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勵志典型微故事

  相信有不少的年輕朋友都會經常找一些關於名人勵志的典型微故事來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篇1:劉燁

  演員劉燁擔任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嘉賓後,便以樸實無華的風格和低調的做派,贏得了廣大電視觀眾的一致好評。近日,他在節目中一個虛心求教的細節,更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臺上24位女嘉賓之中,第12號女嘉賓名叫周韞斐,她端莊秀氣的外形,吸引了全場觀眾的注意力。然而,在輪到劉燁點評時,他卻讀不出女嘉賓名字中間的那個字。於是,率真的劉燁便直言向12號女嘉賓請教:“不好意思,我不敢叫你的名字。本來,我是應該叫你名字的,這樣才顯得尊重。可是,我真的不認識中間那個字,請問它到底是怎麼唸的?”

  女嘉賓微笑著告訴劉燁:“我名字中間這個字念“yùn。”

  劉燁認真地點點頭,對女嘉賓說道:“謝謝。看來,我沒白來參加這個節目,又多認識了一個字。”女嘉賓和現場觀眾都被劉燁的謙虛和認真所折服,向劉燁報以熱烈的掌聲。

  劉燁之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正是因為他稟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認真態度,坦率地承認自己的不足,並虛心向他人請教。其實,這也正如牛頓所說的那樣:“謙虛對於優點猶如圖畫中的陰影,會使之更加有力,更加突出。”

  篇2:陳建斌

  當年,陳建斌在中戲上大學時認識了回校講課的姜文,姜文演的《紅高粱》讓陳建斌有了偶像。可是,屬於新疆定向生的陳建斌,畢業後不得不回到烏魯木齊話劇團工作,劇團根本沒有話劇要排,整天沒事做,陳建斌感覺自己四年大學白上了,鬱悶不已。姜文建議他通過考研再次殺回北京,來北京考研的第一天,姜文就找到他,並請他吃飯。席間,姜文與他邊吃飯邊說:“我覺得你挺棒的,別放棄!”受到自己偶像的鼓勵和肯定,陳建斌發誓一定要混出個樣來!後來,陳建斌如願考上了中戲的研究生,還得到過姜文的不少指點,正式走上了演藝之路。2014年11月,陳建斌破天荒成為“金馬三料影帝”後,首先不忘的是感恩姜文:“他是影響我一生的人,當初我心灰意冷,已經對演戲不抱什麼希望的時候,是姜文的一頓飯,一句話,讓我沒有放棄,走到了今天。”

  姜文當時已經是大明星,而陳建斌只不過是來北京考學的小演員而已,受到姜文的如此禮遇,怎能不讓初出茅廬的陳建斌感動萬分,信心大增。但陳建斌更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他在取得巨大成功後,還念念不忘姜文的知遇之恩,那“一頓飯,一句話”,至今刻在陳建斌心中。相信姜文聽到後,也會頗感欣慰的。兩個人友誼又怎能不與日俱增!

  篇3:契訶夫

  俄國小說家、劇作家契訶夫44歲生日那天,老朋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雙手呈上一塊古色古香的刺繡作為他的生日禮物。契訶夫一看,有些責備地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這是一件珍品,價格不菲,應當放到博物館裡才是。”

  “那麼我該送你什麼呢?在這樣一個為你的生日祝福的日子裡,總不能沒有表示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真誠地說。

  “既然一定要送,那我也就不客氣了,送我一雙襪子吧。”契訶夫說得一本正經。朋友們則面面相覷。契訶夫接著補充道:“我忙於創作,而我的妻子是個演員,也不擅長照料我的生活。當我告訴她:‘親愛的,我的襪子破了,右腳的大拇指頭都已經露出來了。’她卻很聰明地說:‘那你把右腳上的換到左腳上不就好了。’”說著說著,契訶夫哈哈大笑起來。朋友們也被契訶夫夫婦的既簡樸又幽默的生活情趣逗樂了。

  從對待生日禮物的態度,可以窺見契訶夫的生活態度。他雖是享譽世界的著名作家,但他樂於過著一種簡單樸素的生活,與朋友相處也是真誠質樸的。質樸的人生活最簡單,生活簡單了就不會拖累工作,就會專心一意地工作,所以,契訶夫為世界文學寶庫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文學財富。

  篇4:黃曉明

  作為開講嘉賓,黃曉明首次來到央視《開講啦》的舞臺,手捧一束鮮花,分發給了部分在場的聽眾。聽眾熱情高漲,歡呼雀躍。這是自《開講啦》舉辦以來,第一位給聽眾送花的嘉賓。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聽眾早早地就來了,等待是很辛苦的,鮮花代表了我的問候與感謝。”

  黃曉明是個偶像派兼實力派的著名青年演員,是許多影迷崇拜的男神,按理,是觀眾給他獻花才是,可他為什麼倒過來給觀眾送花呢?黃曉明說,這就是他,從小被爸媽教育成這個樣子,改不了的。拍《中國合夥人》的時候,影片監製看到他對觀眾的溫柔樣子,就曾說他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善良了,太隨和了,沒有一點稜角,沒有太大的性格。言下之意對他是有點恨鐵不成鋼的味道。黃曉明說他聽後真是疑惑了,是不是應該學會抽菸,是不是應該學壞點,所謂的有稜角一點,就是那種面對要求籤名的熱情觀眾,憤怒地吼道:“走開,不籤!”面對過來做採訪的記者,說著說著,一個不高興,掉頭就走。黃曉明搖著頭,十分為難地表示:“但那樣我是真的做不出來,那樣就不是我,每次我的工作人員攔著我,不讓我給觀眾簽名的時候,我就會說,人家好不容易等了那麼久了,籤一個吧,寫一個吧,拍一個吧。還有朋友來求幫忙拍戲,我明明知道那戲那角色不適合我,可一聽朋友說你就幫個忙吧,真沒辦法啦。結果我就幫了,結果果然不出我所料沒演好。是的,我對觀眾對朋友是沒有‘稜角’的。但是,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會通過我的電影角色來表現,黃曉明是一個有稜角的人,我可以是《中國合夥人》裡的創業青年成東青,可以成為《太平輪》裡抗日不要命的“雷瘋子”,可以轉身為《何以笙簫默》裡為初戀固執等待的法律才子何以琛。一個人可以不聰明,但一個人一定要努力,一定要真誠,一定要熱情,一定要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