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策鼓勵大學生在萬眾創新中脫穎而出

  在吉林省大學生環境創新科技成果展上,一臺普通的印表機“吐”出印字的紙。這張紙看似平常,但大約20個小時後,它將會變成“一片空白”。

  據技術團隊成員盛蘭介紹,這項技術叫噴水無墨列印技術,核心在於將“水致變色染料”負載於紙基上,當紙遇水時顯現顏色;水揮發後,紙張又呈現無色狀態,達到迴圈使用。

  憑藉這項技術,盛蘭所在團隊不僅獲得了專利授權,還與19所高校其他158個團隊共同“PK”,角逐吉林省大學生環境創新科技競賽。

  隨著中國推進“萬眾創新,大眾創業”,不僅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創新創業的沃土,一批受過高等教育、素質優秀的大學生“創客”也不斷湧現。

  “創新創業靈感多數源於日常所見,由於發明創造的都是感興趣的專案,所以才能堅持直到成功。”吉林大學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大二學生牛歡說。

  平時他常看到有人不注重垃圾分類、隨意投放生活垃圾,仔細研究後他發現傳統的垃圾桶功能單一。因此,他與同伴設計了組合式多功能生活垃圾分類筒,一筒可分類處理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等多種垃圾,還可對箱體進行拆解清理。

  5月16日至24日是中國科技活動周,各省市以“創新創業、科技惠民”為主題,將在全國開展2300餘項重點科普活動。其中,高等院校科技成果展出、各類大學生創新競賽成為科技活動周的“重頭戲”。

  有關資料顯示,現在每年700萬左右高校畢業生中,自主創業人員佔總量的2%左右,再加上往屆畢業生創業者,創業群體僅有20萬人。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瞄準9項改革任務,推出30餘條具體措施,力爭2020年建立健全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融為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其中,“實施彈性學制,允許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等政策體現了中國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決心。

  此外,為了形成全民創新的良性迴圈,“創造創新從娃娃抓起”的工作也在不斷開展。

  模擬航天基地、透視牆、3D印表機……在中科院第十一屆公眾科學日,不少青少年在家長的陪同下在吉林省科技館參觀,許多孩子被神奇的科技世界吸引,對科技發明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館裡,神五、神六特殊部件的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家琪為青少年“揭祕”了飛船從發射到著陸的全過程,很多學生爭先恐後提問,不願錯過與院士“親密接觸”的機會。

  一些科技型中小企業還在高校舉辦科技周,讓學生現場體驗使用3D印表機,花瓶、筆筒、玩具……各種別具特色的小物件紛紛從腦子裡“變”到現實中,很多學生都對此很感興趣。

  “如果大學生能在創新創業中發揮主力軍和生力軍作用,青少年能對創造創新產生濃厚興趣,整個社會的創新環境將再掀新熱潮。”

  以上就是網帶給大家不一樣的精彩。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網,我們將會為你奉上最全最新鮮的內容哦! ,因你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