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經典的青春勵志短篇故事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時常想找一些來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快樂的祕密

  有一位年輕人四處打聽快樂的祕密,經歷過很多困難與失望之後,他終於來到某座高山上的一個古堡,然後又排隊等了兩個小時他才見到“智者”。

  智者仔細聽了年輕人的來意之後,交給他一隻乘滿油的小茶匙說:“我現在沒有空談這個,你先去參觀我的古堡,兩個小時之後再回來,同時呢,不要忘了保管好手上的油。”

  兩個小時之後年輕人回到智者面前,智者問道:“你看到了什麼沒?”

  年輕人紅著臉搖搖頭。

  “你要知道,那座花園可是花了十年才建立起來的,還有大廳裡的掛毯可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稀世珍品,在圖書館裡面也儲存有早已絕版的古代手稿,而你竟然什麼也沒看到!你在給回去仔細看一遍!”

  年輕人羞愧地在參觀一次,這回他非常仔細地看,一面看還一面整理盤算著待會兒要報告些什麼。

  兩個小時後他又回到智者面前。

  就在他正要開口報告時,智者突然問說:“你手上的油哪去啦?”

  年輕人這時才猛然覺悟,一陣羞愧,臉又脹紅起來。

  “我現在所能告訴你的關於快樂的祕密就是:你要看盡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同時呢,不要忘記自己手上的油。”

  :白天鵝想吃蛤蟆肉

  在美麗的胡泊,居住著美白鵝與癩蛤蟆。

  白鵝總是美麗的,她們只要學會了飛,就會脫離地面,翱翔在天空。

  蛤蟆總是被唾棄的,因為醜陋的外表。他們努力從水底到水面,然後再到陸地,歷經艱辛。

  美麗的白鵝,是萬眾矚目的,她飛向藍天,吸引了一大群的蛤蟆,而她卻一屑不顧。癩蛤蟆的眼中,這些潔白美麗的白鵝,如此的吸引眼球,因此蛤蟆選擇崇拜她,迷戀她。

  故有“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而在這篇文章中,卻正好相反“白天鵝想吃蛤蟆肉。”這不是很滑稽嗎?

  一天,一群美麗的白鵝在水上。高傲的脖子伸向藍天——她們從小都有對飛翔的癖好。而水底下的蛤蟆呢?不,此時應該還是蝌蚪,他們比較坎坷,從小就沒有父母的照顧,總是親眼目睹自己的兄弟死在眼前,卻無能為力,還要躲避天敵捕殺,人類摧殘。當然他們等待著,長大後,就能報復了!而此時,他們只能躲在水底看著水上美麗白鵝——他們從小都有對美麗的癖好。

  胡泊很清澈,兩岸綠柳的柳絮飄蕩著。

  一隻白鵝決定飛翔在天空,她鼓舞了所有的白鵝。而此時,蝌蚪也長大了,叫做蛤蟆***蟾蜍***,他們一步一步爬上岸,看著天上的白鵝,他們痴呆地迷戀,瘋狂地愛上了似的。蛤蟆決定跳躍在天空,他鼓舞了所有的蛤蟆。白鵝試飛成功,而蛤蟆呢?一次不可以,兩次!兩次不可以,三次。後來他們漸漸學會了跳躍,忘記了爬行。再後來他們乾脆躺在荷葉上,享受著。

  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而他們不以為然,愜意地露出微笑。

  白鵝當然一屑不顧。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往裡閃耀的白鵝也漸漸褪去了美麗,終於也落地了。而此時的蛤蟆正是最成熟的時候,他們掌握嫻熟的捕食技巧,防身毒液。

  鵝落在水中,她認為往裡如此多蛤蟆迷戀自己,這時應該是投懷送抱才對。而現實卻是,每一隻蛤蟆都不去理會她,小蝌蚪也為追求美麗的天上的白鵝而忙碌著。這隻落水的白鵝心有不甘。她上岸,特意顯擺,而蛤蟆呢?一屑不顧!後來白鵝逐漸都是一一落水了,她們開始追求蛤蟆!

  蛤蟆也有自己的事業了,打拼的不錯。而那些靠著別人目光生活的白鵝可不是這樣,她們三餐不保,還要躲避人類的槍殺,而此時的蛤蟆身上有毒!藥用的蛤蟆也只是小數。他們不必擔心!她們卻惶恐!她們成群結隊去花枝招展。

  哈哈,真是白天鵝想吃蛤蟆肉。而她們卻不以為然,燦爛地露出眼淚。

  美麗的鵝不顧一切追求蛤蟆,根本都顧不上選擇蛤蟆了,原本蛤蟆的外表是她們所唾棄的,如今卻是她們所追求的。蛤蟆外表醜陋,卻不會對這些誘惑動搖,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家庭,青蛙妻子跟他們合得來,青蛙對於他們來說已經足夠。

  鵝等待蛤蟆久久,卻逐漸死在潮起潮落的河岸。

  蟾蜍與同類的青蛙在一起過得很幸福。

  “白鵝們,在你最高峰的時候,馬上找個好人就嫁了吧,高峰一過,你剩下的只有化妝品保護的外表。”只聽見一隻臨死的老白鵝朝著天上飛的白鵝說,可卻沒有任何鵝理會她!

  :兩敗俱傷

  有位老人死後留下了十七隻駱駝及一張遺囑給他的三個兒子。依照遺囑的劃分,老大可以得到一半數量的駱駝,老二則是三分之一,老三則是九分之一。這下子問題來了,十七隻駱駝是不能整除於二、三或是九,勢必要將兩隻駱駝宰了分屍才可以。但是死駱駝又不值錢,三兄弟為了這問題大傷腦筋,甚至鬧得兄弟鬩牆,最後沒有辦法,只好請族長裁示。

  族長了解情況後,笑咪咪地表示,為了要讓兄弟們和睦相處,決定再送他們一隻駱駝,以湊成十八隻。這樣子,老大就得了九隻駱駝,老二、老三則分別拿到六隻和兩隻。有趣的是,三兄弟的駱駝加起來還是十七隻,多的那一隻,仍舊完璧歸趙地回到族長手中。

  不少數學參考書或腦筋急轉彎之類的書籍都收錄了這則故事,實際上,它不僅僅是個數學題目而已,其中還告訴我們解決問題的智慧。在現實生活中也上演類似的戲碼。

  演講名嘴也是教育部何進財先生,在他的身上就發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原來何先生的老家在嘉義新港,如果從臺北坐火車回嘉義的話,還要再另外花兩百元坐計程車才回得了家。有一次何先生又坐火車返鄉,在上計程車的時候突然想到,一人搭車也是兩百,三個人坐也是這個價錢,何不再找兩位鄉親免費讓他們坐上一程呢?果然稍微詢問之下,找到兩位一同坐車回新港。

  在返鄉的路上,三個人難免寒喧客套,一聊之下,才發現何先生在中央政府任職,素為鄉人所敬重。此時原先免費搭便車的兩位鄉親齊聲說道:“何桑,剛才不認識你,所以讓你出錢請我們,現在已經認識你了,就讓我出錢請你吧!”何先生連忙搖手謙讓,三個人都搶著要出錢。

  這時候計程車司機說話了:“各位鄉親,我也是新港人,這樣好了,你們每人各出一百,也都比單獨一個人坐車省一百,也讓我多拿一百,這樣子每個人都賺一百元!”在滿車歡笑中,大家一致同意。

  其實解決問題有許多方法,只是在充滿競爭壓力的現代社會裡,我們就太習慣使用“減法”思考,意圖尋求勝負分明的結果,到最後往往以兩敗俱傷收場。

  也許我們該多多學習“加法”思考,不要追求零和遊戲中必有輸贏的目標,彼此多付出一點,營造雙贏的場面,豈不是皆大歡喜嗎?

  “舅舅”看書的時候,小外甥拿著類似腦筋急轉彎的書籍到我的身旁,“我問你喔……有個人拿著十公尺長的竹竿要進門,門高二公尺,寬一公尺,那竹竿要鋸幾段才進得去?”十除以二,“五段!”我頭也不抬地繼續看書。

  “啊!舅舅好笨喔!竹竿直直的就進得去啦…”小外甥發現新大陸似地邊歡呼邊跑去告訴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