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論文新增頁碼

  論文是對某一專業領域的現實問題或 理論 問題進行 科學 研究 探索的具有一定意義,是學習如何進行科學研究的一個極好的機會,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材料;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的方法,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一、 在選單欄選擇插入,進入頁尾選項,在彈出的視窗點選編輯頁尾

  二、接著在選單欄會出現設計這一選項,點選頁碼,在彈出的視窗選擇頁面底端,然後出現底端各種樣式,一般選擇居中的頁碼也就是選擇普通數字2

  三、點選普通數字2選項

  四、有時我們的畢業論文需要用到其他的頁碼,而非普通的阿拉伯數字,這時就需要在頁碼選項點選設定頁碼格式選項

  五、在頁碼格式視窗,選擇編號格式,起始頁碼,點選確定.

  六、最後在頁尾就出現數字

  關於創業的論文範文

  創業保障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摘要】2014年,國務院正式提出了“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的理念,國家開始鼓勵應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扶持中小型企業。政府想通過鼓勵創業的方式來增加就業崗位,緩解應屆大學生過大的就業壓力。推進大眾創業,可以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改善國民的生活水平,對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激發國民的創造力,促進社會的流動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創業保障 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就業崗位 就業壓力

  【中圖分類號】C979 【文獻標識碼】A

  在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上作出了201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部署。為了激發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提高社會就業率,政府提出了“大眾創業”的新概念。就業和創業是社會比較關注的熱點問題,中國有超過13億的巨大人口數,也有著超過9億的社會勞動資源,如果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政府必須要將這些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轉變政府職能,突出政府的服務性特點,營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讓人們在不斷地創造個人財富的同時,努力實現自身的價值,給社會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大眾創業”需要政府提供監督和指導,讓人們在創業的時候不必拘泥於就業時的各種限制,在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下放心大膽地將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發揮出來。

  “大眾創業”的相關概念

  概念的提出。在2014年9月達沃斯論壇的開幕式上,曾經發表過以下一番演講:“中國要做一個開放式、學習式和包容式的大國,藉著改革創新的契機,並從國內的實際情況出發,掀起一陣大眾創業的新浪潮。”在2014年的國務院會議上,又提議政府要逐步地簡政放權,將部分的權利返還給企業,激發創業者的智慧,提高大眾創業的熱情。在2015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要把“大眾創業”當成全國經濟發展的“雙引擎”之一。

  “大眾創業”的內涵。推動大眾創業的目的是為了促使經濟良性發展,曾說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建設公共服務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雙引擎。”一方面,萬眾創新的理念可以為社會帶來新技術、新產品,能夠提高社會經濟發展的質量;另一方面,只有推行大眾創業,才能給社會經濟主體帶來更多的市場,給需要就業的人群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給經濟發展帶來內在的動力。

  另外,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有著相互支援的作用,一方面,只有通過大眾創新,給需要就業的人群帶來就業崗位,才能發揮人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給市場主體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大眾創業又建立在創新的基礎之上,只有經歷過創新的創業,才是真正的創業。

  大眾創新的深層解讀。我國以往的經濟發展是靠出口和投資來拉動,但我國想要真正成為一個經濟強國,只能依靠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不是依靠幾家大型企業進行投資就能完成的工作,最主要是依靠市場的調節。

  在推行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時,除了市場要發揮資源配置作用,政府也要積極地發揮自身的職能,做好公共服務、提供公共產品。將市場的功能和政府的職能結合起來才能促進我國經濟順利地進行轉型。過去,勞動密集型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體,而現在經濟發展需要依靠創新作為驅動,在企業的日常運作之中,任何地方只要有一點微小的變化都可以算作為創新。

  “大眾創業”的推行現狀

  大眾創業離不開政府的支援。我國政府已經針對大眾創業做出了許多調整政策。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曾言道,政府要開設一份權利清單和一份責任清單,也就是要讓政府明確權利和責任的界限,要把現任政府打造成一個服務型政府,將權利交還給市場,把利益返還給人民,為中小型企業和廣大創業者敞開大門,完善監管和服務職能,建立一個乾淨的市場環境。

  簡政放權。我國政府自2014年開始,行政審批開始化繁為簡,這一項舉措激發了企業和市場的活力。2014年,僅天津就新增了5.5萬戶民營企業,同比增長了80%,天津全市的生產總值同比增加了10%,排在全國城市的前列。政府在進行簡化審批工作的同時,開始著手建立企業的網上資訊化管理,將全國不同企業的資訊收集到一個網上信用平臺,向全國公示企業的信用評價。政府通過建立一份負面清單,來對市場進行監管,並對不法企業嚴加懲處。

  除了完善監管職能外,政府還同樣完善了服務職能,我國政府通過建立電話熱線和電視問政制度對消費者進行服務,從53個熱線號碼增加到12315個,都是政府完善服務職能的手段。除此之外,政府還建立了新職業的技能人才培訓服務,提升從業者的自身素質。

  扶植中小型企業。中小型企業是促進社會就業的主力軍,在2014年的年度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擴充套件中小型企業的稅收優惠範圍,減輕企業的負擔。營業改革的增試點將納入建築、房地產、金融等行業,並免徵微型企業和工商個體戶的房屋登記費用和手續費用。

  綜上所述,在政府逐步地將權利交還給市場之後,“大眾創業”將迎來一個發展的高峰期。

  促進大眾創業的方法

  政策性措施。第一,建立公平的市場環境。服務型政府的建立使創業者擁有了更多的創業機會。政府應逐步打破各區域的地方保護主義,並逐步廢除妨礙創業者發展的僵硬制度。依法對不法企業進行懲處,禁止壟斷和各種不正當的競爭方式,廢除市場上的壟斷協議。完善收費的目錄管理制度,清理涉及到中小型企業的收費專案,制定事中和事後當事人監管辦法。完善企業信用資訊釋出制度,將信用嚴重缺失的企業進行登記,對其進行重點管理,把創業者的信用與市場各種優惠政策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以信用管理模式為基礎,完善監管政策。

  第二,商事制度的改革辦法。加快實施“三證合一”和“一照一碼”的營業管理辦法,同時引入資訊化技術,將登記和營業執照應用全部轉移到電子終端上處理。對企業註冊限制放寬,根據各地區的行政規劃和企業發展情況,盡一切可能為創業者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包括註冊登記、稅務優惠服務等各個方面,同時對品行不良的創業者進行登記,並廢除不必要、不合理的企業申請註冊條件。跟進企業的註冊登出試點,從而為企業進入、離開市場創造條件。在網上建立企業的信用評價系統,將所有中小型企業的名稱和信用評分公示在網路上,讓外界充分了解企業的近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