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會議講話

  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將是未來幾十年經濟增長的巨大引擎。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我就推進全鎮新型城鎮化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明確新型城鎮化工作的思路和目標

  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將是未來幾十年經濟增長的巨大引擎。城鎮化程序蘊含著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擴大內需的巨大潛力和富裕百姓的空前“紅利”。把握好這一歷史機遇,探索走出一條符合山區實際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成為我們皇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

  近年來,全鎮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按照全域統籌、城鄉一體的思路,深入實施社群化發展戰略,全鎮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發展格局逐步形成。正在進行新一輪城鎮總體規劃修編,逐步確立了以鎮駐地為核心,壽塔、郝戈莊生態小鎮為支撐,其它農村社群為補充的梯次發展格局。鎮駐地初步形成了東部生態休閒區,西部產業集聚區,中部行政服務區,南部商貿文教區,北部養老居住區功能分割槽。鎮區發展空間逐漸拉開,面積達到3.05平方公里,駐地人口達到1.5萬人。二是發展基礎有效夯實。今年1—8月份,全鎮2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7.78 億元,銷售收入57.3億元,實現利稅5.2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7.37%、16.92%、27.46%。過5000萬元專案31個,完成投資25.8億元,同比增長18.6%。三次產業比例為18:55:27。完成財政總收入2557.72萬元,同比增長2.5%,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88.28萬元,同比增長2.3%。總體看,今年以來經濟執行基本面較好。三是發展統籌取得突破。將庫區移民搬遷安置、增減掛鉤專案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結合起來,規劃建設桃源居聚合區、壽塔聚合區等安置區8處20.5萬平方米,可安置2100戶,7400人。“鄉村教育示範區”建設深入推進,7所中小學完成標準化驗收,柏戈莊、郝戈莊標準化學校基本完工,城鄉義務教育初步實現均衡發展。農村集中供水實現村村通,全鎮180公里路網實現互聯互通,城鄉環衛一體化市場化運作深入推進,鎮區實現汙水集中處理。四是發展特色得到彰顯。大力度、全方位打造“一城山水半城園”形象。深入實施“兩清一綠”工程、“386”環保行動,對扶河、淇河、倒漾河等重點河道進行了水生態治理;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全鎮林木覆蓋率達到52%;建設了倒漾河生態溼地公園、山水文化廣場、地方文化展館;總建築面積***萬平方米的鎮駐地高階房地產組團開發專案完成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城鎮宜居、宜遊、宜業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鎮城鎮化工作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可概括為“一一二三”問題。

  一個基本鎮情--城鎮化水平低的問題。無論是以戶籍人口數為依據,還是以常住人口數為標準,我鎮都是一個農業人口占大多數的城鎮。20xx年,全鎮城鎮化率僅為27.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低於全市26個百分點,城鎮化率低,城鎮輻射承載功能不足,活力不夠。

  一個“窪地”困境--政策扶持少的問題。皇華作為山區鄉鎮及水源地保護區,在全市“三區兩帶多園”發展戰略中屬於限制開發區。在金融、土地、專案傾斜、生態補償、考核導向等政策方面受到的扶持力度不夠大。

  兩個相對滯後--城鎮規劃、產業發展滯後問題。新一輪城鎮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尚未完成,生態小鎮、新型農村社群尚未開展詳細規劃,生態環境保護、環衛設施等專項規劃也未修編。規劃引領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城鎮發展與兄弟鄉鎮同質化,沒有凸顯地域特色。產業發展先天不足。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總體產值低,這也直接導致城鎮居民消費和購買力低。工業經濟發展的空間有限,主導能力弱,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農業產業受地理條件的制約,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低;服務業單純依靠房地產業“單兵突進”,關聯度高、拉動性強的旅遊產業層次低,“吃、住、行、遊、購、娛”要素建設不夠。

  三個突出制約--城鎮發展空間、建設資金、生態環境制約問題。發展空間方面。皇華90%以上土地為山地丘陵,近年來國家對土地審批又嚴格控制,通過土地流轉或拆遷安置增加城鎮化發展空間的難度很大。目前,全鎮城鎮用地規模基本達到上一輪城鎮總體規劃安排,鎮區可利用土地少與城鎮化發展需求大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建設資金方面。城鎮化建設財政資金缺口大,金融機構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信貸支援力度不夠,城鎮開發融資困難。生態環境方面。由於歷史原因及自然條件限制,皇華鎮區一直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順水沿河發展,鎮區東側緊靠青墩水庫,西側為鎮西工業園,受環保政策及產業佈局影響,鎮區公共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商貿居住區侷限於濱河西路與龍華街狹長區域,生態環境承載力將是皇華未來城鎮發展的一個重大挑戰。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創新思路舉措,認真研究解決。

  去年底以來,中央、省、濰坊及我市相繼召開城鎮化工作會議,層層安排部署,將城鎮化工作擺上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位置,為我們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下步,全鎮城鎮化工作總的思路是:以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省、濰坊及諸城市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堅持全域統籌、城鄉融合、四化同步、五位一體,進一步優化“一心二點一軸三片區”城鎮空間佈局,著力增加農民收入,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深入探索以社群化發展促進農民就地城鎮化的路子,推進新型城鎮化向更高質量、更高品位發展,將皇華建設成為“生態文明的現代化城鎮、文化旅遊名鎮”。到2015年,全鎮城鎮化率達到35%。到2020年,全鎮總人口達到59000人,鎮區約22000人,壽塔、郝戈莊兩處生態小鎮約10000人,城鎮化率達到55%。地方財政收入達到4000萬元,三次產業比例調整到15:40:4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汙水和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100%,林木覆蓋率達到60%。

  二、突出工作重點,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

  ***一***突出規劃引領,優化發展格局。1、健全規劃體系。年內編制完成城鎮總體規劃,形成“一心二點一軸三片區”發展格局。開展生態小鎮詳細規劃,完善鎮域規劃體系。在總體規劃編制框架下,編制生態環境保護、綠化景觀系統、供水供熱供電燃氣工程、環衛設施等專項規劃,編制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2、優化城鎮空間佈局。著力提升鎮區輻射帶動功能,鎮駐地實施東控西延北進南跨戰略,規劃東至袁家我樂村東,西至程子村西,南達中心校南側,北抵中小企業創業服務基地,面積拓展至10平方公里。增強生態小鎮支撐功能,輻射帶動周邊。深入推進農村新型社群發展,加快聚合區建設,完善道路、供排水、燃氣等設施配套建設,吸引群眾聚合居住。3、塑造山水城鎮特色。將白牆黛瓦、藍瓦灰牆定為城鎮基準色,建築規劃設計上採用多層為主、小高層為輔,錯落有致的規劃佈局,實現山水城和諧相融。

  ***二***轉變產業發展思路,通過產業轉型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1、打造文化旅遊引導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模式。以文化旅遊產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實現“消費聚集、產業發展、生態提升、配套優化、土地升值、地產回報”,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打造歷史文化景觀鎮,以蘇軾文化、丁耀亢故居、呈子古遺址、齊長城遺址、皇龍溝恐龍足跡群遺址為文化內涵,建園、建館、建基地,充分展現名人、名址文化對當代的影響和啟迪,帶動全鎮特色山水、風土人情、民間工藝、名人字畫、企業文化、學校文化、社群文化的整體提升。加快推進“三山兩水六園九遺址”的山水皇華百里自駕遊專案,推進駐地聚合區和養老地產開發,形成餐飲、住宿、遊樂、購物消費經濟鏈及相關產業集聚,不斷增加就業需求,吸納城鎮人口。2、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繼續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家庭農場、農業園區,積極探索城鎮工商資本參與現代農業經營,將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增加農業轉移人口進鎮區數量。培育苗木主導產業,加強對苗木龍頭企業的鼓勵扶持,培育一批行業水平高、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企業。突出“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社群+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社會工商資本建設苗木園區三種經營模式,推動苗木產業由分散經營向產業化模式轉變。以園區、基地為輻射點,沿市壽路、諸王路、平日路佈局苗木產業。抓住全鎮1萬畝農村集體機動地承包經營權到期的時機,加強土地流轉和種植引導,利用五年時間,建設100畝以上苗木園區30個,苗木面積拓展至1.2萬畝,苗木產業直接銷售產值達到1億元,建成我市南部苗木產業走廊。3、推動工業內涵式發展。穩步推進中小企業創業服務基地、鎮西工業園、華起全民創業園在建專案,逐步淘汰落後產能。提高招商入駐門檻,高能耗、高汙染、低效益專案一律不得落地。積極推進騰籠換鳥、轉型升級。引導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專案退城進園,支援東寶重工、華欣短流程鑄造專案等建設技術創新研發平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三***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基礎設施配套,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1、打牢生態基礎。突出抓好造林綠化和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深入開展造林綠化工程,不斷推進生態綠化工作,構建市區生態屏障。配合做好省級水生態文明城市建立工作,對扶河、淇河、倒漾河、展村河、涓河五大水系進行水生態治理。開展養殖小區標準化建設,將鎮駐地6處養殖小區全部停產、轉產或搬遷。2、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山水皇華百里自駕遊南段路網通達度,抓好鎮域內道路修補、路面硬化拓寬,推進互聯互通。推進皇華110KV變電站改造。加快建設市南汙水處理工程二期建設專案,圍繞壽塔和郝戈莊生態小鎮,重點建設壽塔汙水泵站,鋪設排汙管網,實現生態小鎮汙水集中處理。深入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市場化運作,建立長效監督管理機制。3、突出品位建設。啟動鎮駐地12片區拆遷工作,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儲備城鎮建設用地。規劃建設倒漾河九宮格生態溼地公園、鬆島生態文化會館、旅遊度假村等生態文化旅遊專案。著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鄉村建立活動,制定社群村規民約,積極推進居民觀念轉變,切實提高城鎮居民文明素質。

  ***四***全面加強城鎮建設。1、加快鎮駐地改造提升。按照濰坊市提出的“一箇中心、四個規劃、六個體系”***建設一個市民廣場中心, 編制社群佈局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基礎設施規劃、生態景觀規劃,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社群公共服務體系、市政管理體系、金融服務體系、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治安管理體系***的建設標準,有序改造提升鎮駐地,延續歷史文脈,融入現代元素,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增強吸納承載能力,加快建設富有地域特色、功能比較齊全的現代化美麗城鎮。2、深化農村新型社群建設。進一步加大多元化投入力度,完善社群服務設施,提升社群服務功能,打造便民為民的優質平臺。根據區位、產業服務水平,對壽塔、郝戈莊社群加大政策支援和投入力度,合理確定建設模式,增強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集聚功能,培育功能完備、產業完善、環境優美的新型生態小鎮。3、分類推進聚合居住。堅持以人為本,突出鎮駐地中心社群和重點社群,加快聚合區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產業園區、社群衛生、幼兒園及小學、健康養老、治安警務等公共服務設施,吸引群眾搬遷聚合。

  三、切實強化新型城鎮化建設保障

  ***一***強化目標管理。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明確各自承擔的責任和任務,對新型城鎮化工作實行臺賬管理,細化階段目標,扣緊時間節點,抓緊向前推進,確保落到實處。要樹立強烈的擔當意識、責任意識,只要是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就要敢定事、肯幹事、幹成事,既不能因為標準要求高了、工作難做了,就消極懈怠、無所作為,又不能急功近利、急於求成。

  ***二***加強要素資源保障。參照上級政策辦法,引導財政資金、用地指標、人力人才資源向城鎮化集中。創新投融資機制。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進一步開放投資市場,降低准入門檻,吸引各類資本進入城鎮建設與開發領域。建立完善投融資平臺,通過整合涉農資金、低息貼息貸款、轉移支付等,加快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專案建設。推進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加強土地資源的整合,通過增減掛鉤等多種形式,騰出更多的用地指標,用於產業發展和城鎮化建設。完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政策,加大對存量建設用地、閒置低效土地等清理整治力度,提高集約利用水平。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引進高新技術人才,大力培養產業工人、新型農民,為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智力支援。

  ***三***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是城鎮化發展的活力之源。當前,傳統的城鄉分割的產權制度、戶籍制度、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仍是阻礙城鎮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來破除障礙,釋放活力。要加快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制機制,使城鎮常住外來人口和流動人口享受市民待遇。要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年內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動耕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要著力推動“三換三集中”,尊重農民意願,區別不同情況,以宅基地流轉置換為核心,整體推動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造,探索實施農民宅基地換住房、承包地換股權、權益換保障,促進農村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

  ***四***切實轉變幹部作風。當前全鎮幹部作風總體是好的,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有的工作不在狀態、萎靡不振、在崗不愛崗,有的對職責範圍內事情不上心、不研究,遇到難題推拖躲繞,有的為了不出事幹脆不幹事等等。要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教育路線實踐活動為契機,著力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班子成員要率先垂範,身體力行,抓好分管部門、聯絡社群作風建設。各社群、部門要把作風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專案落實、深入基層服務群眾等方面,主要負責同志要以身作則、親力親為,力戒做平穩安逸的“太平官”。要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始終對崗位心存敬畏,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敢於擔當的精神狀態,促進服務效能持續提升,打造紀律嚴明、勤政為民、作風優良的黨員幹部隊伍,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各項任務落實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