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家庭購買適合的保險
隨著百姓的風險意識不斷提高,如今給自己或家人買份保險已是家庭日常支出消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險作為家庭理財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越來越被大家重視,究竟應該怎樣給家庭購買適合自己的保險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家庭購買保險最強指南
給家庭買保險原則之一先買意外險、健康險
很多百姓在遇到保險從業人員都會問:“你那裡有什麼好保險呢?”通常他們所說的這種“好保險”指投資型的保險,而所說的那種“好”是指投資收益好的。這些人一般都有過投資的經歷,包括用股票、基金、債券、期貨等等種種投資方式,特別是當聽說有些投資型保險有穩定的收益時,飽受6.26之苦的他們似乎對這種“新”的投資理財方式寄予了極大的希望。這正是分紅險在中國剛出現時就大受歡迎的原因。當很多人聽說保險也可以作為一種投資時,頓時亮了眼睛,而把保險最原始的那種保障功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對分紅險、投連險、萬能險情有獨鍾,再往下就是帶點儲蓄功能的教育險、養老險,而對健康型保險和壽險、意外險卻很少關注。
人生三大風險:意外、疾病和養老,最難預知和控制的就是意外和疾病,而保險的保障意義,在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這兩類保險上。但是很多人感覺這兩種保險都是消費型不返還,或者回來得很少,算不上是投資,或者說“很不划算”,所以最具保障意義的保險一直以來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於是當真正的風險來臨時,很多保險卻“用不上”,導致一些人對於保險的認識越來越陷入誤區,其實是對保險理解的誤區。科學的保險規劃,應該先從意外、健康險做起,有了這些最基本的保障,再去考慮其他的險種,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任何的商業保險,買保險一般應按下面的順序:意外險→健康險→教育險→養老險→分紅險、投連險、萬能險
理財實際上也分三步,第一步就是做好風險的轉移,即保險保障,這是一個根基。做好了保險保障之後才去做其他的消費安排和投資理財,沒有保險保障的投資如同空中樓閣,經不起風吹雨打。所以在險種的選擇上,先選擇意外險、健康險,再選擇教育險、養老險、分紅險等,才是理性購買保險的原則。
給家庭買保險原則之二貸款買房之前一定要先買足額的保險“我現在要攢錢買房,等我買了房、車以後再買保險。”這是很多30歲左右還沒有房的一族對保險從業人員常說的一句話,類似的說法還有“我現在沒有閒錢買保險”,在他們看來,保險是一種奢侈的消費品,現在並不緊急,或者說保險是有錢人消費的。而實際上,這種觀念是非常不正確的,保險是生活的必需品,並不是要等到你的生活達到小康甚至更好以後才需要的,保險是轉移風險的一種很好的手段,而風險並不是在你生活好了以後才出現。如果在貸款買房後還沒有保險,是一件很不科學、很危險的事。相信現在很多剛買房一族已經感受到了其中的壓力,在買房之前過的是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在買房後壓力陡顯。
20年的房貸,意味著這20年期間你的收入不能中斷,一旦由於意外、疾病中斷工作、中斷了收入,你的壓力將會更大。而誰也不能保證你在20年期間不生病、不出任何意外。如果出現大的人身意外,比如身故或殘疾,收入將永遠中斷,那時如果沒有其他的辦法,房子是要被收回的,此時受到最大傷害的還是你的家庭。一般來說,你將要還多少的房貸,在還貸期間內你就要有多少的壽險。比如你的房貸是100萬元,那麼你需要至少100萬元的定期或終身壽險,以此來防範還貸期間的人身風險。如果同時能買上健康險將健康保障做好就更好了。
給家庭買保險原則之三買保險趁年輕,買的是一份責任和對未來科學的規劃根據對各大城市已購買保險者的統計顯示,目前買保險的人群主要為30-45歲年齡段的,他們或給自己,或給家庭成員購買保險。而20-30歲年齡段的年輕人,包括還未獨立的在校大學生和已經走出社會工作時間不長的畢業生,他們選擇保險的則很少。他們通常認為,自己年輕,身體好,不會得什麼病,而且感覺意外又離自己很遙遠,養老的問題離自己就更遠了,所以不需要保險。可是我們現在看到,重大疾病已越來越年輕化。
20多年前,當我們聽說身邊有誰得了癌症時都會無比地驚訝,可是現在要是聽說一個2歲的孩子得了什麼病,你一定不會驚奇,如今空氣汙染、食品汙染、環境汙染、學生壓力大等眾多的原因已成重大疾病年輕化的誘因。身處於這樣的環境,我們在做好防範的基礎上,還要做好萬一的打算,你不要期望到哪一天所有的天空都藍了,所有的食品都安全了,生活沒有壓力了,你現在需要做的就是萬一罹患重大疾病後鉅額的醫藥費從哪裡出?不能因家庭經濟狀況不好,保險意識不夠,就沒有買保險的習慣。但是風險又不宜個人的好惡而轉移,等到真的風險到來時再想起保險已經晚了,保險是一種未雨綢繆的科學規劃。
保險讓生活更美好
假如天氣預報預測明天是陰天,可能下雨,你帶不帶傘?假如航海旅行,你帶不帶救生圈?人生無常,誰都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狀況,誰也不能保證明天自己會怎樣。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預先準備,把萬一的風險損失降到最低,讓可能會發生的一切儘量不過多地影響生活。人們不禁要問,到底什麼樣的準備才能收到這樣的效果呢?答案就是保險。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他們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好朋友。不知不覺就過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上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上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第二天左邊這座山上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一個月過去了,右邊那座山上的和尚終於受不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過去探望他。”等他到了左邊這座山上看到他的老友之後大吃一驚,因為他的老友正在山前打太極拳,一點兒也不像一個月沒喝水的樣子。他很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難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嗎?”左邊這座山上的和尚把朋友帶到了後院,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如今終於挖出了井水,就不用再下山挑水了,我可以有更多時間練我喜歡的太極拳。”
這則小故事啟示我們,一個人要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給自己個保障,這樣一來,即便自己真的有一天生病了,依然能夠喝到水而且還能喝得很悠閒。在生活中,我們無須真的在自己家裡挖一口井,但我們確實需要為自己掘一口“人生之井”——保險,因為它能夠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給我們幫助。而且我們不必擔心這口“人生之井”會乾涸,因為保險就是聚眾人之力的大海,有著豐富的源泉和浩淼的水系,它會讓每一個挖掘的人都受到浩瀚水系的滋潤。
20XX年的秋天,我的一個好朋友的父母先後住進了醫院,她父親需要做心臟搭橋手術,母親則被查出了胰腺腫瘤,單是手術費就大得驚人。
到醫院見到朋友時,她已經累得快要虛脫了。看著她辛苦的樣子我拿出了自己的一點積蓄,朋友卻說醫療費她能夠支付,就是一下子侍奉兩個人有些累罷了。
我怔怔地看著她,朋友的工資待遇我是很瞭解的,她怎麼能一下子負擔得起兩個人的醫藥費?她似乎也明白了我的疑慮,便對我說,很早以前她就給父母買了保險,現在保險公司正在商議理賠事宜。聽到朋友這麼說,我懸著的心也放下了,朋友拉著我的手說,你也得早點給叔叔阿姨買份保險,不然意外到來時就晚了。
朋友的經歷是個活生生的例子,身為獨生女,多虧有了保險,她的經濟壓力才得到緩解,保險在關鍵時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走出醫院,我將視線投向不遠處,正好看見了一口水井。我想保險真的是一口“水井”,它會讓每一個挖掘的人都受到滋潤。朋友就是受到了這口“水井”的呵護,才挺過了眼前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