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如何拿到首筆投資

  編者按:當時網站的概念並不是特別清晰。”在張朝陽的印象中,1996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這一年的年底花了兩萬元人民幣“攢”了一臺伺服器,並把這臺伺服器放到了北京電信***現在是北京網通***剛剛建成的主幹網上——這是中國的第一臺商業伺服器託管,也是中國的第一個商業網站。

  1996,無論對於張朝陽還是後來的搜狐,抑或是今日的網際網路,都是個不同尋常的開始。儘管在這一年,中國的CERNET到美國的國際線路頻寬僅僅2M.

  這一年的張朝陽處在一種極其艱難卻又極具機會的時代,風險投資遠在美國而且對中國網路公司興趣缺乏;而十年後的今天,情景卻似乎恰恰相反,風險投資商不惜遠渡重洋蜂擁而至並認真對待每一份有潛力的中國商業計劃書,但是看起來機會卻越來越少。那麼?

  生日,另一個開始

  幾乎沒有人知道,張朝陽特地選擇了在1995年10月31日登機回國,是因為他希望自己的生日能夠帶來一次“新生”。

  1981年從西安考取了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張朝陽,在1986年——大學畢業前夕,又考得了“李政道獎學金”,獲得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留學資格,在美國一住就是七年。

  在這七年裡,他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並從事了兩年的博士後研究。

  1994年,張朝陽在MIT的實驗室裡被當時的“網際網路”的奇妙所震撼。

  “事實上,那時是一些校園內部網之間的互聯,也不叫網際網路,而叫‘資訊高速公路’,”張朝陽回憶說,“我們已經可以通過unix程式碼和***進行網上交談,雖然不像現在有圖文介面,但即便如此簡單的應用,網路的這種獨特魅力也已經讓我下定決心,不走正常的道路,而是去創辦網路公司,回國創業。”

  “那時我就覺得,當今時代有兩大趨勢——Ridingthewavesofourtimes,oneisthecomingofageoftheinformationsuperhighway,anotheristhemergenceofChinaasaglobalpower***順應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兩個潮流,一是資訊高速公路時代的到來,另一個是中國作為全球大國的崛起***”。

  這兩句英文被張朝陽寫在了他的第一份商業計劃書——“中國線上”的封面上。但是那個時候他並不知道自己的創業能夠做什麼,並且在中國也沒有任何資源。

  這個時期張朝陽有機會多次往來於美國和中國之間,其間在一家美國網際網路公司ISI的短暫工作經歷,更加堅定了他自己創業的決心。

  ISI從事一些基於網際網路的封閉式服務,即收集一些資訊,例如金融資訊以及各種資料,並把他們在網際網路上出售。張朝陽曾是這家公司的中國區首席代表,在加盟ISI之初,他已經與ISI有過‘君子協定’——“只幹一年,然後自己創業”,於是一年後張朝陽在自己31歲生日那天回國開始了自己的創業。

  第一桶金

  1996年7月,張朝陽正式開始了他的融資之旅。

  “那兩三個月裡,我經常往返於中國、紐約和波士頓之間。”張朝陽無比感慨地說,那個時候美國的風險投資人根本不相信遠在中國的創業者。

  為了給投資人打電話,他在美國大街上的公用電話亭排隊,他甚至嚐到過被投資人趕出辦公室的狼狽滋味。這個時候的張朝陽,為了拿到融資而忍受了頗多美國投資者的耍弄。“他們把我耍得團團轉,”張說。

  經過持續努力,張朝陽見到了MIT媒體實驗室主任、《數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龐蒂,這位風雲人物在與張朝陽會談之後答應給他的愛特信公司進行天使投資。

  “最終經過很長時間的接觸才確定了三個比較有興趣的投資人。而我已經被折磨得很厲害了。可能是因為當時我很年輕,氣勢很強,做事情也很專注,他們三個可能就是被我眼中流露出的對成功的慾望所吸引,才給我機會。事實上,也是在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引薦下,我才得到了第一筆天使投資。”

  1996年8月,ITC愛特信電子技術公司***北京***有限公司正式註冊。10月13日,張朝陽終於在自己的賬戶上看到了15萬美元,這是愛特信公司獲得第一筆風險投資,投資者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尼葛羅龐蒂和斯隆管理學院的教授愛德華。羅伯特,尼葛羅龐蒂的另外兩萬美元在1997年到位。

  這筆對張朝陽來講重要之極的投資共有22.5萬美元,儘管最終只有17萬美元供他創業,但他終於可以開始做他想做的事了。

  萬泉莊園,是張朝陽創業的始發地,幾乎整個1996年,他吃在那裡,住在那裡,在那裡招兵買馬,在那裡加班熬夜。那個時候,中國幾乎沒有什麼網際網路公司,只有瑞德線上、東方網景以及當時最大的服務商瀛海威。

  “瀛海威做的不是網際網路,他們建了很多伺服器放在房間裡,讓人們通過撥號上網來訪問這些伺服器”,張朝陽說,“他們當時使用的都不是網際網路上通用的通訊規程,所以應該說是一個個資訊孤島。”

  拿到了錢的張朝陽終於可以開始做他想做的公司了,但是具體到做什麼樣的業務、怎麼做,成了擺在他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

  他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對此進行探索,做技術提供者,還是做資訊提供者?

  防火牆軟體是他第一個想到的專案,還與以色列的公司進行過接觸。他也考慮過為本地企業做一些網頁設計,但最終,他決定還是先做一個網站。

  “當時網站的概念並不是特別清晰。”在張朝陽的印象中,1996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這一年的年底花了兩萬元人民幣“攢”了一臺伺服器,並把這臺伺服器放到了北京電信***現在是北京網通***剛剛建成的主幹網上——這是中國的第一臺商業伺服器託管,也是中國的第一個商業網站。

  至於這個網站開通後在上面放些什麼內容,用張朝陽的話說,是“用了之後一年的時間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