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章網路美文精選

  勵志文章網路美文都是非常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花時間去慢慢品讀的,那麼勵志文章網路美文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換個環境找機會

  一個人在周圍是看不到生意的,必須到另外一個環境中去,你要很敏感。有人到陝西的時候,發現那裡的農村到處都有文物。當地人養豬用的槽,原來是放在漢墓前的白玉石上的,一賣就值四五十萬元。當地人養一輩子豬,也不可能賺這麼多錢。有見識的人,才能看出它的價值。

  很多時候,天天看著一個東西,既看不出機會,也看不出毛病。但是,見識能夠帶來機會。

  海信電視機將以前的14英寸彩電生產線移到南邊生產,然後賣給非洲人。到了當地,人家說這個產品太高階,他們喜歡9英寸黑白電視。非洲的住房,只有十幾平方米大。這個小窩裡,還有狗窩、雞窩、羊窩,中間才是一小塊人窩。不管家裡多少個孩子,都住在一個窩裡。

  本來就不大的地方,放一臺14英寸彩電,顯得侷促;而且彩色太晃眼。

  所以,海信開始專門生產9英寸黑白電視機,出口非洲。

  很多中國公司現在去非洲拓展市場,如華為、中信。他們的員工,如果願意到非洲服務三年,給國內的三倍薪水,但中國員工誰都不去。作為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生,到上海、杭州工作,起薪是不高的。所以說,我們可以把握的機會有很多。

  有人說,華人在非洲不安全。其實這個概率是非常低的。為什麼我們會有錯覺呢?因為一旦有什麼事故,都是全球報道。

  溫州人聽說別人不去,立刻興奮了:“好啊,我們去。別人都不去,我們正好做生意。”他們跟一般人不一樣。就像炒股,一般來說,股市低迷,大家都不炒。其實,正因為股市低迷,才應該去炒。別人不進而你進,等將來股價漲上來的時侯,人家進的時候你就拋,這才是掙錢的方法。

  為什麼浙江人連農民都會做生意呢?很簡單,就是走四方。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浙江人。走著走著,他就會發現,這個地方好像缺什麼東西,把其他地方的東西搬來賣。至於他懂不懂英語、法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等當地語言,那是不重要的。

  有一個浙江人,跑到我的老家,做打火機生意。此前,他是做開關的,他發現做打火機賺的錢比做開關多。他到我們市裡一看。發現道路比較複雜,紅燈綠燈比較少。這是一個好買賣。他本來要開打火機廠,現在,準備搞紅綠燈企業。他投了800萬元,第一年就賺2000萬元。他到處走、到處看,看到什麼機會就做什麼。

  全世界最有見識的兩個國家,一個是美國,另一個是以色列。一個以色列人在32歲的時侯,平均每個人去過12個國家。有的同學,如果暑假三個月沒有去實習,也沒有去創業,建議你去旅行。有一個小夥子到其他國家遊學,做了一個網站,專門找名人簽名,放在網上賣。他一邊在加州大學讀書,一邊做網站,每年能賺十幾萬美元,把學費解決了。

  你想想,他找名人簽名,多半是有熱情的人。一個人的交際圈子裡,要有一些有熱情的朋友,他們會為一件事情去狂熱、去折騰,這種人是很勵志的。

  我們當中只有很少人會去闖蕩,其中就有潛在的創業成功者。今天,年輕入已經被養得沒有骨氣、勇氣與豪氣,基本上是小貓性格,所以,他們說的創業想法,多半是夢囈,夢囈加忽悠,就是現在所謂的“創業熱”。

  今天,還有一些人可能會去闖蕩,一是衝動之下而去的,大多數的情況是,衝動之後,再也衝不動了:二是少數混不下去的人沒辦法,只好闖蕩,最後真闖出來了;三是真有自己的追求與愛好,而且及時付諸行動的。

  其實,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不是可行,不知道自己以為的機會是不是真的,也不知道自己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創業是一種行動場景,只有在闖蕩中才能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你不去闖蕩,一輩子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闖蕩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思路,是在行動中尋找自己的機會,琢磨自己賴以依靠的發展方法。這個思路,沒有人真正能教你,其他有見識的人能點撥你一下,你也需要闖蕩,因為不闖蕩的人,開口提問也是不在狀態的。

  創業就是這樣一種遊戲,我反對在害死人的封閉場景下,把孩子弄成呆板的人,再去忽悠他們創業。我主張所有的人都呼籲並創造讓青少年闖蕩的機會,實踐、實習、溝通、嘗試。然後我們就能得到一種新品種的創業素養,以及真正適合創造的人才。創業從闖蕩開始,闖蕩從現在開始。

  :這次的失敗是下一次成功的開始

  如果看看世界上那些成功人士的生平經歷,就會發現,那些聲振寰宇的偉人,都是在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後,又重新開始拼搏才獲得最後的勝利。

  1510年,帕里斯出生在法國南部。長大後,他一直從事玻璃製造業,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隻精美絕倫的義大利彩陶茶杯。這一刻,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我也要造出這樣美麗的彩陶。”這是他當時唯一的信念。

  他建起烤爐,買來陶罐,打成碎片,開始摸索著進行燒製。

  幾年下來,碎陶片堆得像小山一樣,可他心目中的彩陶卻仍不見蹤影,他甚至無米下鍋了。他只得回去重操舊業,掙錢來生活。

  他賺了一筆錢後,又燒了三年,碎陶片又在磚爐旁堆成了山,可仍然沒有結果。

  以後連續幾年,他掙錢買燃料和其他材料,不斷地試驗,都沒有成功。

  長期的失敗使人們對他產生了看法,都說他愚蠢,是個大傻瓜,連家裡人都開始埋怨他。他也只是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

  試驗又開始了,他十多天都沒有脫衣服,日夜守在爐旁。燃料不夠了,他拆了院子裡的木柵欄,堅決不讓火停下來!又不夠了!他搬出了傢俱,劈開,扔進爐子裡。還是不夠,他又開始拆屋子裡的板。噼噼啪啪的爆裂聲和妻子兒女們的哭聲,讓人聽了鼻子都是酸酸的。馬上就可以出爐了,多年的心血就要有回報了,可就在這時,只聽爐內“嘭”的一聲,不知是什麼爆裂了。所有的產品都沾染上了黑點,全成了次品。

  眼看就要到手的成功,又失敗了!帕里斯也受到了巨大的打擊,他獨自一人到田野裡漫無目的地走著。不知走了多長時間,優美的大自然終於使他心裡恢復了平靜,很快,他又開始了下一次試驗。

  經過16年無數次的失敗,他終於成功了,而這一刻,他卻一片平靜。他的作品成了稀世珍寶,價值連城,藝術家們都爭相收藏。他燒製的彩陶瓦,至今仍在法國的盧浮宮上閃耀著光芒。

  帕里斯的成功之路是艱辛而漫長的,他的成功來得何等不易。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站起來,這正是帕里斯成功的所在。

  奮鬥者不相信失敗。他們將錯誤當作是學習和發展新技能及策略的機會,而不是失敗。有人認為失敗一無是處,只會給人生帶來陰暗。其實恰恰相反,人們每次從錯誤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並調整自己的路線,重新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錯誤和失敗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它們是行動的證明——表明你正在做著事情。你犯的錯誤越多,你成功的機會就越大,失敗表示你願意嘗試和冒險。奮鬥者應該明白:每次的失敗都使你在實現自己夢想的道路上前進了一步。

  所以,不要害怕失敗,在失敗面前,只有永不言棄者才能傲然面對一切,才能最終取得成功,其實,失敗真的不過是從頭再來!

  奮鬥者應該明白:每次的失敗都使你在實現自己夢想的道路上前進了一步。

  :最困難的不是困難

  在2000年的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中。華裔單人滑高手關穎姍一心想得第一名,然而在最後一場比賽前,她的總積分只排名第三位。在最後的自選專案比賽中,她選擇了突破,而不是少出錯。在四分鐘的長曲中,關穎姍大膽地連跳了兩次高難度的三週跳,結果她成功了。

  賽後。當記者問她為什麼明知道這樣安排動作可能會輸得很難堪卻還是選擇難度時,關穎姍說:“因為我不想等到失敗才後悔自己有潛力卻沒有發揮。”在關穎姍這樣的成功者看來,只要認真去做了,只要發揮了自己的潛能,就無所謂失敗,無所謂難堪。其實最難堪的,往往並不是失敗,而是沒有努力去爭取。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尋求最保險且最實惠的做法和活法,沒有誰會去刻意追求風險和失敗。傳統的中國人總是希望過著四平八穩的生活,沒有風險,可以關起門來舒舒服服地守著老婆孩子熱炕頭過一輩子。而正是這種心態和做法造就了中國國民性格的可悲;於個人而言,這同樣是個體的可悲。因為,沒有風險的意識才是最危險的事情。

  在動物世界裡,弱肉強食已是不爭的事實。試想,如果每種動物都希冀著安逸和平穩的生活,那結果如何呢?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是求食者和被食者,無論選擇哪種角色,都是來自人性深處的自保性。在現代社會中,競爭總是不留半點情面的,只有時時存有風險的意識,使自己更強更好,才可以避免被食者的命運。

  而歸根結底,失敗的來臨往往是由於這種缺乏風險意識而引起的退縮、洩氣與不努力爭取。如若拿出一些勇氣、一些豪氣,在風險意識的激發下又有什麼不可以成功呢?失敗固然難堪,但更難堪的是由於沒有風險意識,不去努力爭取而失去成功機會時的沮喪與無奈。想想看,對於分別在順境與逆境中獲得成功的人,人們是不是對逆境中的成功者表示出更多一些敬佩呢?

  記住,逆流而上,你會活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