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努力勵志小故事

  我們總能從那些關於努力奮鬥的勵志故事中感悟出很多道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只要努力了

  那位老師叫什麼,我已經不記得了。

  在我上初二時,他教了我們一學期的手工課。手工課不是主課,所以班裡很多同學並不重視。難得的是,他上課很認真,經常鼓勵我們發揮想像力搞一些小發明,或佈置一些手工作業。

  記得有一次,他要求我們“變廢為寶”自制一把小刀,說每個人都必須完成,因為得分會記入期末的總評成績。那時我特別希望自己能夠得90分以上,因為每次上課,他都會把得90分以上的作品放在講臺上的一個“專區”裡,讓大家排著隊上去參觀。這是一種巨大的榮譽!

  為了這個夢寐以求的90分,我一回家就四處找材料,從我家附近的一個建築工地上找到一根光亮乾淨沒有鏽痕的廢鋸條。但是接下來的工作可讓我犯了難:我家沒有磨刀石,這可怎麼辦?突然,我的腦海裡靈光一閃——我家門口的樓梯不太光滑,表面上佈滿芝麻大小的凹坑,在上面磨鋸條一定行!於是,那幾天一放學,我就端一碗水坐在樓梯口,把地和鋸條都灑溼,然後就撅著屁股呼哧呼哧地磨起來,一直磨到母親叫我吃飯時,才長出一口氣收工回去。就這樣賣力地幹了兩天,我的小刀終於“完工”了!

  上手工課那天,一看到別人做好的小刀,我心裡立馬涼了半截。別人的刀刃磨得又光又亮。刀鋒也長;而我的刀刃在樓梯上磨得黑不溜秋的,刀鋒也是短短的,只能算是“小匕首”。老師開始一件件地“鑑賞”了,他很認真地給每一把小刀打分,每逢有做得精緻的,他都要誇獎幾句,並把這件作品放到講臺最前面的“精品區”裡。突然,周圍一陣大笑,只見他從一堆精緻的小刀裡抽出我的“小匕首”,臉上一副詫異的神情。我的心猛地收緊了,淚水也湧上了眼眶。

  “這是哪位同學做的?”他的嗓門兒平日就很大,今天更是讓膽小的我打了個寒噤。我猶豫著站了起來,周圍的笑聲更大了。“告訴老師,怎麼回事?”我強忍住淚水哽咽地解釋道:“我家沒有磨刀石,這是我在樓道里磨了兩天才做出來的。”

  “哦——他微笑著輕輕地把我的小刀放到”精品區“裡,和那些製作精緻的小刀擱在一起。

  從那以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盡了最大的努力,別人就不會輕視我。直到現在,但凡我做一件事情,縱然身邊高手如雲,我也絕對不會為自己的弱勢而自卑。因為我知道,只要自己努力了,就對得起天地良心。

  :每一天的努力都是凝聚

  小時候父親做的一件事情,一直到今天還讓我記憶猶新。

  父親是個木工,常常幫別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會把別人廢棄不要的碎磚爛瓦撿回來,或一塊兩塊,或三塊五塊。有時候走在路上,看見路邊有磚頭或石塊,他也會撿起來放在籃子裡帶回家。久而久之,我家院子裡多出了一個亂七八糟的磚頭碎瓦堆。我搞不清這一堆東西的用處,只覺得本來就小的院子被父親弄得沒有了迴旋的餘地。直到有一天,父親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開始開溝挖槽、和泥砌牆,用那堆爛磚左拼右湊,一間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父親把本來養在露天到處亂跑的豬和羊趕進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掃乾淨,我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羨慕的院子和豬舍。

  當時我只是覺得父親很了不起,一個人就蓋了一間房子。那時我家窮得幾乎連吃飯都成問題,但我父親沒有放棄,日復一日撿磚頭碎瓦,終於有一天有了足夠的磚頭來造心中的房子。

  後來的日子裡,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在激勵著我。在我做事的時候,我一般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做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麼,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成,之後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磚頭不是一天就能撿夠的。

  :努力去夠

  美國的天堂動物園裡,新來了一個喂河馬的飼養員。老飼養員給他上的第一堂課,讓他有點接受不了,聽起來也確實有點離奇。老飼養員告訴他:“不要把食物放在離河馬過近的地方,不要怕它餓著,以免它長不大。”新去的飼養員聽了這話,十分納悶。心想,世上怎麼會有這種道理。為了讓動物長大,而不要把食物放得過近。他沒有聽老飼養員的話,拼命地喂他的那隻河馬。在他餵養的河馬前,到處都是食物。人們無不感到他的仁慈和善意。

  但兩個月後,他終於發現,他養的這隻河馬,真的沒有長多大。而老飼養員不怎麼喂的那一隻,卻長得飛快。他以為是兩隻河馬自身的素質有差別。

  老飼養員不說什麼,跟他換著喂。不久,老飼養員喂的那隻河馬,又超過了他喂的河馬。事情使他大惑不解。

  老飼養員說,你喂的那隻河馬,是太不缺食物了,反而拿食物不當回事,根本不好好吃食,自然長不大。我的這一隻,食物總是在他夠不到的地方,他總是在食物缺乏中生活,因此,它才十分懂得珍惜,每天拼命地去夠著吃。因此反而很能吃。

  日本的一家動物園裡,一位常年餵養猴子的人,不是將食物好好地擺在地上,而是費盡心思,今天將食物藏在石縫兒裡,明天將食物藏在樹洞裡,猴子們總是很難吃到。正因為吃不到,猴子們反而想盡了辦法要去吃,猴子整天為吃而琢磨,後來終於學會了用樹枝努力地去夠,把東西從樹洞裡夠出來吃。

  別人都很奇怪,對養猴子的人說,你不該如此餵養猴子。

  養猴子的人說,這種食物讓人很沒胃口。平時,你真給猴子們擺在跟前,它們連看都懶得看,怎麼會去好好吃呢。你只有用這種辦法去餵養它們,讓它們很費勁地夠著吃,它們才會去吃。你越是讓它們夠不著,它們才越會努力地去夠。是珍惜使不好的東西變為了好東西。

  養猴子的人與養河馬的人,從日常生活中都發現了一個真理,就是要讓動物們學會去夠,只有努力去夠的東西,動物們才會當成好東西。

  人其實也一樣,生活中有許多我們並不需要的東西,但就是因為我們夠著困難,我們才會去珍惜,才覺得它的貴重。天下有許多事,一旦容易了,就等於過剩了,人們就會拋棄它,它的原有價值就會被降低。

  人世間,什麼是最好、最寶貴的?解釋有多種多樣,但有一條是最準確的,就是那些離我們最遠,又最難夠得到的東西才是最為寶貴的。

  對一切夠不著的東西努力去夠,是人類的本性。這種本性,也正是人類智慧得以不斷延續下去的奧祕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