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青春的真實勵志故事
想必很多小夥伴都喜歡時不時地找一些來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1:
胡適去英國時,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紀念日。紀念方式是撞鐘,聽到鐘聲的人要停下手頭的工作,靜默一分鐘。
胡適看到一個油漆匠正提著油漆桶登梯子上牆,這時鐘聲響起,油漆匠一手扶著梯子,一手提著油漆桶,停在梯子中間,低頭默禱。過了一分鐘,他才提著油漆桶,繼續工作。
這種不欺暗室的自覺,讓胡適震驚。
2:
1886年,為慶祝美國獨立100週年,法國送給美國一件珍貴的禮物——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落成40多年後的一天,美國一位劇作家乘直升機看到了“女神”的全貌,他清楚地看到了雕刻精美的女神像,就連她頭飾的做工都十分精美,沒有絲毫瑕疵。
在建造自由女神像時,雕刻家不會想到幾十年後人類會發明直升機,可他們並沒有因當時的人們看不到就忽視了對自由女神像頭頂的雕刻。
這種不因當時條件的侷限而欺瞞世人的做法,讓這位劇作家震驚。
:等錢來
作者:六六
冰心對鐵凝說:“你不要找,你要等。”這話是在冰心問鐵凝有沒有男朋友之後說的。
昨天偶然遇見莊先生。他跟我聊他的生平,我突然就想起冰心的這句話。
他說,他從事服裝業二十多年,從年少無知總為錯誤埋單,到現在瞄一眼就知報表哪一項不對,人員哪一個不配崗,錯誤越犯越少,人也越來越本真。年輕的時候做事,一拍腦袋就幹,幹了就虧,服裝行業是庫存能拖死人的行業。李寧和美特斯邦威都因庫存而一蹶不振,而七匹狼去年一年就關了500多家店鋪。“你知道500多家店鋪的庫存是多少嗎?”服裝不像釀酒行業,今年賣不掉,留下還是資產,時裝一個季節過去賣不掉,真是當白菜扔都沒人要。
每個人都幹一行怨一行。有一段時間錢掙夠了,回想苦不堪言的操心和繃緊的神經,想換個舒服的行業做,去國企當CEO。去了以後發現民營企業老闆絕對不適合做國企老闆。且不說國企的老職工,工作倒是勤勤懇懇,但思維模式固化,跟不上市場,年紀大了連洗腦都困難,甚至包括已經看到問題,必須揮刀斷臂的刮骨療傷,在國企行不通——這不是你的企業,你什麼都做不了。
無奈之下,老莊又回到自己熟悉的服裝領域。“吃哪碗飯,天註定。勞碌命,就不要想清閒的事。我以為我換個單位就換了自己的腦袋,結果發現,你要休息,大腦不允許,每天都在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擱置了兩年,老莊又回到服裝界。我問他,你都走這麼久了,客戶都跑了,你怎麼生存?
他說了一句話:“錢不是找來的,錢是等來的。”每天市場上,這麼多人在找客戶找資源找關係扎錢,卻都忘記了一個本質:修內功。他說,你把工廠管理好,員工帶好,質量抓好,不愁客戶。果不其然,他按部就班地把機器組裝到位,把老部下召集回來,把工人培訓好以後,客戶的電話都來了:“老莊,準備好了嗎?可以開工了嗎?我這有訂單找你。”最近,國際奢侈大牌“LOROPIANA”找到老莊,讓他負責中國市場訂單的承接。
他的經歷我感同身受。
我的同行們,有不少混圈子。參加各種活動會議,跟導演演員吃飯,每天談劇本、談規劃、混人脈。也有人跟我說,馬上有個高峰論壇的聚會,你要不要去?我答不去。好劇本不是圈子裡的人能夠給你的,好劇本是趴在生活裡,觀察社會然後一字一句敲出來的。不認識製片人、演員或導演都沒關係,不認識生活才有關係。有了好劇本,無數的錢會來找你;有了好人脈,沒劇本也瞎搭。
這兩天在中歐做畢業模組,模擬市場競爭。很多參加過這種模擬戰爭的人都會有共同體會:無論你當初制定了怎樣清晰的戰略,在執行過程中都會跑偏——幹得不好有生存壓力,想轉行;幹得太好有霸主誘惑,想吞併。做著做著,就完全偏離了最初的軌道。
而那些最終能奪得大獎的,既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最逢迎的,卻是不折不扣按部就班穩紮穩打忠於自我的。
其實各行各業都一樣。每一行的成功人士,都是汗水與心血堆積出來的。那些靠伎倆或是靠時運的人,即使曾經大火過,也會如曇花一般,世間一現便走,又如焰火一般,只亮剎那。
我和老莊最後的感悟是:人行一世,是口碑的積累。也許前三年五年你混得不如旁人風光,可是堅持做好人,堅持做勤奮的人,堅持做有信譽的人,三十年、五十年以後,你一定置於人上。我們不比誰跑得快,我們比誰走得遠。
林肯有句話:能力將你帶上峰頂,德行將你永駐那兒。
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做最好的自己,等錢來。
:把孩子放養到北極圈
曾在廣播節目中訪問一位17歲的少年,他上節目的次數不多,但對答很從容,看得出是一個有主見、很大氣的孩子。
他上節目宣傳他寫的新書。高一結束後,他自己選擇到芬蘭去當交換學生。一句芬蘭語也不會講,獨自從亞熱帶到冰天雪地的芬蘭去過了一年,該機構還規定父母不得去探視。他適應了,而且還過得很快樂,滑雪滑得比芬蘭人都好,也交了許多朋友,甚至還一路玩到了北極圈去。這麼年輕就能夠有勇氣單飛,是一種幸福。大概很多人都會這麼想:他的背後一定有勇敢的父母,勇於放孩子單飛。
果然,他有個很開明的父親。
和他父親閒聊幾句後,我發現,這個爸爸最優秀的地方,在於他很細心地“觀察”孩子,很少命令孩子,也不會主動為孩子做決定。多年前的某一天,他發現兒子在罰球線外苦練投三分球。原來兒子念小學時,個子很小,打籃球搶不到球,十分沮喪,想想只有練三分球才能夠有出頭的機會。觀察到兒子自己會找出路,當父親的覺得十分欣慰。
想放手卻又很擔心,是父母們的通病。這位爸爸想出的方法還蠻有趣的,他的方法叫做“隱形爸爸”。比如說,孩子才剛上小學,若要帶孩子出去玩,他會讓孩子自己找路線、自己買票、自己上下車……他只是默默地、遠遠地跟在後面,只觀察而不指導,只在不得已的狀況下才出手。這一招,既照顧到了孩子的安全,又培養了孩子的獨立判斷能力。
16歲的少年在北極圈附近讀了一年書之後,令人刮目相看。剛回來是痛苦的,要應對完全不一樣的教育制度,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但這位17歲的少年告訴我,沒過太久,他還是學會了如何與現實環境協調。
我知道他已擁有非常珍貴的能力:獨立的能力和選擇人生最佳策略的能力。這些,都是父母不能教給孩子的真正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