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高校畢業生創業優惠政策

  對於要創業的高校畢業生,你對國家的創業政策是否瞭解?下面小編告訴你國家高校畢業生創業有什麼優惠。

  :稅收、貸款等多重政策傾斜

  曹衝是北京語言大學的學生,還有一年就畢業。這位湖南姑娘打算畢業後和男友一起在北京開一家正宗的湘菜館。她很想了解,國家對大學生自主創業都有哪些具體的支援政策?

  “今年國家出臺的鼓勵大學生創業政策包括很多方面,既減輕稅費負擔,又提供資金支援。大學生創業的環境得到很大改善,更多高校畢業生將從中受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說。

  比如,在稅收優惠方面,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在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限額標準最高可上浮20%,扣減額最高可達9600元。

  在貸款支援方面,高校畢業生在電子商務網路平臺開辦網店,可享受小額擔保貸款和財政貼息政策。同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將根據高校畢業生創業實際需求特點,積極探索和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降低貸款門檻,優化貸款審批流程,提升貸款審批效率。

  “除了上述專門的支援政策,大學生創辦企業,還能同時享受國家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和鼓勵吸納就業的相關優惠政策,比如減免企業所得稅,以及社會保險補貼等。”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說,大學生創業的主要載體是個體戶和小微企業,目前國家出臺的各項優惠政策已經涵蓋了個體戶和小微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的主要稅費,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援作用也相當大。

  :支援鼓勵創業

  “剛畢業的學生沒什麼錢也缺乏經驗,只有一腔熱血。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除了政策上支援,我們更需要創業道路上的引領。”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趙帥說,從2006年到現在,自己就沒有離開過校園,對於社會和商業運作了解太少了。雖然有過創業的想法,但還是覺得條件不成熟,不敢輕易“下海”。

  “學校應當發揮更大作用,成為大學生創業的孵化器和引路人。”上海海風教育培訓機構創辦人鄭文丞說,他2011年創業之初資金困難、經驗欠缺,在學校和上海市創業基金會的幫助下,最終克服了這些困難創業成功。去年,公司營業額達到900萬元,今年通過融資又獲得了100萬美元的資金,企業規模和人員編制進一步擴大。

  “當年學校的創業園不僅對學生免費開展創業培訓,還提供免費代理記賬等服務。”鄭文丞說,創業之初都是窮學生,沒有足夠的資金請到會計,免費代理記賬服務減輕了創業的經濟壓力,還可以更好地規劃資金用途,非常實惠。

  “作為寶貴的人才資源,大學生創業關係一個國家未來的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國外很多科技型企業都是從大學生創業中發展起來的。”白景明認為,我國可以更多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將政策支援前移,給予大學生創業更多培訓和指引,從鏈條前端開始降低創業難度,讓大學生想創業、敢創業、能創業。

  :亟須加快做大服務業

  “當前我國出現的就業矛盾是結構性的,大學生就業難與‘用工荒’同時存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指出,社會投資結構不合理,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白重恩認為,從目前整個社會投資來說,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更重一些,而這些行業用的勞動力以體力勞動者居多,所以農民工這幾年收入增長相對較快,甚至一些企業出現“用工荒”。由於基礎建設擠壓了其他部門投資,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需求就會減少。

  破解這一結構性難題,需要大力發展服務業。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不僅是最大的就業“吸納器”,也是大學生最適合的就業崗位。隨著“營改增”的深入推進,消除重複徵稅問題,服務業出現了加快發展好勢頭。“未來政府投資應當更多地向服務業傾斜,進一步支援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加大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等,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創業,並帶動更多的人就業。”白重恩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