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奮鬥勵志故事

  奮鬥,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堅守。做事如此,學習何嘗不是如此。關於那些堅持奮鬥的勵志故事你瞭解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山東有位商人,從報上得知了深圳缺鴨蛋,但從外地販購又存在運輸、破損的難題,便轉換了一下思路,在深圳郊區租了一個場地,將山東大批的鴨子空運到了深圳。之後,他成功地經銷鮮鴨蛋,在滿足了深圳人吃鴨蛋願望的同時也發了一筆財。

  其弟經營旅館,旅館後山一片荒涼,尚待開發,但昂貴的開發費用讓其弟望而卻步。商人便給弟弟出主意,讓他在旅館中貼出海報,稱旅館增設“植樹留念”專案,只花10元錢的樹苗費和工具租金,遊客便可以在後山植樹,並給所植的樹掛上紀念牌。此海報一出,旅客紛紛響應,不久荒山上綠樹成蔭。其弟未花一分錢,卻淨賺數十萬。

  有些事情看似複雜或者很難,但只要能夠開動腦筋,盤活你的思路,你就會順著好的思維方式,走向成功。

  篇二

  很多人會告訴你怎麼創立企業、怎麼解決問題。今天,我想關注一個不一樣的問題——“為什麼創立”,這是使命的本職。下面,我想告訴你們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人”。2004年,我創立了Facebook,因為我覺得能在網上和人連線是非常重要的。網際網路上有很多網站,你可以找到所有東西:新聞、音樂、書、電影、買東西,可是卻沒有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人。所以,我創立Facebook,不是要創立一個公司,而是想解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把人們聯絡在一起。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用心”。如果你有了使命,你不需要有完整的計劃,往前走吧!你只需要更多地用心。

  在哈佛大學讀書時,我和朋友每天晚上都會吃比薩,討論未來。在我們推出Facebook第一版時,我們非常高興,因為我們的產品把學生連線起來了。當時,我們想,總有一天,會有人創造連線世界的產品。

  有趣的是,我沒想到我們真的能建立這個連線世界的產品,我們只是大學生,沒有計劃、沒有資源。可是,我們是怎麼創造出這個擁有十五億人以上、世界上最大的網際網路社群的?我們只是更“用心”。

  我們也面對過好多問題,改變過好多次。剛開始,我們只是一個服務美國學生的小產品,有人說:“Facebook只是給學生用的,所以它永遠不會是重要的。”可是,我們繼續前進,終於我們把Facebook開放給所有人。後來,又有人說:“現在別人也用了Facebook,但是他們很快就不會再用它。”可是,我們還是繼續向前,因為人與人的連線是很重要的。然後,有人說:“可能它在美國有用,但它不會在其他國家有用。”可是,我們還是繼續,擴大到世界其他國家。有人說:“社交媒體永遠不會賺錢。”可是,我們還是繼續,建立了一個強大的企業。然後,有人說:“人們不會在手機上用Facebook。”可是我們還是繼續。今天,我們成立了以移動為中心的公司。

  我們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但是我們能繼續,是因為我們用心。我們相信,雖然我們不知道每個答案,我們還可以繼續幫助人們、連線人們。我們相信,一直努力,你會改變世界。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向前看”。馬雲說過一句話:“和15年前比,我們很大;但和15年後比,我們還是個嬰兒。”十年前,我們的目標是連線十億人,當時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目標。可是當我們達到了這個目標後,才明白十億隻是一個數字,我們真正的目標是連線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要做到這個,我們要解決很多問題。如超過十億人不住在網路附近,所以我們需要創造新的技術——像衛星和飛機,把他們連線起來;超過十億人沒有錢上網際網路,所以我們需要讓網際網路更便宜;大約二十億的人沒有用過電腦或網際網路,所以我們需要創造新的方案,幫助他們連線起來。

  三年前,我們成立了Internet。Org。董事會問我:“它怎麼賺錢?”我告訴他們:“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連線人是我們的使命。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整個計劃,但是如果我們幫助人們,未來,我們終將獲益。”這就是“向前看”的意思。

  每走一步,你可以創造新的東西。

  要用心,不要放棄!

  請一直向前看!

  篇三

  從小,她身體協調性就差,學走路、跑步都比同齡孩子晚,6歲時才能獨立完成上下樓梯。上小學後,每次上體育課,她總表現出出奇的遲緩笨拙,同學取笑她為“史上最笨的企鵝”。

  幸好她智商不低,19歲,便以優異成績被原東德萊比錫大學物理系錄取,畢業後又加盟科學院物理化學中心研究所,成為該所最年輕的研究員之一。

  科研工作枯燥單調,為活躍氣氛,科學院常組織各種文娛競賽活動。她參加工作未滿一個月,就被告知院裡將組織一場“體力大比拼”,年輕人必須參賽。行動遲緩的她沒人願挑選,被迫與工程師克爾曼結為一組。

  克爾曼年近60歲,身體單薄。她知道自己這組必敗無疑。

  那天,她按時來到賽場。主持人大聲宣讀規則:一男一女兩選手一組,合力搬一塊重200公斤的巨石,不得藉助任何工具,抬起後離地持續10秒鐘者即勝。幾組選手摩拳擦掌,她卻怎麼也找不著克爾曼,便頹喪地想,這老頭準與自己一樣,知道必敗無疑,乾脆放棄吧。

  比賽開始。一對年輕男女首先走近巨石,各蹲守一側,抓住石頭底座,同時大喝一聲,用盡全力往上抬……可惜女選手那端的石頭一動未動。兩人又嘗試了三次,依舊沒成功,只能遺憾退場。

  她一邊跟著人群喝彩,一邊尋找克爾曼,心想這老頭真夠磨蹭的,早來比試早退場算了。

  又一對身材健碩的男女走近巨石,一左一右擺開架勢……石頭斜傾著離開地面,可女選手到底力不從心,沒堅持3秒鐘便尖叫著鬆開了手。

  這時,克爾曼才優哉遊哉地走來。她三步並作兩步地跑上前,喊他趕快投入比賽。克爾曼搖頭說:“我還不懂比賽規則,先看看別人怎麼比。”說完便鑽進旁觀的人群,跟著大家吶喊助威,全然看不出一會兒還要比賽。

  又有兩組選手敗下陣,她再也等不下去:“快上場吧,反正遲早都是輸。”克爾曼似乎這才記起自己有比賽,連連稱好,卻在鄰近賽場***處又抱歉地說:“不好意思,我得去趟廁所。”說完便轉身跑開,氣得她在原地直跺腳。

  克爾曼這一走就是半個小時,直到整場賽事只剩下3分鐘才回來。他倉促地拉著她的手往巨石走,路上反覆叮囑她要鎮靜,然後紳士地幫她蹲立在石頭一側,自己沉著地走到另一側。兩人擺開架勢,可畢竟力量不濟,石頭紋絲未動。

  這時,比賽結束。她微笑著安慰克爾曼:“重在參與,盡力就好。”克爾曼卻一臉自信地說:“我倆是冠軍,合作愉快。”她以為聽錯了,愣愣地盯著克爾曼。克爾曼重重地點著頭:“沒有一組選手成功地搬動了石頭,而我們是最後一組敗下陣的,難道不是冠軍嗎?”

  這話聽起來似乎有幾分道理,她將信將疑。直到主持人登臺,宣佈大賽冠軍是克爾曼和她,她才欣喜若狂。

  克爾曼得意地說:“如果以最快的速度,去做有把握成功的事是一種勝利,那麼有意拖延時間,把規則用到極致,讓沒能力做成的事延續到最後一刻才失敗,何嘗不是一種勝利!”

  她恍然大悟:行動慢一點,在處理明知將失敗的事時,竟會轉化成優勢,因為這樣便可以讓輸來得晚一些。她把這份領悟牢記心中,從此將行動遲緩笨拙轉變為辦事沉穩從容,選擇了從政道路,直至27年後當選為德國首位女。

  她就是德國“鐵娘子”安格拉·默克爾,於2009年連任德國。如今,面對歐洲經濟危機,默克爾依舊步履從容緩慢,還反覆坦言自己非女強人,所以需要更多時間去思考,一次次選擇了比其他國家慢半拍再決策,卻屢屢率領德國力挽狂瀾。

  編輯手記

  最後一個失敗,也是失敗。然而,不置可否的是,當前人都失敗時,最後一個失敗者就變成了另一種成功者。文中主人公最後的勝出,看似一個耍賴之舉,其實是吃透規則,極具智慧的一種選擇。在學習安格拉·默克爾在慢中的心得感受和領悟生活的真實味道,從容不迫地做好人生每一步抉擇的同時,我也深刻地認識到失敗者不是最後一個跑到終點的人,而是放棄競爭的人。親,你有什麼收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