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企業時間管理

  編者按:從時機性特徵出發,時間資源的價值存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大家已經熟知的時間的機會成本,即在同樣的時間資源條件下,如何獲得最佳的收益的問題,這方面我們只有感性的認識,還沒有產生出具有說服力的工具和方法,可行的一條思路是逆推的方式。

  ?

  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就是用技巧、技術和工具幫助人們完成工作,實現目標。時間管理並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運用時間。時間管理的目的除了要決定你該做些什麼事情之外,什麼事先做什麼事可以後做。另一個很重要的目的也是決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時間管理不是完全的掌控,而是降低變動性。時間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透過事先的規劃,做為一種提醒與指引。

  企業時間管理與個人時間管理不同,因為對於個人而言時間管理的出發點是效率效益與舒服的平衡,而對企業而言,時間是一種管理資源。管理在我個人的理解中是對資源價值的識別、架構、製造、交換的過程,所以,時間於企業而言既是一種可供管理的資源,如同慣常我們常說的人、財、物、資訊一樣存在的資源,只是這種資源是先天賦予的,並不需要額外的製造或交換,這樣也就容易讓人習以為常了,其實,最是讓我們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資源才是最寶貴的,比如氧氣、比如陽光、也比如時間。這並不是我個人臆造的概念,早在1988年的《哈佛商業評論》雜誌上就有人提出了TBC的概念,基於時間的競爭,後面還有“零時間企業”的概念,企業時間管理的概念雖然沒有系統的提出過,但卻分散在經濟、管理、成本、管理會計等很多領域中,比如TABC對於ABC成本作業法的改善,EVA績效的提出、TOC中作為約束條件出現等都是例證。通俗點講,我們的企業也被灌輸了不少的“快”的概念,比如“時間就是--金錢、效率、生命”等等,可見我們並不缺將時間作為管理資源的意識和嘗試,缺的是系統而完整的企業角度的認知。

  既然企業的時間管理是管理資源的角度來看的,那首先需要對於資源價值和屬性有所認識。很顯然時間作為資源出現,至少具有這樣幾個特徵:1、不可逆;2、時機性;3、時序;4、節奏。而慣常我們只是過多的關注了時間的不可逆性,所以我們自然而然的要節約時間,發揮單位時間的最大產出,在我們管理領域從這一思路出發的工具和方法是最多的,並行工程、柔性理論、模組化產品、流程優化、零庫存、協同、精益等等,在這種資源特徵下我們要做到的是沒有最快只有更快,當然在質量保證前提下,不然返工和浪費必然浪費時間。

  從時機性特徵出發,時間資源的價值存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大家已經熟知的時間的機會成本,即在同樣的時間資源條件下,如何獲得最佳的收益的問題,這方面我們只有感性的認識,還沒有產生出具有說服力的工具和方法,可行的一條思路是逆推的方式,比如以客戶為中心;另一方面時間資源的時機性也說明機會窗的重要,或者說我們可以通俗的理解為在時機性上企業是符合公交車原理的,你可以提前20分鐘就等著也可以氣喘吁吁的在最後一刻上車,不管你是先發的還是恰好趕上,既然都上車了,那大家又都在同一資源臺階上了,要準備的是下一站的不掉隊了。

  企業的競爭最終是資源的競爭,而資源也絕對不侷限在我們認識中的人財物上,可以說在現在的商業環境下,我們的企業擁有人、財、物、資訊、環境、時間這樣6種資源,可能您的企業與處於同一街道上的競爭對手只需要在人、財、物層面競爭就可以,但如果我們將自己納入更廣闊的競爭舞臺時,就會發現不但需要在人財物競爭還需要在其他資源上充分競爭才行,而我們的企業顯然並不能完全認識這些道理,這是妨礙中國產生全球性大企業的根源之一。

  世界從未改變,但只有我們自己不斷改變,才能走的更遠,貼的更近,才能被稱之為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