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到底是什麼
導語:職場,工作場所的簡稱,職場存在於所有行業的工作場所,是軟環境。通俗來講,所謂“職場”就是在你身邊一個大約十幾個人組成的小圈子,這個小圈子就是一個濃縮的社會。
一位人力資源專家說過:職場是什麼?職場就是“我”是誰、做什麼、怎麼做、做最好。我感到這短短的12個字精闢地概括了一個人職業生涯的全過程,一個人要想成功地經營自己的職業生涯,就必須在這12個字上下工夫。
“我”是誰,
就是對自己的個性、能力及在這個社會中地位的認識。有一條格言:“人,必須瞭解自己!”說的是,你必須瞭解自己的弱點,以便你能彌補你的不 足;你應該瞭解你自己的優點,以便你能充分發揮你的優勢。然而,每個人最難認識的是自己。在職業生涯中,人們會經常陷入“認不清發展道路”的迷霧之中,就 在於對自己的個性、能力及在這個社會中的地位認識很模糊,因此才有了困惑。為了在職場中找準位置和有效地推銷自己,經常進行自我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 過準確的分析,你才能充分了解自己,也才能正確地把握自己,考慮自己究竟適合什麼樣的工作,應該找什麼樣的工作。在漫漫的職場道路上,如果看不到自己的短 處,就容易自傲;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必然自卑。如果把自己當成了一隻雞,根本不認為自己是一隻老鷹,那就不會有勇氣面對天空,更不會翱翔於天空。
做什麼,
就是給自己定的一個目標。這個目標越清晰越好,越具體越好。沒有目標的人生,是盲目的人生。沒有明確的職業奮鬥目標,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哈佛 大學曾做過一項人力資源調查,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人生目標,60%的人有模糊的人生目標,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人生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遠的 人生目標。
25年後,3%的人生目標清晰而遠大者,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10%的那些人生目標清晰但短暫的人,大都擁有了一份相對體面的工 作,成為各行各業的專門人才;60%的那些人生目標模糊者,雖然大多數人都擁有了一份較為穩定的工作,但他們的生活大多較為平淡,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可 言,剩下的27%那些沒有什麼人生目標的人,幾乎都不約而同地沉落到了社會的最底層,他們許多人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生活窘迫,情緒低落,常常自怨自 艾,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會。
這項研究成果告訴我們,有目標比沒有目標的命運截然不同。有目標才會有壓力,更有動力。目標的意義不僅僅是目標本身,它更是 我們職業生涯的指南,行動的依據,信念的基礎,力量的源泉,追求的境界。
怎麼做,
就是為了實現目標而應採取的行動、工作態度及行為習慣。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說過:“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做最好,
就是不管你是什麼,最重要的是出類撥萃。用李開復博士的話講,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換言之,成功就是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充實地學習、工作和生活,就是始終沿著自己選擇的道路,做一個快樂的人、永遠追逐興趣並能發掘出自身潛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