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傳說故事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紀念黃巢說

  唐代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在民間傳說中,端午節在門口插菖蒲艾草的習俗與他也有著莫大的淵源。

  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難。這一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湧出城外,他看見一個婦人揹著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隻手卻抱著年紀較大的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裡去?”那婦人回答:“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不日就要攻進鄧州。城裡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你為什麼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說:“懷裡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裡牽的才是我親生的兒子。萬一情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說:“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

  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裡,把這個訊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裡,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弓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倖免於難。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紀念曹娥說

  《後漢書·曹娥傳》記載,曹娥,虞皁湖鄉曹家堡人。父曹盱,為巫祝,能“撫節按歌,婆娑樂神。”東漢漢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駕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為水所淹,不得其屍。娥年十四,投瓜於江,存其父屍。曰:父在此,瓜當沉。沿江號哭,晝夜不絕聲,旬有七日。遂自投於江而死,三日後抱父屍出。”

  譯文:“曹娥之父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孝女曹娥當時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哭尋父親。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這一天她也投了江,三日後抱出父親的屍體。”

  後人為紀念她,改舜江為曹娥江。元嘉元年***151***,上虞縣官度尚改葬娥於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鄲淳作誄辭,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後蔡邕訪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讀,題八字於碑陰:“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為一謎面,謎底為絕妙好辭***。

  在浙江的東部地區,當地居民把端午節看作是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紀念伍子胥說

  伍子胥家族在楚國很有名。先祖伍舉是直言楚莊王有功勞的楚國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師。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親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殺,而避難逃奔吳國。後結識吳公子光,並幫助公子光奪得王位,是為吳王闔閭。為使吳國能內可守禦,外可應敵,他建議吳王闔閭“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稟,治兵革”,並受命親自選擇吳國都城城址。他“相土嘗水”、“象天法地”,最後選定城址,合理規劃,建造了闔閭大城。也就是今天的蘇州城。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吳王闔閭信任。他忠心耿耿幫助吳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吳國國力達到了鼎盛之勢。吳王閹閭去世後,他繼續輔佐夫差即位,幫助吳國打敗越國。伍子胥分析吳越兩國由於自然條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張一定要滅掉越國。但是吳王夫差自矜功伐,聽信伯噽讒言,允許越國保全下來。並將伍子胥賜死。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後三年,吳國被越所滅,夫差掩面自殺,吳國百姓更加懷念國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來江浙一帶相傳伍子胥死後忠魂不滅化為濤神,端午節即為紀念伍子胥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