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勵志人物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找一些來作為自己的榜樣,學習他們的拼搏精神,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林丹

  ——奧運冠軍要從娃娃抓起

  中國運動員們又一次在里約奧運會上為我國的榮譽而拼搏,是力的比拼,素質的較量。中國奧運史上金光燦燦的獎牌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驕傲,而這些獎牌與他們的努力和汗水是分割不開的。大多數運動員們都是從小練起,在其他孩子們還無憂無慮的遊戲或者埋頭學習的時候,他們卻要通過不斷的訓練和高強度的比賽來提高賽場成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們的奧運冠軍林丹是如何從小練成的?

  ***一***迷上羽毛球

  林丹小時候,媽媽總喜歡把他當成女孩子來打扮。那時候的林丹胖乎乎的,頭髮留得長長的,都快蓋住耳朵了,有時候,兩個小臉蛋上還被媽媽抹得紅紅的,再穿上媽媽買的紅色衣服,活脫脫一個小女孩。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全國各地風靡學電子琴。當時,林丹正在上學前班,班裡的同學都被家長帶著去學電子琴,林丹也不例外。媽媽給他買了一臺“卡西歐”的電子琴,價值一兩百塊,這個價格在當時已經是很高的了。可是,這麼昂貴的電子琴卻沒能吸引住小林丹的注意力,天天坐在電子琴前,只動動手指頭,這可把愛動的小林丹憋壞了,剛彈上一會兒,他就想從椅子上下來東逛逛西走走,結果只練了一個星期,他就再也不肯練了。林丹的爸爸和媽媽都是體育愛好者,爸爸喜歡打乒乓球和排球,媽媽游泳,還打籃球,經常代表上杭縣去龍巖參加比賽。媽媽想,兒子不願練電子琴,可總得練點別的吧。於是,她打籃球的時候就帶上林丹,讓他自己在場上跑著玩。當時,上杭縣體育館有少兒業餘羽毛球的培訓,林丹周圍有很多小朋友都去那兒練球了。有一次,林丹跟著他們一起去體育館玩兒,他第一次看到了羽毛球。看見小朋友們跑來跑去,揮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種對味的感覺。那一年,林丹5歲。

  很快,林丹就進了培訓班。但因為是業餘班,其實更多時候是在玩兒。小朋友們在一起練習握拍、揮拍、跳繩等基本功,趁教練不注意,林丹就跟小朋友偷偷玩遊戲,那段時光是快樂和無憂無慮的。

  那個時候,小小年紀的林丹就顯示出了不肯服輸、自尊心強的勁頭。當時的訓練專案中,唯一讓林丹害怕的就是壓腿。剛開始的時候,小孩子的韌帶沒拉開,腿壓不下去,教練就幫他壓,小林丹疼得直哭,邊哭邊壓,回家後,媽媽還要幫他繼續壓。可是,不管再怎麼疼,媽媽也從來沒有聽他說過不想去練了。週末的時候,訓練隊要長跑,繞著上杭縣城跑兩圈,至少也有幾千米,林丹是隊裡年紀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著大一點的隊員跑,一定要跑完全程,絕不肯中途停下。另外,在隊裡打比賽,如果輸了球,教練還沒說什麼,林丹自己就開始掉眼淚了。

  在業餘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練因此對他特別關注。雖然因為年齡太小,林丹的技術水平在班裡並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體素質很突出,當時班裡進行技術評定,他的基本動作、步法,前後摸球線等項都名列前茅。

  ***二***在淚水中成長

  1992年,9歲的林丹順利進入福建省體校,來到了距上杭縣600公里遠的福州。在省體校的第一個學期,林丹是伴著淚水度過的。

  林丹是在那年的冬天進的省體校,一向怕冷的他很不習慣宿舍的生活。自從把他送到福州的爸爸媽媽走後,他就開始哭,幾乎天天都要哭上一場。甚至有時在訓練的時候,練著練著想家了,小林丹就哭起來了,教練一看,就先讓他站在一邊,哭完了再練。訓練完了,回到宿舍,他獨自一人常常發呆,不知不覺中又開始哭起來。後來,林丹開始給家裡寫信,一天一封,主題基本都是:爸爸媽媽我想你們,你們快來看我吧。直到今天,林丹媽媽還保留著其中的一些信。好在外婆外公和舅舅在福州,稍微緩解了林丹的思家情緒。每到週末,林丹便去外婆家吃點好吃的,給媽媽打個電話,週日再回到體校。剛到省體校的時候,從小沒有離開過父母的林丹根本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衣服不知道換,床鋪不知道怎麼整理,更別說換洗床單枕套了,整個人都邋邋遢遢的。到體校的第一個星期,因為總是一個人發呆想家,在宿舍裡哭,也想不起來去洗澡,他居然整整一個星期沒有洗澡。直到第一個學期結束從家裡再回到體校的時候,林丹想家的情緒才緩解了一些。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哭了,家信也減少到一星期寫一封了。

  在挺過了最初的適應期後,林丹不服輸、自尊心強的特點便顯現出來。很快,他學會了換衣服、洗床單,獨立生活的能力明顯增強,在訓練中更是特別要強。林丹媽媽說,有一次,林丹發燒打點滴,但他卻不願耽誤訓練,沒有向教練請假,從醫院回來便繼續投入訓練了。

  ***三***在部隊經受洗禮

  1995年,林丹12歲時,在全國青少年比賽中,林丹獲得了男單冠軍,被解放軍隊看中,讓他到隊裡試訓了10天。之後沒多久,林丹便接到了解放軍隊的錄取通知,12歲的他就這樣跨進了軍隊的大門,成為一名軍人。到解放軍隊後,隊裡給林丹發了很多新裝備,好像還是凱勝的,有服裝、球拍等,抱著這些裝備,林丹別提多開心了。因為在此之前,他一直用的是木頭拍子,從來沒有用過這麼好的裝備。

  除了新裝備,林丹還擁有了自己的軍裝。當時他的個子特別小,還不到1.4米,帽子戴在頭上像扣了一口鍋,腰帶繫到最裡面的扣眼還是鬆,褲子直往下掉,大家見了都哈哈大笑。

  1997年,林丹隨解放軍隊到南日島體驗部隊生活。在那裡,他們這些專業羽毛球選手每天要跟部隊官兵一起出操、站崗,在大太陽底下站幾十分鐘、夜間緊急集合等,林丹都一一體驗過。除了操練,他們還要跟部隊同吃同住,在解放軍隊訓練的時候,大家總覺得伙食不好,挑來挑去的。到了那裡,吃飯的時候,大家左看右看,看不到飯裡的肉。據林丹說,那裡講究的是“看菜吃飯”,也就是說看沒什麼菜就多吃飯,即使有菜也要看著吃。有一次,林丹跟連長、班長几個人一起吃飯,一個盤子裡只有幾條小鹹魚,林丹上去就夾了兩條放到自己碗裡吃,班長後來質問他:“知道什麼叫‘看菜吃飯’麼?旁邊還坐著連長呢!”剛去部隊的時候,林丹要洗澡,就問澡堂在哪兒,幾點有熱水。班長告訴他這裡洗澡不用熱水。結果在部隊的20天,林丹只洗了3次澡,也就是用涼水衝一下便趕快穿上衣服。經過那段時間在部隊的鍛鍊,林丹充分感受到了當軍人的不容易,體會到了軍人的可貴可敬,也讓他平添了身為軍人的責任感和自豪感,這種感情後來在林丹得勝後的標誌性動作——行軍禮中得到了充分的釋放。勵志人物

  林丹說自己在賽場上的那股霸氣是與生俱來的,事實上,這股霸氣是緣於他從小不服輸的性格。這股不服輸的勁頭讓林丹在無論多麼苦多麼累的情況下都不願低頭,從地方體校到軍隊,他的這種性格得到了更好的錘鍊。

  ***四***成為“超級丹”

  2002年8月22日,不滿19歲的林丹竟登上國際羽聯排名第一的位置,儘管保持的時間僅有一週。自2002年首奪公開賽冠軍起,林丹在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和各項國際大賽中獲得大量冠軍。從2004年到2008年幾乎四年時間佔據男單世界排名第一的寶座,被世界羽聯和媒體稱為“超級丹”,這一年,他 20歲。

  :楊巨集

  ——路雖遠,行則將至

  1、載人航天的工程師都是白頭髮、白鬍子的老頭嗎?

  各位青年朋友大家好,我是來自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的一名航天設計師,也是一名工程師。《開講啦》這個欄目邀請我來做一次演講,說實話我有點緊張,因為我不知道該講些什麼。

  大家都知道航天是一個集體專案,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所以我就想給大家講講我們神舟團隊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夠愛聽。大家可能對載人航天都有一種神祕感,會想象我們從事載人航天的工程師是什麼樣,是不是都是一群白頭髮、白鬍子的老頭,每天在實驗室裡穿著白大褂幹著高精尖的工作。其實我們的隊伍非常年輕,我們的平均年齡,技術骨幹只有34歲上下,這就是我們的團隊。

  2、一個小小的失誤導致了載人航天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撤場。

  載人航天是一個高風險的事業。確保航天的安全是我們的責任,載人航天器的質量就是我們的生命線,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那是2001年,我們的“神舟三號”飛船進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組織第三次飛行試驗任務。我們進入發射場的第三天,在例行的飛船導通絕緣測試檢查當中,發現有一個電聯結器中間有一個點不通。這個電聯結器是我們飛船從艙內到艙外訊號之間傳送的聯結器,我們俗稱穿牆的電聯結器。它要傳送飛船的重要指令訊號,還有能源,這一個點,按理說我們還有備份。這一個點不通,我們通過備份點是可以保證指令的傳輸的,但是強烈的質量意識要求我們必須把這個點不通的原因找出來。我們把這個電聯結器拆下來送到北京原器件的失效分析中心,解剖、分析,一定要查清它的機理。結果解剖以後我們大吃一驚,這個電聯結器從結構上就存在有致命的設計缺陷。同類型結構的電聯結器在我們飛船上用了多少呢?77個。如果這個電聯結器重新修改設計,週期需要三個月。是我們再等三個月,還是帶著這樣的一個隱患上天?我們的工程總體運籌帷幄,不能帶這樣的疑點上天,也就是說我們進入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千軍萬馬大部隊,要全部撤回到各自的研製單位,全面開展質量整頓和複查。這是我們載人航天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撤場。

  這個撤場就像我們衝鋒在前線的戰士,在還沒有發起最後總攻的時候就敗下陣來。這對於我們團隊的打擊是相當大的。我們回到北京以後,全面開展了質量複查。質量複查的結果又讓我們大吃一驚,半年前我們在北京的出廠測試當中就有這樣的現象發生。當時處理這個問題的是一個年輕的設計員,他發現有一個電聯結器有故障,就把它拆下來以後鎖到櫃子裡頭,換上一個新的,就以為問題解決了。如果我們當時發現了這個問題,送到失效分析中心進行徹底的檢查,徹底地把原因搞清楚,就不會把這個隱患帶到了發射場。如果我們在發射場沒查出來這個問題,有可能就把這個問題帶到天上;如果在天上發生這樣的問題,就有可能會導致船毀人亡的後果。這個教訓太深刻了,我們所有的人都受到了處分。而我是處分最嚴重的,扣罰百分之百的補貼,待崗學習,差一點就下崗了。但是我們沒有處分那位年輕的設計員,為什麼?因為我是他的主任設計師,我是他的領導,這個責任就應該由我來負。

  3、我們應該把鏡頭多對準在幕後的那些可敬、可愛的無名英雄。

  有的同學跟我說過,看你們神舟飛船的發射、天宮一號的執行,從發射、入軌、對接、分離、返回、開傘到落地,好像是一部驚心動魄的大片。其實大家不知道,這個大片的背後是無數航天人在保駕,是無數默默無聞的航天人在奉獻。我們載人航天是一個系統工程。這個系統工程就好比一部複雜龐大的機器,我們這個團隊裡的人有可能是一個螺絲釘,有可能是一個齒輪,也有可能是個傳送帶。只有每個人的工作做好了,這個龐大的機器才能夠運轉正常。我們的工作質量又好比一個木桶,大家都知道木桶原理***短板效應***,木桶當中的短板就決定了它能夠盛水多少。

  我作為總設計師,我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找出我們工作中的短板。我們要採取措施把風險降到一個可接受的程度,這樣的話,成功才有把握。因此可以說,載人航天器的質量是靠人保出來的,所以我們應該把鏡頭多對準在幕後的那些可敬、可愛的無名英雄。

  4、楊利偉第一次遨遊太空,冷靜淡定的背後“藏”著什麼心思?

  說起英雄,我再跟大家聊一聊航天英雄楊利偉,他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物,也是我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有一個場景我至今都記憶猶新,那是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神舟五號”立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的發射塔架上準備發射,指揮員下達倒計時的命令,開始讀秒:“5 4 3 2 1點火。”這個時候,我們的航天員楊利偉通過鏡頭向我們在場的所有人行了一個軍禮,所有的指揮大廳裡的同志都報以熱烈的掌聲以回敬,許多人流下了眼淚,我當時非常欽佩他在發射前是如此得鎮定沉著。飛行成功以後,航天員楊利偉跟我談到了他的這份自信。楊利偉跟我說,他的這份自信來自於兩個方面。第一,來自於他平時的訓練,他相信自己能夠從容地應對各種故障和各種險情;第二,充分相信我們的航天設計師,相信我們的飛船能夠確保他的安全。同時他也跟我說了一句玩笑話,就是自打他進入到飛船,進入到返回艙,坐在座椅上那一刻開始,我們把返回艙的艙門就關上了,把軌道艙的艙門也關上了。他說,這個時候我不相信你們也沒別的辦法了。其實這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它在我們的心靈上產生了震撼,因為航天員把生命安全都託付給我們了,我們沒有理由不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們的老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曾經跟我們說過一句話:“你們要把自己當作航天員,看你們敢不敢坐你們自己設計的飛船。”這就是我們的工作。

  5、對待我們每一次的飛行任務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在向宇宙探索的征程中,我們一直在路上,但是我相信,路雖遠,行則將至。勵志人物

  1992年9月,中央決策實施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並採取“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三步就是建造中國的空間站。大家都知道國際空間站是把我們中國排除在外的,說俗一點,就是不帶我們玩,怎麼辦?那我們就自己幹。有趣的是,自打我們宣佈了中國空間站的計劃,一些國外的航天機構主動找我們進行合作,更有意思的是,在我們洽談技術標準的時候,一些國家的航天機構表示,上中國的空間站做實驗那就應該按中國的標準來辦,這是我們引以為自豪的。至於空間站的建設,我們大約是在2020年將研製和發射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在天上形成一個大“T”字型的結構,這些整個加起來是將近百噸的量級。在空間站的執行期間,我們將開展較大規模的科學實驗和應用,服務於國家戰略發展的需求。

  據外電報道,到2024年,國際空間站將退役。那個時候,中國空間站有可能就是人類在太空唯一的太空站。我們中國的航天員、科學家將在中國的空間站上開展大量的科學實驗,這些科學實驗將形成常態化。我們將為中國和平地利用空間、開發空間資源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目前正走在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的征途上,沒有理由懈怠。因為我們深知,我們距離世界航天強國的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今後我們載人航天的腳步還會向深空邁進,困難和壓力、挑戰和風險都在等著我們。對此,航天人的頭腦是清醒的,多幹少說,只幹不說。對待我們每一次的飛行任務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在向宇宙探索的征程中,我們一直在路上,但是我相信,路雖遠,行則將至。

  ***商界篇***:

  1、馬克扎克伯格

  扎克伯格的25歲毫無疑問是最成功的,被譽為少年天才的他那時已經經營著自己的公司並開始賺錢了。

  22歲時扎克伯格在哈佛的大學宿舍創辦了Facebook。短短數年,這一網站迅速風靡全球,到2009年他的社交網站已經收穫3億使用者。雖然扎克伯格是哈佛計算機系和心理學系的輟學生,卻並不影響他的形象。

  2、史蒂夫喬布斯

  喬布斯的25歲是最值得一提的。1980年12月12日,蘋果公司股票公開上市,在不到一個小時內,460萬股全被搶購一空,當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喬布斯本成為百萬富翁。

  3、沃倫巴菲特

  21週歲的巴菲特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到了25歲,他還只是生活在奧馬哈市的一名推銷員。直到26歲移居到紐約,巴菲特開始了投資分析師的生涯。

  4、拉里埃裡森

  這個全球最大資料庫軟體公司甲骨文的老闆,在25歲時還僅僅是一個做零工的程式設計師。埃裡森是大器晚成的典範,32歲以前還一事無成。

  1966年埃裡森來到加州的伯克萊。讀了三個大學,一個文憑也沒拿到的他開始自學計算機程式設計,為富國銀行、AMPEX等十幾家公司工作,創業前為IBM大型電腦開發。

  5、瑪麗莎梅耶爾

  25歲時是谷歌創業期的員工,工號20。24歲時梅耶爾進入谷歌工作,而且是公司第一位女性工程師。目前為止她只跳槽過一次。在梅耶爾成為雅虎CEO之前,她在谷歌工作了13年,負責領導谷歌搜尋產品的管理工作。

  6、馬雲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如今的科技巨頭。馬雲25歲的時候是***,據資料顯示,他還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擔任英文老師,同時還打雜乾點小專案,創辦阿里巴巴都是十年後的事兒,更別談什麼淘寶、天貓了,和喬布斯和馬克扎克伯格比起來,算是大器晚成了。

  7、馬化騰

  馬化騰25歲之時,是在1996年,有個好單位,工作穩定,沒事炒炒股票,是個技術控。騰訊公司都是在兩年之後才開始創辦的,只想著做一款聊天工具的他也沒想到能把騰訊做成今天這樣吧。

  8、李彥巨集

  25歲的李彥巨集,還在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攻讀碩士學位。一年之後,才正式進入華爾街的道瓊斯子公司工作,百度更是之後的事兒了。不過那時在海外讀書,還能去大公司上上班,也不是一般人有的機會。

  9、周鴻禕

  周鴻禕25歲之時是1995年,應該剛就職於方正集團,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程式設計師,老週一步步做過了程式設計師、專案主管、部門經理、事業部總經理等職位,從一個技術男做到後來的360,也是勵志。

  10、雷軍

  相比國內其他幾位大佬,1994年,雷軍25歲之時已經擔任了金山的總經理了,比其他幾位可謂是好太多了。不過也是一直到近幾年才把小米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