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團隊案例精選

  對於如今的企業發展來看,團隊的成功才是關鍵,擁有一個好的團隊,對於企業來說是非常難得的。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成功的團隊案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成功的團隊案例篇1:“陳小蝦”煉成記

  在四川、重慶等其他西南地區,老百姓都有在夏天喝夜啤酒吃江湖菜的習慣,而小龍蝦則是當地人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吃小龍蝦的旺季是在每年七、八、九三個月,陳竹旺和李沅壎清楚的知道能不能把“校草陳小蝦”的名號打出去就看這三個月的了。

  2014年4月,“校草陳小蝦”在綿陽涪城區正式開業了。

  開業沒多久陳竹旺就帶著他部分團隊去了成都、南京、武漢等一些做小龍蝦好的地方去考察,不斷除錯陳小蝦的口味。品類也由開業最初的7道菜變為了現在的15道菜,不僅增添了新口味還加入了新菜品。

  “對於做餐飲的老闆來說,除了產品自身的口味,食品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李沅壎告訴我們,他們店鋪裡的蝦子都是由陳竹旺親自到市場上去挑選,下鍋之前還要清洗三遍。“洗蝦子的過程,只要消費者願意都是可以看到的,對於食品安全這一塊我們十分重視。”

  為了配合吃蝦子旺季的到來,陳竹旺和李沅壎還帶領著他們的團隊在綿陽當地高校舉辦評選校草活動,在當地高校引起了巨大反響。利用電臺、網路,微信進行推廣、活動策劃、話題引爆這應該是陳小蝦做的十分到位的一點了,店鋪經常會結合近期發生的熱點事件舉辦一系列的落地活動,同時還邀請了四川電視臺綿陽電視臺等美 食欄目前來錄製專題節目。他們清楚的知道,培養粉絲的粘連性是需要真實互動.

  這些宣傳推廣活動對於陳小蝦品牌推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李沅壎告訴我們這應該和他們工作經歷相關,“陳竹旺以前是做活動策劃執行的,腦子很活泛,我是當兵的,所以執行力很強。”這樣默契十足的配合對於才開始創業的一對年輕人實屬不易。

  小龍蝦的旺季如期而至,而對於陳竹旺和李沅壎來說,一切都才剛剛開始。兩兄弟起早貪黑的去市場挑選蝦子,買菜,和掌勺師傅一起研究新菜品,培訓團隊,學習管理,李沅壎甚至開始學習做小龍蝦,“不懂不怕,但幹了就要鑽進去,餐飲要求就是精細,我知道我們能做的更好。”

  開業的第一個月,營業額達到了40萬元,這讓他們兄弟二人十分振奮,在龍蝦旺季的三個月裡,“校草陳小蝦”的營業額更是達到了平均每個月50萬的銷售額。

  一切都太順利了,順利的讓他們相信創業的艱辛都只存在故事裡,2014年9月他們決定開分店!分歧和意見都沒能阻止校草陳小蝦分店的開張,分店也順利開張。但好運卻不再相伴他們左右。

  冬天是吃蝦的淡季,生意想要像之前那樣是不可能,但是總要想個辦法過冬吧。“大多數做龍蝦的都會選擇在冬天關門,但是我們不關門!我們要做出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特色!”李沅壎告訴我們2014年的冬天他們選擇了冷鍋串串帶著他們的陳小蝦一起過冬。

  “雖然沒有預想的那麼好,但也不差。”2014年的冬天,校草陳小蝦的兩家店鋪就這麼走過來了,新店開張後分流了客流量很多客人都去了新店,後來老店生意也不好了,新店生意也一般在今年6月份,他們決定關掉分店!李沅壎說,分店雖然沒給他們帶來收益,卻給他們的創業之路上了生動的一課。急功近利怕是創業起始的大忌,始終保持謙卑謹慎的態度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至關重要,要想做好產品,做好品牌,穩紮穩打才是第一步。

  如今的陳小蝦無論是在菜品質量,味道量化上已經較為完善, 下一步即將是實現戰略擴張,陳小蝦團隊同時也希望更多熱愛餐飲行業的人加入進來,全國連鎖的路上將不在孤單。

  成功的團隊案例篇2:大學生辦外賣APP日收入萬元

  在廈門理工學院近日舉辦的“第五屆夢想工廠校際創業大賽”上,剛從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畢業的黃陳樟創辦的“食指街”外賣網站以其突出的業績,引起了評委們的濃厚興趣。

  據介紹,該網站註冊使用者超過6000人,佔周邊高校學生總人數的1/6左右。黃陳樟說:“想到大學校園裡每6個人就有一個是自己的使用者,內心的滿足感便油然而生。”

  目前,“食指街”外賣網站日營業額上萬元,進駐商家68家。黃陳樟告訴記者,“食指街”的盈利方式主要通過合作商家返點。由於僱傭了在校大學生當配送員,基本能保證送餐到門口,所以很受大學生歡迎。為了方便同學們隨時隨地下單,他們還推出了“食指街”手機客戶端。“有了APP,同學們在即將下課時可用手機下單,不用再等到回宿舍用電腦操作了”。

  從踏入大學校門開始,黃陳樟就嘗試著創業。深諳大學宅文化的他在宿舍囤積了一批適合當夜宵的零食,每當門禁後,他就忙了起來。上樓下樓,他親自把夜宵送到有需求的同學宿舍。後來,他的業務範圍擴大到其他樓棟,銷售商品的類別也多了起來。當時他的訂單都是通過淘寶下單或者電話訂購。

  2013年年初,黃陳樟在網上看見一個高中同學在秀自己建立的網站,他隨即請這個同學幫忙設計了“食指街”外賣網。有了自己的網站,黃陳樟開始尋找入駐的商家。為了取得商家的信任,他免費配送,並且保證當天結算清楚。

  他招了3個高校的10多名貧困生做配送員,以便能直接把食物送到宿舍門口。和其他外賣網僅發“計件工資”不同的是,他給每個配送員至少50元的基本工資,“如果送餐量不夠的話就可能虧本”。

  在這個擁有4萬人左右的“大學城”,外賣網站並不止“食指街”一家。但是,目前做大了的只有“食指街”一家。當別的外賣網放棄時,黃陳樟立即出資將其收購過來,把使用者過渡到自己的網站上。

  去年11月,嗅到手機客戶端的新商機,黃陳樟又一次性花了10萬元,請人做了一款基於IOS和Android的手機客戶端。這讓他意識到,“沒有自己的技術團隊,這條路走不遠”。

  黃陳樟通過身邊的朋友,輾轉找到國內某知名數字地圖提供商的技術團隊。他以部分股份相送,對方用下班後和週末時間來維護“食指街”外賣網。如今,“食指街”創業團隊核心成員共有13人,其中6人負責運營、7人負責技術。

  黃陳樟的創業故事經當地媒體報道後,他不斷接到來自各方的電話,“有希望入股的,也有希望合作的”。但是,他都婉言謝絕了。“其實 食指街 外賣網本身並不太盈利。前期的盈利隨即就投入到下一步計劃。目前團隊也就維持著保本的狀態。”不過,對於自己的未來,他心中有數:“明年3月我們將推出全 新的網站和手機APP,同時將推廣到其他大學城。”

  成功的團隊案例篇3:三名大學生合夥開轟趴館***轟趴別墅***年入800萬

  “轟趴”是由英文“HomeParty”音譯過來的一個詞,意為家庭派對。幾十人租下一套別墅,別墅內娛樂設施齊全,可以唱歌、喝酒、燒烤,還可以看電影、打桌球、玩棋牌等。近兩年,“轟趴”受到大學生以及都市年輕人尤其是白領一族的追捧。

  近年來,一種新興的聚會場所別墅“轟趴館”在長沙悄然興起,成為年輕人聚會的首選。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學生唐雷、于飛克看準商機,從大四起就與朋友合夥租別墅,提供給大學生開“轟趴”。兩年來,他們已經在湖南、陝西、江西、貴州等地租下10套別墅,年營業額近800萬元。

  三人大二開始合夥創業

  90後唐雷、于飛克兩個人是大學同班同學,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的程衛是他倆的高中同學。很多學生還在抱怨大學生活“無聊”時,三個瀏陽小夥子在大二開始就琢磨著“合夥創業”。

  三人大二開始合夥辦教育培訓公司,到大四那年,他們積累了30餘萬元。2013年,三人一拍即合準備投資新興的別墅“轟趴館”。“日租別墅聚會是一種全新的聚會模式,符合年輕人的需求。”唐雷告訴記者,這是個新興行業,它在成長與完善,市場是看好的,關鍵在於自己怎麼去創新。

  瞄準商機,2013年,三人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附近租下一套別墅,花費25萬元左右裝修一番,“新青年別墅聚吧”於2014年6月正式開門迎客。“租別墅分成上午、下午和晚上三個場次,週一到週四一個價格,週五到週日一個價格。組團數名或幾十名好友玩通宵,包括食宿在內每人分攤百元以內。”記者瞭解到,目前長沙日租別墅有兩種收費模式,一種按時間段收費,包場費用固定;另一種是按“人頭”收費,最多可以容納四五十人。

  兩年租10套別墅,還註冊了公司

  “我們採取提前一週預約的模式,週末基本場場都是滿的。”程衛表示。今年初,他們註冊了一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多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兩年來,他們已經在湖南、陝西、江西、貴州等地租下10套別墅,年營業額近800萬元。

  記者開啟大眾點評網,搜尋“別墅轟趴”,即出現50多戶商家,大多分佈於毗鄰高校。“以前同學聚會,吃飯在一個地方、唱歌又去另一個地方,有時候需要轉場幾次。”來參加別墅聚會的湖南商學院大一學生李琴告訴記者,別墅聚會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可以迎合每個人的口味,大家基本上都能在這個大空間裡找到自己喜歡的娛樂專案。“以往很多人都認為別墅消費難以承受,而現在別墅卻以一種低姿態悄然走進市民的生活,成為長沙娛樂新風尚。”唐雷表示,別墅聚會目前在湖南認知度越來越高。

  通過網路打造品牌

  “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選擇就業還是創業?”面對記者的問題,三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還是會選擇創業”。“創業就像打怪獸,活著就要有血性。”對於這三個90後大學生來說,創業帶來的挑戰與未知讓他們熱血澎湃。

  對於即將選擇創業的大學生,程衛認為一定要有“咬定青山”的決心和毅力,要接受因此帶來的一切改變,只有三分鐘的熱情度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大學生創業必須在創新中尋求出路,不要跟風,想別人所不想,就會看到市場。”雖然他們的創業之路與所學專業均不對口,但談及創業,程衛坦言,在他看來他們的成功源於創新。“通過小範圍的營銷自己來聚攏粉絲,讓粉絲再去進行下一級推廣營銷。”程衛表示,想法創新還要技術創新,玩轉網路以及自媒介,利用新媒體拓寬客戶渠道是新時代創業的新思路。他們三人帶領團隊在推廣宣傳中充分利用了移動社交媒體帶來的自身營銷能力的升級,比如精心運營個人自媒體,通過網路來打造品牌。

  對話

  記者:之前的創業經歷對你們目前的事業有何幫助或啟發?

  于飛克:對於我們的創業成長,大學期間的教育培訓創業經歷給了我們一個對創業相對深入與實際的認識,也完成了我們的原始資金積累。這段經歷給了我們歷練,在事業上給了我們一個全域性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