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做生意為什麼好

  潮汕人也稱潮汕民系、潮州民系、潮州人,是指古代從中原漢人南遷至福建,當中多數在福建定居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後,部分遷居到廣東東部沿海一帶的閩南民系,潮汕人以潮州話***屬閩南語分支***為母語,現集聚於海內外近60個國家和地區。常住潮汕本土人口約1000萬,常住國內其他地區人口超1000萬,遷居海外人口約1500萬。其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潮州民系包括汕尾人,狹義上的潮州民係指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與豐順縣以及周邊地區有潮州認同感的人。潮汕人所在的潮汕地區在古時稱為潮州府,如今潮汕地區則主要指潮汕三市: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以及原潮州府豐順縣。他們敢於闖蕩、善於經商,在各大領域尤其是商界成就顯著,故早在上世紀初便被譽為“東方猶太人”。

  呢?潮汕人做生意賺錢有絕招:

  潮汕人做生意:平價賣貨也盈利

  有一位做保健品深圳公司的方經理說,他常與潮汕人開的批發兼零售店打交道,發現這些潮汕商人經常低於我給他的進貨價出貨,即我給他們的口服液的價格是21元一盒,他們往往20元甚至更低就賣去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很快知道了他們的“伎倆”:

  一是,利用帶貨的技巧,潮汕人會故意虧本出貨,引來更多的小店進貨,而小店肯定要進其他高利潤產品的,所以總體來說他是賺錢的。

  二是,換貨的技巧,舉個例子,某批發商是某地最主要的保健品批發商之一,他經常與另外一些大的潮汕系保健品批發商彼此都低價換貨,由於他們各自都能從廠家拿到最低的價格,這樣他們就通過低價交換在此行業多了幾種最低價的產品資源,於是,就有更多的小店到他們的店進貨。他們多了一種吸引客戶的籌碼,就能賺更多的錢。

  三是,利用銷售返點,廠家對經銷商銷售有返利政策,而每當他銷售到達一定量時,為了拿到返利,他就低於進貨價出貨衝量,而潮汕人都有算賬的天才,賺多少、虧多少,最終手上的現金如何得到最大的利用與增值,他們心裡算得很清楚。

  潮汕人做生意:商者無域有商機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對潮汕人而言,哪裡有錢賺,他們便奔向哪裡,至今“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已絕非虛言;哪個行業利潤高,潮人便競逐這個行業,在他們眼裡,只要有錢賺,做什麼無所謂。一言以蔽之,“商者無域”。

  潮汕人什麼賺錢做什麼,表現在開店方面,就是隨時準備變化,靈活適應市場,我在深圳經常留意一條街的鋪面變化,比如說,當一個新樓盤蓋起來後,潮汕人會聯合起來在一條新街上開一系列店,如裝飾材料店、五金店、窗簾店等,針對新房家庭需要,店面服務與產品互相補充,互相帶來人氣。

  一兩年後,潮汕系們就改頭換面,紛紛變為餐廳、藥店、髮廊等。潮汕人什麼賺錢做什麼的“商者無域”的理念是***創業網

  潮汕人做生意:店庫合一生意好

  許多潮汕人開的大的店面都是店面與倉庫連在一起的。表面上看起來很雜亂,哪兒都堆滿了商品,有時都難以落腳。其實,店堂大量存貨並不會影響形象,反而往往會促進銷售。有意把貨堆在店內,讓顧客覺得雖然擁擠,但是很熱鬧,而且產品離得近就看得清,找人諮詢也很方便,並造成貨源充足,人氣旺盛的感覺。

  潮州生意人賴明旺開的“旺達鑫”服裝店,索性打掉所有牆體,只留下水泥框架柱,且攤位大面積延伸出店面,服裝甚至掛滿外牆,本來30平方米的鋪面讓人看上去足有70平方米開外,人可以方便地從四面八方進入店裡。

  賴明旺從不租賃庫房,貨全部堆積在店鋪的中心部位,甚至賣完的空箱也故意不搬走,而是高高摞起,這就往往會造成店鋪商品與人氣都很旺盛的感覺。看起來簡直就是最生動的廣告:瞧,我的生意多火!潮汕人把經商技巧運用的“爐火純青”,竟讓許多正規大商場甘拜下風。

  潮汕人做生意:以貨換貨賺大錢

  換貨是潮汕商人慣用的賺錢絕招。由於許多人門路不同,各走一徑,能從廠家以最低價格拿到某種產品,潮汕商人就藉此來個優勢互補,彼此換貨。這樣他們各自手中就有了許多種最低價的或適銷對路的產品貨源。於是,就有了很強的市場競爭力,也會有更多的小店找他們進貨,他們多了一種吸引客戶的籌碼,他們也就賺到了更多的錢。

  汕頭人陳元朗在深圳一大廈裡租了門口一角賣水果。沒想到這個小小的水果攤一個月的銷售額竟達20幾萬元,陳元朗做大生意的祕訣是以貨換貨,進貨都是便宜的第一手價。陳元朗的拿手貨源是海南菠蘿,他將菠蘿以原價從同鄉處換得進口洋桃等十幾種原價水果。他將其中的楊桃以微利出售,其他的品種則與附近的水果攤在價格上持平。

  陳元朗選擇的這座大廈寫字樓,每到上下班或中午休息時間,有大量女職員進出,陳元朗出售的微利楊桃吸引了她們踴躍購買,並且成了陳元朗的義務宣傳員,使陳記水果攤一時聲名鵲起,其他水果攤索性也來他這兒進貨。批發加零售,微利加厚利,陳元朗獲利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