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執著勵志的經典故事

  在我們有所空閒的時候,看一些關於還是挺不錯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枚閃亮的硬幣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美國19世紀的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賺進10億美金,捐出的就有7。5億。他雖然擁有億萬家產,但他平時花錢卻十分節儉。

  有一天,他陪朋友到一家熟識的餐廳去用餐。在那家餐廳附近,他遇見一個年輕的乞丐拉著小提琴,朝行人乞討。洛克菲勒一下子被那美妙的聲音吸引住了,他走過去聆聽了一會兒,滿意地點了點頭說:“年輕人,你很有音樂天賦,不應該靠乞討度日。”

  乞丐感覺面前這個老人很面熟,好像經常在一些報紙上看到。

  乞丐驚訝地問:“你是?”

  洛克菲勒笑著說:“洛克菲勒,一個靠搬運油桶謀生的老頭。”

  頓時,乞丐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然後,洛克菲勒從衣兜裡掏出一張紙幣遞給那個乞丐,不小心將一枚一角錢的硬幣帶了出來。那個硬幣在地上劃了一個圈後,滾落在乞丐身後的排水溝裡。洛克菲勒走過去,俯身將那枚硬幣撿起來,然後仔細擦去上面的泥汙。

  那個乞丐詫異地問:“洛克菲勒先生,如果我像你那麼有錢的話,根本不會去在乎那一角錢的。”

  洛克菲勒好像是開玩笑地說:“也許,這就是你至今仍在乞討的原因吧。”

  就在洛克菲勒轉身離開時,那個乞丐疾步追了過去,囁嚅道:“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用你給我的這張整票,換那一枚硬幣。”

  洛克費勒很高興地與他交換了,並且還拍了拍那個乞丐的肩膀。

  幾年後,洛克菲勒有一次應邀去欣賞一個音樂演奏會。在演奏會結束時,一位年輕的小提琴家急匆匆趕到洛克菲勒面前,異常感激地說:“洛克菲勒先生,你還記得那一枚硬幣嗎?”說著,他從貼胸的口袋裡,摸出一枚閃亮的硬幣。

  洛克菲勒快樂地大笑起來說:“迄今為止,這是我知道的一枚最有價值的硬幣!”

  同情一個陷入困境的人,伸出熱情的手給予他無私的幫助,的確是重要的,但這隻能使他們得到一時的慰藉,更為關鍵的是,應該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自尊和價值——只有充分相信自己,並有決心和勇氣去擺脫面前的困境,才會迎來他們希望的天空。

  :曾國藩手段與哈佛規則

  張冠生先生在《曾國藩的手段》一文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曾國藩手下有一名青年將領叫李金,不到30歲就已經勇冠三軍。有一次,李金戰敗,陷入敵人陣營中,後來逃了回來。有人以此誣陷他通賊,曾國藩明辨其冤,將誣告者繩之以法。

  某日,李金謁見,稱讚“中堂明見萬里”。不料,曾國藩卻突然傳令:李金雖然不是通賊,卻打了敗仗,著以軍法從事。旋即李金被綁赴東門外處斬。

  這就是曾國藩,明察於秋毫之末:被誣告,還你清白;打了敗仗,則必須軍法從事。

  我不禁想到發生在哈佛大學的一件事。1764年,一場大火燒燬了哈佛大學的圖書館,很多珍貴的書籍毀於一旦。這場大火把一個學生推到了風口浪尖。在這之前,這個學生違反圖書館規則,把哈佛牧師捐贈的一本書帶出館外,準備讀完後再歸還。突然之間,這本書成為哈佛捐贈的250本書中唯一留下的珍本。一番思想鬥爭後,他敲開了校長辦公室的門。霍里厄克校長接下來的舉動令人吃驚,他收下書,對學生的勇氣和誠實予以褒獎,接下來卻把這個學生開除了。

  原來,哈佛大學的理念是:讓校規看守哈佛,比用其他東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一個是晚清重臣,一個是世界名校,兩者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對比起來,卻可以清晰地看到:曾國藩治軍靠的是紀律,哈佛治校靠的是規則。

  :巴菲特與流浪漢

  紐約曼哈頓第三大道的史密斯·沃倫斯基餐館熱鬧非凡。2012年度的“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活動正在此隆重舉行。

  來客大都是華爾街的金融巨頭、財團大鱷,一餐飯人均消費逾一萬美元!這次活動餐費拍賣總價值3456789美元,約合人民幣2202萬元。

  餐會進行了整整3個小時,準時結束。

  一臉酒氣的巴菲特站在餐門旁,與一個個滿臉冒光的賓客熱情握別。

  之後,巴菲特長長舒了一口氣,正要離去。突然,他發現餐廳外的垃圾桶旁,一位流浪漢正在撿吃垃圾桶內剛剛被拋棄的剩餘牛排。這位流浪漢大快朵頤一番之後,又撿起一瓶XO,將剩酒痛痛快快地灌入肚裡。

  巴菲特走上前去,和藹地對流浪漢說:“請您進餐廳吧!我免費請您美餐一頓,而且還可以送您一批您能拿得動的美食!”

  “謝謝您的善意!”流浪漢拍拍自己鼓鼓的肚子,說:“我吃飽了,也喝足了。吃飽這餐,下餐自有吃處。拜拜。”流浪漢腆著大肚子大搖大擺地走了,走姿從容而瀟灑!

  巴菲特望著流浪漢不失尊嚴的背影,頓然有所感,事後他對人說:“流浪漢此刻的神態與金融精英們沒有什麼兩樣,他們的胃都容易填滿,肚子都可以鼓起來。所不同的是,流浪漢餵飽了肚子,腦袋裡也感覺滿足;而我們中的許多人,肚子填飽了,腦袋裡永遠有裝不滿的貪慾!”

  :戴高樂的信箋

  戴高樂將軍擔任法國總統11年,不但贏得了法國人民的愛戴,也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人所共知,戴高樂是一位叱吒風雲的將軍。殊不知,他還是一個極其清正廉潔的人。

  他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的來信,當然,日理萬機的總統不可能親自處理所有的信件,但是,只要是祕書轉交到他手上的,他必定認真閱讀,親自處理和回覆,而且公私分明。他的辦公桌上放著兩種信箋,一種箋頭印有“共和國總統府”字樣,專門用於公務信函。而對於私人信件,他從來不用這些信箋,而是採用他自備的信箋——普通白紙。

  他還有隨身攜帶支票本的習慣,即使出國訪問都帶著,為的是能夠及時直接支付他的個人費用。按規定,出國訪問的置裝費是不用自己掏腰包的,但他都用自己的私人支票支付。有一次,他在一家傢俱廠訂購了一個書櫃,交貨時,他立即開了一張支票交給送貨人。送貨人拿著將軍親筆簽名的支票,竟捨不得去兌現。

  公款公用,私款私用,戴高樂總統從不含糊,從不妥協。曾經有人這樣評價他:如果懷疑將軍私用了一分錢公款,那簡直就是對他的侮辱。

  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不僅僅是具有處理國家大事的能力,也包括處理生活小事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