著極隨便的他根本沒帶領帶,為了出席正規場合穿西裝配領帶,他就和同行的人上街買領帶,同伴都勸他買條金利來領帶,他嫌貴,不肯買,拉著同伴到地攤上去,買了一條花100元港幣能買到6條的領帶。他拿過領帶,在胸口上比試著,笑笑說:

  “蠻漂亮嘛,怎麼樣,精神吧,這叫價廉物美,比名牌差不到哪裡去,來來,你們都來買……”

  “不買,不買,袁老師,你當然囉,身份不一樣,再差的東西穿到你身上,都成了名牌,我們不行啦,要靠名牌撐門面。”

  見同伴都不願買,他只好自己買了幾條,調侃道:“哦,我曉得了,你們不買是捨不得掏錢,我老袁大方得很,見人白送一條,怎樣?”

  當時,袁隆平的三兒子和三媳婦正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聽說此事後特意上街買了條金利來領帶,晚上到老爸下榻的賓館給他繫上,囑咐老爸明天出席儀式時,系他們買的這條,但第二天,他還是繫上了自己在地攤上買的那條,到香港中文大學去了。事後,他將兒媳買的那條領帶留給了兒子。

  或許有人會說,花自己的錢,當然心痛啦,花公家的錢,就不一樣。此言差矣!應該說,他花公家的錢,比花自己的錢更“摳門”。他是全國政協,2006年2月25日,他乘飛機到北京去開3月3日召開的每年一度的“兩會”,出發前,他就“沉下”臉交代買機票的人:

  “別買頭等艙,就買經濟艙,就是買了頭等艙,你也得去退掉。”

  原來,有一次買機票的同志考慮他工作連軸轉了幾天,為了讓他在飛機上休息得舒適一點,就買了頭等艙。登機前,他才發現是頭等艙,硬逼著送行的祕書退掉頭等艙,換了經濟艙。上機後,頭等艙裡空著位置,加上空姐熟悉他,尊敬他,請了他幾次去頭等艙,既然不花錢,他就去了頭等艙。事後,身邊的同事笑他專坐不花錢的頭等艙,他說,空著也是空著,浪費資源可惜。

  袁隆平這位“中心”主任坐飛機花錢“摳門”,審批費用更“摳門”。當初,“中心”建好分子實驗樓裝修鋪地磚時,經辦人遞交給他一份購物清單,他一看,一塊600 x 600的地磚單價50元,嫌太貴,便仔細詢問怎麼回事,經辦人回答說,分子實驗樓搞實驗時經常用化學溶液,而這種地磚防酸、鹼,防腐蝕,防滑,材料不一樣,所以價錢就貴。袁隆平這才同意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