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孝莊皇后的一生是怎樣的

  歷史上的孝莊皇后不叫大玉兒,她的真名叫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歷史上孝莊皇后的一生,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上孝莊皇后的一生

  公元1613年,孝莊皇后出生在蒙古科爾沁部落。當時的科爾沁部落,四周強國環伺。作為一個弱小的遊牧部落,它只能選擇依附在一個強國的羽翼之下,才能得以生存。而聯姻又是維繫國與國之間友好的途徑之一。因此部落中高層階級的美女,都會以聯姻的方式嫁到他國。因此在孝莊皇后13歲那年,她嫁給了皇太極。

  皇太極登基為帝之後,孝莊皇后常常被前者視為賢內助,無論是朝事還是瑣事,都會與她探討。而孝莊皇后也是聰穎之人,時常能幫助自己的丈夫。其中最為經典的事情,就是明朝將領洪承疇被清軍俘虜之後,皇太極想讓他歸順大清,只是後者寧死不屈的性子著實讓皇太極頭疼不已。最後孝莊皇后毛遂自薦前去勸降,經過數天的努力,憑著出眾的口才和真摯的誠意,終於降服了這位明朝將領。

  皇太極死後,朝局陷入混亂。多爾袞與豪格為爭奪皇位鬧得不可開交。又是這位孝莊皇后出面遊說各方,到最後使得自己的兒子登基為帝。此後,雖然身陷與多爾袞之間的流言蜚語,但卻實實在在挽大清於傾倒,可謂是功不可沒。

  除了這些,孝莊皇后對於康熙皇帝的教育培養也是令人稱道。後者能成為千古明君,很大一部分原因源自她的辛勤教導。也正是因為如此,康熙大帝曾說:如果沒有祖母相教,斷然不會有今日的成就。

  公元1688年,孝莊皇后以七十五歲高齡逝世,孝莊皇后的一生就這麼結束了。雖然孝莊皇后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非議,但不得不承認,作為一個古代女人,她是成功的。

  歷史上的孝莊皇后介紹

  歷史上的孝莊皇后不叫大玉兒,她的真名叫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部落貝勒寨桑的女兒。因為當時滿蒙交好,於是她嫁給了努爾哈赤的八子愛新覺羅·皇太極。後者登基為帝之後,她被封為莊妃。

  莊妃賢惠淑良,且政治見解不凡,時常幫助皇太極處理朝中政事,更是有勸降洪承疇等大功,因此十分受皇太極寵愛。

  皇太極死後,福臨登基為帝,多爾袞攝政。在這段時間裡,她與多爾袞之間的糾葛,讓人道不明理不清。民間更是傳揚著“太后下嫁”的議論聲。這讓她的名聲多少受到些損害。

  除了這些,她與自己的兒子順治皇帝也有不和。因為她過度插手後者的感情生活,使得兩人觀念相左,因此分歧不斷,到最後更是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於是她又轉而開始培養自己的孫子愛新覺羅·玄燁,即後來的康熙皇帝。

  在孝莊皇后的一生中,輔佐了三位帝王,其中後兩位更是她親手培養起來的。因此頗受後人稱頌。康熙皇帝曾言:“若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此外,雍正皇帝也曾恭敬說:“統兩朝之養孝,極三世之尊親。”由此可見,後世子孫對她極為敬重愛戴。

  孝莊皇后死後,被葬於昭西陵,諡號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

  歷史上孝莊皇后怎麼死的

  孝莊皇后怎麼死的?其實她是屬於正常的生老病死。公元1687年,年邁的昭聖太皇太后***即孝莊皇后***得了急病,康熙皇帝為此茶飯不思,親自到祖母塌前侍奉。有一次,為了給祖母祈福,他率領百官到天壇,向上天祈禱,希望折損自己的壽歲,來讓祖母多活幾年。

  只是生老病死乃是定律,康熙的祈禱終究還是沒能讓孝莊皇后戰勝病魔。公元1688年1月27日,這位輔佐三代帝王的一代名後,終是撒手人寰。

  因為她生前曾囑託康熙,不要將她葬在自己丈夫的陵寢內,只要將她葬在順治帝孝陵附近。孝順的康熙自然不願意忤逆祖母的遺願,因此在無陵可葬的情況,暫時先在孝陵附近修建一座暫安奉殿,用以暫時置放孝莊皇后的靈柩。這一放直到公元1725年,才葬入地宮之中。

  這麼做的原因,並非是康熙不孝。而是因為順治帝乃是孝莊皇后的兒子,孝陵範圍內,最尊貴的地方已經建有順治帝的陵寢,如果將孝莊皇后葬入其中,是亂了輩分。而孝莊皇后生前又不願意於丈夫合葬,因此後世子孫只能重新尋找合適的地址,再建造一處陵寢。

  好在,康熙、雍正兩位皇帝都是對孝莊皇后敬重有加,因此倒也沒有一拖再拖。同時,從今日孝莊皇后的昭西陵規模格局上看,這座陵寢的級別是清代所有皇后陵墓中最高的。這也算是對孝莊皇后一生功績的一種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