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成長故事

  在經濟新常態和改革攻堅的背景下,隨著大學生就業人數的增多和國家創業條件的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自主創業的隊伍中。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考大學,到大城市工作。”這是許多農村孩子的成長夢想,也是農村父母對孩子殷切的希望。然而,天福鎮的唐國洪卻成為“吃螃蟹”的人,大學畢業後,毅然放棄了在大城市尋找工作的機會,在家人強烈反對和朋友不太看好的情況下,立志返鄉創業。在創業路上,他經歷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但在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幫助下,他堅持下來了,如今,他的“健康寶貝孕嬰連鎖店”在天福鎮健康執行,生意已是風生水起。

  一直的夢想開一家孕嬰連鎖店

  唐國洪,個子不高,瘦瘦的,戴著一副眼鏡,但顯得非常有精神。記者在天福鎮見到他時,他正在和顧客熱情地交談著。

  他知道我的來意後,非常高興。他搬來凳子,熱情地邀請我坐下,講起他的創業故事來。

  “我非常看好家鄉的孕嬰市場前景。”唐國洪說,大學期間,利用假期在南充幾個大型孕嬰店當營銷員,比較瞭解孕嬰行業的運營模式和利潤空間。如今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與城市逐漸縮小,對孕嬰用品需求不斷增多,他發現鄉鎮沒有正規的、比較上檔次的孕嬰用品專賣店。他萌生放棄在大城市尋找工作,在家鄉開孕嬰用品店的想法。

  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家人,希望得到他們理解和支援,卻得到了一片反對之聲。

  “其實我也理解父母的心情。”唐國洪說,父母付出了很多心血,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大學生,希望兒子能在大城市有一番成為,為父母爭光。好不容易等到大學畢業,孩子卻要回到家鄉這個小地方創業,這會受到鄉人的嘲笑,感覺很丟臉。

  為了得到父母的支援,那段時間,唐國洪經常與父母交心、談心,告訴他們這個專案的市場前景。

  愛子之心和唐國洪的執著最終感動親人,父母願意拿出積蓄和到銀行幫助貸款。

  經過一段時間的策劃和精心準備,投資10多萬元,唐國洪的““健康寶貝孕嬰連鎖店”終於在一片鞭炮聲中在天福鎮開張營業了。

  經營經驗欠缺 喜得政府青年創業小額貼息貸款

  當開張喜慶的鞭炮聲漸漸消去,唐國洪滿以為會顧客盈門,絡繹不絕。結果,開張一週後,門口羅雀,一單生意也沒有。想到每天的貸款利息、房屋租金和水、電、氣等開銷必不可少,想到這,他甚是著急。

  “天福鎮這麼多孕婦、小孩,為什麼捨近求遠,跑到十幾公里外的縣城購買用品呢?”看著別人從縣城購買回來的大包、小包的孕嬰用品,唐國洪甚是納悶。正當他為生意差一籌莫展之際,他無意間開啟縣就業局的網頁後,一個資訊吸引了他的眼球——縣就業局推出的一項支援青年創業的措施,旨在增強全縣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拓展大學生的就業渠道的免費培訓。

  他決定把店子暫時託付給父親打理,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前往取經。在培訓專家的精心指導下,唐國洪找出了生意差的原因,原來“酒好也怕巷子深”,貨品單一、對質量不放心是顧客不願前來的主要原因。經過為期一週的培訓後,他學會了如何面對和化解在創業中的困難,並得到了政府提供政府青年創業小額貼息貸款。

  唐國洪拿回貼息貸款後,增添了嬰幼兒類口腔用品、嬰幼兒洗髮、嬰幼兒沐浴、玩具等系列用品。為了更好地與顧客交流,他利用自己學歷優勢,上網學習孕嬰知識;發動親戚和朋友,擴大宣傳,提高孕嬰店的知曉度……

  憑藉著優質的產品、耐心誠懇的態度,漸漸地獲得顧客的信任,唐國洪的孕嬰店每個月的營業額不斷攀升,生意走上正軌。

  未來打算 把“健康寶貝連鎖店”開遍鄉鎮

  “今年***2013年***對我來說是愛情和事業雙豐收。”唐國洪說,隨著大家對孕嬰店瞭解的增多,自己成了本地的“名人”,同時收穫了愛情,近期將攜手戀人走進婚姻的殿堂。他告訴記者,“父母在,不遠遊”。父母逐漸年邁,在家鄉創業,就能和父母常常待在一起,噓寒問暖,這是最幸福的事。

  “我要把‘健康寶貝孕嬰連鎖店’開到本地區所有的大鄉鎮”。談到下一步打算時,他說,隨著本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吸引了許多在外務工者回鄉就業或者創業,必然會帶動本地孕嬰市場的快速發展。也許在這條路上會遇到許多艱辛和坎坷,但是,只要看準這個事業,他就會一如既往,充滿激情,敢於挑戰,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務實的行動,理想定能實現。

  篇二

  打工掙來第一桶金

  一年掙了3萬元,這對大一學生而言絕不是小數目,但從巫溪走出來的譚雲就做到了!上週五,這個大男孩在自己的餐館裡講起了如何賺到第一桶金的故事。

  “大一進校是貸款交的學費,每個月只有300元生活費。”2008年,譚雲加入學院外聯部,聯絡到在石橋鋪一家商場做電腦銷售,每臺電腦有100到200元的提成。譚雲說,每週末,自己早上7點就要出發往石橋鋪走,到了商場不僅賣電腦,還留心學會了電腦組裝和維修。隨後,譚雲在學校組建了電腦團購服務隊,一個學期賺到了10000元。

  到了大一下半期,譚雲又到商場兼職銷售彩電,再加上做家教、幫計算機學校招生的收入,一年內他攢足3萬元,賺到了第一桶金。

  創意來自打工經歷

  大二開始,譚雲開了一家餐館,不過卻比其他餐館特別一些。“可以點兩個菜坐下來慢慢吃,也可以親自去廚房過一把做菜癮,廚師還可以給你指導。”譚雲說,這個創意來自一次打工經歷,當時自己到一家酒店的廚房做了2個月小工,熟悉了廚房操作流程,還學會了不少家常菜做法。開餐館時,就萌生了這個想法,讓同學自主學做菜。

  李姝就是這裡的常客。李姝笑著說,自己以前很少做家務,結果在這裡炒過幾次菜後,加上有廚師的指點,廚藝大大提升。寒假回家還給父母露了一手,做了一桌子的菜,心裡別提有多得意了。

  除了炒菜外,譚雲餐館更多還是送餐上門,給同學老師提供方便。

  學到管理經驗技巧

  “其實,打工只看自己收入,當老闆就要靠管理的功夫。”譚雲說,餐館每一個訂餐都有一個三聯單據,送餐的人要把單據和飯菜一起送到寢室裡,晚上算賬就很清楚,也方便我們查詢和管理。而且,同學只要收集10張單據,就可以免費得到一瓶飲料,收集到20張可以免費得到一個盒飯。這樣一來,同學也願意收集。

  現在,譚雲每天早上6點起床去市場買菜,8點上課,中午到餐館送餐,下午繼續上課,下課繼續送餐。譚雲說創業很辛苦,但餐館生意很紅火,讓自己很安慰。他笑著說,在創業中也學到了許多管理經驗,不僅要有管理技巧,還要協調好員工之間的關係。

  學校輔導員對譚雲創業很支援,但經常提醒譚雲要注意課程。

  篇三

  大學生開發APP獲5000萬投資

  靠拍照、租賃服裝,大三就買了奧迪

  找廁所、找停車位、找飯店……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各種專業APP提供的服務應有盡有。可是,要想解決生活中這麼多瑣事那得下載多少個APP呀?南京工程學院資訊工程專業的大四學生闞逸龍在2013年想到這個問題時,內心一陣狂喜。

  這個腦子裡經常跳出各種想法的小夥子從來不會“空想”。本月底,他和團隊開發的、綜合了社群生活中所需各種服務功能的APP將在蘋果系統和安卓系統上線。

  上週五看到闞逸龍時,他正在南京工程學院大學生創業園的一間小工作室裡忙碌著。

  “屋裡有點亂。”他有點不好意思,在這間學校免費提供的工作室裡,他一干就是3年。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理想的他一進大學就萌生了創業的念頭。

  “入校之初,通過學校的各種創業沙龍,我對創業需要做的準備、創業流程就瞭然於心了。” 加上參加各種創新比賽獲得學校認可後還可算創新學分,闞逸龍對創業也躍躍欲試。

  想創業,可是找不到好的創業點子,苦悶的闞逸龍便成天泡在網咖尋找靈感,漸漸的,他把創業的念頭拋到了九霄雲外。沉迷於網咖近一年、被女朋友痛罵一頓後,他才突然醒悟。

  “坐在家裡是想不出點子的,得先幹起來。”沒錢、沒人的闞逸龍先幹起了攝影,“我們和學校聯絡,接了不少校領導、學校活動的業務,前前後後賺了1萬元。”有了這個“家底”,他又去工廠購進了大批服裝進行服裝租賃。在江寧大學城,學生們的晚會、活動特別多,各種禮服、西裝需求相當火爆,到後來,他乾脆提供起拍照、服裝、後期修圖、列印成品等***。

  “那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會接到200個電話。”闞逸龍介紹,大三時他就用賺來的錢買了一輛30多萬元的奧迪車。

  學校領導親自引薦,新點子獲得5000餘萬元投資

  “一條龍”服務做得越來越順手,不甘“寂寞”的闞逸龍開始尋找新的專案。經常在外面跑的他常常遇到找不到停車位、廁所,身邊的朋友在搬到新小區後也面臨找不到乾洗店、洗髮店的苦惱。一個綜合APP的想法在他的腦子裡越來越清晰。

  因曾經在學校“校園之星”的評選中榮獲“創業之星”,闞逸龍和學院領導、校領導都成了“熟人”,經常交流。綜合APP的想法讓學院領導眼前一亮。為支援他把想法變成現實,他所在的通訊工程學院的黨委副書記盧娜親自給他引薦了杭州的一位投資人。這位投資人對闞逸龍的想法很認可,拍板給予該專案5000餘萬元的投資。

  有了想法只是第一步,真的幹起來,困難重重。

  “一開始,南京幾乎所有街道社群都拒絕與我們合作。”闞逸龍說,能得到社群的認同,可以藉助其力量向附近所屬的店鋪推薦自己,而得到那些店鋪的信任後,會便於後面工作的開展。“但和社群合作不容易。比如,江寧東山鎮的一個社群,我登門拜訪了5次。”

  聯絡商戶也不容易。有一次,闞逸龍帶著幾個團隊成員聯絡一小區門口的乾洗店,他們被當成了騙子。他並沒有就此放棄,第二天他自己一個人再次登門,先是拉家常,然後慢慢引到專案上,在詳細介紹了APP的好處以及表示完全不收取費用之後,老闆娘才信任了他,成了APP軟體中的一員。

  已和1200多社群建立聯絡,APP本月底上線

  戴著黑框眼鏡的闞逸龍在和別人交流時,一直面帶微笑,滿臉自信。環顧著眼前的工作室,他透露,隨著公司團隊的不斷壯大,這個40多個平方米的房子實在有點小,再過幾天,他就要搬到位於鼓樓的新公司去了,APP月底將在新公司完成“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