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哲理的文章
閱讀時我們也要注意品味文章中文段中深含的意味;有不少的文章中滲透著表達著人生的哲理,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學會欣賞
匡葉華
歲月如梭,不知不覺就年過不惑了。當年考大學、參加工作、進民航的情景歷歷在目,彷彿就在昨天。募然回首間,我猛然發現自己和很多同齡人一樣,這半世人生路一路走來很累、也很匆忙,似乎只是光記得趕路,卻忘卻了欣賞沿途的風景。
也許有人會問我,沿途有什麼風景值得我們欣賞?靜下心來細想,其實風景還真的好多,如身邊的學習、工作及生活的環境、身邊的人和事、甚至包括我們自己,都可以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都值得我們細細地品味與欣賞。
先拿身邊的 環境來說吧。記得有次下班接小孩回到家,女兒一下車就看到房前綠化帶的邊上有一棵野菊花盛開了,很興奮,硬是讓我用手機從不同角度拍下來,並選了一張放在家裡的電腦桌面上。在我們鄉下老家,到了秋天,田野裡到處都是野菊花,開得滿山遍野,但當時我們又有誰會去認真地欣賞過呢?只記得,原來我們在鄉下讀書時,常埋怨家住老少邊窮地區,一門心思想的就是如何把書讀好,通過高考這根獨木橋擠進大學,從而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甚至於在讀大學時,班上同學問我“你老家井岡山美不美?”我還反問人家“窮山溝一個,你說美嗎?”可如今,離開那裡二十多年,自己魂牽夢繞卻依然是那個地方,那山、那水、甚至是那甜絲絲的空氣,更別提還有當年的夥伴和下地幹活的情景。
接著說身邊的人吧。我的鄰居都是忙忙碌碌的上班一族。早晨起來,大家都是吆喝著孩子“快點、快點,再不快點,爸媽就趕不及上班”;晚上回來時,大人們都是替小孩拎著死沉死沉的書包,跟在孩子屁股後面,叫嚷著“慢點、慢點,看到車來”的。然後,一進家門,防盜門一關,各家過各家的日子。平日裡除了見了面客氣地打聲招呼外,真有點老死不相往來的樣子。時間一長,就連我們這些從鄉下搬過來最喜歡竄門的,都習慣了這種生活,似乎意識到這城裡的日子就應該這樣一天一天地過,雖然累點、但也充實而安寧,只是潛意識裡總覺得缺了點什麼東西似的。但在小區物業值班室看到的一幕,讓我徹底改變了這種想法。記得那是去年中秋節,妻子帶著女兒回鄉下孃家了,我因第二天一早要上班,就留在家裡。傍晚我見家裡垃圾桶滿了,就出門下樓扔垃圾,出門順手一帶,門關了,就發現自己忘了帶出手機和家門鑰匙,而我只好跑到物業值班室請求幫忙。一到物業辦公室,就發現裡邊很多人,也很多盒月餅放在辦公桌上,我以為是物業工作人員自己在發月餅,就沒在意。因與值班經理很熟,我就直接走到值班經理面前說明了請求。值班經理二話沒說,就叫上另一物業小夥子,拿著消防升縮梯就跟我走了。路上,我就笑著說,“你們怎麼搞的,月餅到現在還沒發給你的弟兄們?” 值班經理一聽這話都笑起來,說“啊喲,你是冤枉我呀,這些月餅都是你們業主送的,都說我們物業弟兄們回不了家過節,拿盒月餅讓大家嚐嚐,誰知道你一盒他一盒,真沒想到一下子居然送來了這麼多呀!我們這小區的人真好。”聽了這些話,我的心暖暖的,我為我們小區的鄰居感到驕傲。特別是在現實社會裡,很多人認為交了物業費就理所當然享受這樣物業服務,習慣了對物業人員呼來喝去的,甚至產生糾紛與矛盾,而在我的身邊,我的鄰居們卻能在節日裡自發地為身邊的人表示愛心,這不得不值得我們欣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正是有了這種彼此之間的互相欣賞,我們的小區多次被市裡評為了和諧模範小區、平安示範小區。
再說我自己,人生短短几十年的光陰,讀書、考學、結婚成家、轉行、創業、一路走來風風雨雨、起起伏伏,溝溝坎坎。但每當困難與挫折來臨時,我都能坦然面對,盡力而為。雖然如今的我並沒有像別人那樣功成名就、腰纏萬貫,但我覺得我一個農村娃能混到今天這個樣子,就很知足了,畢竟我是通過自己努力,才過上今天這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生活。因此,我也欣賞我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和自己的孩子等等。
學會欣賞吧,從欣賞身邊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甚至包括欣賞我們自己開始,我們便會收穫快樂,收穫溫馨,收穫友誼。即使困苦和挫折在不經意間來訪,只要我們學會欣賞,那就會能對困難和不幸多一份從容與忍耐、對朋友更多一點真誠、對未來和幸福有更多些期待。這樣,我們人生的天空便永遠是陽光燦爛的。
:捨得何嘗不是一種智慧
魚和熊掌是很多人難以取捨的問題。但在這其中也蘊含著兩個字:捨得!
古今中外,多少成功人物成功的必要條件,大多人認為是勤奮與努力。我卻認為還有捨得。“捨得?”可能你會提出疑問,但不可置疑的是答案是對的。
人一生會經歷許多次取捨,不能學會取捨的人,他的一生註定是不完美的。例如:學習充滿了捨得,你捨去遊戲的時間,去學習,也許你的成績並沒有特別好,但你會覺得很滿足。在學習中,在書本中陶冶自己的精神,不是比在遊戲中虛度時光更有意義嗎?相反你捨去學習的時間,去遊戲,那麼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很久以前,就有人說過一句話:捨得捨得,有舍才會有得。晉代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當他在漫長的隱居生活中陷入飢寒交迫的困境時,儘管也彷徨過,動搖過,但最終還是沒有向現實屈服。因為他嚮往的理想生活是那黑暗的朝廷不能給予的。即使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但在那年冬天,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壞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儘管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可能你認為這和捨得沒有多少關係,其實不然。當他決定當縣令時,他的內心是糾結的,想要守住自己的清節,卻又為養家餬口所迫。無奈之下,他選擇了後者,當他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內心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離開,這份取捨令人所欽佩不是嗎?
讀至此,不禁嘆道:捨得,何嘗不是一種智慧?*** 文
:人生何處不悲情
但凡是人,總會有劣根,或貪或妒,或痴或嗔。
無論通靈寶玉抑或絳珠仙草,都逃不出那一滴淚珠的宿命,又何況是人!
所有的事情,歸結到柴米油鹽生老病死,便都不是事了。
這幾日網上盛傳的a4紙人生讓人心生唏噓,人生短短几十年,一張紙便概況了所有。無論億萬富豪還是貧困潦倒,死後也不過薄土一杯,所以,爭什麼呢?
我所求,是現世安穩。你所求,是萬人仰慕的山頂。道不同卻為謀,必為一人之殃。
其實,你給我一年時間,琴棋書畫我都能給你考到級。你給我一千萬,高階灰12釐米高跟鞋我也能凹的得心應手。可你要求的不僅僅是這些。無論我怎樣拼命努力也追趕不上你心目中的高度。到頭來你怪我沒有別人美麗,沒有別人有情調,沒有別人溫柔賢惠,沒有別人會照顧孩子。
瞧!很可笑是不是!人就是這麼個矛盾體。你優秀的地方都是你應該優秀的,也是他認為每個女人都會具備的。你不足的地方卻無限制的被放大。然後當他捂著眼睛說,你這樣的人簡直就是一個拖累我成功的絆腳石,我當初若是娶了別人早就怎麼怎麼樣時,你才知道後院起了火,火一下子就燒到了盡頭,你,痛死了。
我忘了曾經的夢想,忘了自己想走的路想看的風景,做著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面對這並不合群的夥伴,你以為,我是為了什麼?
所以,請你尊重我!我是個獨立的個體,並不是屬於誰的附屬品,任何憑藉愛的名義的壓榨都是可恥的。
希望,在經歷一天天並不新鮮的雞飛狗跳之後,在一次次被懷疑,被冷落,被奚落,被嘲諷之後,我仍然有底氣去說:我,有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