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拋棄卡夫欲圖渠道自主

  在咖啡館裡一杯又一杯地賣出拿鐵、卡普奇諾——這不是星巴克全部的生意。每一年,星巴克在全球各地的超市、賣場和雜貨店,還要賣出5億美元的袋裝咖啡等產品。

  星巴克的這一部分生意,一直是由食品巨頭卡夫代理、用卡夫的渠道銷售的。雙方簽有協議,分享利潤。而在數月以前,兩巨頭之間突然爆發代理權糾紛。12月6日,卡夫在美國正式提出仲裁申請,將雙方的“分手”問題訴諸法律。

  星巴克已明確表示要將零售渠道掌握在自己手裡。減少中間環節顯然將帶來更大的利潤,然而苦心經營了12年的“經銷商”卡夫又怎會輕易放手?

  12年合作伙伴反目

  12月6日,卡夫與星巴克的“分手”鬧上了法庭,卡夫提出一項申請,要求法院阻止星巴克單方面撕毀雙方之間的協議。兩大巨頭已經合作了12年,卡夫一直通過自己的渠道,在全球範圍內推廣和銷售星巴克的產品,包括袋裝咖啡和冰淇淋等。雙方一直分享利潤,相安無事。

  可是星巴克突然想“單飛”了。2010年8月,星巴克就悄悄向卡夫提議,買斷協議,給出賠償,把袋裝咖啡等零售業務收回來自己做。

  星巴克報出了7.5億美元的賠償金額,卡夫卻大為不滿,斷然拒絕。

  到了10月,雙方的矛盾開始升級了。先是星巴克給卡夫寫了一封信,列舉了卡夫種種違約行為。星巴克認為,卡夫沒有很好地推廣星巴克的袋裝咖啡;零售店裡也沒有給出足夠的空間來展示星巴克的產品。星巴克還認為,卡夫?a href='//' target='_blank'>孕前塗說牟?訪揮薪??a href='//' target='_blank'>營銷策劃,與零售商也沒有很好的談判。

  卡夫對所有指責一一回擊。

  雙方私下的口水仗還沒打幾個回合,星巴克突然宣佈,到2011年3月1日,與卡夫的合作就將結束。更令卡夫光火的是,星巴克很快又找了一家比卡夫小得多的合作伙伴。

  在卡夫的全球官方網站上,《中國經營報》記者發現一份追溯雙方合作史的檔案。卡夫寫道:1998年,星巴克與卡夫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當時星巴克袋裝咖啡等業務每年只有5000萬美元的銷售規模。“從那時開始,卡夫用自己強大的分銷能力和資源,將這部分業務發展到每年5億美元的規模。”卡夫同時不忘列舉,2010年美國咖啡市場的增長幅度只有8%。

  卡夫同時作出強硬表態,根據合同,星巴克要拿回這部分業務,必須滿足以下條件:首先給卡夫足夠的過度時間,同時還要給出賠償,通常情況下需溢價35%。

  有美國分析師計算,卡夫能從雙方的合作銷售中獲取15%~20%的銷售額利益。如果加上溢價,星巴克購買盒裝咖啡業務的成本在15億美元,而星巴克還需要投資數百萬美元在渠道上進行推廣、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