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攝影的價值探討

  目前,攝影趨向商業化的表現越來越明顯,商業攝影師的價值被嚴重低估,客戶習慣於把商業攝影師同影樓攝影師劃等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商業攝影的訪談內容,供大家參閱。

  探討商業攝影師的價值問題

  培養一個影樓攝影師也許一年就可以,但合格的商業攝影師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獨當一面。

  現在,成都商業攝影師的生存空間並不理想,很多商業攝影師堅持不下去,往往都會轉作人像攝影了。隨著成都產業結構的變化和城市的發展,成都市場處於一個上升的階段,越來越多客戶開始認可優秀商業攝影師及其作品的價值及給他們帶來的價值效益。

  主 持 人:郭麗娜***以下簡稱“郭”*** 訪談嘉賓:傅 欣***以下簡稱“傅”***

  郭:首先恭喜您獲得了“PPA國際職業 攝影大師獎”,作為一個商業攝影師,您覺得現在廣告攝影比拼的是什麼呢?

  傅:除了前期的創意策劃之外,整個製作團隊的協作是最重要的,各環節工作不再是攝影師一個人的事情,每個環節都需要更專業,專一的人員進行分工。其中統籌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郭:您是怎麼看待攝影后期的?後期在商業攝影裡的比重是怎樣的?

  傅:攝影進入了數碼時代,攝影的後期調整,修圖比傳統膠片時代,更加便捷有效。但這並不是給攝影師依賴後期的一個最佳藉口,優秀的攝影師,會盡量靠前期拍攝完成儘可能多的工作,一張不需要後期或者少後期的作品,是值得攝影師驕傲的。但作為商業攝影來說,為達到的目的就是客戶的認可和滿意,同時作品的製作成本會是越低越好,效率是越高越好,後期在整個攝影過程的比重也就要因上述情況來綜合考慮。

  郭:從您個人來說,您覺得經營攝影公司最大的困難來自哪方面?

  傅:作為內地成都的一個商業攝影機構,我感覺經營最大的困難來自內地客戶的意識問題和觀念問題,比如:內地很多客戶願意花費幾萬給自己拍一套婚紗或者藝術照,但給自己的產品拍攝幾千元都捨不得花。另外有些客戶盲目認為外地或者國外的攝影機構就一定比本地的攝影機構好,外來的和尚好唸經吧。

  郭:您會如何根據市場特點制定自己的經營策略?經營理念是什麼?

  傅:我們目前的經營策略是拍攝型別多元化發展,這也許在其他城市會感覺不太專一或者專業,但這是目前成都的生產型企業相對較少的情況決定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生存與經營。當成都的產業結構發展變化後,我們會相應調整選擇其中最適合我們的拍攝領域。我們的經驗理念和很多企業一樣:服務和品質,另外引導和改變客戶觀念也是我們一直做的。

  郭:和客戶打交道,溝通起來有什麼技巧呢?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

  傅:提前瞭解客戶,為客戶所想,站在客戶的角度為客戶考慮。最重要一點是真誠的態度。

  郭:對於商業拍攝和個人創作之間您如何平衡?抑或是根本沒時間個人創作?

  傅:商業攝影的經營和日常的瑣事佔去了我日常很多時間。拍攝商業攝影專案時因為效率的問題,很難在其中兼顧個人的創作。實際上目前我個人的創作也基本停滯。這是非常遺憾,也讓我非常難受的一件事,所以我也會在近期努力改變這一狀態。作為職業攝影師,希望不要被忙碌緊張的攝影工作所折磨,還是要在攝影中多一些享受。

  郭:有沒有自己最欣賞的作品?

  傅:我在每個時期都有很多自己喜歡的作品,但沒有最欣賞的。

  郭:當前高校商業攝影的教育以及商業攝影培訓所存在著怎樣的問題?

  傅:我對高校攝影教育課程瞭解一些,但不能代表全部。我認為目前高校商業攝影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學生學習的內容與社會脫節,不能快速直接進入社會進行有效工作。這個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高校沒有好是商業攝影老師,普遍都是搞理論和做其他型別攝影的老師或者說是愛好者在給學生講課。如果老師都沒有真正豐富的商業攝影經驗,或者對現今商業攝影操作流程的熟悉,談教育是很困難的事。攝影培訓在這方面有時候相對還要好些,能請到一些有實踐經驗的老師來教學,但攝影培訓學校的問題在於時間太短,學生只能淺淺的過一遍。

  郭:能談一談當前國內商業攝影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嗎?

  傅:目前國內商業攝影現狀我瞭解得並不全面,我只對我所在地區瞭解更多一些。我談談成都地區的現狀:商業攝影師的價值被嚴重低估,客戶老是把商業攝影師同影樓攝影師劃等號。培養一個影樓攝影師也許一年就可以,但合格的商業攝影師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獨當一面。成都商業攝影師的生存空間並不理想,很多商業攝影師堅持不下去,往往都會轉作民用人像攝影了。客戶目前很多還分辨不出90分和60分作品的區別。不過隨著成都產業結構的變化和城市的發展,我們還是感覺成都市場處於一個上升的階段,越來越多客戶開始認可優秀商業攝影師及其作品的價值及給他們帶來的價值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