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真題練習及答案解析

  在複習階段多做真題練習,對高考歷史備考非常重要。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各位考生檢測練習。

  高考歷史選擇題真題練習

  1.***2015·鄭州二模***1946年初,美國外交官凱南首先提出“遏制政策”,被華盛頓當局積極採納。“凱南本人……不相信蘇聯真的在為共產主義‘聖戰’賣力”。這反映出美國對外政策的出發點是***  ***

  A.對抗共產主義     B.爭奪世界霸權

  C.實行政治封鎖 D.採用經濟制裁

  【答案】 B

  【解析】 題幹所給材料認為蘇聯是為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而鬥爭,是打著共產主義的旗號來與美國爭霸,因此美國外交政策的出發點是與蘇聯爭奪世界霸權,故B項正確。對抗共產主義與題幹中“不相信蘇聯真的在為共產主義‘聖戰’賣力”不符,故A項錯誤。實行政治封鎖、採用經濟制裁是美國對抗蘇聯的具體措施,而非出發點,故C、D兩項錯誤。

  2.***2015·四川·24***下圖是20世紀50年代朝鮮半島形勢圖,該圖可以反映出***  ***

  A.冷戰格局的擴充套件 B.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C.美蘇直接對抗 D.聯合國勢力的擴張

  【答案】 A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別圖片等歷史素材,獲取有效資訊,比較、分析並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根據圖片中的“聯合國軍”“朝韓分界線”等資訊,本題實際考查20世紀50年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下國際關係的相關內容——朝鮮半島局勢。據此分析判斷選項可知:B、D兩項不相關;C項“直接對抗”錯誤,A項符合史實和題意。

  3.***2015·江淮十校***右圖是1947年華君武創作的一副漫畫,最能反映這幅漫畫主題的是***  ***

  A.蘇聯與美國對抗暫時居於劣勢

  B.美國希望用經濟手段遏制蘇聯

  C.美國希望建立一個強大的歐洲

  D.美國以經濟手段控制西歐國家

  【答案】 D

  【解析】 本題藉助了中國古代的俗語故事“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考查對馬歇爾計劃的實質的理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美國二戰後實行了援助西歐的“馬歇爾計劃”,這實際是美國二戰後為保持其世界霸主地位而穩定和控制西歐國家的“冷戰”政策之一,故D項正確。A項不是漫畫所反映的主題;C項未體現出漫畫的主旨;B項不符合馬歇爾計劃的內容。

  4.***2015·江蘇·20***“與會國深信,新解放的國家的出現將有助於縮小集團對立的地區,從而鼓舞旨在加強和平以及促進獨立與平等的國家之間和平合作的趨勢。”該會議的召開***  ***

  A.標誌著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加強

  B.預示著冷戰期間國際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兩極格局下政治力量的變化

  D.消除了亞非國家之間的政治分歧

  【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解讀史料獲取資訊的能力。材料中“新解放的國家”“加強和平以及促進獨立與平等的國家之間和平合作”的資訊說明是反對霸權主義政策下實行不結盟運動的主張,反映了兩極格局下多極化趨勢出現,故C項正確。

  5.***2015·開封***有學者認為:“伴隨著冷戰的結束,最直接、最明顯的損失是兩個前超級大國建立的聯盟體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對混亂和暴力的威懾,相應的,世界的未來少了一種確定性。”對材料觀點概括最準確的是***  ***

  A.結束美蘇“冷戰”不利於國際社會的穩定

  B.“冷戰”結束後新的國際力量對比尚未定型

  C.動盪的國際局勢需要建立單極霸權

  D.美蘇聯盟體系曾經維護了世界和平

  【答案】 B

  【解析】 結束美蘇“冷戰”有利於國際社會的穩定,故A項錯誤;美蘇“冷戰”結束後新的國際力量對比尚未定型,“全球失去了對混亂和暴力的威懾”,導致世界區域性地區矛盾爆發,世界的未來因此有了不確定性,故B項正確;建立美國主導的單極霸權,不利於國際局勢的穩定,故C項錯誤;“冷戰”時期,美蘇各自建立以自己為首的聯盟體系,處於全面對抗狀態,而非美蘇建立聯盟體系,故D項錯誤。

  6.***2015·淮南***兩極格局瓦解後,國際關係撲朔迷離。有學者將它繪製為下圖,該圖反映了***  ***

  A.當今世界格局的變化趨勢

  B.當今世界形成了多極格局

  C.當今世界格局兩極化趨勢

  D.當今世界格局單極化趨勢

  【答案】 A

  【解析】 圖片中給出了兩極格局解體後,當今世界關於不同政治格局主張的三股勢力:單極化、多極化和介於兩者之間遊離派,充分體現了當今世界格局的變化趨勢和矛盾衝突,A項正確。當今世界暫時形成的是“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格局尚未形成,正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B、C、D各項錯誤。

  7.***2015·廣東·23***一位學者說:“在自家的院子裡有印鈔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黃金兌換標準給了我們這個特權。”賦予“我們這個特權”的是***  ***

  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B.馬歇爾計劃

  C.《關稅和貿易總協定》 D.《佈雷頓森林協定》

  【答案】 D

  【解析】 由“黃金兌換標準給了我們這個特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個特權是《佈雷頓森林協定》:會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與黃金掛鉤,確立了美元等同於黃金的特殊地位。故本題選D。

  8.***2015·濰坊***“歐洲各國辛辛苦苦賺回美元和英鎊,然後又毫無代價地拱手返回給發行這些貨幣的國家,就好像小孩子們玩遊戲一樣,贏家同意將賺回的籌碼奉還給輸家,遊戲卻繼續進行。”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B.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C.關貿總協定的確立 D.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

  【答案】 B

  【解析】 馬歇爾計劃旨在通過經濟手段控制西歐各國,為美國霸權主義服務,與貨幣體系無關,故A項錯誤;“歐洲各國辛辛苦苦賺回美元和英鎊,然後又毫無代價地拱手返回給發行這些貨幣的國家”可知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確立了美元在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金融領域的霸主地位,故B項正確;關貿總協定的確立旨在解決國際貿易中諸多不平等,而材料主要涉及的是貨幣體系的建立,故C項錯誤;經濟全球化發展不是材料提及的貨幣體系的確立的主要原因,故D項錯誤。

  9.***2015·陝西質檢***1961年10月,美國聯合英國、瑞士、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等七個國家建立了黃金總庫,八國央行共拿出2.7億美元的黃金,由英格蘭銀行為黃金總庫的代理機關,負責維持倫敦黃金價格,並採取各種手段阻止外國政府持美元外匯向美國兌換黃金。這表明***  ***

  A.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面臨危機

  B.美元與黃金掛鉤的體制名存實亡

  C.國際金融中心由從紐約轉移到倫敦

  D.資本主義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答案】 A

  【解析】 題目中的黃金總庫成立的目的是“負責維持倫敦黃金價格,並採取各種手段阻止外國政府持美元外匯向美國兌換黃金”,恰恰說明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面臨危機,故選A。

  10.***2015·泰安***未來學家傑里米·裡夫金在其著作《歐洲夢:21世紀人類發展的新夢想》中說:“當美國精神日趨衰微的時候,新的歐洲夢誕生了,它強調群體關係而非獨立自主,強調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強調生活質量而非財富積累,強調可持續發展而非無限制的物質增長。”“歐洲夢”的含義是***  ***

  A.歐洲英法等國強調獨立自主

  B.歐洲大多數人主張走文化同化之路

  C.歐洲與美國霸權主義相悖的和平夢

  D.歐洲正在推進的一體化程序

  【答案】 D

  【解析】 依據材料“它強調群體關係而非獨立自主”可知A項錯誤;“強調文化多元而非同化”說明B項錯誤;C項與事實不符;二戰後,歐洲開啟了一體化程序,從歐共體到歐盟,有力地促進了歐洲經濟政治的發展,提升了歐洲在國際上的政治和經濟地位,故應選D。

  11.***2015·鷹潭***2010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聯合發表“橫濱宣言”,提出“我們要求亞太經合組織採取具體措施,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區。”對此,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濱田巨集一認為,通過合併這些協議,可以使雙邊協議這碗“細麵條”變為***地區性的***“寬麵條”。但是,“寬麵條”是無法由“細麵條”製成的:它需要扁平的義大利麵!這反映亞太自由貿易區***  ***

  A.是亞太經濟合作的主要載體

  B.無法衝破地區多樣性的障礙

  C.成為全球經濟新的增長引擎

  D.可比肩歐洲聯盟的統一市場

  【答案】 B

  【解析】 題乾材料反映的是亞太自由貿易區建立面臨的困境,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但是,‘寬麵條’是無法由‘細麵條’製成的:它需要扁平的義大利麵”可知,要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區是有困難的,故B項正確;題乾材料並未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在世界中的作用,故C項錯誤;題乾材料未體現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影響,更沒有和歐盟相比較,故D項錯誤。

  12.***2015·安徽六校教研會***下圖為當前全球跨國電子產業鏈“微笑曲線”示意圖,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絡進一步密切

  B.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依然存在

  C.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差距拉大

  D.國與國之間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

  【答案】 B

  【解析】 結合經濟全球化的相關內容,發達國家因資金雄厚,科技發達,掌握產品的設計、零部件的生產、銷售與售後服務,賺取高額利潤。發展中國家因技術力量薄弱,勞動力成本低下,負責產品的組裝,獲取的利潤空間最低。這幅示意圖表明當今世界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依然存在,B項正確。A、D兩項所述與“微笑曲線”示意圖表達的主題無關。C項所述是描述現象,不是根本原因。

  高考歷史主觀題真題練習

  13.***2015·洛陽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戰後初期美國總統民主黨人杜魯門認為,在世界上任何地區發生社會主義革命,“無論是通過直接侵略還是間接侵略,將極權主義政權強加給自由國家人民,都破壞了國際和平的基礎,從而也破壞了美國的安全”。美國要擔當“世界警察”的責任,“必須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來規劃自己的命運。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著我們支援他們維護他們的自由。如果我們領導不力,我們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杜魯門主義”是美蘇之間“冷戰”正式開始的重要標誌。為貫徹杜魯門主義的原則,美國在經濟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歐的馬歇爾計劃,在軍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0年發動朝鮮戰爭,威脅中國,導致中美關係緊張。

  材料二 1969年共和黨人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時,美國二戰後兩度介入戰事的惡果在國內日益突顯,再加上美蘇爭霸的態勢以及世界局勢的變化,迫使60年代末的美國對外戰略已到了非調整不可的地步。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出訪途中提出美國在亞洲的新政策,其要點是:越戰結束後,美國仍將發揮重要作用,並恪守業已承擔的條約義務。但除非受到核大國的威脅,美將鼓勵其亞洲盟友自己承擔國內安全和軍事防務的責任。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在向國會提交的第一篇國情諮文中,把只是針對亞洲的新政策正式發展為美國新的全球戰略即“尼克松主義”,宣佈要以“夥伴關係”“實力”“談判”三原則作為尼克松主義的“三個支柱”。其內容是:美國從實力地位出發,通過對話和談判穩住蘇聯;承認西歐、日本同美國的“夥伴關係”,來獲得盟國的支援,牽制蘇聯,達到戰略收縮的目的;同時利用中蘇矛盾,制約蘇聯,使美國在外交上有更大的主動權。並指出,其中心點是,美國將不再承擔保衛世界自由國家的全部責任。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趙平安、張仲明等主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政治和國際關係》

  ***1***根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比較“杜魯門主義”和“尼克松主義”的異同。

  ***2***根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尼克松主義”出臺的歷史背景,並簡析其影響。

  【答案】 ***1***相同點:都維護美國霸主地位,以蘇聯為主要對手,貫徹冷戰政策。

  不同點:對蘇聯方面:前者以強硬為主,以進攻為主要策略;後者以較軟弱為主,以和談為主要策略。對盟國方面:前者加緊控制盟國;後者放鬆對西歐盟國的控制。對中國方面:前者遏制威脅中國;後者致力於緩和緊張的中美關係,推動中美關係正常化。

  ***2***歷史背景: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消弱了美國實力,引起國內不滿;該時期蘇聯力量上升,在美蘇爭霸中美國處於守勢;西歐、日本崛起,美國霸主地位動搖;不結盟運動興起和發展,要求擺脫超級大國的控制;中蘇關係惡化。

  影響: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美蘇關係,有利於世界和平;推動了中美關係的正常化;調整了美國與西歐、日本的關係,有利於世界多極化的發展;有效維護了美國自身的戰略利益。

  【解析】 ***1***依據材料資訊,結合所學知識,相同點結合美蘇冷戰的國際背景和維護國家利益的需要來概括。不同點可從對蘇聯、盟國與中國各自產生的不同影響方面來分析歸納。***2***第一問背景結合20世紀70年代的美蘇爭霸形勢、多極化趨勢、美國自身實力等角度思考。第二問影響從對世界局勢、中美關係和資本主義陣營內部關係等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