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創業模式有哪些

  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一個很熱的話題,而創業模式的選擇是大學生創業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解決好大學生創業模式的問題,有利於高校創業教育發展,也會為大學生在進行創業實踐時提供必要的理論指導,提高大學生應對市場挑戰的能力。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農村創業模式:家庭農場

  “家庭農場”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號檔案中出現,稱鼓勵和支援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在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農民通常在自有土地上經營,也有的以租入部分或全部土地經營。農場主本人及其家庭成員直接參加生產勞動。早期家庭農場是獨立的個體生產,在農業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農村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後,有的農戶向集體承包較多土地,實行規模經營,也被稱之為家庭農場。

  家庭農場優勢特點:

  1、在中國,家庭農場的出現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推動了農業商品化的程序。

  2、家庭農場以追求效益最大化為目標,使農業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轉變,克服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為社會提供更多、更豐富的農產品。

  3、家庭農場比一般的農戶更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更易於政府監管。

  發展家庭農場是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水平的重要途徑。由於剛剛起步,家庭農場的培育發展還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農業部將按照中央要求,著手研究培育發展家庭農場的基本原則和實現途徑,開展家庭農場統計工作,指導地方穩步培育家庭農場。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農場註冊登記制度,明確家庭農場認定標準、登記辦法,制定專門的財政、稅收、用地、金融、保險等扶持政策。

  “家庭農場”模式可以進一步促進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進一步激發農民的積極性、釋放農業的潛力。“家庭農場”的經營特性明顯,“家庭農場主”必須按照企業管理模式來核算成本、加強管理、追逐利潤,必須要適應市場、開拓市場,由於“家庭農場”實行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因而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國家惠農政策的鼓勵扶持下,“家庭農場”必將成為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排頭兵和骨幹力量。

  在武漢當一個家庭農場主,可獲財政補貼近4萬元。據武漢市農業局透露,武漢已政策扶持各類農業家庭農場167家,扶持資金達664萬元。家庭農場人均純收入普遍高於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10%以上,家庭農場農業收入均達20萬元以上。近年來有部分的懂農業技術、懂經營管理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願意從事農業經營,他們是今後的職業農場主。如果家庭農場運營成熟後,武漢市還將探索“合作農場”、“公司+家庭農場+基地”等模式,降低家庭農場的經營風險。

  按照規劃,到2015年武漢將發展1000家家庭農場。目前,武漢掛牌的家庭農場主要有種植、水產、種養型和迴圈農業型等四種模式,還有更多的種養殖大戶探索出“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經營、種植+休閒採摘等不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