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會計師職稱論文模板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核算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實證會計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摘要]實證 會計研究在我國已經有了一些有意義的研究成果,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探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將有利於我們對實證會計研究的理解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以下僅是我們所思考的問題和一些建議,希望對研究者有所幫助。

  近年來的實證會計研究給中國會計學界帶來了一股新鮮空氣,它對中國會計學的 發展意義不可低估。目前,我國的實證會計研究己經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我國的各種學術刊物上 發表了不少文章,從各個角度介紹和評價了實證會計研究,使我國的讀者對實證會計研究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可以說早期的討論對於我國實證會計研究的發展是至關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第二,一些敢為人先的會計學者首先開始了對實證會計研究的嘗試,他們帶動了一批學者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便研究人數逐步增加,研究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在包括財務、會計、 審計的各個領域都有實證研究的成果出現,雖然這些成果還只是初步的,但己經足以讓人感受到我國實證會計研究前進的步伐和廣闊的前景;第三,最近幾年我國出現了一批接受過良好培訓的從事實證會計研究的學者,這是我國會計學界的一筆寶貴財產,雖然在目前他們所取得的成果還顯得稚嫩,但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和會計改革的深入,他們將成為我國實證會計研究的主力軍,假以時日他們中或許會有大家出現;第四,目前的實證會計研究已經引起了廣大學者的關注,同時他們也開始關注與實證會計研究密切相關的領域,如財務學理論、 經濟學理論、 計算機技術、 統計方法和 軟體、資料庫建設等,這些都預示著我們這一代人要為我國的實證會計研究打造一個紮實的基礎。

  一、實證會計研究中的基本問題

  1.實證會計研究的本質。一個被普遍接受的觀點是,規範會計研究所回答的是“應該是什麼”的問題,實證會計研究所回答的是 “實際是什麼”的問題,實證會計研究的目的是解釋和預測會計實務,規範會計研究的目的在於規範會計實務。一個簡單的類比是,如果你舅、一條河,實證會計研究告訴你的是以前人們是擺渡過去的,而規範會計研究告訴你的是應該從橋樑上過去,還是擺渡過去。從這個意義上講,實證會計研究更重視科學性,規範會計研究更重視 哲學性。

  2.開展實證會計研究的原因。實證會計研究在美國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瓦茨 ***Ross L. Watts***和齊默爾曼 ***Jerold L. Zimmerman***認為主要是需求推動的,這種需求主要來自三方面,***1***資訊需求,公司的許多利益相關者都需要做出與會計 報告有關的決策,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他們需要了解有關的實證會計研究成果;***2***教學需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向學生解釋各種會計程式的差異,從而使學生容易理解,實證會計研究正好滿足了這一要求;***3***政策需求,政府在制訂政策的過程中,各方面的人士都為了一定的目標不斷進行濤說,他們需要證明自己的見解是正確的,實證會計研究也符合了他們的需要,有時研究人員並不是有意為他們提供證據的,卻被他們用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我國的情況卻有所不同,對實證會計研究成果的需求沒有美國那麼強烈。在資訊需求方面,我國的投資者和證券市場的現狀決定了他們對會計資訊本身就不夠重視,更不用說是利用會計資訊而得到的研究成果了;在教學需求方面,採用了實證會計研究成果教學的院校和教師還只是極少數,這方面的 工作需要更多的人投入更多的精力來完成;我國在制訂政策過程中的遊說還很少,爭論的各方也沒有注意到實證會計研究成果的出現。這並不是說我國沒有對實證會計研究的需求,比如說學者們對學術成果的追求就是一個重要的需求。近年來在實證會計研究的供給方面卻出現了一些變化,證券市場的發展、資料的豐富以及相關學科的融大都為實證會計研究提供了可能和基礎,也降低了研究成本,尤其是一批年輕學者的加入更推動了實證會計研究的發展。所以,我國的實證會計研究主要是由供給推動的,而不是主要由需求推動的。

  3.對實證會計研究的態度。雖然實證會計研究己經取得了一些成果,從事這項研究的學者也越來越多,但人們仍然不停地間:實證會計研究到底有沒有用?我們猜想他們所關心的是實證會計研究對我國的會計理論和實務有沒有貢獻。回答是肯定的,只是貢獻的形式有所不同。有些實證成果對理論和實務是有直接貢獻的,但大多數實證成果不能直接作用於理論或實務,而只是有間接的貢獻。一項研究 ***如對公司治理結構的研究***好比一堵牆,每一篇文章都只是一塊磚,有些磚會被埋在牆裡面,好像沒有作用,但如果整堵牆可以撐起高樓大廈,那麼我們就認為每一塊磚都是有貢獻的。因為每一篇文章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向前跨出一小步,“不積矽步,無以致千里”,所以,這些研究成果對理論和實務也是有貢獻的。我們相信 “真理”是存在的,但我們並不知道 “真理”在哪裡,“真理”到底哪裡也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進步,在向前走。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客觀環境是錯綜複雜的,實證會計研究中所用的資料是對客觀環境的抽象,我們用這樣的資料來研究一個具體的問題,難免會顧此失彼,所以,每一篇實證文章都會有一定的侷限性,想做到十全十美是很困難的。實證文章應該允許批評,批評若能針對實證的過程 ***包括結論的解釋***,而不是以自己的邏輯對結論進行評價,則有助於實證會計研究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實證會計研究的哲學基礎是波普爾的證偽主義,它說明一個理論只能夠被證明是錯誤的,而不能被證明是正確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實證會計研究才會有向前發展的動力,才能夠不斷完善自己。對於實證會計研究,我們注意到人們對研究態度和數學方法兩方面的批評較多,實證會計研究主要是依靠資料來說話的,但研究的選題、方法和結論往往也會受到研究態度的影響,一個嚴謹的學者得到的結論會更可信。研究結論不僅要讓別人相信,而且要讓自己相信,後者是一個比前者更難的過程。一些學者在實證過程中,先經過了多次試驗才找到最終的結果,而只對外報告最終結果,別人只看到最終結果當然容易相信,只有這些學者自己才知道選擇這個模型只是因為它符合自己的結果罷了。規範的實證會計研究過程是先提出假設,再收集資料進行檢驗,而有些學者經常是先收集資料進行檢驗,再提出假設,這個過程已經違背了實證會計研究的初衷。個別學者不端正的學術態度只是他的個人問題,而不能代表整個學術界,作為研究社會科學的學者應該受到社會責任感的驅使,這樣的學者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研究結論。人們對實證會計研究的另一個批評是數學方法太過複雜,在做數字遊戲,這在美國也許比較突出,我國大多數實證會計研究所使用的方法還很簡單,不存在過於複雜的問題,但這也提醒我們,數學方法是否簡潔與實證研究結論的可接受性有著很大的關係。

  4.實證會計研究的方法論。實證會計研究所涉足的領域越來越廣泛,所使用的方法也越來越複雜,廣義的實證會計研究 ***empirical accounting research***也稱為經驗會計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種方法:實驗室實驗 ***laboratory experiments***、實地試驗 ***field ecperiments***、實地研究或案例研究 ***field studies or case studies***、調查研究 ***survey research***和檔案研究 ***archival research***,所研究的領域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審計的各個方面。但狹義的實證會計研究 ***survey research***多指檔案研究 ***archival research***,主要涉及關於財務會計的研究,也有一些關於審計的研究。另一個相關的概念***positive accounting research***只是檔案研究 ***archival research***的一個分支,研究範圍比實證會計研究 ***empirical accounting research***小得多,主要研究經理人員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問題。

  我國的會計學者對方法論的研究還很少,尤其是對實證會計研究方法的研究更少,但方法論的學習對實證會計研究是有益的。一般認為實證會計研究的方法論只能在實踐中逐步學習,通過動手才能夠掌握,而不能從書本中直接獲得,但在方法論上的指導無疑對研究者是有幫助的。目前我國的研究者在實證會計研究過程中主要參考己有文獻中的研究方法,但這些文獻只能教研究者們怎麼做,而不能教會研究者們為什麼這樣做和這樣做對研究結論的影響,對於一項深入的研究來說,僅僅知道怎麼做 ***how***是不夠的,還要知道為什麼這麼做 ***why***,只有這樣才能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再向前走。目前,我國還很缺少在方法論上對研究者們的指導。

  5.實證會計研究發展的條件。在美國,實證會計研究自1968年以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與美國的經濟環境是分不開的,比弗 ***Willian H. Beaver***認為美國實證會計研究空前發展的原因在於:***1***財務學和經濟學的發展;***2***證券市場在經濟中佔重要地位;***3***政府對證券市場進行了積極的監管,報告環境不斷變化,如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等經常提出新的課題;***4***上市公司的股權比較分散,而且機構投資者佔很大比重;***5***計算機技術和資料庫的發展;***6***大學的晉升制度和學術刊物的影響。

  和美國相比,在我國進行實證會計研究的條件還不是很好:***1***適合我國國情的經濟學和財務學理論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這不僅是實證會計研究所面臨的問題,整個中國經濟學界都面臨同樣的問題;***2***證券市場佔國民經濟的比重很小,在1998年底我國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佔國內總產值比例只有24.3%,其中還包括了大部分非流通股,流通股總市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只有7%***中國統計年鑑1999***,截至2000年底這兩個比例分別大約為50%和19%左右 ***全景網路***,而美國在1996年底和2000年底股票總市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分別為115.6%***國際統計年鑑98***和200%左右 ***全景網路***。並且我國的上市公司一般都是比較好的公司,和整個國民經濟狀況會有一定差距,而我國的實證會計研究主要是針對上市公司和證券市場進行的,但針對上市公司所得到的結論能夠說明整個國民經濟的狀況嗎?如果不能,那麼結論的有用性就會大打折扣;***3***資料庫建設不夠完備,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取得資料的成本還很高,會消耗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存在著重複勞動和資料利用率低等問題,研究者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有利於降低取得資料的成本,我們建議已發表文章的作者可以讓其他人分享他們所收集的資料。僅就資料本身而言,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資料庫的建設可望在最近幾年內有所成就,在以後的實證會計研究中取得資料將不再是一個主要的障礙,但學會運用資料可能更為重要;***4***機構投資者太少,大多數個人投資者不注重會計資訊,這會直接影響到會計資訊的有用性,也會影響實證會計研究的成果,當然這並不是實證會計研究的問題而是證券市場本身的問題,只是說明在我國對實證會計研究的需求還沒有像美國這樣一些國家迫切;***5***大學的晉升制度還是以論資排輩為主,“能上不能下”的體制很難說對學術研究是有利的;對於學術成果的評價也主要以數量為主,而忽略了對質量的要求,而且評定週期相對過短 ***一年或兩年***,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研究出高水平的成果是很困難的,這也導致了學者們急功近利的傾向。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已經具備了做實證會計研究所需要的基本條件。證券市場的發展及其規模的擴大都為實證會計研究提出了很多課題,也提供了資料上的可能。另一方面,正是中國的特殊環境為我們提供了中國特有的研究課題,如中國的股權結構、公司治理結構和投資者結構等,我們要研究的一些問題是其他國家從來未曾遇到過的。

  6.實證會計研究的取向。每一篇實證文章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完成的,實證會計研究在美國已經有了30多年的歷史,現在的成果是建立在這30年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的。而我國的實證會計研究剛剛起步,研究成果還很少,我們的研究應該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呢?我們面臨著兩個選擇:其一是像美國那樣從頭開始,把他們研究的問題在中國再做一遍,建立屬於自己的研究基礎,但這樣會花費很多時間,成本很高;其二就是借鑑美國現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直接向前走,但美國的研究結論卻不一定會適合中國的國情,我們己經看到了中國和美國在經濟環境方面的巨大差異。如果我們從頭做起,也許在半路就會與美國分手,走上不同的道路,就像一棵樹,中國和美國可能是不同的樹枝。如果我們採用第二種思路很有可能會遺漏一些有意義的課題,甚至走更多的彎路。類似的問題是在我國實證文章的選題應該側重於模仿還是側重於創新等等。就我國當前的情況而言,我們覺得模仿,借鑑,繼承,創新都值得鼓勵,作研究的視角也儘可以不同,因為國內的實證研究還很少,我們需要積累,各種研究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上述這些問題的解答就會變得明朗起來。當然如果要拿研究成果到國外去發表,就需要創新了,如果模仿能夠得到不同的結論也是可取的。

  7.規範研究與實證研究的關係。我們主張規範研究與實證研究並重。規範會計研究和實證會計研究是有區別的,但並不是截然分開的,二者可以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證會計研究並不會削弱規範會計研究的重要性,實證會計研究的目的在於對會計實務的解釋和預測,主要可以滿足會計資訊使用者的需求和教學的需求等;而規範會計研究的目的在於規範會計實務,例如能夠滿足準則制訂過程中的政策辯論的需求。二者可以滿足不同需求者的不同需求,可以互相結合、互相補充、共同說理。另外,實證會計研究和規範會計研究沒有對錯、優劣之分,都需要大力發展,只是要想達到國際水平,規範會計研究可能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二、實證會計研究中的具體問題

  l.資料不可比。首先,最近幾年我國的巨集觀經濟狀況波動很大,比如1994的通貨膨脹率 ***零售物價指數***達到了21.7%,而1998年獻出現了通貨緊縮,為-2.6%***中國統計年鑑1999***,這兩年的會計資料尤其是一些增長指標會存在很大差異,所以說通貨膨脹會導致資料不可比,雖然我們可以應用物價指數對通貨膨脹情況進行調整,但如果1994年時沒有通貨膨脹,那麼企業的投資決策和經營活動將是另一種情景了,這是無法調整的;其次,我國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正在建設的過程中,每年都會有新的準則和制度出臺,1997年是關聯方關係及其交易的披露準則、1998年是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準則、1999年是投資等準則和四項準備計提政策等,這些準則和制度都會導致各年度之間的會計資料缺乏可比性;最後,我國上市公司存在操縱會計資料和關聯交易比重較大等現象,這些行為都是不可持續的,也會導致資料不可比。資料不可比會對樣本的選取產生很大影響。

  2.樣本問題。在實證會計研究中使用一年的資料只能得到一個特殊的結論,不具有普遍意義,為了使研究結論適用於一般的,情況,在選取樣本時我們一般要選擇多年度、多行業的樣本,但由於資料在不同年度之間又是不可比的,這會對統計檢驗的結果造成一定影響,此時我們就面臨著一個兩難選擇:一個不“十分可信”的一般結論和一個 “十分可信”的特殊結論。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根據研究的具體問題和研究目的來選取樣本,不同年度的資料可以放在一起進行研究,但使用時我們要特別小心。另一個問題是選擇偏見,使用樣本來推斷總休的前提就是樣本與總體具有相同的概率分佈,或者說樣本是隨機選取的,但這一點很難做到,在很多研究中都存在選擇偏見問題,在美國也是如此,這就便研究結論的有用性受到質疑。

  3.理論基礎。實證會計研究中提出假設和解釋結論最好能夠依據一定的理論來進行,在我們使用線性模型進行假設檢驗時,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應該能夠說明變數之間存在著線性關係,只能說明相關性而不能說明線性關係的理論也可以作為理論基礎,但不夠堅實,另一些實證會計研究還可能沒有理論基礎。在中國尤其是面對中國特有的問題時,找一個適合於中國現狀的理論基礎是很困難的,所以,目前我國的實證會計研究除了直接引用國外的模型之外,多數都是依靠“推測”來提出假設和解釋結論的,同時,國外的理論能不能解釋中國的現實也是一個問題。

  4.市場組合。在實證會計研究過程中,尤其是涉及到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或市場模型時,經常會用到市場組合的收益和風險水平,理論上可以證明市場組合是存在的,在實證會計研究過程中一般用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來代表市場組合,但由於這兩個指數本身存在的缺陷,使我們對它們能否作為市場組合的有效替代產生懷疑。另一方面,我國還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股票指數,這也給實證研究帶來了不便。能不能設計一個更合理的統一指數來代表市場組合,有待於我們的進一步研究。

  5.哲學基礎與統計檢驗的“巧合”。實證會計研究的哲學基礎是證偽主義,它說明了一個假設只能被證偽,而不能被證實,原因在於要想證實一個假設需要研究無限多個個體構成的總體,這是無法做到的,而要證偽一個假設只需要一個樣本***或個體***就足夠了。在實證會計研究中廣泛應用的統計檢驗恰好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只能夠拒絕或不拒絕一個假設而不能接受一個假設,不拒絕並不能等同於接受。這究竟是一種巧合還是研究者在開始使用統計檢驗時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已經無法考證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統計檢驗恰好適合了證偽主義的要求,從而在實證會計研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6.樣本還是總體。由於我國的證券市場出現的時間還很短,能夠利用的資料也很有限,所以,在研究很多問題時,學者們都選取了全部樣本即總體作為研究物件,例如配股、預虧等事件都可以不太難地收集到到目前為止的全部樣本,問題是此時通常採用的統計檢驗方法還是否適用呢?關於這個問題有兩種觀點,其一是統計檢驗方法是針對樣本的,只有在以樣本推斷總體時才能夠採用,對總體的研究只需要估計就足夠了,不需要再作統計檢驗;其二是雖然研究物件是總體,但統計檢驗的方法仍然可以採用,一般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雖然我們選取了全部樣本,但可以想象另外還有很多同類事件,只是我們沒有觀察到,這樣我們的研究物件就可以看成是更大總體的一個樣本;另一種解釋是雖然我們選取了全部樣本,但我們所要研究的是一個隨機變數,任何隨機變數都可以採用統計方法進行檢驗。我們支援第二種觀點,認為雖然研究物件是總體,但仍然可以採用統計方法進行檢驗。

  三、對實證會計研究者的建議

  1.熟悉己有文獻。實證會計研究的選題、假設、檢驗和結論都建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在熟悉了已有的文獻之後,我們才會知道自己應該寫什麼,就好像知道了別人走過了的路之後,才會知道到哪裡去尋找寶藏。已有文獻不僅包括國外的文獻,還包括我國已有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已有文獻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對我國特有問題的思考和解釋。

  2.掌握基本理論。財務學和經濟學的學習對實證會計研究是有好處的,也是一項深入的研究所必需的。另一方面,方法論的學習也是必要的,我們不僅要知道實證會計研究是怎樣做的,還要知道為什麼這樣做和這種做法對結論的影響,不過應該強調的是方法論的學習需要通過實踐來完成,我們不可能只通過書本來掌握它,雖然有些書本對於學習方法論是有益的。

  從網際網路上收集資料。目前我國的資料庫建設還很不完備,資料收整合本很高,在這種情況下從網際網路上收集資料是較為可取的一種方法,網際網路上有豐富的關於上市公司和證券市場的資料資料,而且收集資料的成本也比較低。但這些資料可能會存在一些誤差,需要進一步複核。

  4.學習統計方法。統計方法的學習是實證會計研究所必需的,我國目前所使用的統計方法還都比較簡單,我們沒有理由認為複雜的方法比簡單的方法更有用,重要的是選擇更合理的方法。在美國的實證會計研究中統計方法的改進顯得十分重要,而在我國還沒有那麼迫切,原因是我們處在不同的研究階段,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國對統計方法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主要參考文試

  1陸建橋·我國證券市場中會計研究的實證發現·會計研究,2000;8

  2瓦茨,齊默爾曼著,陳少華譯·實證會計理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3 Ross L. Watts and Jerold L . Zimmerman.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A ten year perspective.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0 January

  4 Bob Ryan, Robert w. Scapens and Michael Theobald. Research method And Methodolgy In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Academic Press Limited 1992

  5威廉·H·比弗著薛雲奎譯·財務呈報:會計革命·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6William. R. scot.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Prentice-Hall,Inc.1995

  篇二

  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比較分析

  會計理論是對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概念、會計原則以及它們對會計實務的指導關係所作的系統說明。縱觀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的歷史與現狀,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絕大部分屬於規範會計研究,實證研究較為少見。近年來,實證研究又得到人們的極力推崇。打破規範會計研究一統天下的格局固然不錯,但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有失偏頗。

  一、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對比

  規範研究方法是指通過強調演繹方法對會計理論進行研究,並由此形成規範會計理論。規範研究方法所強凋的是世界應該如何來執行,而不關心世界是如何執行的,它試圖判定“應當是什麼,應當不是什麼”。它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即從已有的科學結論、原理和定律出發,推知另一個新事物的本質和 發展規律的演繹方法。演繹法之所以成立,是因為一般存在於個別之中,一類事物共有的屬性,其中每一個事物必須具有,所以,從一般必然推知個別。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個別,要求其前提正確,推理嚴密。只要前提是經過實證的科學事實,前提和結論之間具有可靠的邏輯關係,那麼,所得的結論就一定是正確有效的。規範會計理論體系就是以建立會計目標為起點,一旦目標被界定,就必須描述某些關鍵性的定義和假設。基於這些定義和假設,便可展開對會計目標實現過程的邏輯結構研究。因此,規範性會計理論主張不應受會計實務的影響去發展會計理論,強凋會計理論應當高於會計 實踐並指導會計實踐。規範會計理論下的會計模式都是先假定會計目標再繼而進行邏輯推理的結果。由於目前人們對會計目標認知上的差異,根據單一目標建立起來的會計模式,在會計資訊已成為公共資訊的今天,其有效性正越來越受到懷疑。

  實證研究方法的出發點是指以事實結果為標準,驗證與衡量理論或觀點、假說的正確性。它是指通過確認假設,以事實、實際的情況,由觀察資料產生的相互關係等為物件,經過實驗而求得近似的正確性的一種方法。實證研究被引入會計領域是時代的要求,是會計學發展的必然。現代 社會中,為決策服務的預測成為焦點性的問題,會計領域必須適應這種社會 環境的變化,向決策部門提供有用的會計資訊。上世紀60年代末,由於對會計資訊的利用者提供有實用價值的資訊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尤其對有效市場假設進行的大規模實驗驗證的結果給規範會計理論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因為這些 經驗結果表明,規範會計賴以生存的某些假定條件實際上並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將實證 經濟理論引入了會計領域,實證研究逐漸引起會計界人士的重視。其具體背景是,1976年,美國著名會計學家詹森在斯坦福大學主持會計講座期間,首先提出應以實證方法從事會計研究。1978年,美國會計學家瓦茨和齊默爾曼合作 發表了“關於決定會計準則的實證理論”一文,1979年,兩人又合作發表了“會計理論的供給與需求”一文,這是最早關於實證會計研究的 論文。此後,這一理論逐漸系統化。1986年,瓦茨和齊默爾曼出版了《實證會計理論》一書,提出了這一理論的基本框架,並把它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水平。兩位教授所在的羅徹斯特大學也因此脫穎而出,實證會計研究碩果累累,因而人們將實證會計學派稱之為“羅徹斯特學派”。

  二、實證會計理論研究的內容

  實證會計理論研究的目的是解釋所觀察到的會計現象,並尋找出這些會計現象發生的原因。它是以經驗與實證法為基礎,以數學模型為工具所形成的新理論。實證會計理論認為會計實務是發展會計理論的基礎,從所觀察到的會計實務現象中推匯出隱含的會計理論。因此,實證會計研究總是既將理論作為終點,又將理論作為起點。實證會計研究的過程一般是:確立研究課題→尋找相關理論→提出假設或命題→使假設或命題可操作化→設計研究方案→蒐集資料資料→分析資料以檢測假設或命題→分析研究。實證會計研究的內容,在瓦茨和齊默爾曼的《實證會計理論》中,大致可概括為:***1***提出了有效假設與資本資產計價模型;***2***研究會計贏利與股票價格的相關性;***3***對競爭性假設的實證檢驗;***4***對會計資訊與破產風險的相關性進行驗證;***5***對會計人員及 管理人員所運用的會計程式與報酬 計劃、債務契約進行實證檢驗;***6***對會計與 政治活動、會計政策的選擇等進行實證檢驗。在以上實證研究的內容中,提出了契約成本、代理成本、政治成本等概念,進一步論證了契約理論和各種最佳選擇的必要性。實際上,在我國目前的會計理論研究中,存在大量的可作實證研究的課題。比較經常性的有:***1***公司財務資訊披露時間、內容、文字風格、方式等受何種因素的影響;***2***公司為何要用某一資訊披露策略;***3***公司資訊披露策略和戰術的選擇與變更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及對管理人員、投資者、債權人、公司職員的影響;***4***選擇和變更會計方法的制約因素;***5***會計方法選擇和變更對企業、投資者及管理人員的經濟影響以及由此產生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後果;***6***會計方法選擇和變更對企業股票價格的影響;***7***會計法規和準則的社會經濟後果;***8***會計資訊使用者如何使用公司的會計報表等。

  另外,集中研究同一課題或將同一課題細分之後加以分別研究,也是實證研究的一個傾向。為了使企業經營趨於合理,必須對特定的課題集思廣益,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思維方式進行探索;或者將同一課題劃分為一個個子課題,分別進行深入研究。

  目前,實證研究在中國方興未艾,是比較 熱點的會計研究方法,尤其是隨著財務會計實證研究內容的泛化。傳統財務會計中的會計 報告部分佔整個會計實證研究的第一位。同時,關於會計準則等會計制度的研究也佔重要地位。概括起來說,跨學科研究的廣泛展開,對實務課題研究的重視,即反映會計環境的課題增多也是明顯的例證。今後對財務報表各專案的資料預測、資訊利用者的決策、行動方案的選擇等進行實證研究,仍將是一個主要的方向。但是,在 應用實證法時,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1***選題的適應性;***2***實證會計研究的規範性;***3***資料的質量;***4***模型和方法的適應性;***5***驗證結果的客觀性;***6***避免研究物件過於集中。

  三、實證會計理論研究的侷限性

  當前,我國會計界,實證研究異軍突起,並得到許多人的極力推崇,對規範會計研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長期以來,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絕大多數屬於規範會計研究,會計理論往往注重於假說與推論,缺乏應用價值。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會計研究領域內新的問題不斷湧現。一方面,企業自主權不斷擴大,企業內部經濟利益關係日趨複雜,企業內締約各方受經濟利益驅動而對會計行為施加的影響不容忽視;另一方面,公司制企業日益增多,資本市場日趨複雜,會計資訊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方式和程度倍受關注。因此,為彌補傳統會計理論的缺陷,推行實證會計研究十分必要。但是,應當明確,兩大會計研究各有其優缺點,因重視一方而偏廢另一方極不可取。實際上,實證會計理論的侷限性是客觀存在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利用粗略的替代變數來表示契約成本與政治成本。由於對所採用的一些概念還不能予以明確的解釋並加以量化,驗證模式中的契約成本、政治成本等只好以“替代物”來表示;***2***限定的線性模型缺乏依據,在所假設的模型中,預測能力較低;***3***契約中的變數都是線性的,忽視了相互之間存在著共線性。這樣,要獨立分析各個變數的影響就很困難;***4***大部分實證會計理論進行的研究多限於某一時點上的對比。這種對比,究竟有多大的代表性,尚值得懷疑。因此,實證研究在選題方面大都集中於可以取得經驗資料的一些財務會計問題,但對一些會計基本理論問題卻很少、甚至從不涉及,同時它很注重某些經濟現象與會計的關係的研究,卻常常有意或無意迴避財務會計的技術方法。在實證會計理論中,一些模型中相關引數可能是言過其實的,以致有時直接和用被修整的會計資訊進行不實的實證,這樣產生的實證結果,就會顯得過於勉強。例如,企業行為的改變究竟應歸因於會計準則的變化,還是歸因於經濟環境的變化等。這是實證研究包括實證會計理論研究方法中固有的缺陷。此外,由於實證會計研究難以計量企業行為的影響尤其是會計選擇對企業行為的影響,因此,從 統計角度而言,也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即使已試圖用其它變數進行替代,也無法迴避其方法論上的缺陷。

  以上分析可得出這樣的結論,規範研究和實證研究並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補充的。規範研究的結論需要實證研究加以驗證,實證研究需要規範研究的結論作為基礎和前提。只重視一方面忽視另一方是有失偏頗的。歸根到底,會計研究是為了在會計理論研究方面取得對社會有價值的成果,其研究結論要能解決會計實踐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會計實踐所遇到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根據不同的研究目標,採用相應的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1]瓦茨,齊默爾曼。陳少華,等譯。實證會計理論[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2]威廉姆。司可脫。陳漢文,等譯。財務會計理論[M].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3]湯云為。會計理論[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

  [4]劉明輝。走向21世紀的現代會計[C].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

  [5]盧永華。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 哲學思考[J].會計研究,2000,***6***。

  [6]劉玉廷。關於會計研究方法問題[J].會計研究,2000,***12***。

  [7]湯云為。實證會計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01,***5***。



  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