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實施方案

  為有效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充分發揮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的積極作用,重慶市政府出臺了,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的內容。

  :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要求,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協同、盤活存量與製造增量並舉、輸入地與輸出地發展聯動、普惠性與扶持性政策相結合,積極引導返鄉創業人員根據不同產業型別在不同功能區域之間合理佈局,加快培育一批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加快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返鄉創業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的積極作用,力爭到2018年,組織返鄉農民工等人員參加創業培訓10萬人次,扶持創業20萬人,帶動就業50萬人以上。

  :主要任務

  ***一***分功能區域明確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堅持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多業並舉原則。都市功能核心區主要依託樓宇經濟,重點發展金融服務、商貿、文化創意、都市旅遊、餐飲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專案。都市功能拓展區緊扣電子資訊、汽車、高階裝備、物流會展、倉儲配送、軟體研發、服務外包和服務貿易等支柱產業發展方向,積極鼓勵農民工利用自身經驗和技術創業。城市發展新區主要以各類園區平臺為依託,大力發展裝備、化工、電子等配套產業,協同發展商貿流通、休閒旅遊和現代農業等產業。渝東北生態涵養髮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按照“面上保護、點上開發”的要求,利用生態資源優勢積極引導農民工在鄉村旅遊、特色農產品加工、民族工藝品加工和現代農村電子商務等方面創業。

  ***二***積極發展產業鏈配套。按照佈局合理、產業協同、資源節約、生態環保的原則,積極引導返鄉創業企業發展產業鏈配套。對已有相當基礎的產業,補齊產業鏈中的缺失環節,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做大規模,做優配套。發揮龍頭骨幹企業的示範帶動效應,鼓勵龍頭骨幹企業將配套中小企業納入共同的供應鏈管理、質量管理、標準管理、合作研發管理等,提升專業化協作和配套能力。鼓勵和引導中小企業與龍頭骨幹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建立穩定的供應、生產、銷售等協作、配套關係,提高專業化協作水平,完善產業鏈。鼓勵和引導企業間聯合組建產業聯盟或研發聯盟等新型合作模式,強化產業鏈整合和供應鏈管理。

  ***三***鼓勵開發返鄉創業專案。發揮返鄉創業人員既熟悉外地市場又熟悉家鄉資源的優勢,利用本地資源嫁接外地市場帶動返鄉創業。抓住長江經濟帶產業轉移新機遇,聯絡、吸引有一定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的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帶著發達地區的產業組織形式、經營管理方式回鄉創業。創新區縣***自治縣***合作招商模式,通過對口幫扶、異地建園、勞動力輸送等方式,協同推進返鄉創業工作。

  ***四***合力搭建返鄉創業平臺。在全市首批打造2―3個國家級返鄉創業示範縣、3―5個市級返鄉創業示範縣。按照“孵化園 創業園”的模式,重點打造一批市級重點農民工返鄉創業孵化園和返鄉創業園。在都市功能拓展區,重點支援巴南經濟園區圍繞汽摩製造和數碼電子配套產業,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在城市發展新區,重點支援江津德感工業園區圍繞食品加工、裝備製造,綦江工業園區圍繞汽摩整車及零部件產業、綠色節能建材,永川“種苗雲港星創天地”圍繞特色植物種苗生產開展返鄉創業。在渝東北生態涵養髮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重點支援開縣工業園區圍繞食品加工、電子機械,開縣厚壩鎮現代農業園區圍繞現代農業,巫山工業園區圍繞輕紡服裝、電子產品,秀山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區圍繞食品藥品、消費電子、紡織服裝,酉陽小壩返鄉創業園圍繞紡織服裝、食品加工、木材產業等開展返鄉創業。

  對創業孵化基地內的孵化企業成功運營1年以上且每戶直接帶動一定人數就業的,給予基地一定補貼,所需經費在區縣***自治縣***就業專項資金中列支。對符合產業佈局要求的返鄉創業園,根據其財政貢獻和吸納就業人數等情況,市、區縣兩級用於扶持企業發展的財政專項資金對返鄉創業園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給予補助。積極協調各類園區,引導農民工創辦的企業入住,在標準化廠房等設施裝置使用上給予大力優惠。因擴大產能需建設生產性用房及配套用房的,同等享受工業園區標準廠房扶持政策。

  鄉鎮、村可結合地方特色產業園、小企業基地、旅遊鄉鎮、商業街建設,在規劃小城鎮建設中預留部分土地或通過村莊整治等方式盤活集體建設用地存量,將置換出來的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於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引導和鼓勵農民工等人員通過租賃、承包等方式,利用閒置的農村撤併中小學校舍、閒置廠房、鎮村邊角地、“四荒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場地進行創業。支援農民工利用自家宅基地發展農家樂等實體經濟。

  ***五***加強返鄉創業融資支援。加大返鄉創業啟動資金支援力度。將農民工等就業重點群體納入創業擔保貸款支援物件,返鄉人員創辦企業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可按規定給予最高額度不超過15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並按照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一定比例給予財政貼息。設立返鄉創業貸款風險補償金,對承貸銀行按基準利率貸款形成的逾期不良部分,經有關部門稽核後按照一定比例撥補。

  多渠道滿足企業發展壯大融資需求。積極搭建合作平臺,鼓勵金融機構、投資機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與企業建立專案對接。組織有意向的社會投資人、風投公司考察農民工返鄉創業企業和專案,引導社會資本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有條件的返鄉創業企業通過創業板、新三板直接融資。進一步優化融資環境,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探索開展智慧財產權質押、股權質押、倉單質押、訂單質押、動產抵押、商業信用保險保單等多種融資方式。建立和完善叢集企業信用體系,推動信用資訊共享,開展農村個體工商戶授信貸款等新型金融業務。將有市場、有贏利能力的返鄉創業企業納入銀行轉貸週轉機制支援範圍。

  ***六***完善財政扶持政策。統籌整合各類創業扶持資金,探索設立創業引導資金,加大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資金支援力度,主要用於物流、房租、水電、網路等補貼及開展創業人員外出培訓、學習等。將農民工返鄉創業納入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轉移支付支援範圍。對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辦的企業招用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鼓勵符合現行穩崗補貼政策的返鄉創業企業按規定程式申報穩崗補貼。

  ***七***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對農民工返鄉創辦的微型和鼓勵類中小企業,自登記註冊之日起,2年內按其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和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給予補貼。對返鄉創業農民工等人員成為個體工商戶、開辦個人獨資企業的,依法享受稅收減免政策。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具有強制壟斷性的經營服務性收費、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落實涉企收費清單管理制度和創業負擔舉報反饋機制。將社保繳費優惠政策覆蓋到返鄉創業企業。

  ***八***構建返鄉創業服務體系。完善全市統一的返鄉創業專案庫,為返鄉創業農民工等人員提供創業專案服務。改善返鄉創業市場中介服務,充分利用創業服務企業、電子商務平臺、行業協會、群團組織等社會力量,幫助返鄉創業農民工等人員解決企業開辦、經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能力不足、經驗不足、資源不足等難題。擴大農民工創業培訓專案範圍,將有創業意願的農民工納入GYB***創業意識培訓***補貼範圍,對農民工分類開展GYB、SYB***創辦你的企業培訓***、IYB***提升你的企業培訓***等創業培訓,按規定給予創業培訓補貼。推介返鄉創業企業產品,搭建產品推廣展示平臺。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引導發展壯大的返鄉創業企業開展品牌化經營,鼓勵區域內分散化生產的中小企業對外打造統一品牌。

  ***九***加強網際網路創業線上線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交通物流、冷庫等基礎設施投入,鼓勵物流企業完善物流下鄉體系,提升冷鏈物流配送能力。推進城市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幫助農村完善水、電、交通、物流、通訊等基礎設施,實現公共基礎設施城鄉共建、聯網、共享。構建農村網際網路資訊主流門戶,建設基層資訊服務站,推進資訊進村入戶。加快構建農村網路銷售體系,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網路,支援農村物流快遞配送點建設。

  ***十***引導返鄉創業與萬眾創新對接。引導和支援龍頭企業建立市場化的創新創業促進機制,加速資金、技術和服務擴散,帶動和支援返鄉創業人員依託其相關產業鏈創業發展。鼓勵大型科研院所建立開放式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吸引返鄉創業農民工等各類創業者圍繞其創新成果創業,加速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步伐。鼓勵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的眾創空間加速向渝東北生態涵養髮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擴充套件、複製,不斷輸出新的創業理念,集聚創業活力,幫助返鄉農民工等人員解決創業難題。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建設一批“星創天地”,為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提供科技服務。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區縣***自治縣***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和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工作,強化要素保障,優化政務環境,大力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

  ***二***整合部門資源。市人力社保局負責全市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統籌協調和指導工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互通訊息、密切配合,相互支援,形成高效執行的長效工作機制,特別要加強資源要素整合,形成合力,確保各項優惠政策落地到位,確保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工作取得實效。

  ***三***積極爭取支援。市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對接國家有關部委,積極申報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等試點,爭取更多政策支援、專案支援和渠道支援。

  ***四***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宣傳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政策措施,積極爭取社會各方面支援,充分調動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定期開展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宣傳推介活動,支援建設企業展覽展示平臺。支援開展企業品牌宣傳推廣,鼓勵引導企業參與宣傳品牌,擴大品牌的社會影響,擴大企業知名度。開展返鄉創業之星和優秀返鄉創業企業評選活動,宣傳創業典型事蹟,營造創業、興業、樂業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