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期末練習試題

  對於歷史的學習,有沒有一份良好的試題可以比較準確的檢驗出你的學習成績呢?讓我們來做一套試題卷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人教版

  選擇題

  “寇與商同是人,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始之禁禁商,後之禁禁寇。禁之禁之愈嚴而寇愈盛。片板不許下海,艨艟鉅艦反蔽江而來;寸貨不許入番,子女玉帛恆滿載而去……於是海濱人人為賊,有誅之不可勝誅者。”對材料的理解錯誤的是*** ***

  A.禁海加劇了寇患 B.禁海的負面作用明顯

  C.禁海會使商人鋌而走險 D.應當廢除禁海政策

  《北史·蘇綽傳》:“諸州郡縣,每至歲首,必戒敕部民,無問少長,但能操持農器者,皆令就田,墾發以時,勿失其所……若有遊手怠惰,早歸晚出,好逸惡勞,不勤事業者,則正長牒名郡縣,守令隨事加罰,罪一勸百。”材料反映的主要資訊是***  ***

  A.當時實行州郡縣三級地方行政體制

  B.地方官員負有督促和組織農業生產的任務

  C.國家制定了一些與農業有關的法律政策

  D.重農政策嚴重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

  漢初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但是商業還是得到了發展,“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百姓“皆背本趨末”。漢代的晁錯稱這種現象是“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惡乖迕”。這表明漢初***  ***

  A.百姓繼承了經商的傳統 B.商業活動的積極作用巨大

  C.商品經濟成為經濟的主體 D.商業活動有一定的社會基礎

  有學者認為,在明後期至清前期200餘年間,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流入中國,擁有一流城市和最為密集、完善的市場網路的中國,成為當時世界經濟和貿易的中心區域。然而當時它卻沒有形成強大的掃蕩舊經濟基礎的革命性變化。材料中中國“沒有形成強大的掃蕩舊經濟基礎的革命性變化”的原因是***  ***

  A.因閉關鎖國而喪失世界貿易中心地位 B.自然經濟的抵制和專制統治的阻礙

  C.工業革命沒有對中國產生較大影響 D.沒有形成資本主義發展所需要的資本和市場

  司馬遷認為政府的商業政策應是“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由此可見他主張***  ***

  A.商業發展應順其自然 B.工商皆本

  C.應取消商業競爭 D.政府應對商業進行引導

  清人黃遵憲在《番客篇》說:“國初海禁嚴,立意比驅鱷。藉端累無辜,此事實大錯。”他所說的“大錯”最有可能是指“海禁”政策的實施***  ***

  A.沒有能夠起到阻擋外來侵略的目的

  B.加快了封建制度衰落的步伐

  C.是中國落後於世界潮流的根源所在

  D.阻礙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美國商人亨特曾寫道:最壯觀的景象莫過於英國商船隊駛入廣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清帝國的十三行和英帝國的東印度公司,成為了19世紀中西關係的神經中樞”。這表明*** ***

  A.廣州十三行和東印度公司商業競爭激烈

  B.清政府被迫逐步改變閉關鎖國經濟政策

  C.東西方兩個區域市場的存在促進了世界市場發展

  D.廣州十三行是當時中西方最重要的貿易機構之一

  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將主宰多久》一書中寫道:“大多數中國皇帝擔心的,不是自己如何獲得更多財富,而是外貿可能使不受歡迎的商人階層致富。”為此明清皇帝採取的政策是*** ***

  A.工商皆本 B.海禁和閉關鎖國

  C.重農抑商 D.斷絕中西貿易

  綜合題

  材料一 “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這裡的“本業”,指男耕女織;“末利”,指商業和手工業;“復其身”,就是免除其本身的徭役;“收孥”就是連同妻子兒女沒入官奴婢***

  ——《史記·商君列傳》

  材料二 明武宗下令“禁商販、僕役、倡優、下賤不許服用貂裘”。商人販賣貨物必須取得路引,否則“重則殺身,輕則黥竄化外”。又規定“非佔商籍不許坐市廛”,要……承擔名目繁複的商稅、攤派。明代禁止民間出海貿易,清初海禁更嚴。清前期自康熙中期到乾隆中期開放四口通商,其後只許廣州一口通商。

  ——嶽麓版教材:《經濟成長曆程》

  ***1***以上兩則材料體現的經濟思想在戰國時期興起的原因是什麼?

  ***2***依據材料二概括明清時期上述思想實施的具體表現。並分析對當時經濟發展的影響。

的人

1.高三歷史《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複習試題

2.高三歷史古代中國的商業及經濟政策複習題及答案

3.高一歷史必修2《古代的經濟政策》期末複習試題

4.高二歷史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

5.高一歷史必修2《古代的經濟政策》期末檢測試題

6.高二歷史必修3《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期末檢測試題