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生的經典勵志文字

  在你彷徨無助的時候,是不是想要找一些來看看呢,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想得多不如做得多

  許多人總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希望考慮到每個細節;在出國旅行之前,希望自己做好準備;在達成自己的目標前,擬定一次又一次的計劃,深怕自己漏掉了哪個重要的環節,但是當計劃擬定好了以後,過了幾天才發現一切又變得不一樣了。

  這個世界變化得太快,一個禮拜以前擬定好的計劃,到了今天可能已完全不適用;我們總是想得太多,但卻做得太少。

  計劃趕不上變化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變化抵不上客戶一通電話。」這世界變化的速度永遠比我們想象得還要快,無論我們做了多詳細的計劃,過了幾天以後,可能發現又需要調整,因此,永遠沒有完美的計劃,但卻有可以時時改進的計劃。

  「專注於當下」很有力量

  「當你全心投入在你正在做的事上頭,不胡思亂想,你就會好好地享受生活。然後你會更快樂、更有活力。你只專注在當下發生的事上面,而那樣的專注和專心會帶領你達到成功的境界。」

  「用心活在當下、專注於眼前的事情的態度,讓平凡的人也能做一番大事。」

  我們總是想得太多,付諸實踐的太少,當我們專注活在當下,就會發現,專注於眼前的事物,就是最好的計劃。計劃可以時時調整,但時間每分每秒都在流逝;想法可以時時改變,但年齡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因此最好的計劃就是讓自己時時刻刻活在當下,這就是發揮自我價值最好的方式。

  邊走邊修正,才是好策略

  在工作和生活上,本來就需要邊走邊修正;你必須先行動了,才知道這條路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然後再重新調整自己的方向。「生涯規劃的困難,就是在面對不可知的未來進行抉擇。它很像是一趟異國的美食冒險之旅,只有吃過才知道你會不會後悔。」

  與其計劃得多、執行得少,不如邊走邊修正,凡事先去做了,再慢慢修改原本的計劃。

  不要當一個「說」得比「做」還多的人

  永遠不要成為一個說得比做得還多的人。永遠要做得比說得還要多,別成為一個空口說大話的人。社會上我們所看到的那些「說得比做得還多」的人,往往都不怎麼成功。

  「當你有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當你為了一個目標願意慢慢去努力,用時間爭取自己的未來,往往最後你取得的成就比那些跑得快的人還要多。」

  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就是最大的收穫

  對於每個人的人生來說,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就能擁有最大的收穫。與時只是空想、什麼都不做,不如當下立即行動,邊想邊行動、邊做邊修正計劃,能夠活在當下的人收穫總是最多。

  :不是你不夠好

  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不相信自己;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認為自己做不到;不是自己無法取得大的成就,而是因為你付出的遠低於你所想達到的高度。很多事情侷限住自己的,通常就是自己。

  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不相信自己,六個常見的「成功迷思」!

  1、我不夠好

  阻礙自己的人,通常就是自己,因為認為自己做不到的,通常就是自己。當你有「我不夠好」這樣的想法時,就會阻礙著你邁向成功。

  「別讓他人攻擊你的夢想,別聽信別人說你不夠好、不夠高、天份不夠,或不夠富有。」

  「我不夠好」是眾多對成功的迷思中,最常見的一種,常常就是我不夠好的這種想法,阻礙了自己邁向成功的機會。

  2、我缺乏成功的條件

  「『成功』的最大敵人,就是缺乏自己一定會成功的堅強信念。」事實上,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功,許多人白手起家,開創屬於他們自己的事業,他們可以,你一定也可以。

  沒有什麼條件是絕對的,只要有想成功的意願,就一定能夠補足自己缺乏的東西。

  3、我試過了,但就是不成功

  成功的關鍵就是相信自己。如果其他人能做什麼,我就去嘗試,琢磨、思考如何達成。這一切都從相信自己開始。

  如果你認為自己曾經嘗試過了,但是卻失敗了,以為失敗一次就再也無法成功,其實這是一種負面的想法,在成功之前總是要經歷過很多失敗的。

  4、開創自己事業的風險很高

  人生無論你面對什麼事,都一定有風險,創業有風險、開店有風險,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也有風險,但同樣的,不行動也必須承擔「不行動」的風險,有時不行動的風險甚至更高。

  「有錢人會聰明地承擔風險,聆聽其他新的好點子,他們會一把抓住機會,隨時睜開眼睛、注意自己正在承擔的風險。」勉強過著自己不喜歡的生活,所承擔的風險反而更大。

  5、有錢是罪惡的

  「有錢人努力工作,並且深信,他們因為自己的努力和所提供給別人的價值而得到好的報償,是完全合理的事。」

  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麼你應該捨棄這種想法,這世界上許多有錢人靠自己的努力爭取財富,最後還是回饋這個社會,有錢不是罪惡的。

  6、我認為我做不到那麼大的犧牲

  有付出才有收穫,為了成就某些東西總是必須做一點犧牲,一旦一個人認為自己無法做到太大的犧牲,自己的成就就會被這種想法侷限住;因為一個人所能達到的高度,永遠僅止於他願意付出的程度。

  :成功不可全靠碰運氣

  在眾人眼中,成功永遠是一個極具魅力的字眼,然而卻鮮有人去細細地深思成功到底是靠什麼來取得的。有人說,成功是憑藉好的運氣而獲得的;有人說,成功是靠自己的勤奮和努力而換回的;還有人說,成功是憑藉不斷的累積和堅持而獲得的……一時間,成功的來由眾說紛紜。其實,種種對成功的定義,我們都不可否認和拒絕,但值得肯定的一點卻是好運氣可以鑄就成功,但成功並非一定全靠好的運氣而獲得。胡雪巖在一生的經商生涯中,雖然擁有好的運氣可以結識更多的達官貴族,然而,這些運氣又何嘗不是憑藉他的努力和準備而獲得的呢?

  成功青睞於有準備的人

  眾多生活中的奇遇和成功裡的偶然,不由得人們不相信運氣的存在,好的運氣足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好的運氣也足以為一個失敗的人大刀闊斧地逆轉時機。於是,便有了運氣造就成功論的學說。可是,從絕大多數的成功者中,我們便足以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成功往往會更加青睞於頭腦有準備的人。

  晚清胡雪巖可謂是眾人讚歎和敬仰的大商人。然而,他的成功並非是靠一時的僥倖與偶然,更並非靠短暫的好運氣,而是靠長期的頭腦準備和勤奮努力而取得的。

  倘若沒有前期對官場的鋪設,就不會有日後胡雪巖在官場上的遊刃有餘;倘若沒有日後對顧客和同行的寬容和信任,就不會有胡雪巖在生意場上的得心應手。這就告訴我們,成功青睞於有準備的人,只有時刻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在更多機遇中把握成功、把握未來。

  在胡雪巖創立了胡慶餘堂,與杭州城內的許廣和、葉種德兩家藥號明爭暗鬥。這兩家藥店自恃歷史悠久、實力雄厚,便下定決心要與胡慶餘堂打一場價格戰,希望以降價銷售的方式將胡慶餘堂擠垮。

  胡慶餘堂出售的高麗蔘每兩二錢銀子,他們便賣一錢七;胡慶餘堂的準山藥每兩五釐紋銀,他們只賣四釐,如此在一段時間內又確實為他們拉回去了大批的顧客。

  依照一般的做法,胡雪巖便應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與許廣和、葉種德兩家藥店大打一場價格戰,而此時的胡雪巖也絕對有實力跟他們拼價格。因為胡雪巖的“胡慶餘堂”有錢莊、典當的雄厚資產做後盾,但是胡雪巖並未如此去做,反而反其道而行之,掛出了一個“真不二價”的燙金牌匾。

  這顯然是胡雪巖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的決策,在做最後決策之前,他做出了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是對許、葉兩家降價舉措的考慮,因為這種做法的後果只能虧本經營,不用等到擠垮別人,自己可能就已經先垮掉了;另一方面是選擇低價賣劣等貨,以劣充好,此法的直接後果必然導致賣出來的藥品質量同步下降。

  “顧客心裡一杆秤”,這樣做下去,最終只會砸了自己的招牌,毀掉自己的名聲。另一方面,胡雪巖亦基於胡慶餘堂自身經營的考慮,他對自己藥店的藥品質量相當有信心,同時也讓他們最終贏回了市場。

  成功青睞於有準備的人,雖然有時候,擁有好的運氣,也可以在瞬間改變不好的境遇,但這樣的成功機遇畢竟是有限的。與此同時,如果只具有好的運氣,而沒有真才實學,也不可能順利走向成功的。試想,如果胡雪巖只是一味地看到眼前的利益,短視之極,那麼他必然會在商戰之初便成為他人的手下敗將,建立商業帝國之事便無從談起了。

  如果當初胡雪巖在資助過王有齡後,便只是一味地享受王有齡帶來的好處,而終日碌碌無為,那麼,這份厚遇也只不過如同曇花一現,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更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成功只留給有準備的人,一味地靠運氣是無濟於事的。不可否認,胡雪巖在其一生的經商生涯中擁有好的運氣,但這只不過是引導其成功的各種因素中極其渺小的一部分而已,更重要的還在於胡雪巖敢於憑藉自己的努力和真本事,敢於抓住更多的機會,敢於創造更多的機遇,這就使得他能在短短10年間登上紅頂商人的寶座、登上事業的巔峰、登上人生的成功成為一種可能。

  成功源自90%的勤奮和10%的運氣

  常言道:“天道酬勤,勤能補拙。”勤奮是推動個人不斷走向成功的催化劑,是根治懶惰的有效良方。相反,一個不勤奮、不努力、怨天尤人或者只靠運氣的人,無疑就是一個等待失敗光顧的人。所以,若想取得更大的成功還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勤奮做起。

  在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人不想自己成功,恐怕沒有人會希望自己成為世上最窮的人,所以,很多人在做夢時都會想自己能夠變成富翁。然而,對於成功的理解,卻有很多人存在著很多的誤區。有些人在談到別人成功的時候,總是會以“運氣”兩字來避之,認為他人之所以會取得成功,之所以能夠成為有錢人,無一不與他們擁有的好運氣有關;而自己不能成功也是由於自身的運氣不夠好而已。其實,這些人卻忽視了成功的本質——“勤奮”。

  貴為香港首富的李嘉誠可謂是眾人皆知的富豪。在香港,他的地位不亞於行政長官董建華,而在國際財經雜誌中,他的名字每年都會在世界級首富名單上閃現。不過,就是這麼一個具有偉大成就的人,對於成功,他卻只說了一句話:“成功,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勞得來。”毋庸置疑,在李嘉誠的成功經歷中,他沒有把成功歸功於好的運氣上,而是時刻堅守在勤奮中。

  小時候,李嘉誠的家境非常不好,當年在父親離開人世後,迫於生計需要,他不得不從溫馨的課堂中走出,開始了漫長的打工生涯。雖然家境十分貧寒,但在李嘉誠的骨子裡有著一股常人無法想象的拼勁。由於他勤奮好學、出類拔萃,很快便受到了領導的賞識和器重,最終被破格提拔為業務經理,後來又任總經理。

  再後來,為了謀求事業上的更大發展,也為了不斷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他毅然地辭去了待遇優厚的工作,在一家玩具製造公司當起了推銷員。在推銷工作剛剛開始的那段時間裡,李嘉誠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為了做得比別人更加出色,為了能夠取得更大的發展,沒有任何關係、任何背景的李嘉誠只有靠自己的雙手,不斷地努力,用勤奮來彌補自身的不足,用勤奮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在做推銷的時候,李嘉誠每天都會揹著一個裝有大量商品的書包,他不怕吃苦,不怕辛勞,翻山越嶺,長途跋涉,挨家挨戶地進行產品推銷。結果,每次出去推銷商品的他總是會“滿載而去,空手而歸”。事後,他向眾人說:“當自己的能力不足時,不用害怕,別人如果做8個小時,那麼我們就有必要去做16個小時。”

  後來,李嘉誠不斷向更大的目標邁進,他成功地售出了Orange,不僅取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且還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名氣,惹來港人無限豔羨。最終,在不斷努力和拼搏下,李嘉誠逐漸步入了一代超級富豪之列。

  成功並非全靠運氣就可順利把握的,更重要的還應做到勤奮、做到拼搏才可以。從李嘉誠的事業發展歷程中,我們足可以瞭解到,他成功地實現個人財富由無到有的巨大轉變,其中就與他的勤勉精神有很大的關係。而李嘉誠關於做好一名推銷員的主張:一要勤勉,二要動腦,也無疑向我們傳遞了一個寶貴的成功經驗:勤奮才是做好生意的根本,才是取得成功的磨刀石。

  勤奮可以改變人的一生,可促使人們不斷向成功靠近,著名的現代作家老舍曾經說過:“才華是刀刃,勤奮是磨刀石,很鋒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磨,也會生鏽,成為廢物。”這就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所以,唯有我們時刻付出行動,時刻以勤奮來武裝自己,才能順利抵達成功的彼岸。

  成功源自於90%的勤奮和10%的運氣。當然,很多時候,我們不可否認,好的運氣對於一個人的事業輝煌和人生成功而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這畢竟不能成為追求成功的本質所在,唯有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斷學習、不斷努力、不斷拼搏,才能長久地、正確地把握成功的真諦。

  俗話說:“一個人的成功,三分靠運氣,七分靠本事。”這就告訴我們,成功不可全靠碰運氣就可以輕鬆取得,而是憑藉自身的努力和拼搏才可。晚清著名紅頂商人之所以會取得顯著的成就,之所以會成為縱橫官場、商場中著名的人物,主要是因為他深知,如果光憑運氣而沒有真實的本事,是很難長久擁有成功的。

  然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卻往往會有一些凡事都由運氣決定的“唯心家”,他們把他人成功的取得看成是運氣好;把好事的到來,歸結為命中註定。一旦這樣的人與成功失之交臂,便會怨天尤人,責怪命運的不公,嘮叨運氣的不好。其實,事實並非如此,事業的成功雖然有運氣的成分,但更重要的還是勤勞,更是自己的真本事。尤其是在尚未取得任何成功之前,更要謹記:事業的成果百分之百要靠勤勞換來,不要把一切美好的願望和成功都看做是運氣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