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面臨怎樣的環境

  大學生的創業環境是很需要關注的,現在的大學生創業環境怎樣呢?好不好做創業?大學生創業環境這個問題由小編來為您解答!

  2017年大學生創業條件和環境分析

  來自:創業故事

  一、大學生創業背景介紹

  大學生創業應該是有無限的機會、無比的困難、無量的回報。但是創業環境對大學生創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社會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為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這對促進大學生創業並帶動其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教育原本就缺乏創業教育。中國學生不僅承擔風險的經濟能力很脆弱,而且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也較差,這使得自主創業這條需要冒險的就業之路,少有人問津。 所以現在政府應該怎樣才能幫助大學生自主創業,自己又應該怎樣去發現機會點?

  為了更深入瞭解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創業有的是在校大學生進行創業,也有很多是在畢業後不找工作直接進行創業。我在我們學校做了一些關於大學生創業的調查。在調查中我發現:

  ***一***創業方向

  現如今因為各種環境因素,大學生創業專案中大多數創業者會選擇啟動資金少、容易開業且風險相對較低的行業,其次是餐飲、書報等生活類行業,而軟體、網路等高科技行業選擇率是最低的。在創業的形式的選擇中絕大多數是選擇合夥創業,其次是自主創業,只有少數學生會選擇家庭創業形式。因為大學生的資金有限、都是從家裡獲得父母的支援去創業的比較多。

  ***二***創業心理

  在調查中發現,一部分大學生認為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在校時就能自主創業,因為自主創業不僅能夠體驗社會,鍛鍊和積累在校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創新創造意識,還能體現自我價值的實現,自我的肯定,更是解決就業困難的一個途徑。但也有大學生認為學校不應該鼓勵自主創業,他們認為,大學生創業不能很好的解決創業和學業的衝突,在校生進行創業成功的機率微乎其微,作為學生學業還是最重要的,應該在學校的時候提升自己,而且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創業的。

  二、大學生創業環境分析

  現在大學生創業所面臨的巨集觀環境和微觀環境都十分的複雜。所謂創業環境,實際上就是創業活動的舞臺。任何創業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進行的,在我們的大學生邁向社會進人創業階段的時候,呈現在面前的就是一個巨大的時空舞臺。在這個舞臺上,諸多事物和要素互動聯絡、碰撞,形成了一個面面俱到的現實環境系統,因此創業環境對大學生創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社會背景下,採取有效措施,為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對促進大學生創業並帶動其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巨集觀環境分析

  1.政府金融政策支援。現在一些地方政府解決這一問題的通常方法是專項資金扶持和貼息貸款。通過這種途徑在短期內扶持多數創業人。政府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主要可以採用經濟、行政以及法律的手段。如:簡化不必要程式;建立創業教育培訓中心免費為大學生提供專案風險評估和指導;儘快落實國家相關針對大學生創業的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大學生創辦的企業被認定為青年就業見習基地的,就可享受市有關補貼等。

  2.創業培訓。政府部門除在資金上支援大學生創業外,還通過學校等教育機構對大學生進行創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申請貸款程式,創業者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基本的金融知識等。通過系列培訓,使創業大學生能堅持理想,貫徹計劃,取得最終的成功。學校環境方面,如,學校政策鼓勵支援,形成創業的文化;在學校建立配套科技園,加強創業教育,通過創業實踐或比賽等多種形式,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同時向大學生適度開放校內市場,以利於大學生創業實踐,搭建創業服務平臺。我們學校的市場營銷專業的實訓基地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創業的平臺,給學生一個門面,讓學生自己去經營去管理。

  3.寬容失敗。對於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審查機構審查其非人為故意造成的,可以免除其所貸資金的利息,並可相應放長其還貸期限。對於希望重新創業並提交可行計劃的,仍可在其未還清所欠貸款的情況下,再次提供其無擔保貸款。以此營造寬容失敗、鼓勵創業的社會環境。大學生畢竟很年輕即使失敗了,在心理上他們也能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家人也會理解和包容他們。

  ***二***微觀環境分析

  在大學生創業的微觀環境主要就是自己的創業流程的一個詳細的分析,具體如下:

  1.制定計劃書。比如,要在市區開一個賣牛仔褲的店,開店之前要制定一份計劃書。制定營銷計劃時要將各個環節相互聯絡構成一個完整的內部環境,各個環節的分工是否科學,協作是否和諧,目標是否一致,都會影響營銷決策和營銷方案的實施。

  2.顧客。顧客群的不同直接影響價格的定位,所以人流量是在創業前最看重的一點。服裝的主要的客戶人群非常廣泛,不論男女,60歲以下的人群和青年都適合,目標是讓每一個進來的顧客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牛仔褲。

  3.店址。大多數學生選店址會選一些比較熟悉的環境。如將店址選在大學附近,或者是交通比較便利的地區。

  4.選貨以及進貨。選貨要掌握當地市場行情:出現哪些新品種,銷售趨勢如何,存量多少,價格漲勢如何,購買力狀況如何?進貨時,首先到市場上轉一轉、看一看、比一比、問一問、算一算、想一想,以後再著手落實進貨。少進試銷,然後再適量進貨。因為是新店開張所以款式一定要多,給顧客的選擇餘地大。

  5.供應商。供應商是指為企業及其競爭者提供生產經營所需資源的企業或個人,包括提供原材料、裝置、能源、勞務和其他用品等。因為大學生的資金比較匱乏,沒有很大的進貨量所以供應商的選擇應當適合自己的店面大小。

  6.產品價格定位。大學生的產品一開始沒有經驗也沒有固定顧客,要吸引顧客就只有將產品的定價降低,比別人獲得更多的競爭力。

  中央關注大學生創業環境

  自主創業是有效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重要途徑。我國大學創業人數在近幾年雖有小幅上升,但仍處於較低水平;大學生創業的存活率較低,不同型別高校和地區間存在明顯差異。整體來說,我國大學生創業與創業教育還處於起步階段,還不能滿足國家的龐大需求與未來國際競爭要求。

  近年來,各級政府制訂了一系列創業政策,大學生創業環境得到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政府創業優惠政策逐步出臺,但缺少細則,執行力度較弱,地區差異較大;政府創業專案缺乏廣泛性和多樣性,政府扶持的力度有待加強;多元金融支援政策落實不力,大學生實際創業融資渠道單一;創業教育和培訓未形成完整體系,缺乏專業、系統、可持續的創業指導;新創小企業接觸新技術、轉移成果費用較高且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薄弱,缺乏法律保障;創業諮詢、法律、會計等服務專業程度較低,資源資訊可獲得性和可利用性較差;大學生創業宣傳和落實力度仍需加強,缺乏風險分擔機制和退出機制;尊重創業、促進創業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等等。

  為此,建議:

  1、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切實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構建縱橫交錯的創業教育網路。在縱向上實施終身創業教育戰略,明確各級各類學校創業教育的目標。在基礎教育階段滲透創業精神與創業意識的培養,在職業教育領域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在高等教育領域提升學生知識創業、科技創業的能力。在橫向上加強政府、教育系統與企業之間的聯絡,建立校企創業合作機制,構建良好的創業型生態系統。

  2、細化大學生創業政策,加強政策執行的協調性、有效性和持續性。制定更具操作性的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大學生對創業優惠政策的知曉度和可得度。切實加強相關職能部門間的溝通和協調,整合政策資源,形成系統、穩定、可持續的政策體系,發揮合力效應。

  3、擴充政府創業專案涵蓋範圍,加強創業的專業化培訓。拓寬創業政策和具體專案的著眼點,出臺有關大學生創業的工商、稅務、企業制度、人事制度、社保制度、投融資制度、市場資訊透明和宣傳制度等細則,並關注政策實際執行效果。加強創業的專業化培訓,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專業化服務和幫助。

  4、完善金融支援政策,拓寬大學生創業融資渠道。針對大學生創業資金支援不足、主要來自家庭資金這一問題,進一步細化和落實金融支援政策。如:持續加大政府基金扶持的力度和廣度;明確申請流程,簡化審批手續;加強資金審批和資金去向的監管,確保資金落實和政策有效性;促進風險資本對大學生創業的投資;明確銀行大學生創業債券融資政策,解決風險擔保問題。

  5、提供科研成果轉化的持續性支援,加強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宣傳、執行力度。成立專門的創業服務與指導機構,提供系統、全面、專業的商務支援。針對大學生的特殊需求,提供有關法律、會計、工商、金融等“一條龍”創業指導和諮詢。各地政府可組織建立創業專家諮詢團,對大學生創業團隊進行諮詢服務,為其提供財務、經營計劃、市場營銷、技術和融資方面的幫助。加強創業硬環境建設,保障資源平衡性和可持續性。

  6、減少大學生創業的進入壁壘,出臺風險分擔機制和退出機制。工商、稅務部門通過降低企業註冊資本、簡化企業審批手續,減少大學生創業准入障礙。推出相關風險分擔機制和退出機制,如:勞動保障部門建立創業大學生的失業保險,為大學生創業解決後顧之憂;公安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解決創業大學生的戶口和自由流動問題;人事部門應提供人事檔案存放和職稱評定服務等。

  7、加強創業文化宣傳和建設,營造創業友好型軟環境。建立以政府為主導、高校和其他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創業文化建設機制,形成鼓勵創業、尊重創業、寬容失敗的良好社會創業文化氛圍。

大學生創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