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當代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對策論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高職院校應分析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以及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採取相應的對策措施,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這對促進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探析當代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對策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探析當代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對策全文如下:

  摘 要:社會的不斷髮展,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校有責任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這就使得學校和教師肩上的責任不斷加重。為了培養出這樣的優秀人才,學校和教師首先要做的是仔細看清楚目前時代發展的趨勢,順應時代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變革,比如教學理念和內容的革新,調整師資隊伍,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鼓勵學生拓寬自己的視野。

  一、前言

  環境藝術設計通過藝術的方法在物質上改造人們的生活環境,在美化物質環境的同時實現人們對生活品質更高水平的追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並不止步於追求舒適的個人家居生活環境,而是延伸到對工作環境、娛樂環境、學習環境等各類大環境品質的追求。這一方面反映出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映射出人們精神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環境,所以對舒適、美好的生存環境的追求理所應當。環境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審美、情緒、情趣和生活質量關係密切,更是當代人對生存條件新要求的體現。因此,高品質的環境藝術設計在當代生活中具有很高的價值,而社會對傑出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二、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理論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外開放的政策使得國外各種思想進入中國,同時也對我們傳統的思想和教學理論提出了挑戰。國外許多先進的理論和藝術設計的理念不斷衝擊著國內傳統的理論基礎,讓國內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專業人士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並改變以往單純借鑑和堆砌理論的做法[1]。完成了初期在環境藝術設計道路上的探索之後,相關教育人士研究出了一條把多門學科如哲學、藝術、生物、物理、心理等融合在一起的設計理論。在這一新理論的指導下,國內的設計風格逐漸多樣化,環境設計功能得到開發和創新,並將個人的情懷和情趣通過環境藝術的設計體現出來。當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時,人們不斷提升在藝術上的審美要求,這便直接造成了建築行業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需求的增加和要求的提高,原有的優秀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雖然我國在環境藝術設計上相對於國外來說起步晚、水平低,但是發展的速度並不慢,尤其是近年房地產等建築事業的快速發展,使得環境技藝設計的發展如火如荼。

  三、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方向

  在整個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借鑑和參考了其他國家的教育模式和理念等,經過多年在中國的補充、運用和發展,培養出的專業設計人才為人們的生活環境做了美麗的改變,而且高校教師們經過學習和吸收這些理論後,明確了目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方向,即培養出具備將我國的民族個性、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通過環境藝術設計的形式體現在建築物上的能力的新一代專業設計人士,並且能夠及時順應時代發展,不斷與時俱進革新設計形式的人才,提高我國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四、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現狀

  現在,國內很多高等院校都創立了與環境藝術設計相關的專業,尤其是一些綜合院校和一些理工類、建築類、藝術類院校。隨著環境藝術設計的不斷升溫,許多高職院校以及成人教育等也都開設了相關的專業[2]。由於教育精力和師資力量的不足,造成大量本專業畢業生專業能力不足,無法全部滿足社會需求的情況,所以不管是教育者還是環境藝術設計工作者都應該對這樣的問題進行思考。

  眾所周知,我國的教育向來以理論為主,在對理論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以及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方面重視程度不高。這樣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既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又阻擋了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的程序。因此,教育者要注重將環境藝術設計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為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建立完善統一的教學系統。

  由於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起步較晚,很多教育理念並未發展成熟,所以其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但是,高校並沒有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滿足社會需求,這些年來很多高校持續擴大招生,盲目增加招生數量,卻沒有考慮到如何保證人才質量,以及滿足人才培養需要投入的資源。這樣一方面違背了培養高質量專業人才的初衷,另一方面阻礙了該行業未來的發展。

  環境藝術設計總的來說就是藝術設計,在設計和創新思想以及實際操作的技術上要求都不低,可以說是一個雙標準的專業,並且有一定的難度係數。但是,在學校進行教育工作的專業教師並沒有同時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而該行業傑出的專業人才也很少進入課堂參與教學活動,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缺乏實際的經驗作為支撐,無法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

  五、培養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方法

  要培養出合格的專業人才,首先要正確看待社會發展的趨勢,清楚社會發展的背景,在這個基礎上,對教學的內容和理念進行補充和發展,使之完善。這就要求高校及時調整好師資隊伍的結構,將師資能力高效地運用在適當的教學活動中,加強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為其今後的實踐打下基礎,把師生兩方面的工作做好,將人才培養體系系統化。

  ***一***認清時代背景,改革教學體系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到來,21世紀的發展變化翻天覆地。資訊發展和交流的高速性,要求教育者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必須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這都是為了能夠優化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計劃以及清楚認識到現在時代發展的背景,保持與國際頂端的設計教育進行切磋交流,互相學習,深入學習現代化的新技術,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有效地將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和現代時尚因素融合在一起,使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在保持自身傳統元素和精髓的同時充滿時尚感和現代氣息[3]。比如在對設計人員進行培養的時候,督促他們時刻關注國際設計的走向,同時還要關注並參加各種相關建築設計的比賽,以比賽來鍛鍊自己,檢測自身的水平並提高設計的能力。

  時代在發展,世界在變化,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要想跟上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就必須革新教學的內容和理念,以積極的態度學習國外優秀的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的走向。從他人設計的傑出作品中不斷總結經驗,去掉不好的部分並吸收精華的部分,來輔助設計教育工作的展開,將與設計相關的所有教學活動融入到課程中去,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並完善教育的管理力度和制度。只有真正把教育工作實踐在實際操作中,才能加快實施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速度,最終用科學的方法革新專業設計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多花時間到環境藝術設計的經驗交流會中去學習他人的經驗,作為自己能力提升的基礎或者輔助手段。教師要經常性地給學生創造實地考察的機會,讓學生獲取更多的實戰經驗,這對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4]。

  教育工作者應不斷引導學生關注外界設計的發展和變換,拓寬學生的視野從而發散學生的思維和設計視覺。尤其是現代各種電視節目的發展也將環境設計作為節目的內容,吸引優秀的設計人才參與其中的同時,為觀眾普及與環境藝術設計相關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參賽者能夠在激烈緊張的比賽氛圍中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特別是應急能力和實踐操作的能力。

  ***二***完善師資隊伍,提高學生能力

  教師是知識傳播的主體,因此師資結構的完善和健全能夠極大地推動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以及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師資隊伍的水平和人才培養的質量以及學校的教學質量有直接的關係,所以目前最緊迫的事情就是建立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師資隊伍,不斷健全現有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的理論知識系統和實踐操作能力。學校應努力為教師創造經驗交流的機會,促進知識和經驗的相互交流等等,來獲取更多與環境藝術設計相關的資訊,以更好地培養出更多與時俱進的傑出人才[5]。除了教師間的相互交流,學校還可以邀請業內具備豐富經驗的從業者來與教師們進行實際操作經驗和知識的探討,或者邀請著名的專家教授等以講座的形式為廣大教師和學生講授相關的經驗和知識,幫助教師完善自身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根據社會的要求,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必須具備這樣的特點,即擁有強烈的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以及綜合能力。所以教育者在教授學生環境藝術設計知識的時候,除了要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符合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能力。也就是說,社會需要的不只是具備豐富理論知識的專業人才,還需要具備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實戰經驗,這就要求學生在注重理論和實踐能力培養和構建的同時,還要多參加相關比賽獲取實戰經驗。總而言之,在培養的過程中,要注意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相互結合,以及實戰經驗的獲取,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際操作能力以及綜合能力至關重要。

  六、結語

  社會的不斷髮展,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校有責任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這就使得學校和教師肩上的責任不斷加重。為了培養出這樣的優秀人才,學校和教師首先要做的是仔細看清楚目前時代發展的趨勢,順應時代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變革,比如教學理念和內容的革新,調整師資隊伍,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鼓勵學生拓寬自己的視野。不斷完善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動手能力,以達到社會需求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