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機會識別與策劃

  識別正確的創業機會是創業者應當具備的重要技能。創業機會識別是創業領域的關鍵問題之一。從創業過程角度來說,它是創業的起點。創業過程就是圍繞著機會進行識別、開發、利用的過程。在機會識別階段,創業者需要弄清楚機會在哪裡和怎樣去尋找。

  一、潛在的市場機會

  潛在的創業機會來自於新科技應用和人們需求的多樣化等。成功的創業者能敏銳地感知社會大眾的需求變化,並能夠從中捕捉市場機會。

  新科技應用可能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出現新的市場機會。通訊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在家裡辦公成為可能;網際網路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工作、生活、交友的方式;網路遊戲的出現,使成千上萬的人痴迷其中,樂此不疲;網上購物、網路教育的快速發展,使資訊的獲取和共享日益重要。

  需求的多樣化源自於人的本性,人類的慾望是很難得到滿足的。在細分市場裡,可以發掘尚未滿足的潛在市場機會。一方面,根據消費潮流的變化,捕捉可能出現的市場機會;另一方面,根據消費者的心理,通過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引導需求並滿足需求,從而創造一個全新的市場。

  二、現有的市場機會

  對創業者來說,在現有的市場中發現創業機會,是很自然和較經濟的選擇。一方面,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能真實地感覺到市場機會的存在;另一方面,由於總有尚未全部滿足的需求,在現有市場中創業,能減少機會的搜尋成本,降低創業風險,有利於成功創業。現有的創業機會存在於:不完全競爭下的市場空隙、規模經濟下的市場空間、企業叢集下的市場空缺等。

  不完全競爭下的市場空隙。不完全競爭理論或不完全市場理論認為,企業之間或者產業內部的不完全競爭狀態,導致市場存在各種現實需求,大企業不可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必然使中小企業具有市場生存空間。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互補,滿足市場上不同的需求。大中小企業在競爭中生存,市場對產品差異化的需求是大中小企業並存的理由,細分市場以及系列化生產使得小企業的存在更有價值。

  規模經濟下的市場空間。規模經濟理論認為,無論任何行業都存在企業的最佳規模或者最適度規模的問題,超越這個規模,必然帶來效率低下和管理成本的提升。產業不同,企業所需要的最經濟、最優成本的規模也不同,企業從事的不同行業決定了企業的最佳規模,大小企業最終要適應這一規律,發展適合自身的產業。

  企業叢集下的市場空缺。企業叢集主要指地方企業叢集,是一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聯絡的公司和關聯的結構,它們同處在一個特定的產業領域,由於具有共性和互補性而聯絡在一起。叢集內中小企業彼此間發展高效的競爭與合作關係,形成高度靈活專業化的生產協作網路,具有極強的內生髮展動力,依靠不竭的創新能力保持地方產業的競爭優勢。

  三、衍生的市場機會

  衍生的市場機會來自於經濟活動的多樣化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等方面。

  首先,經濟活動的多樣化為創業拓展了新途徑。一方面,第三產業的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了非常多的成長點,現代社會人們對資訊情報、諮詢、文化教育、金融、服務、修理、運輸、娛樂等行業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從而使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第三產業日益發展。由於第三產業一般不需要大規模的裝置投資,它的發展為中小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社會需求的易變性、高階化、多樣化和個性化,使產品向優質化、多品種、小批量、更新快等方面發展,也有力地刺激了中小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