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有哲理的小故事

  有些故事雖然很短,但是都是非常的富有哲理的,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只有合作才能生存的故事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

  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

  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嚥,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

  吃完魚後,他又沒有什麼辦法維持生活了,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

  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一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看到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最後的一點力氣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離開人間。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

  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經過了遙遠的跋涉,終於來到了海邊。

  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從故事中可以看到,兩個飢餓的人因為合作才堅持到河邊生存下來了。人類是群居生物,我們每天生活在各自不同的集體裡,一個人獨自生活是不可能的。小朋友們在學校完成任務時,也要學會與其他小朋友合作,事情才能做的更好更完美。

  :忍一時之氣

  安徽和州某村,有居民養了一百多隻鵝。

  有一天,因為鵝吃了鄰居的稻穀,被鄰居打死五十多隻。

  居民的妻子看見了,起初也很生氣,但她忽然轉念一想:“假如去告狀,憑自己的勢力恐怕很難告贏;若一定要告贏,就得花費很多錢財。而且我丈夫正醉臥在床,要是知道這件事,必定起來與人家打架,說不定還要惹出大禍,不如忍耐算了。”

  於是叫家人把已死的鵝醃起來。

  第二天早晨,鄰居忽然自己暴死。

  她丈夫醉醒過來,知道了這件事,說道:“如果昨天早使我知道,我肯定會乘醉去打人,今天必然鬧到家破人亡了!”

  人在忿怒的時候,忽作退一步想,便可以保全身家性命,消除煩惱冤家。看這村民妻子能忍一時之氣,所顧全的不是很多嗎?

  從前范文正公寫有一首勸世詩云:“心中忿怒不如休,何須經縣又經州?縱然費盡千般計,贏得貓來輸了牛。”

  :要學會體諒他人

  妻子正在廚房炒菜。

  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快剷起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唷,鍋子歪了!」

  「請你住口!」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

  「你當然懂,太太,」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學會體諒他人並不困難,只要你願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有勇氣的駱駝刺

  傳說,在很久以前,沙漠中什麼植物也沒有,更沒有動物,整個沙漠看起來死氣沉沉。

  自然之神召集所有的樹木來商量,看看誰願意到沙漠裡去。

  幾乎所有的樹都嚇得要命,有的沉默不語,有的連連拒絕。只有最不起眼的駱駝刺挺身而出,說:“我願意到沙漠中安家!”

  白楊樹大驚:“駱駝刺,你傻了嗎?你不知道沙漠裡的環境很糟糕***嗎?”

  其他樹也七嘴八舌地說:“沙漠中很難見到雨水,非常乾旱,還有可怕的風沙……”

  “再大的困難我也不怕,我會讓自己適應環境,克服困難,在沙漠中紮根成長!”駱駝刺態度堅決。

  於是,自然之神把駱駝刺送到了沙漠中。

  果然,沙漠中除了漫漫黃沙,見不到一點兒綠色,腳下的黃沙中沒有一點兒水分。這裡空氣乾燥,陽光強烈,溫度高得幾乎要把駱駝刺烤乾。

  駱駝刺把自己的身體縮得很矮,讓自己的葉子變得又小又堅硬,這樣,他足以對抗強烈的陽光和乾燥的空氣了;同時,他把腳下的根使勁往下延伸,延伸到地下20多米,他終於可以吸收到沙漠深處的水分啦! 駱駝刺在沙漠中紮根安家,很快,一簇又一簇的駱駝刺給沙漠增添了點點綠色。

  喜愛駱駝刺的駱駝也跟著來到了沙漠,因為有了駱駝刺庇廕,更多的小動物也把家搬到了沙漠中,沙漠中有了生機。

  自然之神高興地把“沙漠勇士”的桂冠戴在了駱駝刺頭上。

  眾樹都很不服氣:“駱駝刺長得最不起眼,我們哪一個不比他漂亮?哪一個不比他威武?為什麼要把這麼高的榮譽送給他?”

  自然之神聽到了大家的抱怨,嚴肅說:“面對困難,挺身而出,這份勇氣,你們誰有?”

  眾樹羞愧地統統閉了嘴。

  駱駝刺是一種耐旱植物,因為莖上長著刺狀的很堅硬的小綠葉,所以叫駱駝刺;又因為駱駝刺是戈壁灘和沙漠中駱駝唯一賴以生存的草,所以又名駱駝草。駱駝刺在戈壁灘、沙漠中隨處可見,不論生存環境如何惡劣,這種落葉灌木都能頑強地生存下來。駱駝刺的存在與生長對於保護生態環境有著重要的意義。

  :因為用心

  唐貞觀元年,李績擔任幷州總管。當時,幷州的參軍事是張文瑾。李績常跟別人說,張文瑾將來必成大器,我不如他。於是,平素總是以特別的禮遇待他,重用有加。

  一同被李績器重的,還有兩個下屬。後來,李績將要入朝做官,分別贈送給兩人一把佩刀和一條玉帶。唯獨張文瑾,他什麼也沒有給。

  臨行時,張文瑾一直把老上級送到20裡外。李績說,千里相送,總有一別,你送得這麼遠,一定有什麼要說的吧。張文瑾遲疑了一下,道出了胸中的鬱悶:“同樣是您的下屬,他們二人都得到了您的賞賜,而你好像把我忘了一樣,因此心中不安。”李績一聽笑了,說:“他倆其中的一個,做事優柔寡斷,所以我贈送以刀,提醒他做事要果斷;另一個人呢,有些放蕩不羈,所以贈送他帶子,警醒他做事要檢點,懂得約束。而你呢,之所以沒有送任何東西,是因為,你真的不用我囑咐什麼。”

  這件事出自《太平廣記》。李績為什麼這麼看好張文瑾呢?李績認為,他“巨集才特達,無施不可”,意思是說,張文瑾才能廣博心性通達,凡事都可以辦到十分妥當。自然,老上級十分放心。也正如他所料,張文瑾後來果然一步一步,成了唐朝的宰相。

  劉向在《說苑》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說梁州有一個叫韓伯俞的人,“性至孝”.如果有什麼過失,母親就會杖打他,但他每每“跪受無怨”,從來不喊一句疼。

  有一天,因為一件事,母親又杖打他,他突然號啕大哭起來。母親覺得很驚訝,兒子受不了疼痛,難道變得沒出息了嗎?於是,她問兒子緣由。伯俞說:“以前您打兒子,很疼,兒知您身體康健,而今,您打兒子,已經不再疼痛了,由此知您氣力已衰,只恐您來日無多,所以悲泣。”

  一個人,因為知你,才跟你沒有客套,也不來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